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有術,彈性做人

去過廟裏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樂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麵,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

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麽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財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麵無私,分厘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以後,廟裏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韋陀身上,體現的是做人的"方";彌勒佛則是“圓"的代表。很顯然,無論是方或是圓,都沒有方圓合一來的好。

"方"是一個人的品質,境界,是做人的根基。一個人隻有具備好的個人素養和優質的品質,才有可能成大事,立大業。

"圓"不是圓滑,狡詐,而是一種圓通的處世立場,是一種隨機應變的人生哲學。假如一個人過分方方正正,不懂得變通,不懂屈伸,就像生鐵一樣,是很容易被折斷的。

想一想中國古代的銅幣,為什麽裏麵是方形,而外麵是圓形呢?實際上,這就喻示了一個古老而又精妙的哲理。外圓可減少阻力,便於流通提攜;內方可一線貫通,秩序井然。"取象於錢,外圓內方",做人做事的道理盡在其中。做人有方的準則在手,就會方寸不亂,千變萬化不離其宗;做事有圓的技巧在胸,就會渾圓玲瓏,世事人情一通百通。

方是剛,圓是柔。方是原則,圓是機變。方是以不變應萬變,圓是以萬變應不變。方外有圓,圓內有方。外圓內方,可謂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懂謀略難為事,不懂方圓難做人。做人有方,就能堂堂正正;做事有圓,就能得心應手。有圓無方則不立,有方無圓則滯泥,可方可圓則無往不利。

歸根結底,人生就是一門方與圓平衡的藝術。

做人的巧妙就在於能方能圓,方圓合一,這樣才能在社會生活中立於不敗之地。

一天,曹操請劉備喝酒。那時,正是劉備貧困潦倒之時。酒喝到一半,忽然陰雲密布,大雨就要來了。仆人指著天上的像條龍形的烏雲,曹操與劉備則一邊聊著一邊觀看。

曹操說:“使君知道龍的變化嗎?”

劉備說:"不知道。"

曹操說:"龍能變大能變小,能飛能隱藏,變大就是興雲吐霧,變小就是隱藏形跡,飛上去就是飛騰在宇宙之間,隱藏起來就是潛伏在大海的波濤之內。現在是春天後期,龍趁著時節變化,像是人發達了所以縱橫四海。龍這個事物,可比擬天下的英雄。劉備你總在外麵走,應該知道當世有哪些英雄,請都說出來。”

隨後,劉備點遍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張繡、張魯等人,均被曹操一一貶低。

曹操說:"像個英雄的人,應該胸懷大誌,腹有好的謀略,有包藏宇宙的機變,有吞吐天地之誌向。”

劉備說:“誰是這樣的人?”

曹操用手指著劉備,又揮手指自己,然後說:"現在天下能稱為英雄的,隻有使君與我才是!”

劉備一聽,嚇了一跳,結果把筷子掉到了地上。與此同時,天上"轟隆"一聲打了個巨雷。

曹操聽到了筷子落地的聲音,忙問劉備:“怎麽啦?”“雷聲一震,嚇得我筷子都掉了。”劉備假裝鎮定著說。曹操笑著說:“大丈夫也怕打雷嗎?”劉備說:“聖人也怕打雷,我怎麽不怕呢?”

劉備巧妙地將自己當時的慌亂掩飾過去,從而避免了一場劫難。自此,曹操認為劉備胸無大誌,必不能成氣候,也就未把他放在眼裏。如此,劉備才得以休整自己、壯大自己。

可以說,劉備在煮酒論英雄的對答中是非常聰明的,他用的就是方圓之術,在曹操的哈哈大笑之中,才免去了曹操對他的懷疑和嫉忌。

動為方,靜為圓;剛為方,柔為圓。以不變應萬變是方,以萬變應不變是圓。凡事都在圓中預、方中立,這是古人謀事的原則,也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世間事物都在這方圓之中,而方圓也是曆史和哲學的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