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交“諍友”和"畏友"

人的一生受到朋友的影響相當大,很多人因朋友而成功,也有很多人因朋友而失敗,甚至因朋友而傾家**產,妻離子散。怕因朋友而失敗,那不交朋友總可以吧?恐怕沒那麽容易,因為沒有朋友,寂寞的人生之路很難走,可況你閉緊心扉,還是會有人來用力敲哩。當有人來敲你的心扉時,你應或不應?應的話,可能那是個壞朋友,不應的話,可能失去一個好的朋友。

因此,你總是要麵對“交朋友”這個課題的。交到好的朋友,這輩子就算不大富大貴,至少也不會走人歧路。而交到壞的朋友,不走人歧路不倒黴是很難的。

一樣米養百樣人。人有很多種類型,在對待朋友的態度上包有很多種類型,有每天說好話給你聽的,也有看到你不對就“修理”你的,此外還有熱情如火的,冷漠如冰的,隻看到利害關係的,另有目的的……這麽多類型的朋友,好壞很難分辨,而當你發現他壞時,常常是來不及了。因此,平時的交往經驗極為重要,特別是“諍友”和“畏友”要多多益善。

古人雲:“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意思是說,一個人有能直言相諫的朋友,就會保持好名聲。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喜歡與那些善於溜須拍馬的人交朋友,隻聽順耳話,容不得刺耳言,結果成了這些人搞不正之風的“近水樓台”,違法亂紀的“保

護傘"。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呂岱,為人正直,愛才如命,經他推薦,出身貧寒的徐源做了官。徐源心直口快,頗有才華,然而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徐源並沒有對呂岱唯命是從,經常對呂岱的錯誤當麵指正。別人都說徐源不知好歹,呂岱卻說:"徐源能當麵指責我的過錯,是為了我好啊,這就是在報答我對他的知遇之恩,我之所以敬重他,原因也正在於此。”

我們在為徐源能遇上一個開明領導高興的同時,更慶幸呂岱有一個諍友,否則,呂岱能否有這樣的口碑就很難說了。朋友是一麵鏡子,每個人都可以從朋友身上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不同的人交友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正直的人喜歡與心直口快的人交朋友,因為他可以從朋友那裏聽到真話;心術不正的人則喜歡與對自己有利的人交朋友,他可以從朋友那裏得到想要的東西。忠言逆耳,大凡對個人發展進步有益的話,往往是潑冷水、敲警鍾的刺耳話,聽了心裏可能不太舒服,但這些話好比一把刷子,可以替你掃去思想上的汙垢,使你的大腦保持清醒,不致被厚厚的灰塵遮掩住。

這種“諍友”,就是我們常常遇到的“修理”你的朋友。

現在這社會上做過事的人都會盡量不得罪人,因此多半是寧可說好聽的話讓人高興,而不說難聽的話讓人討厭。說好聽的話的人不一定都是“壞人”,但如果站在朋友的立場,隻說好聽的話,就失去做朋友的義務了;明知你有缺點而不說,這算是什麽朋友?如果還進而“讚揚”你的缺點,則更是別有居心了。這種朋友就算不害你,對你也沒有任何好處,大可不必浪費時間來交往。但實際上的情形如何呢?很多人碰到光說好話的朋友便樂陶陶,不知是非了。相比起來,讓你常常下不來台,對你光說難聽的話的朋友就真實得多了。這種人絕對無求於你(不挨你罵,不失去你這個朋友就很不錯了),但他的出發點是為你好,這種朋友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一般父母碰到子女有什麽不對,總是責之罵之,子女有什麽“雄心壯誌”,也總是想辦法替他踩踩刹車,不讓他脫韁而去。為的是什麽?是為子女好,怕子女受到傷害,遭到失敗。這是為人父母的至性,隻有父母才會那麽做。朋友的心情也是如此的,否則他為何要惹你討厭?說些好聽的話,你說不定還會請他吃飯喝酒呢。

會“修理”你的人可能正是你人生的導師。

“畏友”和“諍友"一樣,都講究"道義相砥,過失相規”。我認為,人生在世,“賊友”固不可交,“密友”必不可少,但最重要的還是多交幾個能相互勉勵、相互勸誡的“諍友”和“畏友”。

拭想想,人在探索和奮進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錯誤,對此又往往是“旁觀者清”。如能有幾位“諍友”和“畏友”及時指出自己的失誤和不足,給自己出出點子,對自己品格的完善和進步當是極為有益的。

時下,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在交朋友時,往往注意“情”"義",而不注意互相幫助,甚至明知朋友有過錯也不指出。這樣做的結果隻能是害了朋友。據報載:廣東肇慶市一個叫王剛的罪犯,臨刑前幾個“鐵哥們”去看他,他大聲責罵:"你們不是我的朋友,如果是朋友,為什麽不早點規勸我、阻止我。”

由此可見,人之交友,有“情”容易,有“畏”卻難。而交不到幾個“畏友”,常常會使自己深陷迷途而不知返,甚至糊裏糊塗葬送在“哥兒們”的“情意”上。所以,大家在一生中要多交“諍友”,多交“畏友”,多交真正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