專注是學習優秀的保障

很多孩子因為天性活潑好動、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所以總不能集中注意力做好一件事情。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如果孩子經常如此,就容易造成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專注,對孩子的成長勢必不利。所以,在不影響孩子情緒的情況下,媽媽可以找個機會,給他講講《小貓釣魚》的故事。

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貓媽媽準備出去釣魚。小貓看到了,對媽媽說:“媽媽,媽媽,小貓也想學習釣魚。”

貓媽媽笑著說:“好呀!那我們一起去吧!”於是它們扛著魚竿出發了?

小貓高高興興地跟著媽媽一起來到了池塘邊,它們架好魚竿,就開始等魚上鈞了……

過了不一會兒,小貓就坐不住了,它東瞅瞅西看看。忽然,它看到一隻蜻蜓飛了過來,於是就放下魚竿,過去提蜻蜓,可是蜻蜓一下子飛到草叢裏看不到了,小貓隻好回到池塘邊繼續釣魚,隻見媽媽正眯著眼睛曬太陽呢,一點兒也不著急。

又坐了一會兒,魚還是沒有上鉤,小貓開始煩躁起來。這時,一隻蝴蝶飛過采了,小貓看見了,放下魚竿,又跑去捉蝴蝶。可是,蝴蝶又一下子飛到了花叢中,再也找不著了,小貓隻好再次垂頭喪氣地回到池塘邊。

這時,它看到媽媽已經釣到了一條大魚,羨慕極了。小貓對媽媽說:“媽媽,為什麽我就不能釣上一條魚呢?”

貓媽媽笑眯眯地說:“孩子,你一會兒捉蜻蜓,一會兒捉蝴蝶,三心二意,怎麽能釣到魚呢?”

小貓聽了,知道自己錯了,就坐下專心致誌地釣起魚來。蜻蜓飛來了,蝴蝶也飛來了,但小貓依然專心地釣自己的魚。

不一會兒,小貓果然也釣上了一條大魚。它和媽媽興高采烈地帶著自己釣的魚回家啦!

“孩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要專心,不能三心二意,就像我們的小貓一樣,它剛開始的時候不專心,但它知道了不專心做事的壞處,知錯就改,所以就釣到了魚。”

媽媽在挖掘故事內涵的同時,也要進一步延伸故事的意義,讓孩子明白:在日常生活中,玩的時候盡情地玩,不用想學習的事情,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專心致誌,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法國作家莫泊桑,很小便表現出了出眾的聰明才智。

一天,莫泊桑跟舅父去拜訪舅父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樓拜。舅父想推薦福樓拜做莫泊桑的文學導師。可是,莫泊桑卻驕傲地問福樓拜究竟會些什麽?福樓拜反問莫泊桑會些什麽?莫泊桑得意地說:“我什麽都會,隻要你知道的,我就會。”

福樓拜不慌不忙地說:“那好,你就先跟我說說你每天的學習情況吧。”

莫泊桑自信地說:“我上午用兩個小時來讀書寫作,用另兩個小時來彈鋼琴,下午則用一個小時向鄰居學習修理汽車,用三個小時來練習踢足球,晚上,我會去燒烤店學習怎樣製作燒鵝,星期天則去鄉下種菜”說完後,莫泊桑得意地反問道:“福樓拜先生,您每天的工作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福樓拜笑了笑說:“我每天上午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下午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晚上,我還會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

莫泊桑不解地問:“難道您就不會別的了嗎?”

福樓拜沒有回答,而是接著問:“你究竟有什麽特長,比如有哪樣事情你做得特別好。”這下,莫泊桑答不上來了。於是他便問福樓拜:“那麽,您的特長又是什麽呢?”福樓拜說:“寫作。”

原來特長便是專心地做一件事情。莫泊桑下決心拜福樓拜為文學導師,一心一意地讀書寫作,最終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隻有專心致誌地做一件事情,才能獲得成功。注意力分散,所學的東西也一定隻是皮毛,不會深入,更談不上做好。

孩子注意力的形成雖然與先天的遺傳有一定關係,但後天環境與教育的影響更為重要。家長應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為他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第一,營造安靜、簡單的環境。孩子的注意力持久性差,容易因新異刺激而轉移,這是孩子的普遍特點。家長應根據這一特點,排除各種可能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因素,為孩子創造安靜、簡樸的環境。

當孩子全神貫注地做某件事時,家長不應隨意打擾孩子。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正聚精會神地玩著插塑或搭積木,爸爸走過來問一問吃飽了嗎,一會兒,奶奶又走過來讓孩子去喝果汁;一會兒,媽媽又叫他幫忙去拿樣東西。孩子短短幾分鍾的活動被大人們打斷數次,時間一長,自然無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孩子專心做事時,家長最好也安靜下來,切忌在旁邊走來走去,打擾孩子。

第二,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訓練孩子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從而使孩子的注意力持久。

第三,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力。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當有新異刺激出現時,成人可以約束自己不去關注它,但孩子卻很難做到。因此,為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成人可以有意識地創設情景逐漸提高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

第四,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讓孩子找出圖畫中的不同點,“圈字遊戲”等。

福樓拜說:“我沒有什麽優點,做事專心就是我的優點。”事實上,專注是一個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專注的孩子做事效率高,吸收知識的效果好,成績自然也好,這樣的孩子,在日後也更容易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