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屋簷下記得低頭

俗話說:"人在屋簷下,一定要低頭。"所謂“屋簷”,其實就是他人的勢力範圍,隻要你在這股勢力範圍之中,並且靠這股勢力生存,那麽,你就是站在別人的"屋簷"下了。這"屋簷"很低,你不能抬起頭,你會受到很多有意無意的排斥和不明就裏、不知從何而來的欺壓,在這種情形下,你一定要逆來順受,低頭沉默。

有人提出質疑:人在屋簷下,一定要低頭嗎?是的,一定要低頭!這樣做有幾個好處:第一,不會因為不情願低頭而碰破了頭;第二,不會因為自尊自大而招嫉恨以致成為被人打擊的目標;第三,不會因為沉不住氣而執意要把"屋簷"拆了,那麻煩就更大。

隋朝的時候,隋煬帝十分殘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隋朝的許多官員也紛紛倒戈,轉向農民起義軍。隋煬帝的疑心很重,對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國公李淵(即唐太祖)曾多次擔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處,有目的地結納當地的英雄豪傑,多方樹立恩德,因而聲望很高,許多人都來歸附。這樣,大家都替他擔心,怕遭到隋煬帝的猜忌。正在這時,隋煬帝下詔讓李淵到他的行宮去晉見。李淵因病未能前往,隋煬帝很不高興,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煬帝的妃子,隋煬帝向她問起李淵未來朝見的原因,王氏回答說是因為病了,隋煬帝又問道:"會死嗎?"王氏把這消息傳給了李淵,李淵更加謹慎起來,他知道隋煬帝對自己起疑心了,但過早起事又力量不足,隻好低頭隱忍,等待時機。於是,他故意廣納賄賂,敗壞自己的名聲,整天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而且大肆張揚。隋煬帝聽到這些,果然放鬆了對他的警惕。

試想,如果當初李淵不主動低頭,或者頭低得稍微有點勉強,很可能就被正猜疑的隋煬帝給除掉了,哪裏還會有後來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國的建立?

低頭認輸,對一個人來說或許很難,因為我們自打出生起就被教育要堅強不屈,勇往直前,不準輕意掉眼淚,不準輕意認輸,總之是打造一個硬漢的形象。然而,人生道路上,坎坎拌拌的事誰能不遇到?誰能不做幾件錯誤的事?明知錯了還寧死不肯回頭,那才是愚蠢,遇到挫折我們可以鼓起勇氣重新來過,這是種英雄氣慨,發現錯誤,敢於回頭,這是種勇氣,更是種智慧。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筆直的,需要走彎路的時候就選適當的小路,這樣或許會更接近目標;前方無路可走的時候,不妨退回來,而退卻,是為了更好的前進。

有時候,人就得示弱,就得低頭認輸。示弱需要勇氣和智慧。一個人要想有成績、幹出一番事業,就必須時刻記住,該低頭時就低頭。學習低頭,學會認輸,其實並不難,隻是要明智。當自己摸到一把爛牌時,不要希望這一盤能贏。因為隻有傻子,才會對自己手上的一把爛牌說,我們隻要努力就一定會勝利;學會低頭認輸,就要在陷入泥潭時,知道及時爬起來趕緊離開,因為隻有笨蛋才會在狼狽不堪時對自己說;出淤泥而不染;學會低頭認輸,就是上錯了公共汽車時,及時下車另外坐一輛車子,而不是堅持錯坐到底。低頭是需要勇氣的,曆史上不乏因缺少低頭認輸的勇氣而怒殺進見之人的君王,現實也有不少見因缺少低頭認輸的勇氣而釀成大錯的人。

有一座新興的城市,設計者們在街頭矗立了許多俊馬的雕塑,在這些俊馬中,有一匹與眾不同,它沒有歡騰奔跑,也沒有仰天長嘯,而是低頭尋覓。創作這些雕塑的藝術家的用意是:麵對喧囂的塵世、紛擾的人群,我們沒必要表現出傲慢、怪異和過分張揚的樣子,而應把自己的言行舉止融入到人群當中,並始終把自己看做是社會上普普通通、實實在在的一員。

是的,麵對社會,我們沒必要昂首挺胸、牛氣衝天。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常常因光彩的事物而迷失了方向,以不屈不撓、百折不撓的強者精神堅持到底,結果輸掉了自己。而最終的成功倒是那些凡事忍讓,不逞能,不占先,心境平和寬容,做事持之以恒的人。所以,用平靜的心態,學會示弱與低頭,才不至於使自己執迷不悟。

智者善屈尊,愚人強伸頭。商人總是隱藏其寶物,君子品德高尚,而外貌卻顯得呆愚。必要時要藏其鋒芒,收其銳氣,不要不分場合地將自己的才能讓人一覽無遺,你的長處短處被別人看透,就容易被別人操縱。相反,采取低姿態能得到信任。屈尊、低頭是一種守弱用柔、一種權衡,更是一種智慧。

做人不可無傲骨,但不可總是昂著高貴的頭,不要怕承認錯誤,不要怕低頭有損顏麵,殊不知,善低頭者,才會更受人推崇與尊敬。

古人說:“唯有低頭,乃能出頭。”種子如不經過在堅硬的泥土中掙紮奮鬥的過程,它終將隻是一粒幹癟的種子,而且永遠不能發芽滋長成一株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