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臨安春冷

德祐二年,即公元1276年,元宵。

這是謝太皇太後入宮度過的第五十個元宵節日,臨安城裏乍暖還寒,慈寧殿內沒有了往年的熱鬧喧騰,眾後妃們一一向謝太皇太後請安跪拜。

殿內殿外,大紅的燈籠掛著,裝點著節日的喜慶,謝太皇太後盡力地克製著內心的惶惑,表現出安詳的神態。

在這個場麵,她是唯一一個知道大宋江山正危如累卵的人。

麵對這些老弱的太監、女眷和孩子,她還能做什麽呢?

三個孩子是當今天子趙顯和他的同父異母的哥哥趙昰、弟弟趙昺。

謝太皇太後對眾妃嬪們說:“你們都到後苑去猜燈謎吧。”

眾人應聲:“謝太皇太後!”便迅速地走出殿外。

全太後帶著皇帝趙顯、楊太淑妃帶著兒子趙昰、俞妃帶著兒子趙昺留了下來。

謝太皇太後看著這三對母子,心情異常沉重,拉著趙顯的手:“皇帝今日可曾描紅習字?”

趙顯:“告太皇太後,今日元宵,陳師傅說可以停歇一天。”

謝太皇太後看著趙顯那小大人的表情,心中充滿著許多疼惜與不舍,很想抱著這孩子痛哭一場,可是她不能這樣做,她強忍著淚水,點了點頭:“是啊,元宵節,應該停歇一天,陳師傅說得對呀!”

她慈祥地摸了摸趙昰和趙昺的臉,很勉強地擠出一點笑容,算是給孩子們一些節日的安慰。

然後,用盡可能平緩的語氣說:“你們也去那後苑猜謎去吧,一年一度的元宵,自己去尋點樂子。”

三對母子靜靜地拜別而去。

趙顯在這裏講到的陳師傅正是宰相兼樞密院使陳宜中,因為皇帝是國家的象征,當時能夠接觸到皇帝的隻有謝太皇太後、趙顯的母親全太後和宰相陳宜中。

太皇太後及太後主要負責皇帝的生活起居。

陳宜中以帝師的身份教其習字讀經。

大凡以皇帝名義頒發的詔書由陳宜中擬定,經謝太皇太後審核用印,方可頒發。

此時,元軍已經攻下臨安北麵最後一道屏障獨鬆關,元軍元帥伯顏入住到湖州秀王府內。元軍早已形成對臨安的包圍之勢,隨時都有攻破臨安,兵入皇宮之可能。

謝太皇太後對彩娥和彩鳳兩位侍女道:“你們也到後苑去,與她們一起猜猜燈謎吧。”

彩娥與彩鳳多年來侍奉著謝太皇太後,知道老太太的脾性,她有時候需要一個人靜靜,加上她們也確實想借這個機會放鬆一些,答應道:“是!”

話音剛落,便飛快地走出了慈寧殿。

謝太皇太後走到慈寧殿門口,望著天上的明月,輕吟著唐朝詩人崔液的《上元夜》詩: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是啊,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元宵節,每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人們不僅僅隻是欣賞著那美好的月色,更有對新的一年的期盼與夢想!

崔液筆下的太平盛世景象,在今天的臨安城裏已是見不到了,無論是官府,還是民間,大家都生活在元軍大兵壓境的驚恐中。

謝太皇太後,更想到12年前,臨安城裏天狗食日的情景,隻是,那一次天狗食日不是發生在元宵,而是發生在元旦之日。

盡管今年臨安的境況是這樣,謝太皇太後還是讓宮役們將皇宮內外按往年的慣例掛上紅紅的燈籠,讓大家搞些傳統的猜謎活動。

聽到後苑不時傳來妃嬪們快樂的歡笑聲,謝太皇太後不禁回憶起自己少女時代的生活。

自己出生於官宦世家,父、祖在朝堂都官至極品,身世榮耀,算是三生有幸,更有祖上蔭德,17歲入宮,20歲被封為皇後,曾在這皇宮後苑留下過許多美好時光和歡樂笑聲,這是何等完美的人生。

然而,上天弄人,本該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卻遇上了家國多難之時,自己以一老嫗之軀,既要應對朝臣們之間的相互傾軋,更要承擔整個國家對抗元軍入侵的核心責任。五歲的皇帝和那年輕皇太後顯然都隻有象征意義,自己才是大宋王朝此時的主心骨。

她很清楚,自己的任何軟弱與糊塗,帶給這個國家的一定是滅頂之災,已經完全沒有退路了,隻有正麵去麵對。

然而,這滿朝上下,已經沒有什麽人可以用了。

文的怕死,跑了,

武的愛財,降了。

隻剩下吳堅、陳宜中、文天祥、李庭芝……她逐個數著。

這個時候,她也想到了賈似道,如果聽從了賈似道的建議,當初離開臨安,逃往海上的話,會是怎樣的一個結果呢?

是那元朝軍隊真的厲害,還是宋兵孱弱?

不是還有那麽多城池在堅守嗎?

為什麽江州、安慶許多城池不戰而降呢?

無數個疑問在她腦海裏打轉,可是,她無法找到答案。

謝太皇太後仰天長歎:“天啊!難道這大宋江山真的就要斷送在我手裏嗎?”

這個時候,她的眼裏沒有淚花,隻有那炯炯的神光!

突然,她用最有力但卻是微弱到隻有她自己才能聽到的聲說道:“不!決不能讓大宋江山在我手裏敗亡!”

知樞密院謝堂靜靜地來慈寧殿,正要下跪,謝太皇太後攔住說:“這裏沒有外人,不必行禮。”

謝堂是謝太皇太後的侄子,雖然謝太皇太後的父親及祖父都官至宰相,但謝太皇太後主持後宮數十年,謝家並未有人執掌朝綱。這與謝太皇太後長期以來的做事原則有關,她不是一個喜歡權力的人,在她的丈夫理宗朝,她身為皇後近四十年,在度宗朝,她身為皇太後十年,應該說是當時大宋天下最有權勢的女人,她卻一直謹小慎微,基本沒有讓家族成員介入朝廷事務。

小皇帝趙顯繼位之時,朝臣共推她臨朝稱製,她也一再推托,不願介入外朝事務,但她的身份和威望將她推向了國家政治舞台的中心,許多朝臣麵對國家危局紛紛逃避時,她不得不把自己的侄子用起來。

剛好上一年原在平江府任通判的謝堂獲得了一個賜進士出身的身份,實際上就是當年進士的第三甲,有了任朝官的資格,才給了謝堂一個同知樞密院事的高職,讓他參與國家高層管理,加上許多官員都不辭而別,那些高職位都空出來了,而她又需要有人幫她分擔責任,這樣,又把謝堂升為知樞密院事,這是僅次於左右丞相的一個高位。

在受到元軍逼迫越來越緊的時候,臨安朝堂需要派一些高級別的官員去到元軍中商議和談之事,就這樣,謝堂被安排到了國家權力核心。

謝堂:“太皇太後,文天祥在任平江知府時,向侄臣提出了一個建議,皇上不必離開臨安,又可以保住宋室不至於在元軍進入臨安後被元軍全部控製,保有一步活棋。”

謝太皇太後:“這些大臣今天一個主意,明天一個主意,我都不知聽誰的好?”

謝堂:“文大人任平江知府時,侄臣任平江都統,對天下大勢多有交流,他是一個很有誌向的人,他告訴我,他曾在江西遇到他的老師江萬裏,江萬裏正告他,元軍侵宋,需要他們這些年輕人擔起護衛國家的責任,尤其江萬裏在饒州投止水殉國的事對他影響很大。另外,他曾與真州守將苗再成討論過當今時局,苗再成告訴他,淮西製置使夏貴與淮東製置使李庭芝意見不一致,在對抗元軍的作戰時常常難於協調,如果兩淮守將們能夠團結一致的話,臨安之危也是可解的,文大人曾寫信勸和夏貴和李庭芝。從這種種跡象看,文大人還是一位很有忠心的人。”

謝太皇太後:“這也正是我在這個時候讓他做臨安知府的原因。現在文天祥以丞相的身份被元軍扣押,使我又失去了一位可信賴的大臣。你說說看,文天祥向你提出了一個什麽樣的建議?”

謝堂:“文大人說,元軍的目標就是要攻入臨安,太皇太後您與當今皇上是他們關注的目標,但他們並沒有注意到吉王和信王,因而建議進一步加封吉王和信王,讓他們盡快離開臨安,分別駐守福建和廣東,以備後圖。”

謝太皇太後:“文天祥這個建議曾在朝堂上討論過,但大家意見不一致,認為那樣可能會讓別有用心者利用,反而造成不必要的紛擾。隻是細想起來,文天祥這個建議在已經沒有退路的情況下也不失為一個權宜之計,進可以圖大宋江山之複興,退可以增加與元軍和談的籌碼。隻是在這臨安四周被圍之時,有誰能護送二王出臨安呢?”

謝堂:“殿前都指揮使江萬載可擔此重任。”

謝堂在此提到的江萬載,是宋室舊臣。

江萬載(1207—1278),名億,字子玖,號古山,萬載是其出仕後的名字,是當時江南西路南康軍都昌林塘江家村(江西都昌縣陽豐鄉府前)人,與兄江萬裏、弟江萬頃被時人雅稱為江氏“三古”,“三昆玉”。因自幼體格魁偉,臂力過人,其祖父江璘、父江燁對其寄予厚望,除授以家傳理易之學外,還重金聘名師授以兵法武藝,萬載每學皆得其精髓。

宋寧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剛滿十六歲的江萬載授以武選出仕,臨安府環衛武官,不久,到其族叔江海統領的“忠順軍”處任步騎都統製,與名將孟珙共事,次年,詔授從義郎,任荊湖製置使軍統製,忠順軍兵馬副都監等職。理宗時曾任殿前禁軍帶械值殿將軍、南劍州兵馬都監、殿前禁軍副都指揮使、殿前禁軍都指揮使等職,執掌殿前禁軍。紹定二年(1229年),以武階從三品的身份參加文舉舍選,被賜進士及第(與徐元傑同榜),一時風頭,竟超越其兄江萬裏,令宋理宗從此對江氏一門,印象深刻,緊隨其後的其弟江萬頃又科舉得中,江氏三古更是名揚天下。

江萬載於紹定六年(1233年)與江海、孟珙一起奉令,聯合蒙古軍攻打金國首都蔡州,端平元年(1234)正月,率忠順軍與殿前禁軍的一部與江海一起攻陷金都蔡州,一雪百年“靖康之恥”。累官至禮部尚書,少年得誌,仕途相對其兄江萬裏和其弟江萬頃來講,頗為順暢。

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國忽必烈大舉侵宋,江萬載協助賈似道指揮組織鄂州之戰,擋住了蒙元大軍多路進攻,但作為宋軍主帥的賈似道卻怯戰請和,以南宋每年向蒙古輸二十萬歲幣的條件要求忽必烈停戰退兵,忽必烈正欲脫身回北爭奪汗位,遂答應了撤兵北返,賈似道在向理宗匯報時,隱瞞了請輸歲幣的情節,謊稱取得鄂州大捷,一時被宋理宗及滿朝文武捧為再造南宋之周公。

江萬載不願再與賈等同流合汙,遂以壯年之身(52歲)辭官歸裏奉養慈母,宋理宗及宋度宗皆多次征詔江萬載複官,俱被江萬載婉拒,唯日以教子弟族人及鄉裏精壯習文練武演兵為樂,並結交地方豪傑英雄。

度宗鹹淳九年(1273),宋軍事重鎮襄樊失陷,其兄南宋左丞相兼樞密使江萬裏也辭官歸裏,鑿止水池以明以身報國之誌,江萬載則號召三古家族成年子孫毀家紓難,籌組義軍以抗蒙元,與其兄江萬裏把江氏三古家族幾代積蓄下來的家產變賣充作義軍軍費。

在萬裏兄弟的號召下,三古家族成年子孫踴躍參加義軍,在地方豪傑及饒州知州唐震的支持下,義軍很快成形,但當時宋庭當權的賈似道、陳宜中害怕開罪蒙元,挑起戰端,竟下令取締,江萬載隻得帶義軍退入鄱陽湖,以湖船為家,過起漁兵結合的日子。

鹹淳十年(1274)九月,蒙元二十萬大軍兵發襄樊,展開全麵滅宋戰爭,江萬載不顧朝廷反對及義軍勢單力弱的情況,毅然帥義軍千裏馳援鄂州,走上舉軍自救的道路,雖然終難擋蒙元洶湧兵鋒,可蒙元對這支一路死纏爛打的義軍也無可奈何。

江萬載義軍以靈活機動的戰術並憑借鄱陽湖及長江水係保衛家鄉饒州長達三個月之久。但饒州通判萬道同舉城投降,知州唐震死難,其兄江萬裏率三古家族180多人投止水池殉國,饒州終於失陷。其弟江萬頃因拒降而被元軍車裂。

蒙元欲借優恤江萬裏及其殉難家人後事的方法誘勸江萬載帶義軍投降,被江斷然拒絕,並借與原宋軍叛將劉整聚舊之機由江萬載子江鉦將劉整射傷,劉整不久病死池州城下。

在張世傑部宋軍的幫助下,江萬載率義軍一度短暫收複饒州城,使其兄江萬裏舉家殉國的事跡得以上報宋廷並聲聞天下,激勵英雄義士。

謝太皇太後聞訊,連下幾道詔令,詔令江萬載官複禮部尚書兼殿前禁軍都指揮使之職,並加封江氏三古家族在義軍的子孫任各級武階官職,帶義軍與張世傑軍一道入衛臨安。授予江萬載殿前都指揮使的重任。

在當時特定的背景下,許多宋臣投降在元軍之中,呂文煥、呂師夔、範虎臣及沿途降將大多與臨安君臣有這樣那樣的關係,對臨安城的情況非常熟悉。鑒於以往誰冒頭,誰就可能會成為元軍招降或指責的對象,或者成為朝堂諸臣妒忌的目標,為了保護那些可以依賴的有生力量,謝太皇太後有意低調安排了一些可信任的人在一些特別職位,表現了一定的政治智慧。

江萬載因其本人長期以來對宋室的忠誠及他家族成員在對元戰爭中的死節,獲得謝太皇太後特別的信任,故在賈似道原來安排的禁軍都指揮被陳宜中設計捕殺之後,將這個事關皇室安危的重要職位授予江萬載。

作為內衛,又不會受到元軍的注意,是一個位置非常關鍵而又不張揚的核心職位。

看了一眼謝堂,謝太皇太後說:“現在朝堂上那些有名的大臣都被元軍盯著,伯顏指名要陳宜中前去和談,其實是想把我朝一切能主持朝政的大臣都收降,達到招降那些還在抵抗的我朝臣民的目的,這次陳宜中不辭而別,而不願承擔滅國和談的責任,我是可以理解的。我也想清楚了,如果能辦事的大臣都被元軍網羅殆盡,那也不是什麽好事。如果那些近期不辭而別的大臣們將來能出麵輔佐二王,或許也是宋室之幸。你去把那江萬載叫來。”

謝堂去不多久,領著江萬載來到謝太皇太後麵前,江萬載跪地朝拜:“臣江萬載叩見太皇太後萬福金安!”

謝太皇太後看著這位年逾花甲的老臣,很有感慨地說:“事已至此,此非朝堂,愛卿不必多禮。”

江萬載:“謝太皇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謝太皇太後:“人生百年,已是長壽,我能活到今天,都感到活長時間了,要是能讓我的壽命讓給先帝多好啊!”

江萬載:“太皇太後玉體金安乃我大宋百姓之福!”

謝太皇太後:“客氣話不多講了。江愛卿,你家一門忠義,我與皇上是知道的,你的弟弟江萬傾被元軍裂屍,令人心痛,你的哥哥江萬裏也是曆事三朝,投止水而殉國,實乃忠臣良相之典範。”

江萬載一聽,感到謝太皇太後今天與往日似大不同,很疑惑地望著她:“太皇太後有何用得著萬載之處,盡管吩咐!”

謝太皇太後眼裏含著淚花:“江山社稷的情況你都清楚了,元軍元帥伯顏主要是要拿我和全太後、當今皇上到大元的皇帝那裏去領賞。我年歲這麽大了,說實在話,我哪裏都不想去,就是死在這臨安城,也感到是自己的福氣了。以今之情況看,恐怕這都是一種奢望。誰知道伯顏會將我們祖孫三代怎樣。除了當今皇上,度宗皇帝還有二子,文天祥建議進一步加封二王,出鎮福建、廣東,這些你都是知道的。”

江萬載:“對啊,我認為文大人的意見很好。他曾與家兄在江西時討論過國家局勢,到臨安後,也常與我討論當今天下大勢。文大人可能早預料到臨安難保,故有二王出鎮的建議。”

謝太皇太後:“隻是這臨安周遭已被元軍圍困,實在無人可保二王離開這臨安,所以把你叫來。我想拜托你一件大事。”

江萬載已經聽出來了謝太皇太後的想法:“隻是這臨安城內,太皇太後、太後和皇上的安危怎麽辦?”

謝太皇太後:“敵兵臨城,臨安遲早都是要落入元軍之手,我現在正派左丞相吳堅諸人到伯顏軍帳之中討論降元之事,以免臨安百姓遭兵火之災。”

江萬載:“那麽,我護著您、太後、皇上與二王一同逃離這臨安,以圖將來!”

謝太皇太後:“這樣肯定不行,目標太大,再說了,我確實不想離開臨安,我在這裏生活了一輩子,當初賈似道和陳宜中都曾謀劃過放棄臨安外逃的計劃,都被我否決了。再說了,伯顏與元軍現在關注的是我、太後、皇上三人,他們還不知道度宗還有兩個兒子呢。我們留在臨安,就會把元軍的注意力吸引在臨安,你們出行也就會有充足的時間。”

江萬載:“太皇太後如此深謀遠慮,萬載雖肝腦塗地,也一定要護送二王安全出鎮!”

謝堂:“元軍進入臨安隻是時間問題,二王與江大人的身份還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這宮廷禁軍嘛,不要作特別安排,江大人隻需護送二王安全離開臨安即可。”

江萬載:“好,臨安的西邊與南邊還有出行通道,我即刻布置。”

謝堂拱手:“侄臣告退!”

江萬載拱手道別:“太皇太後請多保重!”

謝太皇太後:“不要聲張,靜靜做好準備,安排一切停當後,直接來報告我!”

謝堂、江萬載:“是,臣遵旨!”轉身離開慈寧殿。

望著江萬載和謝堂離去的身影,一股寒風襲來,謝太皇太後感到身上一陣的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