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巧妙讚美,有的放矢 不卑不亢,見到皇帝不低頭

作為下屬,對領導讚美時不能自卑,唯唯諾諾。這是退縮、依賴、懈怠的象征。會使自己的才能埋沒,使領導對你的能力產生懷疑,最後不敢將一些好的機會提供給你,不相信你做出的成績。自卑是一種心理缺陷,唯唯諾諾者一般都遵守紀律,隻會服從,不會反駁、與領導進行合理的爭辯。在讚美領導的時候,不能把自己的地位放得太低,否則讚美就變成令人討厭的阿諛奉承,下屬與領導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不能在有損自己人格的基礎上去獲取因奉承領導而回報到的蠅頭小利。正所謂,誌士不飲盜泉之水,仁者不受嗟來之食,這是任何一個下屬應該遵守的生存原則。

當然,在不自卑的同時,也不能成為飛揚跋扈、輕視領導的權威和作用的下屬。滿招損,謙受益,恃才傲上者不認真對待工作,不聽從領導的調用,不會善待自己的才能,對上司的貢獻輕描淡寫,與領導關係不協調,最後往往會被領導厭惡,然後踢開。

自卑者的讚美往往是誠惶誠恐的,麵對領導的成就時,首先想到提“我應該怎麽表現,裝出什麽樣子,才能讓領導認可和滿意?”“還是置之不理,視而不見?”等等。然後慌慌忙忙木訥地說出幾句,因為太注意自己所說的話,所以往往會使言詞緊張,結結巴巴,臉色不正,使領導誤以為你對他有成見。

恃才放曠而讓後人惜腕歎息的人古今中外舉不勝舉。三國時的楊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三國演義》中稱楊修“博學能言,膽識過人。”但由於他屢犯“曹操之忌”,結果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反送了性命。”

曹操授意建造一座花園,建成以後,曹操親自去察看,卻沒有說好說壞,隻是在門上寫了個“活”字便揚長而去,眾工匠不解其意。楊修便道,門內添個“活”字就成了“闊”,丞相嫌門闊耳。於是工匠們馬上進行改造,然後再讓曹操來觀看,曹操十分高興,問道:“誰解吾意?”眾人答是楊修,當時“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還有一回,曹操命人送來一盒蘇,上寫了“一合蘇”,便放在桌子上。楊修看完了,竟把一盒蘇與眾人一起分吃了。曹操問起他這件事的緣故。楊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蘇,豈敢違丞相之命乎?”這時曹操“雖喜矣,而心惡之”。

到後來建安二十年,劉備出兵定軍山,老將黃忠殺死曹操手下的夏侯淵,曹操領兵回到漢中,與劉備兩軍對壘,欲進不能,欲退不肯,心中正猶豫不定。曹操一天夜裏正在喝雞湯,見碗中有雞肋,頓時感懷不已。此時正值夏侯惇入問夜間軍號,曹操便隨口說:“雞肋雞肋”,楊修聽到“雞肋”兩個字,便讓手下軍士收拾待歸。夏侯惇得知,驚問其故,楊修答道:“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現在我們進不能勝,退又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定會班師回朝,所以先收拾行禮,以免臨行慌亂。”夏侯惇聽了,十分信服,也回去收拾東西準備回家了。於是軍中大小皆知來日即歸。曹操知道後大驚,有人告訴他是楊修所為,曹操便命斬之。

曹操和楊修都是很有才華的人,楊修身為下級,在領導顯示自己的才能時,不會加以適當的讚美,而是以自己的才能與之對峙,最後招致殺身之禍,如果楊修懂得讚美一下曹操,保留一下自己的傲氣,那麽三國曆史就要改寫了。

綜上所述,“卑亢”的態度都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現,在與領導相處時要處處謹言慎行,不卑不亢,才能得到領導的信任,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升遷更加順暢無阻,最重要的是使自己的才能在領導的支持下得到充分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