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大”辮子
魯迅筆下的阿Q老愛抓別人的小辮子或者自己的小辮子也老是愛被別人抓。而我們在讚美同事時最好反其道而行之,抓住別人的“大”辮子。
古希臘有句諺語叫作:“使人幸福的不是體力,也不是金錢,而是正義和多才。”才能是一個人區別於其他人的明顯標誌,是他幸福的源泉之一。我們在讚美同事的時候,可以去發現他身上的才氣,然後伺機讚美。我們周圍不乏才華橫溢之人,有的有三寸不爛之舌,有的有妙筆生花的文采,有人擅長演技……諸如此類的才華都是讚美的好題材。有才能的人就是了解他人才能的人。要讚美別人,就必須具備一雙發現別人閃光點的慧眼。
因此,如果你不具備與對方相當的才能或高於他的才能,你就不能恰如其分地讚美人,那你就不是一個成功的讚美者,甚至會弄巧成拙。能夠稱讚別人的才能,至少說明你就不是一個凡夫俗子。
趙忠祥初次在中央電視台主持《正大綜藝》節目時,自己也比較擔心,朋友也暗暗擔心,生怕不能博得觀眾的滿意。但才華畢竟是最穩定的東西,主持幾次後,人們發現了趙忠祥的才能,贏得了一片喝彩。薑昆鄭重其事地對趙忠祥道:“大哥,你立住了。”薑昆的妻子則簡單地說了一句:“比薑昆強”。
薑昆的夫人也是位在演藝界很有名氣的人物,她對趙忠祥別出心裁的讚美中顯示出了奧妙,僅用四個字就把趙忠祥的才能勾畫出來了,先不說其真假,趙忠祥聽了心中肯定高興,充滿自信。眾所周知,薑昆是響當當的相聲演員,1990年主持過一年的《綜藝大觀》後退下來了。僅一句“比薑昆強”,體現了薑夫人的豁達,另一方麵也表達了對趙忠祥的讚賞。
有時,無論讚美的對象是誰,通過比較才能得出一個較好的讚美效果。當然,首先得找到一個適合對口的比較對象。特別是讚美別人的才華,能有一個比較,更能得出一個比較公允的評價。
張藝謀執導的《紅高粱》放映後,轟動國內外,張藝謀聲名鵲起,讚美之辭紛至遝來,報紙、雜誌、新聞媒體大肆炒作。
在眾多的讚美中,有幾位搞藝術的同行讚美別具一格,既體現了真誠的讚美,又顯得樸實無華。
《紅高粱》的作者莫言讚美道:“我一見他直樂,說藝謀你挺像咱村的生產隊長,外表一副木訥憨厚樣,真有點不相信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張藝謀。”
《老井》的作者鄭義讚美道:“他相貌平常,穿著樸素,絕無影視界名流牛皮哄哄的勁兒,說句不敬的話,很像闖進西影大廳賣豆腐的農村小販。”
兩位行家的讚美樸實無華,這樣的一位“土”人,竟然有這樣的藝術才能,豈不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這樣讚美,被讚美者不但不會對你稍抑其貌而感到不滿,相反會因讚美者的恰到好處而使被讚美者十分舒心。因為在抑的背後,有對他才華的推崇。對其才華的褒揚比讚美相貌會使人更感到舒服,因為相貌乃天生所至,後天不能更改。而才華是後天努力的結果。
所以,當你麵對相貌不揚的同事時,你可以讚美他的才華,既會使他為之努力奮鬥而感到充實而喜悅,又會使他逍遙於外貌的煩惱之外。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