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憑什麽得到對方的理解

紐約的格裏利奇儲蓄銀行有一位名叫詹姆士·艾巴森的出納員。有一天,他接待了一個客戶。根據銀行規定,所有客戶在辦理業務之前都要填一份表格。客戶認真地填好了表格,但是,拒絕提供兩個以上直係親屬的信息。現場的氛圍十分尷尬。

如果銀行的新職員遇到了這種情況,可能會直截了當地告訴客戶親屬信息必須提供,因為銀行有理由拒絕不配合的客戶。但詹姆士·艾巴森沒有那樣做,他知道自己那樣做雖然是嚴格遵守銀行的規章製度,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但也會因此而失去一個客戶。

詹姆士·艾巴森的做法是,他看了一眼客戶的表格,說:“先生,打擾一下。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不知您是否方便?”客戶看了看他,然後點了點頭。詹姆士·艾巴森說:“請恕我冒昧,萬一您存在我們銀行的錢出了問題,而且我們一時聯係不上您,或者您不方便親自前來,您願不願意讓您的親人幫我們聯係您,或者代替您本人來處理突發狀況?”

客戶考慮了一下,說道:“我當然願意。”

詹姆士·艾巴森接著說:“還有,萬一您突然發生意外,我是說萬一,您願不願意讓您的親人們來取出您存在這兒的這一大筆存款?”

客戶立刻又點了點頭:“這是肯定的。”

詹姆士·艾巴森微笑著說:“那麽,您需要提供詳細的親屬信息,把這張表格填寫完整。”

客戶聽了點頭答應,按照銀行要求填好了自己的親屬信息。艾巴森也順利地為這位客戶辦理好了存款業務。

在這個案例中,詹姆士·艾巴森遇到客戶的抵觸時,沒有拿出銀行的硬性規定為自己充當擋箭牌,而是站在客戶的角度解釋這個規定的意義:如果您需要在萬一發生意外時,能夠讓自己最愛的親人取出存在銀行的錢,那麽,留下直係親屬的信息就是十分必要的。很顯然,每一位銀行的客戶都需要準備相關的信息,也有這方麵的需求。

就是說:

第一,改變闡述的方式。不要過分強硬地堅持自己的原則,要看看自己的表達方式是否充分提供了對方所感興趣的信息。有時候,我們的原則與對方的需求並不衝突,關鍵就在於如何建立一個對接的橋梁,用正確的闡述方式讓對方看到他所需要的東西。

第二,提供詳盡的信息。如果對方確實有需要,即使他沒有看到或者並不理解,你也要主動將這方麵的信息全部提供給他,特別是被對方忽略掉的重要信息。

第三,為對方設身處地地考慮。每個人都有強大的同理心,隻要你為他考慮,並讓他感覺到誠意,他就一定能夠理解你的立場。重要的是,你的建議必須可以為他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樣才能獲得對方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