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芒還是少點露為好

2009年,在全球經濟蕭條、消費信心嚴重受挫的情況下,在意大利,華人企業以其獨有的風格贏得了市場。華人企業在贏得了市場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消費市場的發展,駕名車、穿名牌、戴名表、出入高檔酒店則成為了華人生活的縮影。

無論是假日還是周末,在意大利的高檔餐館的門前,總是能看到成群結隊的華人駕駛著一輛輛高檔的品牌汽車出入酒店,肆無忌憚地品味著意式大餐,喝著高檔紅酒,店家則在華人麵前百般獻媚,使盡渾身解樹來討好他們的“上帝”。

華人的奢侈性消費在引來商家歡喜的同時,也招致了當地人的不滿。這天,一夥年輕華人在普拉托郊區的一家意大利海鮮店聚餐,華人天生的大嗓門、旁若無人的碰杯聲,使得鄰桌就餐的當地人十分不滿。客人忙不迭地找來店主,請店主製止華人的喧鬧,店主忙向客人賠禮,並開玩笑地說,請多多擔待,對待這些華人我有著更多的無奈,靠他們消費我的店才可以賺錢。鄰桌的意大利客人見老板如此解釋,聳聳肩請老板結帳,憤憤的離店而去。鄰桌的意大利人見狀和同桌的家人講,你看看這幾個華人喝的酒,是我們連想都不敢想的,他們幾個人的一餐是意大利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看來應該請稅務部門查一查華人,看他們的錢是否來的正道。

朋友聚餐本無可厚非,假如在高檔酒店消費,大家餐桌上的菜肴和紅酒基本相似,當地富裕一族,絕不會認為他們過於奢侈。而恰恰是在普通餐館,由於消費層次比較低,華人的奢侈消費自然也就引起了當地人的不滿和嫉妒,嫉妒往往會演變成仇視。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在他人麵前顯擺,喜歡把自己"曬"出來。"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眾,人必非之。"這句古語告訴我們,遇人遇事最好不要太過鋒芒畢露。

春秋戰國時期,一個木匠帶著幾個徒弟到齊國去。師徒一行走到山路的一個拐彎處,看見一座土地廟,旁邊有一棵高大無比的櫟樹。大到什麽程度呢?它的樹蔭可以容納幾千頭牛在樹下休息,樹幹又粗又直,在幾丈高之後才能見到分枝,而這些樹枝粗到可以用來作造船材料的就有好幾十枝。許多路人都在圍觀,連聲稱奇,隻有這個木匠瞄了一眼,扭頭就走。

徒弟們看膩櫟樹之後,追上師父,問道:"生平從未見過這麽高大華美的樹木,師父怎麽看都不看就走了呢?"沒想到徒弟眼中的奇樹神木,在師父眼裏竟然隻是一文不值的朽木。

木匠回答:"這棵樹沒什麽用。用來造船,船會沉;做棺材,棺材會腐爛;做器具,器具會破裂;做門窗,門窗會流出汁液;做柱子,柱子會被蟲蛀。正是因為它沒有用,才會這麽長壽,這麽高大。”

晚上,木匠夢見這棵大樹對他說:“你怎麽能說我沒用呢?你想想看,那些所謂有用的橘樹、梨樹和柚樹,在果實成熟時,就會被人拉扯攀折,樹很快就會死掉。一切有用的東西無不如此。你眼中的無用,對我來說,正是大用。假如我像你所說的那樣有用,豈不早就被砍了嗎?"

木匠醒來,若有所悟。他把這個夢告訴了徒弟。徒弟問道:“它既然向往無用,為什麽要長在土地廟旁邊呢?"木匠答道:“如果它不是長在廟旁邊,而是長在路中央,不也早就被人砍掉當柴燒了嗎?”

當環境不利於生存時,許多人想明哲保身,但是不能。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即使想當一個"是非紅塵不到我"的自了漢,想要明哲保身,也需要大智大勇。強出頭、鋒芒畢露,還妄想不遭人忌,那是不太可能的。然而,以無用之姿出現在世人麵前,也要慎選環境,像故事裏的櫟樹,長在神廟旁邊,人們不敢在它身上動腦筋,反之,如果長在路中央,也許它早就成為了刀下鬼。

曾國藩對“藏鋒"曾有過精辟的論述:"言多招禍,行多有辱;傲者人之殃,慕者退邪兵;為君藏鋒,可以及遠;為臣藏鋒,可以及大;訥於言,慎於行,乃吉凶安危之關,成敗存亡之間也!"

有時,失意者對你的懷恨不會立刻顯現出來,因為他無力顯現,但他會透過各種方式來泄恨,例如說你壞話、扯你後腿、故意與你為敵,主要目的則是——看你得意到幾時,疏遠你,避免和你碰麵,以免再聽到你的得意事。這樣,你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朋友。

誰都有過年少的鋒芒畢露的時候,噴湧的才氣永遠是曆史浪潮中最活躍的浪尖。然而,出現最多的卻是天妒賢能,風摧秀木。因此,我們就會看到淩厲鋒芒被現實打磨時的無力與無奈。飽經滄海的長者告訴我們:韜光養晦,頤養天年。

藏而不露,並非不露。《易經》上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把握好藏與露的分寸,最後才能露出真正的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