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怒殺使臣

臨安城裏的百官都在為自己後路著想的時候,那些前線作戰的守將,除了投降者,堅決抗擊者也是有的。

有一些戰將甚至殺紅了眼,隻要見到元軍或與元軍有關係的人,便大開殺戒,並不計後果,在這些下層將士中,隻有敵我之分,並不顧及什麽戰略戰術,這在另一方麵又給臨安朝廷帶來了另一種被動局麵。

元軍進駐建康,忽必烈接受伯顏建議,同意元軍繼續南進,同時也采取與宋朝的官方溝通的措施,派了當朝的禮部尚書廉希賢、工部侍郎嚴忠範、議官宋德秀等奉國書到達建康。

這個廉希賢雖然隻有29歲,但深得忽必烈重用,他的蒙古名叫中都海牙,是元朝恒陽王廉希憲的堂弟。他的伯父布魯海牙曾經說過:“這個孩子剛毅果敢,一定會讓我們家族光大。”剛剛20歲出頭,與他的堂兄廉希憲同侍忽必烈,出入皇宮之中,做事縝密,深受信任。曾經奉忽必烈之命,勸導過蒙古人內部的北部諸王歸順忽必烈,被提為兵部尚書。現在以禮部尚書身份前往臨安,表示忽必烈對待與宋朝保持官方溝通這件事的重視。

與廉希賢同行的嚴忠範、宋德秀等官員級別都比較高。

廉希賢在建康向伯顏通報了忽必烈打算與宋和談的意見,了解到元軍已經形成了對臨安的包圍態勢,知道前線戰事緊張,又有先前郝經被賈似道強製扣留的先例,很擔心已是窮寇的宋軍不講規則,即使自己奉忽必烈之命出使臨安,也有可能遭到宋軍的暗算,要求伯顏派軍保護他們前往臨安致送國書。

伯顏不以為然,說道:“你們既然是奉送國書到臨安,不如派一個使臣先行,向他們說明來意,這樣,他們就會明白你們去臨安的用意。而且現在我們大兵壓境,在這裏做你們的後盾,料想宋軍不敢傷害你們的。我想如果派一隊人馬護送你們,我擔心的是,他們看到你們帶著這麽多兵士,會懷疑你們去臨安的目的,如果發生爭執,這對你們的安全反而不利。所以,對待派兵護送你們這件事,我們還是要慎重一些。”

廉希賢:“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現在宋朝不知道誰主事,賈似道被廢,那謝太皇太後乃女流之輩,向來也不是有主見的人,在這個關頭,什麽事都有可能發生。雖然說,按常規,兩國交戰,不殺來使,但在這混沌不清的形勢下,難保沒有那不明事理的莾撞之人。我請元帥出兵護衛,不是為我個人考慮,而是皇上的旨意能不能準確及時地傳到那臨安城裏的君臣那裏。”

伯顏說:“那好吧,我派一支500人的隊伍,把你們送到獨鬆關,你們向那守城將士說明情況,我們的護送隊伍返回,那邊在宋軍的控製下,讓他們派人送你們去臨安。”

於是,伯顏選擇派了一支500人的隊伍護送廉希賢,直抵獨鬆關下。

廉希賢派人向守城宋軍說明,自己是奉元朝皇帝忽必烈之命,前去臨安與謝太皇太後和群臣商議兩國間的國事的。

獨鬆關的守將叫張濡,是南宋初年抗金名將張俊的孫子,張俊曾與嶽飛、韓世忠、劉光世並稱南宋中興四將,後來改變態度,主張與金議和,成為謀殺嶽飛的幫凶之一,並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寵。晚年封清河郡王,顯赫一時。

張濡的部下看到那廉希賢身後跟著那麽多的元兵,以為是以國使名義叩關的,不理廉希賢的辯解,派出一支大軍,把廉希賢抓了起來,把嚴忠範給殺了,然後以打贏一場仗的名義向臨安報喜,並派人將廉希賢押解到臨安。

誰知這廉希賢雖然年輕,卻因不服南方水土,竟在臨安城裏病死。

當謝太皇太後和陳宜中等人得知廉希賢是帶了忽必烈的詔書前來商談兩國國事的時候,確實嚇得不輕,立即讓臨安城裏的守將與在建康降元的宋將進行聯絡,寫信說明,嚴忠範被殺,其實是那些守關將士不了解情況擅作主張所做之事,臨安城裏的謝太皇太後和皇帝並沒有參與,不了解情況,那廉希賢也隻是病死的,並非被將士所殺,現在朝廷正下詔要將那擅殺國使的守將治罪,把那殺嚴忠範的人治死罪,希望這些降將們向伯顏轉達,元軍不要再向前推進了,宋朝願意每年納幣進貢給元朝皇帝。

朝廷暗求叛將去向敵方求情,這在戰爭史上應是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

伯顏說:“那宋朝人詭計多端,他們隻是派人來建康探聽城內虛實的,他們一向說話不算數。我也正想將計就計,派人前去臨安致意,向那臨安的謝太皇太後和群臣們宣示我大元朝的天威,讓他們早點投降,免得大軍入城,老百姓遭殃。”

元軍諸將士高聲應道:“好!”

伯顏問:“哪位願意為我再到臨安走一趟?”

呂文煥:“議事官張羽為人端正真誠,而且遇事果敢,有謀略才幹,他可以勝任出使臨安的重任。”

於是伯顏命張羽帶著自己的書信,前往臨安。

這一次,張羽沒有走獨鬆關,走到平江時,那平江守將更是粗暴,問都沒有問明原因,聽說是從元軍中來的,直接就將其處死。

這一下可把伯顏氣壞了,他發誓要給宋軍一點顏色看看。

為了完全解決元軍攻打臨安的後顧之憂,伯顏命令駐守長江中遊鄂州的阿裏海牙加大對周邊地區的進攻,瓦解宋軍在長江中遊的有生抵抗力量。

阿裏海牙首選攻入與鄂州緊鄰的嶽州,嶽州安撫使高世傑曾一度積極抵抗,在兵力不濟的情況下,戰敗求降,阿裏海牙非常生氣,當即把高世傑處死,嶽州總製孟之紹投降了元軍。

接著,阿裏海牙揮兵進擊沙市,沙市守將司馬夢求力戰不勝,自縊身亡。

當時的荊湖宣撫使朱祀孫和副使高達聽說周邊城池都陷入元軍之手,坐臥不安。

高達曾一度與元軍作戰,但每戰必敗,等阿裏海牙進攻江陵的時候,高達與朱祀孫一同向元軍投降。

阿裏海牙當即命令朱祀孫傳檄所屬各部,勸他們放棄抵抗,歸順元軍,一時間,湖北境內及湖南等周邊地區的歸峽、郢、復、鼎、澧、辰、沅、靖、隨、常德、均、房、施、荊門都不戰而歸入元軍手中,荊南本來就在元軍掌握中。

到這個時候,整個長江中遊都在元軍的控製之中,伯顏攻打臨安,就再也不用顧及長江中上遊的威脅了。

阿裏海牙將戰爭捷報派人飛馬送到大都,忽必烈一看,非常高興,對著群臣說:“伯顏沿江東下,阿裏海牙孤軍守鄂,朕常為此憂慮。現在好了,荊南一帶全部平定,我們那些在長江下遊作戰的將士也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於是給阿裏海牙以特別褒獎,並按照阿裏海牙的建議,授予高達參知政事的官銜,詔令朱祀孫到大都麵見忽必烈,接受封賞,隻可惜這朱祀孫命薄福淺,人一到大都,就因水土不服,一命嗚呼了。

宋軍這邊,受命防守溧陽的趙淮受到元軍的包圍,趙淮奮力抵抗,但終因眾寡懸殊,戰敗被俘,與他同時被俘的還有他的兩個小妾,在被押途中,趙淮悲憤異常,想到自己也姓趙,而這趙宋江山卻是如此殘破,憂從中來,寫了一首《辭家廟》詩:

祖父有攻王室,德澤沾及子孫。

今淮計窮被執,誓以一死報君。

刀鋸置之不問,萬折忠義常存。

急告先靈速引,庶幾不辱家門。

押送他的元將看不懂這詩的意思,把他押到阿術麵前,阿術命他下跪,趙淮堅決不跪,於是,阿術改變策略,授予他官職,並把官印給他,他也不要。

這時,阿術見他還被捆綁著,親自上前給他鬆綁,對他說:“趙先生也是宋室皇帝的同宗,希望你看清現在的形勢,我大元之軍已是直逼臨安,如果強攻臨安,隨時可以做到,隻是我們還是希望你們能夠不要抵抗,歸順我朝。現在這江淮之地,隻有揚州的李庭芝還在堅守,其餘都在我軍掌握中,希望先生能前去揚州,勸那李庭芝不要做無謂抵抗,這樣,那裏的老百姓也免遭血光之災。到時候,我可以向伯顏元帥進言,讓他向大元皇帝請旨,讓你做這揚州知州。”

趙淮心中無限悲憤,但一想到現在那麽多宋將降元,很是糾結,見阿術說出這等話來,心想與其這樣不明不白死在這裏,還不如到揚州城下做個榜樣給那些守城將士們看,於是假裝答應了阿術的要求。

阿術帶了數員元將陪同趙淮來到揚州城下,這時,見到李庭芝正在那揚州城頭巡城,趙淮大聲向著城內喊道:“庭芝,男子漢,死就死,不要投降。”

大出阿術意料之外,那李庭芝在城頭聽得明白,大聲回應道:“趙將軍,你放心,我寧死也不會投降的!”

趙淮這時已經咬破了自己的舌頭,準備咬舌自盡,阿術本來就很生氣,見趙淮吐出一截舌頭,滿嘴噴血,當即手起刀落,將趙淮當場刺死。

趙淮怒目站立,晃動了一下,倒在河中。

那兩位同被俘的小妾見狀,也都躍入河中,赴水而死。

當時趙淮的屍首漂在河麵,沒有人敢收屍,消息傳到元軍中一個姓焦的下級官吏那兒,這個下級官吏原是宋將,隨主將降元,他曾經納了趙淮的一個寵妾劉雲為妻,劉雲聽說趙淮死後無人收屍,很是傷心,她真誠地對丈夫說:“趙四知府,今日已死。妾原是他的婢子,望相公以妾之故,許妾將屍焚化,也是相公一件功德。”

焦當即答應了她的請求。

於是買了一口棺材,把趙淮的屍骨派人打撈上岸,放在裏麵,堆了一堆柴火焚燒,趁焦沒有注意,那劉雲等火燒完之後,用自己的衣裙把趙淮的骨灰包著,抱在懷裏,一邊痛哭,一邊跳入江中,焦姓官吏見其如此情深,也被打動內心,派人將那劉雲的屍首打撈上岸,與趙淮一起安葬了。

阿術作為元軍先鋒,把揚州當作長江下遊宋軍最重要的戰鬥堡壘,一直想盡快把揚州納入元軍手中,勸降不成,為此,直奔離揚州很近的真州,以便更有針對性地策劃對揚州的攻城計劃。

阿術對勸降揚州守將一直抱有幻想,到達真州後,又派了一個叫李虎的將領前去揚州招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