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幾多尷尬

從前,有一個外地人在街上用方言吆喝賣豆腐:“豆腐,豆腐。”有人聽成了“鬥虎!鬥虎!”街上的人一聽,膽小者驚慌地四處逃走,膽大的圍攏來問:“哪裏鬥虎?”這時,又有外地小攤主高喊賣饅頭:“饅頭,饅頭!”人們又聽成了“南頭”,這些人就向南街跑去。來到南街,什麽也沒有。又遇到一個賣蒜者,用方言在喊:“大蒜啦,大蒜啦!”圍觀者—聽,大失所望:“啊呀,打散了,打散了,多可惜。”

由於方言,致使“豆腐”與“鬥虎”、“饅頭”與“南頭”、“大蒜”與“打散”相混,且環環相扣,給人誤導,給人們的生活增添許多笑料。

方言是使用在一個小地區的本土語言,一般隻為本地區的人們習慣使用。但隨著社會的開放與流通,於今全國各地都有操著各種方言土語的人。由於省際或國際通婚的不斷增加,甚至有不少夫妻都說著不同的口語。在大眾交際中,這些口語可能會引起語音隔閡,一旦誤解,要麽意義不明,要麽產生笑語。所以現在的語言笑話層出不窮。

有個人不願學說普通話,不管到哪裏,講的都是方言土語。有一天,他出差到某個城市,中午,到一家餃子館去吃餃子。一進門,他操著方言問一名男服務員:“shuìjiào多少錢一wǎn?”

服務員沒好氣地說:“要睡覺找旅館去!”說著把他推出了門。

那人本意是問:“水餃多少錢一碗?”結果讓人聽成:“睡覺多少錢一晚?”真是不說普通話,鬧了個大笑話。

某幼兒園老師說普通話,咬字不準。一天,臨時有人來聽課,她相當緊張。上課時,她取出一張圖片,說:“小朋友們,把你們的圖片拿出來!”小朋友誤聽成把肚片拿出來,一個個翻開衣服,露出小肚皮。老師又問:“這圖片上有什麽?”小朋友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肚臍眼!”

生活中,由於方言表達出現笑話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位湖南的技術員到外地出差,手頭缺尺子用,便到商店去買。他走到賣尺子的櫃台前,對櫃台裏的男售貨員說:“同誌,請你把‘妻子’(尺子)拿過來給我看看!”

售貨員一聽,很生氣,“這是什麽話,叫我把妻子給你看,你是什麽東西!”

技術員張口結舌,久久地愣在那裏。

有個深圳人到北京出差,迷了路,就問一位姑娘:“小姐,讓我吻吻(問問)你啦……”話未說完,臉上“啪”地挨了一巴掌,打得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衝著姑娘叫:“你這人怎麽打人?”

“就打你這流氓。”

“你這麽金(珍)貴呀,我吻吻(問問)你都不行嗎?”

“啪”地一聲,姑娘又是一巴掌過去。

這真是冤枉,方言造成的被打,真是可氣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