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留心皆學問

兩千年前,有一位很有名的大學者,名叫亞裏士多德。

崇拜他的人特別多,其中有個青年不遠萬裏來向他求教。亞裏士多德知道來意後,拿來一條魚,要這個青年看一看,觀察觀察。該青年心想,魚天天吃,天天打交道,有什麽好看的?因此,他漫不經心地看了一眼,結果什麽也沒有發現,就是一條常見的、普通的魚。亞裏士多德則再次要求他仔細、反複地看魚。功夫不負有心人,那位青年終於發現了以前沒有發現的魚的一個特征,即魚是沒有眼皮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隻要留心觀察,生活處處有學問。

創造來源於生活,靈感來源於生活,知識也來源於生活。"處處留心皆學問",是的,善於觀察生活,生活就會回饋你想要的和意想不到的喜悅。

著名的科學家牛頓,之所以能發現地球引力,正是因為他對生活處處留心,觀察仔細。眾所周知,牛頓發現地球引力,是由於一個落下的蘋果,可是,一年年從樹上落下的蘋果無從計數,為什麽隻有牛頓能注意到它並且發現地球引力呢?這是因為他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對於舉世聞名的都江堰,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可是,李冰在建造它時,卻有著一個不大不小的故事。當時,李冰決心變岷江水害為水利,於是就築堰。可是,築堰的方法實驗了多次,都失敗了。有一天,他看到山溪裏有一些竹簍,裏麵放著要洗的衣服,於是從中得到了啟發。他讓人編好大竹簍,裝進鵝卵石,再把竹簍連起來,一層一層放到江中,在江中堆起了一道大堰,兩側再用大卵石加固,一道牢固的分水堰終於築成了。這就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李冰正是因為仔細觀察生活,利用生活經驗,找到了建築分水堰的辦法,取得了成功。被譽為“蒸汽機之父”的瓦特,也是一個善於從生活中發現的人,8歲的瓦特對“燒水時壺蓋為什麽會被頂起來”這一現象提出了質疑,正是這個疑問,使瓦特開始研究它,並最終發明了蒸汽機,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總之,古今中外,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他們的成功無不是因為善於觀察生活、留心生活的結果。

然而,縱觀我們的周圍,你會發現,很多人並不懂得"處處留心皆學問"的道理,他們對生活缺乏觀察與感悟,以至於自己的知識麵越來越狹窄、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這種現象,在家庭教育中表現得十分突出。

君不見,現在有些家長埋怨自己的孩子"笨",什麽都不會,隻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其實仔細想想,家長何嚐不負有責任呢?孩子小的時候,總有一雙好奇的眼睛,對周圍的一切事情都很感興趣,看到水龍頭"嘩嘩"流水就想自己開關一次;看到遙控器能指揮家裏的電器也想按一按;看到呼呼轉的電風扇如獲至寶……出於對孩子的愛,家長總是教育孩子不要動這個、不要碰那個,所有的解釋都是“危險”、"不能動"。久而久之,孩子就什麽也不幹了,養成了凡事請教家長,凡事依靠家長的壞習慣,甚至長大了也改不了。

如此做法顯然不妥。相反,家長應該讓孩子參與到生活中來。這樣,孩子就會學到很多課本裏學不到的知識,比如,帶孩子去超市,要告訴他,超市裏的東西不能隨便拆,不能隨便吃;帶孩子去書店,要鼓勵他自己找喜愛的書;帶孩子去藥店,要教他自己和導購人員交流;晾衣服的時候,讓孩子拿衣架;整理家裏的雜物,要告訴孩子鞋子應放在鞋櫃、光盤有專門的安置包。

生活可以簡單,但決不可以粗糙,養成留心的習慣,一個人的生活才會異彩紛呈。

在奔騰的人生之河中,我們永遠是學生,我們的老師是自然,是社會,是他人,是我們身邊的一切,作為學生,我們不能讓“視而不見""熟視無睹"遮蔽了自己探求知識的眼睛,麻痹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一直。因此,生活的路程上我們欣賞的不僅僅是每個人自己腳下的風景。

是的,在平凡的每一個瞬間中,總會有我們的老師出現,它們不隨四季的變化而變更,也不隨太陽的起落而波動。一絲空氣、一片白雲就已傳授我們自然的奧秘;一隻動物、一株花草就教導我們身體的意義。其實,我們身邊的知識有很多,隻要你用心觀察,用心尋找,你就會發現,生命的音符、色彩都存在著它無窮的知識。

“紙上得來終覺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課本上的內容隻能解釋我們生活中很少的問題,而更大的發現,更多的知識是需要我們去挖掘、去開闊的。

做生活的有心人吧,不但能學到很多知識,還能領悟到人生包含的豐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