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狗食日

謝太後對彩鳳說:“你去把張公公叫來。”

彩鳳回道:“是!”走出慈寧宮。

不一會,彩鳳領著張公公進來了。

張公公長得瘦瘦高高,微笑著走進殿內,口中念念有詞:“恭請聖母皇太後萬吉金安!”說著,跪在地上。

謝太後:“平身。”

張公公謹慎地站起身:“請太後吩咐?”

謝太後:“張公公,賈相爺和群臣們都在幹些什麽?”

張公公:“賈相爺說,今日元旦,宮中正逢國喪之期,不便熱鬧。他便留在自己府中,眾大臣早上都去賈府拜賀新春去了。”

謝太後望著殿外日光裏的雪景,梅枝上的殘雪已開始消融,屋簷下的冰柱也在融化,往下滴水,灰喜鵲偶爾飛過,跳過慈寧殿門前,她臉色平靜,內心卻翻著巨瀾。

回想當年與賈貴妃競爭立後的點點滴滴,心中的酸楚,無法與人言說。那時,青春年少,雖為女兒之身,也熟讀曆代典故,對於曆朝曆代後宮競鬥慘烈舊聞,漢晉宮鬥,隋唐闈變,多有所聞。每與姐妹們談到漢代開國皇帝劉邦之妻呂後將宮中姐妹砍去手足變成人彘的故事,心生恐懼。

從內心講,謝太後本人是極不情願進入深宮的,可是,那個時候的女人,命運並不掌握在自己手裏,她奉父兄之命入宮,處事慎之又慎,生怕得罪了別人,隻想做一個暖心的妻子、母親,並無特別的野心。

而賈貴妃則生性風流,不僅人長得標致、漂亮,而且善解風情,深得年輕的理宗皇帝之專寵。

立皇後的時候,理宗皇帝堅持要立賈貴妃為後,可是,理宗的“母後”楊太後卻偏偏喜歡上了謝氏這位貌不驚人而為人低調的妃子,標榜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王朝,有話語權的太後的意見也算是“父母之命”了,於是理宗冊封謝氏為皇後,封賈氏為貴妃。

冊封之後,理宗乃是專寵賈貴妃,謝太後則被晾在了一邊,故朝廷內外有一種傳言:“賈貴妃是真皇後,謝皇後是假皇後”。

這種人生屈辱,要是發生在別的朝代,一定會上演一場最惡的宮廷內鬥,可是,身為皇後的謝太後卻處理得特別小心,她感到自己的這個皇後地位就如理宗皇帝的皇位一樣,得來實屬意外,因而步步驚心,一言一行,都特別謹慎,從不招是惹非,如有宮女或太監到她這裏來講點子醜寅卯,她也是隻聽不發聲,慢慢地,宮廷裏便沒有人到她這裏傳播小道消息了。

她對賈貴妃極盡尊重,從不表現出妒意,也從不在她那擺什麽皇後的架子,兩人以姐妹相稱,而且處處為賈貴妃著想,絕不玩表麵,相處特別融洽。

楊太後看在眼裏,後宮佳麗們心知肚明,朝臣們都聽說了,理宗皇帝也感受到了,朝堂內外一致認為,謝氏堪為坤儀,是一位真正能夠母儀天下的奇女子,她的胸懷大到可以包容後宮可能出現的一切妒恨、陰謀。

所以,謝氏被立皇後之後,無論是理宗皇帝本人,還是朝臣們,從來沒有過廢後重立的動議,謝氏也一直安穩地在自己的皇後位置上坐鎮著,聲望日隆。

隻是這賈貴妃,雖然享盡了理宗皇帝的皇恩雨露,卻是福窄壽淺,人到中年,溘然病逝。問題是,賈貴妃人歸上天,卻給大宋朝廷埋下了禍根,那就是深得理宗皇帝信任的賈似道,賈貴妃的親弟弟。

偏偏這理宗皇帝又中了邪似的,愛屋及烏,將對賈貴妃的男女之情的恩寵,轉移到了對賈似道的國家權力的寵幸,晚年對賈似道更是言聽計從,這立太子的事,也由賈似道說了算,新皇帝度宗之立,正被賈似道搶了頭功。

謝太後對這些,一清二楚,可是她從來沒有想過去改變什麽,她一直在適應,一直在想如何做到禍不及身,更不要連累自己的家族。

謝太後很清楚,新皇帝雖已過弱冠之年,而且登上皇位,即為親政,但畢竟從小在宮中長大,沒有經曆過什麽大的世麵,整日打交道的都是後宮裏的太監、宮女和皇帝的親眷們,平日裏朝臣也很難得一見,整個朝政都掌握在賈似道手中。自己雖然身為太後,但絕不可幹預朝政,她深知女人幹政的危險,甚至在一次與宮女閑聊時講到唐朝的武則天,在她看來,武則天過了幾天皇帝癮,卻把唐朝搞亂了,結果武家也遭牽連。故而,這個時候的謝太後,感到自己離權力中心越遠越安全。

事實證明她的判斷是正確的,她的做法是適當的,否則的話,她一個弱女子,如何在那充滿陰謀與詭異的後宮安穩度過數十年的皇後生涯。

此時的賈似道,在朝經營多年,滿朝文武,哪一個不拜倒在他麵前,又是新皇帝的扶持者,權傾朝野。

謝太後更是倍加小心。

謝太後本想親自去給賈似道拜賀元旦,但喪服在身,加上禮製也不合,想了想,對張公公說:“張公公,我這有一對先皇留下的玉如意,你給我送去賈相爺府上,代我向他祝福問安。”

張公公是朝中的老太監,多少知道一些禮製,雖然也知賈似道的權勢,但知道謝太後這樣做肯定有違禮製,按道理講,不管是否是喪期,這麽重大的元旦之日,賈似道都應帶著朝臣到謝太後這裏來問安才是,怎麽反倒是太後要去給他送禮問安呢?

張公公:“太後,這可使不得啊。如果賈相爺來您這兒,給他賞賜,沒有什麽問題。可他不在這兒啊。您是太後,他雖是相爺,那也是皇上的臣子啊,您是皇上的母後——”。

謝太後本想責怪張公公幾句,但一聽他說得句句在理,心想,新皇帝雖少不更事,而且智力可能確實有點問題,這朝堂之上,或許還有一些有良知者,即使如張公公這樣的太監,也知道幾分事理,大宋江山,或許還有後望。

謝太後起身,沒有說什麽,走出了慈寧殿。

初晴的太陽照在雪地上,那光線特別刺眼,謝太後手搭涼篷,四處望了望,說道:“新年元旦,天氣如此晴好,雖是國喪之期,或許是今年的好兆頭!”

彩娥和彩鳳兩位宮女跟在身後,聽太後此言,彼此對望了一眼,臉上露出一絲不經意的笑容,她們是不敢出聲的,她們跟隨太後多年,深知宮闈之中小心從事的重要性,尤其這謝太後,向來不苟言笑,對那些浪浮之人,雖不至於將人整死,但責罰也是很嚴厲的。

張公公應道:“是啊,太後說得對啊,瑞雪兆豐年,老百姓都是這麽盼的。”

這時,忽然傳來“咚!咚!咚!”一陣激烈的鼓聲。

謝太後:“這是哪裏來的鼓聲?”

張公公:“應是司天監那邊!”

謝太後:“今元旦之日,是正朔!我們快進屋去,天要變暗了!”

彩娥望著天上,應了句:“太後,今天是晴天——”

張公公打斷彩娥的話頭:“不要多嘴,快隨太後進屋。”

進到慈寧殿裏,謝太後命令道:“彩娥、彩鳳,點上燭燈!”

兩位宮女不知何意,互相對視了一眼,照著謝太後的意思把燭燈點上。

這時,隻見整個天空瞬間暗了下來,殿外一片黑暗,殿內燈火輝煌。

兩個宮女簡直驚呆了,心中都暗暗地歎服,謝太後真是料事如神。

張公公和謝太後都麵無表情地望著門外,整個慈寧殿裏靜得連針落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得到。

司天監那邊傳來的鼓聲時斷時續,響得令人心顫。

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彩娥和彩鳳看到謝太後和張公公並不驚慌,也平靜下來,一起安靜地看著殿外。

突然,司天監的鼓聲急促地響著。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明顯比先前的鼓聲要密集得多。

謝太後站起身,向殿門口走去。

忽然間,隻聽三聲炮響:咚——!咚——!咚——!

鼓聲驟停!

殿外又是一片陽光映雪之景。

這情景,對兩位宮女來說,可謂平生第一次見,內心肯定有著無限好奇,這從她倆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表情可見,而對謝太後和張公公而言,也就算不上什麽新鮮了,原來這是一次日全食。

張公公所說的司天監,那是民間對主管天文曆法的南宋朝廷機構的叫法,在當時的正式名稱應該是太史局,這太史局的官員多為與天文曆法有關的技術官員,太史局的職能大致有五個方麵:

一是掌察天文星象變化,占卜凶吉,隨時掌握日月星辰等天體在宇宙空間的分布、位置、運動、形態、結構等現象的變化,觀察風、雲、雷、電、雨、露、霜、雪天氣現象;

二是掌管鍾、鼓、刻、漏,報告時辰,考定曆數;

三是舉行祭祀時設計神壇方位,選擇吉日良時;

四是朝廷要辦大事時,比如皇帝登基、皇帝大婚、冊封皇後等重大典禮,要選擇黃道吉日;

五是為朝廷製定並頒布新年的日曆,指導官民辦事趨吉避凶。

太史局根據功能不同,有各種官員,提舉太史局是這個機構的最高首長,設有不同的各司其職的事務官和技術官,其中五官正(包括春官正、夏官正、中官正、秋官正、冬官正)是負責天象的,當觀測到可能出現日食或月食、彗星等異常天象時,他們就會向提舉太史局報告,由其向朝廷報告,並通過設於太史局內的鍾鼓發出相關的警示。

舊時民間把日食稱之為天狗食日,認為是凶象,老百姓常因此引起恐慌,因而以放鞭炮或擊鼓的方式來壯人類的聲威,說是驅趕天狗,讓其快點走開,這種流傳於民間的方式,被太史局所借鑒,當觀測到可能出現日、月食時,就用擊鼓的方式來提醒官民,以免突然出現的天象引起社會動**。

所以,謝太後說當日元旦是“正朔”時,聽到鼓聲,就知道天狗要來“食日”了,因為以前她經曆過。

本來一個大好的晴天,卻突然遭遇這樣的事,謝太後心中五味雜陳,尤其在這國喪之期,新皇帝登基之時,她的心中想著三件事,一是北方蒙古人會怎麽樣?二是賈似道會怎麽樣?三是新年第一天,出現這種天象,老百姓又會怎麽看?

彩鳳是個機靈的姑娘,她主動到茶幾上炮了一杯參湯,雙手奉給謝太後,謝太後很欣慰地接過手,輕輕地啜了一口,什麽話也沒有說,又遞回給彩鳳。

突然遠遠地傳來一個聲音:“賈相爺前來給太後請安!”

謝太後大驚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