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投其所好"觀察朋友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不貪錢的人也許很多,但一無所好的人肯定不多。這個“好”,對己是優點,是個性,對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來說,則是攻破你防線的突破口,是你致命的弱點。因此,金錢敲不開的“鐵門”,投其所好者往往能乘隙而入。舉凡字畫、古懂、錦衣、玉食、轎車、獵槍、漁具、美色……隻要好其一種,一旦被人"投中”,就會情不自禁地改變初衷,幹出原本不願幹的事。

近日讀到這樣一則故事:王羲之書藝蓋世,多少人重金求書不得,可他有一雅好:對白鵝情有獨鍾。一道士便蓄意養了一群,王羲之一見,果然不舍,道士便乘機提出早已盤算好的交換條件:替他寫一卷《黃庭經》,便可籠鵝而歸,王羲之滿口答應,此即有名的“書成換白鵝”。

集郵界也流傳著這麽一樁趣聞:某公想調到一個待遇高的單位,但該單位編製已滿,拒絕接收。此公四下打聽,非得一個起關鍵作用的人物點頭才可,可此人卻“滴水不進”。送酒,回答:不喝。送煙,答曰:已戒。送紅包,更是毫不客氣地被擋回。正在一籌莫展之時,忽聞該人酷愛集郵,趕緊送兩枚“猴票”,果然順利調入。

王羲之何等人也,那個"關鍵人物‘何等人也,而他們卻最終都被別人的“投其所好”所“投中”,可見投其所好這一招在人際交往中是何等有效。

觀察朋友的竅門很多,也不是人人能懂,但有一則“伊索寓言”裏的故事卻很值得參考。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王子養了幾隻猴子,他訓練它們跳舞,並給它們穿上華麗的衣服,戴上人臉的麵具。當它們跳起舞來時,逼真精彩得像人在跳舞一樣。有一天,王子讓這些猴子跳舞,供朝臣們觀賞,猴子的精彩演出獲得滿堂的掌聲。可是其中有一位朝臣故意惡作劇,丟了一把堅果到舞台上去。這些猴子看見了堅果,紛紛揭掉麵具,搶食堅果,結果一場精彩的猴舞就在朝臣的嘲笑中結束。

這一則寓言說明了猴子的本性並不因為學習舞蹈和戴上麵具而改變,猴子就是猴子,看到堅果就原形畢露。

如果把人比成這故事中的猴子,人不是經常戴著假麵具在人生的舞台上表演嗎?因此小人戴上麵具,會讓你誤以為是君子;惡人戴上麵具,會讓你誤以為是大善人;好色之徒戴上麵具,會讓你誤以為是柳下惠。這種事是令人防不勝防的。

我們為人處世,雖然要求不害人,但防人之心卻不能沒有,目此識破假麵具的功夫也就不能不修煉一些了。贏在人脈的白金法則告訴你一個觀察朋友的好方法,那就是——投其所好。

猴子不改其好吃堅果的本性,因此看到了堅果,就忘了它開在舞娛人。人的表現雖然不會像猴子那麽直接,但不管他怎麽偽裝,碰到他心儀的東西,他總會無意識的顯示他的真麵目。因為,好色的人平時道貌岸然,但一看到漂亮的女性就會兩眼色迷迷,言行失態;好賭的人平時循規蹈矩,但一上牌桌就廢寢忘食,欲罷不能。不是他們不知道顯露這種本性不好,而是一看到所好之事或所好之物就忍不住要掀掉假麵具——就像那群猴子。

在實際運用上,你可以主動地“投其所好“,倒不是先了解其‘所好”再“投之",而是在刻意安排的情境中去了解其所好。譬如說,如果你想了解某個朋友的喜惡性,可主動安排,若某人真的有某方麵的喜好,假麵具至少要掀掉一半,甚至忘形到忘了他是誰,**裸地露出真麵目。而你便可以從其表現來推斷他其他方麵的性格,作為與他來往的參考。有些商人就是用這種方法來掌握他的客戶的。

如果你沒有能力安排各種情境,那麽也可以利用各種機會趁便觀察其所好。這種觀察比刻意安排的更為深刻有效,因為你觀察的對象沒有防備,真麵目會顯現得相當的徹底。

曾聽到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麵容嬌美的女青年在馬路上走時,突然發現後麵有一個“摩登”男青年在其後緊追不舍,怎麽辦呢?她忽然有了主意。她回過頭來對這個男青年說:“你為什麽老跟著我?”“摩登”男青年說:“您太美了,真讓人著迷,讓我們交個朋友吧!”姑娘嫣然一笑,說:“謝謝您的誇獎,在我後麵走的姑娘是我妹妹,她比我更美。”“真的嗎?”“摩登”男青年非常高興,馬上回過頭去,但卻不見姑娘的身影。他知道上當了,又去追趕那位漂亮姑娘,質問她為什麽騙人。這位女青年說:“不,是你騙了我,如果你真心愛我,那麽為什麽去追另一個女人,經不起考驗,還想跟我交朋友,請你走開!"“摩登”男青年被說得麵紅耳赤,訕訕地溜走了。

這位女青年之所以能製服“摩登”男青年,就是順著對方貪圖美色的心理,“投其所好”,設計誘之。對方不知是計,卻去追更美的姑娘,這就使其醜惡的嘴臉暴露無遺。

由此可知,用“投其所好”來看朋友雖然不一定能看出他是君子或小人,但卻可以看出人品,而人品會影響他的行事、判斷和價值觀,甚至影響他為善或為惡的抉擇。無論是交朋友,找合作夥伴或共事,這都是一項重要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