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製產品的質量成本

我們知道,生產任何產品都要消化和占用一定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在一般情況下,要提高產品質量、延長使用壽命,或節省使用成本,就需要支付一定的經濟代價,如支付研究實驗費用、提高職工技能培訓費用或增加檢驗工作等,從而增加了產品成本。因此,有些企業家認為既然要生產高質量的產品肯定就要消耗更多的資源,隻有投入的成本大,質量才會高。但是不顧質量成本,片麵追求“高質量”而增加資源,也會導致成本上升,經濟效益受到影響。

有個老農種棉花的故事很能給人以啟示。

老農為了讓棉花產量增多,就把家中成袋的好化肥都用在幾分地上,結果,連棉花的植株都把燒死了。老農後悔不已。這就是忽視質量與成本的關係所造成的錯誤。

老農的故事看起來很可笑,但是在企業中,有多少人就在扮演著老農的角色,你注意到了嗎?

其實,產品質量與產品成本是既對立又統一,且有相互驅動、互為影響的關係,忽視任何一方,都會造成不平衡。

財政部文件指出:"質量成本是指企業將產品質量保持在規定的標準上而需支出的費用,以及因未達到規定的質量標準而發生的損失兩者之和。”

由此可見,雖然不賺錢的質量不是質量,但是不考慮成本的質量也無法賺錢。因此,企業要做好生產中的質量成本控製,必須樹立質量成本導向的思想,做好質量成本控製。

質量成本控製就是指根據預定的質量成本目標,對實際工作中發生的所有質量成本,進行指導、限製和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實施質量成本控製,可以在產品質量、成本和經濟效益三者之間尋求一個相對平衡,統籌安排、全麵考慮。隻有生產出產品成本最低、又適合消費者需求的質量水平企業才能取得最高的經濟效益。隻有以盡可能少的資源占用和消耗,生產出社會需要的物質財富,企業才能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但是,以盡可能少的資源占用和消耗並不代表著使用質量低劣的材料,甚至減少必要的工序或縮短必要流程,使用低工資、技能差人員從事要求高技能工作等,這樣做就走向了反麵。如果為了降低產品成本,使用劣質材料或者偷工減料,盡管生產成本降低了,但又會引起產品質量的下降,反而會造成產品使用過過程中成本的增加。

有些管理者認為既然要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那麽就向高標準看齊,一切追求精致、經典。如果不顧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和使用的需要,盲目追求高精度、高性能,高級、優質、高檔化,結果不僅增加產品的生產成本,還導致產品價格昂貴,並不一定會令顧客滿意。比如有些開發商開發的豪華高檔公寓別墅等,完全與中國的國情不符。這些過高的質量消費者並不滿意。

這種由於提高成本而造成的利潤減少的損失,稱為過剩質量損失。由於設計者給產品規定了過高的精度、強度,無用的功能、結構等等,會增加產品的流轉時間。較長的流轉時間,意味著在應對客戶喜好的變化和向市場推出新產品時間的較長延遲。結果,不僅形成了過剩質量,而且還會由於價格昂貴競爭失利而減少產品銷量。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造成產品失調,影響行業的發展。

再次,在製造過程中,過分精確的加工也是一種浪費。它會造成不必要的人工浪費,使用多餘的作業時間和其它設備,使額外的人員、人力、生產資源、水電等費用增加,加工的管理工時也相應增加。因此,從這種程度上說,過高的不符合消費者需要的質量也是浪費。因此,要改變以上這種質量、數量和成本不符的情況,必須對質量成本進行控製。

(1)選擇產品方向是控製質量成本的前提

要控製質量成本,首先要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應明確產品為誰服務,即滿足社會哪方麵的需求,為精英階層服務還是為大眾服務;是為生活消費服務還是為生產建設服務等等,需要細分目標市場。明確了這些以後才能製定出生產的方向。如果不顧自身實力盲目追逐潮流或者簡單地隨大流,即便質量沒問題,但是市場開拓不力或者競爭不過那些規模大的企業,也會增加生產的成本。

因此,企業生產要把握好自己的方向。生產製造型的小企業盡可能選擇對消費者必不可少的產品或勞務方麵,選擇服務性強和重複使用率高的產品;加工企業可以選擇以大企業為依托,生產大企業所需要的配套零部件;直接為大企業供貨,可節省對消費者的零銷費用。

小企業的生產周期往往都比較短,而且小批量生產對對生產設備和生產技術的要求不高,雖然這樣利潤較小,但更容易保持較低的庫存,減少產品的積壓,加快資金流通速度。

(2)建立用戶質量保證機製

隨著現代化質量管理的發展和現代企業管理的進步,企業的質量標準也在與時俱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合格達標遠遠不是企業的追求,產品的質量必須給用戶帶來價值,即產品的功能應能夠滿足用戶的使用,達到一定的用戶滿意度。因此,企業要控製質量成本不僅需要在內部製訂質量標準,也需要建立外部質量保證機製,特別是在企業與下遊銷售商之間訂立質量保證,防止質量過高造成的成本浪費。

比如,宜家的桌子下麵的支撐木條與桌子相連接的地方就是空白的,沒有用油漆。因為用戶不計較這些。對宜家來說,可以節省油漆成本,也可以讓利給消費者。

隻有根據用戶的接受能力和消費者的經濟承受能力生產出符合他們需求的質量,才能最大限度地節約企業的成本。那樣才會適銷對路,減少庫存,加快資金周轉。

(3)批量生長差異化

產品適銷對路後還需要控製產品的規模,避免大量投放市場造成的價格過低或者超出消費者接受的數量而積壓。特別是那些大批量定製生產的企業大批量,生產線一旦啟動長時間運轉,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生產出大量的產品。如果產品銷量快這種生產方式無可非議,如果產品遲銷就需要變化方式,否則,處理不好就會增加產品的質量成本。

通常,采用大批量定製生產方式的企業在競爭戰略上大多選擇差異比戰略為主。具體做法是企業通過一係列的產品模塊化設計和生產來獲得產品市場,再按照消費者對產品的個性化需求重點選擇恰當的模塊進行最經濟的成本”注入",獲得良好的經營業績。

拿服裝生產來說,他們會恰當設定大眾服裝型號的模塊化設計,采用自動裝配線降低生產成本。但是,也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適當生產一些特殊型號的服裝。因為這些服裝的用料都相同,因此也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這樣就形成了差異化和成本領先的雙優勢。

總之,質量成本控製是保證各項質量成本管理活動達到計劃效果的手段,是推進改善全麵質量管理和經營管理的動力,也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總體發展。因此,企業應重視市場的調查預測,把握好產品的發展方向,打造出既符合行業標準又符合市場需求的質量水平,能使資源的利用程度最優化才是質量成本控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