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不如從命
馬歇爾將軍曾這樣說過:“年輕人,要想領導別人,先學會服從吧!”古往今來,下級服從上級似乎是天經地義,但你的目光注視於現實時,桀驁不馴的“刺頭”卻不乏其人,甚至每個人都有過刁難、衝撞領導的“驚豔一擊”;同樣是服從,領導的感受卻大相徑庭……世事難料迷人眼。服從,是讚美的靈丹,恭敬不如從命。上下級的特殊關係決定了服從是下級的天職,是上下級對話中的主要部分。如果把握好這個主要部分,那麽服從就是最好的讚美。
當然,我們都更喜歡聽讚美的話,但是讚美的“話”並不能涵蓋“讚美”的全部,它們隻是讚美在一般情況下的普通方式而已。服從是無聲的,言多必失,無論多好的話,既然說出口了,就肯定會有負麵效應,所以說,服從在某些情況下比“多多美言”更加奏效。
當然,這裏所說的服從不是“跟屁蟲”的低劣伎倆,而是明智者的最佳選擇。“跟屁蟲”也會讚美,也會附和,但與明智者一個明顯的區別就在於,讚美藝術的高超把握者並不是老用那些甜言蜜語來完成讚美的任務,而是以自己的行動來貫徹完成領導者的意誌,領導的權威和威嚴得到認可,維護和鞏固。毫無疑問,領導中的聰明分子肯定最喜歡這樣的讚美,這樣的下屬也一定最受領導的歡迎和信任。
東漢光武帝劉秀登基後,在南方尚有更始帝部下的郾王尹尊等將領拒不投降,成為劉秀的一塊心病。劉秀決心滅掉更始帝手下這些拒不投降的將領們,完成統一大業。當他把這個打算告訴群臣時,群臣皆讚美萬歲英明,有雄才韜略。但當他召集眾將商討對策時,誰都不願去,誰也拿不定主張。劉秀感到很失望。最後,他用木簡敲著桌子問道;“郾等勢力最強大,宛居次之,何人能去征討?”此時站在角落裏的賈複上前應聲道:“臣請為陛下討伐郾王!”劉秀頓露笑容道:“有執金吾賈複進擊郾王,朕何憂之有!”後來論功行賞的時候,賈複依舊沉默如初,但劉秀卻道:“賈複討伐郾等人的功勞,朕自明之,理當重賞。”賈複不是一個善於溜須的人,但以沉默的方式,最徹底的行動貫徹執行了劉秀的旨意,這無疑是對劉秀決策正確性的驗證,證明了它的正確可行性,這就是對劉秀最大的支持和心照不宣的讚美。那些口舌如簧而不敢行動的人們與賈複相比,當然相形見絀,高下立判。
當然,服從領導並不是對他都言聽計從,這樣的盲目服從可能是為了對領導一時的恭維,但從長遠的結果來看服從了錯誤的命令或決策,可能會害人害己。
當年秦始皇下令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墓的時候,群臣嘩然,勸諫者接踵而至,秦始皇很生氣。此時李斯卻讚揚道:“陛下深謀遠慮,此數舉措置得宜,導萬民於千百世之鴻利。時下諸多困難,可致後世無窮之基業,奈何著眼於近途,而遺千古之功。”秦始皇大喜,認為李斯是個棟梁之材。李斯見秦始皇龍顏大悅,更是明目張膽地大肆吹噓:“今陛下動眾興工,聖王之舉也,奈何言之湧湧,盡阻基業之創就,臣不知何由至此?”秦始皇大笑道:“丞相所言極是,眾卿無須多言。”自此把李斯視為心腹重臣。
後來,由於大興土木,導致了大澤鄉起義的暴發,李斯在秦始皇死後被趙高等誣為謀反殺害,盲目的服從,最後終於招致殺身之禍,滅國之災。
聰明的下屬總是會尊重領導,服從領導,但也會機靈地抵製錯誤的命令,用正確的行動向領導證明它的錯誤,以至圓滿地完成任務,最終得到領導的賞識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