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皮與多動症的區別

“寧寧,你別老是動了,行嗎?”這是9歲的寧寧自懂事以來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可是,要想讓寧寧安安靜靜地坐上10分鍾,簡直比登天還難。任何一件新玩具到了他手裏準會被拆得七零八落。起初,媽媽一直認為好動的寧寧隻是調皮而已。但是如今,已上小學三年級的他“好動”的毛病愈演愈烈:上課從不認真聽講,無法靜心做作業,而且經常和小朋友拌嘴甚至打架。

“他的身體裏好像安裝了小馬達,無法停下來。”寧寧的媽媽很無奈,“孩子到底怎麽了?是不是患了多動症?”

在現實生活中,像寧寧這樣“好動”的孩子有很多,也讓不少家長傷透了心。這樣的孩子到底是調皮的表現還是多動症的表現呢?

有醫生表示,孩子好動是正常的,但是表現得活動過度,不聽話,無法控製自己時就不但不是聰明的表現,而是一種病態了。多動症兒童特別是輕症患兒的症狀有時很容易與正常頑皮兒童相混淆,但是,專家在臨**還是容易找出多動症兒童與正常頑皮兒童的區別:

第一,多動症兒童的活動常常沒有目的性,不停地變換花樣,一會兒玩鉛筆、紙屑,一會兒做鬼臉,逗引同學發笑等;而頑皮兒童則出於某種動機或達到某種目的而搗蛋,如向別人借橡皮以及搶答問題等。

第二,多動症兒童的行為常不分場合,不顧後果,無法自製;而正常頑皮兒童則受時間、地點以及環境因素的限製而有所約束,有時能遵守紀律。

第三,多動症兒童對新奇的遊戲及娛樂活動也不能產生持久的注意;而正常頑皮兒童對有興趣、新奇的娛樂活動及遊戲能持續注意,並能堅持很長時間。

第四,多動症兒童對老師和家長的批評、勸說當耳邊風,屢教屢犯;而正常頑皮兒童的行為則會有所改進。

現在,你該知道自己的孩子屬於哪一種了吧?如果還是難以分辨,下麵有一種簡單易行的測定方法,供參考。

第一項中孩子符合6項以上,可考慮“注意力缺陷障礙”——屬於正常的調皮現象;第二項中孩子符合6項以上,可考慮“多動障礙”——雖然是多動,但不必擔憂,隻要平時多給予糾正就行了;兩方麵均符合6項以上,可考慮“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醫院接受詳細檢查。

一、注意力不集中行為

(1)常常在作業、家務或其他活動中不注意細節問題或經常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錯誤。

(2)在工作或遊戲中難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3)別人和他說話時常似聽非聽。

(4)常不能按別人的指示完成作業、家務或工作(不是由於違抗行為或未能理解所致)。

(5)常難以組織工作和學習。

(6)常逃避、討厭或不願做要求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工作(如學校作業或家庭作業)。

(7)常常丟失學習和活動時要用的物品(如玩具、學校指定的作業、鉛筆、書本或工具)。

(8)常常因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9)日常生活中容易忘事。

二、多動或衝動行為

(1)手或腳常常擺動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動。

(2)在教室或其他要求保持坐姿的環境中常常離開座位。

(3)常在不恰當的情況下亂跑或亂爬(成人或青少年僅限於主觀感覺坐立不安)。

(4)常難以安靜地玩耍或從事閑暇活動。

(5)經常忙個不停或像“裝上了發動機”似的不停地走動。

(6)經常說話過多。

(7)常常別人問話未完就搶著回答。

(8)經常難以安靜等待或按順序排隊。

(9)常打斷或幹擾別人的活動(如插話或幹擾別人的遊戲)。

如果你的孩子“不幸”患上了多動症,家長也不必驚慌,可通過藥物和自尊心的教育使其康複。而在自尊心教育方麵,不妨就試試下麵這些方法吧!

第一,讓孩子做感興趣的事。孩子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注意力是比較集中的。所以,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對什麽感興趣,就多引導他們往該方向發展。

第二,玩一些適齡的靜態遊戲。科學實踐表明,利用靜態的遊戲可延長孩子集中精力的時間。比如,1歲以內的孩子可以玩鈴鐺、不倒翁、浴室玩具、塑料瓶等,1歲以上的孩子玩搭積木、拚圖、穿珠子等,從最簡單的開始,讓孩子體會到成功喜悅,然後逐步延長遊戲時間。

第三,早期閱讀識字有利靜心。在嬰幼兒時期,家長陪孩子進行適度的早期閱讀識字,對於發展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都很有幫助。正如有位專家說的,“從小養成閱讀識字的興趣和習慣,不僅能培養起孩子終生愛書的美德,而且在朗朗的親子共讀聲中,孩子受到兒歌、童話、科普讀物的陶冶,會自然而然地養成活潑好奇、安靜專注的性格。”

第四,挑戰力所能及的事。做事之前,父母要明確做事目的,激發孩子的做事興趣。在做事過程中,孩子若遇到困難,要引導孩子克服困難,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責任感,這樣孩子在做事的時候就能靜下心來,久而久之,就能養成善始善終做完每一件事的良好習慣。

第五,對於特別好動的孩子,家長要考慮充實他們的生活內容。孩子的精力遠比大人來得旺盛,家長要將孩子的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使孩子有機會宣泄過剩的精力。比如讓他們參加適當的運動,跳繩、走平衡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