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綽號趣味生

幾乎每個人都可能給人起過綽號,也都有可能被人起過綽號,總之都同綽號打過交道。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以及各行各業,很多人都有本名以外的綽號。

綽號多多少少都表達了某個人的一些特征,比如張三老流鼻涕,就封他個“鼻涕蟲”;李四愛傳播小道消息,就名以“擴音器”……諸如此類,應有盡有。我們讀過很多的古代小說,如《水滸傳》、《西遊記》裏邊就有很多非常貼切的綽號,可以說是恰當、生動地體現了人物的性格、外貌特征、身份、武功絕技等。像: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鬆;雙槍將-董平;青麵獸-楊誌;神行太保-戴宗等等;《西遊記》中孫悟空有美猴王、孫行者、弼馬溫、齊天大聖、孫長老、鬥戰聖佛五個綽號;豬八戒有天蓬元帥、豬悟能、淨壇使者三個綽號;沙僧(也稱沙和尚)有卷簾大將、沙悟靜、金身羅漢三個綽號;唐僧有陳江流、金蟬子、玄奘、唐三藏、玉帝哥哥、旃檀功德佛五個綽號。

魯迅一生喜歡給別人起綽號,而且小說的人物命名也善用綽號。可是生活中,別人也曾給他起了一些有趣的綽號。魯迅最早的綽號叫“胡羊尾巴”,這是他幼年的時候鄰居們送的,意思是短小靈活,敏捷利落。魯迅另一個比較早的綽號是“富士山”,這個綽號始於日本留學時期。據他的同學沈瓞民說,“大家聽到他描摹留學生盤在頂的醜態形如'富士山'時,都不忍噴飯。我有一位同學王立才,為人風趣……就因此叫魯迅為'富士山','富士山'的綽號,在同學中傳得相當廣。”

1909年,魯迅在浙江兩級師範學堂教書。新任學監夏震武無禮於教師,因夏氏不明時務,木然逞強,魯迅等一般教師皆呼夏為“木瓜”。後來夏辭職後,魯迅、許壽裳等同誌二十餘人曾為紀念合影一張。當時的參與者張宗祥稱此次行動為“木瓜之役”。後來,凡在這張照片上的人,相遇都互稱“木瓜”。魯迅當然也被這些同誌戲稱為“周木瓜”。

魯迅的另一個綽號叫“貓頭鷹”。沈尹默在《憶魯迅》一文中寫到:“豫才的話不甚多,但是每句都有力量,有時候要笑一兩聲,他的笑聲是很夠引人注意的。玄同形容他神似'貓頭鷹',這正是他不言不笑時凝寂的寫真。”說魯迅神似貓頭鷹,應該說比喻得非常準確。

魯迅從小就喜歡給人起綽號,最早可追溯到小時候給三弟周建人起“讒人”、“眼下痣”的綽號。小時候因冬天吃冰,被房客沈四太太阻攔,挨了母親的罵,就給沈四太太起“肚子疼”的綽號。到三味書屋讀書時,曾“教唆”同學用“四眼狗”對壽鏡吾老師的“比目魚”,他還把好哭鼻子的女生叫“四條”,意指眼淚鼻涕一塊流,真是生動頑皮之極。後來,魯迅與許廣平相愛,就給她起“害馬”的綽號。甚至在給母親寫信時說:“母親放心,害馬現在很好……”他在北大講課,當時北大有位青年教授叫川島,留了個學生頭,他便給人家起了個綽號“一撮毛”,見麵時還親切地叫他“一撮毛哥哥”。

無論是別人給魯迅起的綽號,還是魯迅給別人起綽號,一般來說充滿善意,總是事出有因,含有豐富的生活情趣,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這從一個細小的方麵可以看出魯迅做人的風趣幽默。

名人“愛綽號”,我們普通人當然也一樣。我有一位忘年交在一篇回憶文章中這樣寫道:記得在讀高中的時候,我們班有一位劉姓同學,年齡最大,威信最高,思想超前,工作能力強,且品格高尚。完全超脫低級趣味,被我們尊為兄長。便與劉少奇相對應,取綽號“劉老怪”。其名常叫不衰。至今我與老同學間交流,仍稱“老怪”。

有兩位同學性格相近,聰明活潑,學習成績都很好。其中年齡最小的一位睡姿團身狀如貓,便逐步演化為“三毛”。比他大一點的就叫做“二毛”。三毛愛睡覺是出了名的,有人說他,一天24小時,有23小時睡覺,剩下1個小時打哈欠。其實他的學習成績相當好,可能在睡夢中把書都看了吧?

三毛當了一個地級市的秘書長。有一次,我和妻子途經彼地,他來迎接我們,妻子當著他的下屬麵,脫口而出:“三毛!”我欲製止也來不及了。在場人很驚詫,三毛卻直說:“沒事,沒事!”

班裏的生活委員掌管著班費,有什麽活動花點錢,我們就想動用班費。他卻把得很緊。我們便喊他“老葛朗台”。後來變成“老葛朗”“老葛”。他很委曲,說:“都說我是葛朗台,就那麽點錢,亂花能行嗎?”

有一位同學鍾於古文字的研究,床頭總擺著一部《康熙字典》,加之其人老成持重,便被稱為“老康”。

林林總總,諸多綽號皆無辱沒之意,當常常勾起當年的快樂時光。

由於給人起綽號幾乎都是強調對方的醜而非美,故在很多場合都會引起人的反感,所以,我們在用綽號來表達幽默效果時,最好不要拿身邊的人開涮,可以用電視裏的明星或一些不認識的人過過癮,這些都是無傷大雅的,也尊重了別人。要像魯迅先生那樣,無論是你給別人起綽號還是別人給你起綽號,都充滿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