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勇於承認錯誤

這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河裏有一條豚魚,遊到一座橋下,撞到橋柱上。它不責怪自己不小心,也不打算繞過橋柱遊過去,反而生起氣來,惱怒橋柱撞了它。它氣得張開兩鰓,脹起肚子,漂浮在水麵,很長時間一動不動。後來,一隻老鷹發現了它,一把抓起了它,轉眼間,這條河豚就成了老鷹的美餐。

這條河豚,自己不小心撞上了橋柱子,卻不知道反省自己,不去改正自己的錯誤,反而惱怒別人,一錯再錯,結果丟了自己的性命,實在是自尋死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這也就是說,勇於認錯,此乃智者之舉;不肯認錯者,終將失去進德的機會,殊為可惜。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不犯錯,有時候錯誤隻是自己的一時疏忽所造成,並不構成太大的得失;但如果不認錯,則可能會犯下“戒禁取見”,後果可就不可收拾。所以,一個人的際遇安危、成敗得失,往往和自己能否"認錯"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戰國時候,有七個大國,它們是齊、楚、燕、韓、趙、魏、秦,曆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這七國當中,又數秦國最強大。秦國常常欺侮趙國。有一次,趙王派一個大臣的手下人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見了秦王,憑著機智和勇敢,給趙國爭得了不少麵子。秦王見趙國有這樣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趙國了。趙王看藺相如這麽能幹。就先封他為大夫,後封為上卿。

趙王這麽看重藺相如,可氣壞了趙國的大將軍廉頗。他想:我為趙國拚命打仗,功勞難道不如藺相如嗎?藺相如光憑一張嘴,有什麽了不起的本領,地位倒比我還高!他越想越不服氣,怒氣衝衝地說:"我要是碰著藺相如,要當麵給他點兒難堪,看他能把我怎麽樣!"

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裏。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們以後碰著廉頗手下的人,千萬要讓著點兒,不要和他們爭吵。以後,他自己坐車出門,隻要聽說廉頗從前麵來了,就叫馬車夫把車子趕到小巷子裏,等廉頗過去了再走。

廉頗手下的人,看見上卿這麽讓著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見了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們。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這個氣,就跟藺相如說:"您的地位比廉將軍高,他罵您,您反而躲著他,讓著他,他越發不把您放在眼裏啦!這麽下去,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心平氣和地問他們: "廉將軍跟秦王相比,哪一個厲害呢?"大夥兒說: "那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說: “對呀!我見了秦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將軍嗎?要知道,秦國現在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為國內文官武將一條心。我們兩人好比是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要是打起架來,不免有一隻要受傷,甚至死掉,這就給秦國造成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你們想想,國家的事情要緊,還是私人的事兒要緊?”

藺相如手下的人聽了這一番話,非常感動,以後看見廉頗手下的人,都小心謹慎,總是讓著他們。

藺相如的這番話,後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裏。廉頗慚愧極了。他脫掉一隻袖子,露著肩膀,背了一根荊條,直奔藺相如家。藺相如連忙出來迎接廉頗。廉頗對著藺相如跪了下來,雙手捧著荊條,請藺相如鞭打自己。藺相如把荊條扔在地上,急忙用雙手扶起廉頗,給他穿好衣服,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

藺相如和廉頗從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這兩個人一文一武,同心協力為國家辦事,秦國因此更不敢欺侮趙國了。這也就正是成語“負荊請罪”的出處。

可見,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一種大智慧。在生活中,一個人能坦誠地麵對自己的錯誤,再拿出足夠的勇氣去承認它、麵對它,不僅能彌補錯誤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提醒今後更加謹慎行事,而且別人也會痛快地原諒你的錯誤。

成功對我們來說十分珍貴,但有時錯誤同樣珍貴。錯誤的珍貴,在於錯誤可以給我們許多經驗,錯誤可以給我們許多教訓,錯誤可以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借鑒。這次的錯誤,可能成為下次走向成功的可貴指南。不怕你犯錯,怕的是不能從錯誤中吸取經驗,那才是最大的錯誤。對每個人來說,隻要能從錯誤中悟到有益的經驗,那麽錯誤也同樣珍貴。有些人認為錯誤有失自尊,麵子上過不去,便害怕承擔責任,害怕懲罰。與這些想象恰恰相反,勇於承認錯誤,你給人的印象不但不會受到損失,反而會使人尊敬你、信任你,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會高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