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打聽”來了解朋友

美好的友誼使我們不斷地觀照自己,矯正自己,使自己適應社會,所以亞裏士多德把朋友視做“第二個自己”。但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卻是因為誤交了不好的朋友而導致事業失敗,或家庭破裂,所以我們主張必須在交友前先全麵了解朋友。

上一章我們談到了通過時間了解朋友這個方法,然而,用“時間”來看朋友固然有其可靠之處,但有時也會緩不濟急,比如你過幾天就要決定和某個人合作,可是又不知其為人如何,用“時間”來長期觀察,是絕對來不及的。那又怎麽辦呢?

碰到這種情形,有人完全憑直覺,認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關於直覺,有的人相當準確,這是一種很微妙的心靈現象,很難去解釋,許多專家都解釋不清楚。不過在人際交往中還是勸你少用"直覺"去看人,哪怕你過去的直覺經驗是準確的——過去的經驗準確並不代表以後每次也都很準確。因為人的生理、心理狀況會受到當時環境的影響,有可能你的直覺受到了幹擾,在這種情況之下若還依賴直覺,那是很危險的。

所以,要了解朋友,還有另一個比較可靠的辦法,那就是通過打聽來熟悉朋友。

人總是要和其他人交往,同時本性也會暴露在不相幹的第三者麵前。也就是說,他不一定認識這第三者,可是第三者卻知道他的存在,並且觀察了他的思想和行為。人再怎麽戴假麵具,在沒有舞台和對手的時候,這假麵具總是要拿下來的,所以很多人就看到了他的真麵目;而當他和別人交往、合作時,別人也會對他留下各種不同的印象。因此你可向不同的人打聽,包括打聽這個朋友的為人、做事和思想。當然,在打聽中,每個人的答案肯定都會有出入,這是因為各人好惡有所不同的原因。你可以把這些打聽來的信息匯聚在一起,找出交集最多的地方和稍多的地方,那麽就大概可以了解這個人的真性情;而交集最多的地方,差不多也就是這個人性格的主要特色了——如果十個人中有九個說他“壞”,那麽你就要小心了;如果十個人中有九個說他“好”,那麽和你往來應該不會有大問題。

不過,打聽時也要看對象,不能隨便遇人就可以打聽。向他的密友打聽,你得到的當然都是好話;同他的“敵人”打聽,你聽到的當然壞話較多。所以我建議,最好能多問一些與之無利害關係的人,不一定是他的朋友、同事、同學、鄰居,誰都可以問,重要的是,要把問到的綜合起來看,不可光聽某個人的話,避免以偏概全。

當然,打聽也要講技巧,你如果問得太白,會引起對方的戒心,不會告訴你真話,因此最好用聊天的方式,並且拐彎抹角地去套。這種技巧需要平時去磨煉,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

打聽一個想交往的朋友,究竟該打聽哪些內容呢?我想,各方麵都要了解,才能算得上真正地熟悉這個人的情況。

比如,你先可以看看對方交往的都是哪些人。因為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意思是什麽樣的人就喜歡和什麽樣的人在一起,因為他們價值觀相近,所以才合得來。一般情況下,性情耿介的就和投機取巧的人合不來,喜歡酒色財氣的人也絕對不會跟自律甚嚴的人成為好友。觀察一個朋友的交友情況,大概就知道這個朋友的性情了。

除了交友情況,也可以打聽他在家裏的情形,看他對待父母如何,對待兄弟姊妹如何,對待鄰人又如何。如果你得到的是負麵的答案,那麽這個人你就必須小心,因為對待至親都不好了,他怎麽可能對你好呢?若對你好,絕對是另有所圖。

如果這個朋友有了家室,那麽也要看他如何對待妻子兒女,不好好對待妻子兒女,這種人也必須提防。如果是女性朋友,同樣要看她對待先生孩子的態度,更要看她對待公公婆婆等長輩的態度,這是相當重要的一點,因為缺乏孝敬心和愛心的女性,一般都對你的人脈不利,甚而給你帶來麻煩。

總之,為了自己的人脈朝更好的方向發展,交往時適當地當一當“包打聽”未嚐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