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郢城對陣

曆史上的郢,有兩個地方,一是指後來的武昌,二是指後來的鍾祥。

元軍元帥伯顏圍攻的是後來的鍾祥那個郢,離襄陽很近,是由襄陽往長江逼近的必經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襄陽失守後,宋軍在湖北與元軍對抗最重要的軍事要地。

這年秋天,漢江的漲水期剛過,元軍選這個時候進軍也是考慮到避開宋軍水師的優勢。

伯顏統領的各路人馬會師於襄陽。

根據當時宋元軍隊對陣的態勢,他從**宋朝的腹心地帶的戰略考慮,又把自己率領的這路人馬,再分三路:

一路由一個叫翟招討的漢族降將領兵,向荊南(今湖北江陵)進發;

一路由一個叫唆都的蒙古將領率一支軍隊進入淮水,與東征的博羅歡部隊彼此呼應;

一路由伯顏親自與阿術率領,水、步軍由中道循漢水取郢州。

在臨近郢州的時候,元軍到達一條河邊,當時正漲水,前麵的將領在河邊停了下來。

伯顏走上前問:“怎麽回事?”

陣前將領武顯說:“河水正在上漲,過不了河!”

伯顏看著正在上漲的河水說:“這麽一條河在南方來說算什麽,宋朝在南方的江山到處都是河流,他們就想仗著江河之險與我們對抗,如果現在就被這樣的河攔阻了去路,我們還要打過長江去嗎?”

當即派一位騎兵踏著河水向前,自己緊緊跟著,發現河水雖然表麵流速不小,其實河床並不深,一下子帶領部隊渡過了這條淺河。

元軍一到達河岸,立即歡呼,如打了一場勝仗一樣。

伯顏當然也為自己這一次果斷的指揮感到得意。

伯顏把部隊駐紮在郢城郊外的鹽山,距離郢州城約20裏地。

郢州舊城位於漢水之東,依山而築,以石建城,矢石皆不能近,無法強攻。

宋軍又於漢水西築新郢,兩城間橫鐵綆,鎖戰艦,密植木椿於水中,阻斷舟楫往來。

黃州武定諸軍都統製張世傑率沿江九郡精銳駐守郢州,以水軍扼江麵,步軍列陣於兩岸,配以炮弩,使元軍難以接近江岸。

為了摸清郢州宋軍布防情況,伯顏命令隨軍監戰的謁隻裏帶領數騎騎兵沿江偵察,遇到宋的巡邏軍,謁隻裏有一個部卒驚嚇墜馬,被宋軍抓住,謁隻裏單騎揮戈衝入宋軍,救出部卒,殺獲宋軍多人,匆忙逃走。

元軍萬戶阿剌罕曾一度率軍攻破新郢南門城堡,被張世傑力戰擊退。

伯顏本以為襄陽失守之後,宋軍沒有什麽戰鬥力,沒有想到在郢竟會遇到這麽頑強的抵抗,見強攻不下,於是遣使招降,被張世傑斷然拒絕。

張世傑為了刺探元軍的實力,也不斷派偵察兵到城外偵察元軍動靜。有一次深夜,一支偵察兵正在城外偵察敵情,被元軍發現,抓住了一個偵察兵,元軍正準備當場把他砍殺,正好碰到阿術巡防,他命令元軍把那偵察兵鬆綁,好言寬慰,然後告訴那個人,現在宋朝大勢已去,沒必要為這樣一個即將滅亡的朝廷賣命,要做個識時務的俊傑。

這個偵察兵本來是個粗人,因為他水性很好,才被選為偵察兵,他哪裏管什麽俊傑不俊傑,他隻知道眼前這個人把自己放了,有救命之恩,而且看上去也不是那種凶神惡煞,為了保命,阿術問什麽他就答什麽。

他告訴阿術:“宋軍的全部精銳部隊都集中駐守在郢城和新郢兩座城內,如果你們隻派水師去攻城而沒有騎兵支援的話,那一定是失敗的。你們要想攻下這郢城,應該從城外的黃家灣堡那邊進攻,從那個地方的河口,將船拖入漢江邊的藤湖,再向漢江下遊進發,這樣就可以讓大部隊真正靠近郢城,進行攻城,也就很容易了。”

阿術一聽,非常高興,當即跑去與伯顏商量。

伯顏覺得這個偵察兵為了保命,可能是胡言亂語一番,不值得信任,把呂文煥叫來,問是不是這樣。

呂文煥在這一帶駐守多年,對周邊的情況當然了解,一聽,就對伯顏說:“這個偵察兵說得對,我認為他的這個建議是一個好辦法。而且現在如果我們硬攻的話,這郢州確是易守難攻,采取當年你們對襄陽那種圍而不打的做法,現在肯定不行,要想主動攻城,從黃家灣堡取得突破,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伯顏:“既然呂先鋒也這樣認為,那我們就這樣辦!”

於是元軍派出主力,準備以重兵攻下黃家灣堡。

伯顏一麵在郢州城外大大方方地操練將士,圍而不攻,以麻痹城內的張世傑;一麵暗遣總管李庭、劉國傑攻拔黃家灣堡,繼而遣兵修治平江堰,破竹為席鋪地,拖船入湖,迂回進入漢江。

發現元軍往黃家灣堡集中,張世傑感到上當了,命令副都統趙文義、範興率領兩千騎兵追擊元兵。

當時元軍伯顏、阿術隻率近百騎殿後。

行至郢州東邊的泉子湖,伯顏、阿術急忙回軍迎擊。

那元軍人數上處於劣勢,但氣勢正旺,無不以一當十,正在激戰之時,一個穿白衣的戰將突然單騎衝入宋軍之中,左衝右突,把宋軍殺得一片混亂,趙文義一時驚慌,滾下馬去,被元軍抓住,宋軍雖然在人數上占優勢,一下子被擾亂了陣腳,又看到主將被元軍抓住,於是很快散逃開去。

原來突入宋軍的白衣戰將是元軍中的一位驍將,他的名字很有意思,叫作百家奴。其實他也是出身於武官世家,從小練習武藝,屬於藝高膽大的那種人。

隻可惜,在當時的宋軍中找不出一個這樣勇猛的人。

所以,國家強,士氣一定旺,如果主國者底氣不足,那將士也一定是激發不出什麽勇氣來的。

伯顏看到趙文義滿眼怒火,曾一度想下馬勸降,被阿術攔住:“現在兩軍對陣,元帥不要心慈手軟,此時勸降也沒有意義,正是要給宋軍下馬威的時候,應將他斬於馬前!”

伯顏一聽,覺得很有道理,當即揮刀,將趙文義親手斬殺。

這一場景,被遠近的宋軍看到,一個個都被震懾得不能言語,有些將士當即奔逃,能逃多遠就逃多遠,宋軍很快潰不成軍。

元軍自藤湖進入漢江之後,很快到達一個叫沙洋的地方,這是郢州城的外圍防線,有宋軍把守,守將叫王虎臣和王大用,這兩個人官職雖然不算大,但很有膽氣,對元軍的大軍圍聚,一點也不害怕,身先士卒,與將士們同甘共苦,堅守陣地。

伯顏一路上都在考慮與宋軍作戰的策略,在他看來,宋朝的江山萬裏,要全麵征服,尚需時日,需要保存有生力量,而且宋朝的朝野官將都對賈似道在朝中專權多懷不滿,忽必烈的征戰聖諭已經在宋軍中產生影響,很多人都把元軍的南征責任放到賈似道頭上,因而,伯顏設想,如果能招降就盡可能招降,對於沙洋,他首先想到的也是先勸降。

元軍對沙洋構成包圍態勢後,伯顏在宋軍的俘虜中選了一個人,帶著有忽必烈特赦文書的勸降信進到沙洋。

王虎臣和王大用連勸降信看都沒有看,一聽說是來勸降的,當場就把送信的俘虜殺死,把那信燒了,以示抗元的決心。

阿術建議伯顏派兵強攻沙洋,伯顏並不死心,把呂文煥叫來,在城外勸降。

王虎臣和王大用都知道呂文煥,伯顏讓呂文煥出麵勸降,其實是想向王虎臣和王大用傳遞一個信息,投降不會吃虧,可能還會獲得比自己原來在宋軍中更高的官位,但王虎臣和王大用不為所動,一聽呂文煥在城下勸說,連搭理都不搭理,一點反應都沒有。

呂文煥也隻得知趣退了回去。

當時正是深秋天氣,到了傍晚,突然刮起了大風,伯顏覺得正是攻打沙洋的好時機,當即命炮手向沙洋城內發炮,以最猛烈的火炮攻城。

一時間,狂風吹著火焰,把沙洋城裏的房屋都燒了起來。

沙洋守城的將士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搞了個措手不及,倉促應戰。

由於當時還夾雜著北方吹來的沙塵,一時間煙焰漫天,宋軍將士辨不清東西南北,連眼前的景物也看不清,元兵因為早有謀劃,趁亂搭上攻城的雲梯,登上城去,蜂擁入城。

王虎臣、王大用奮力指揮作戰,但一片混亂,城裏所有的人都搞不清狀況,王虎臣和王大用終因力不從心,戰敗被俘。

沙洋被元軍攻下後,伯顏把阿術、呂文煥等人找來商議進攻郢州的事。

呂文煥說:“郢州以石為城,城池堅固,而且張世傑這些年一直在湖北訓練水兵,在郢州城內的布防非常嚴密,以我的意見,我們還不如將郢州與新郢城切割開來,先把新郢拿下,郢州就失去掎角之勢,是圍是攻,也就由我軍占有主動了。”

阿術一聽,心中樂了,這不就是當年自己先攻下樊城,再逼呂文煥交出襄陽戰術的翻版嗎?但他沒有點破,笑著說:“呂先鋒的這個建議可行,我們先想辦法把郢州和新郢分割包圍,郢州既然易守難攻,我們就圍而不打,把主要精力用在新郢那邊,隻要新郢那邊拿下了,郢州舊城也就指日可下了。”

伯顏:“新郢雖然在漢江的那邊,與郢州隔江相望,但二城之間有那鐵索浮橋,我們得先截斷它,同時派駐水師在漢江江麵布陣,把這兩城實質隔開。”

呂文煥:“元帥此計甚妙。”

伯顏:“我在想,如果能讓宋將以新郢城歸順我朝,也許郢州會仿效的,就可以保存我們南進的有生兵力,不知呂先鋒與那新郢城的守將是否相識?”

呂文煥:“新郢城的守將邊居宜我倒是認識,曾在李庭芝手下做過事,因為戰功,當了都統製,他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但性格耿直,不知是否聽我勸說?”

伯顏:“先鋒既然認識他,那你就試一試,或許他念舊情,聽你之言,也未可知,而且宋朝諸將都知道我元朝大軍已經全麵南來,征服宋朝隻是遲早的事,形勢如此明確,他們不為自己著想,也應為自己的家人、親人著想,或者率城來降也有可能。”

呂文煥:“元帥既信任在下,那我就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勸他以城來歸?”

呂文煥首先想說服王虎臣和王大用,然後讓他們去勸降邊居宜,因王虎臣身受重傷,無法行動,就把王大用帶到新郢城下。

王大用開始一度猶豫,想以身殉國,但經呂文煥勸說,心有所動,因而表示願意出麵勸降邊居宜。

呂文煥讓人把王大用送到新郢城下,向城上的邊居宜喊話,告訴他,大元朝的軍隊正水陸兩路同時向整個宋朝疆域推進,叫他不要做無謂抵抗,一是給城裏的將士和老百姓留條活路,也給自己和家人留條活路,隻是任憑這王大用如何勸說,邊居宜立在城頭就是不做回應,既不說同意,也不命令守城將士向他射箭。

第一天,這樣過去了,晚上伯顏了解勸降情況,聽到是這麽回事,伯顏說:“居然邊居宜沒有對勸降的王大用使用武力,那麽說明,他還在思考,隻是一時下不了決心,這樣,明天還讓王大用到那裏去勸降。”

第二天,呂文煥果然再讓人把王大用帶到新郢城下,繼續向邊居宜勸降,這回,邊居宜回話了,他說:“我要與呂參政說話,叫他過來親自與我說話。”

呂參政就是呂文煥,因為呂文煥以襄陽降元後,忽必烈不僅封了他一個襄、漢大都督的實職,而且還加了一個參知政事的虛銜,這個很有意思,大凡宋朝降將降元後,忽必烈都會給那些立功的降將加封一個宋室朝廷高官同樣職銜的虛銜給他們,比如某省左丞相,某省右丞相,或參知政事之類的官銜。

呂文煥確曾與邊居宜是舊識,本想等王大用勸降後,他自己再出麵讓邊居宜真心降元,可這邊居宜兩天來都沒有做出什麽反應,突然傳話過來要自己前去說話,以為邊居宜心動了,需要自己出麵才願意安心歸降,為了表示誠意,使邊居宜相信降元不會有什麽不妥,呂文煥縱身躍馬,單騎來到新郢城門之下。

這時,隻聽得一聲炮響,城門大開,呂文煥還沒明白過來是怎麽回事,那城裏的守城將士萬箭齊發,向他射來,呂文煥知道自己中計,策馬回奔,誰知那馬竟然中箭倒地,呂文煥自己也隨著馬翻倒在地上。

城裏飛奔出幾個健將,各挾長鉤來鉤這呂文煥,鉤到了他的戰衣,正要拖進城去,正在軍中督陣的阿術速命一隊騎兵前往救援,在宋兵差一點把呂文煥拖進城門的一瞬間,幾個元兵把呂文煥救回,然後換了一匹馬,讓呂文煥逃出一條命來。

宋軍見呂文煥被人救走,立即關閉城門。

這個時候,伯顏才清醒過來,知道這位新郢城的都統邊居宜是不能被勸降的,於是改變策略,一方麵讓大軍加緊攻打新郢城,一邊讓那些弓箭手把勸降書射進城去,勸說城裏的中下層將士歸降,承諾,隻要歸降元朝,不僅不會追究抗元的罪責,還可以通過立功加官進爵,要求他們不要誤判情勢,負隅頑抗。

邊居宜親自在一線作戰,戰爭非常激烈,伯顏一看,感到壓力很大,於是從別處再調來許多元軍增援,對新郢城展開了更為猛烈的進攻。

看到不斷增援的元軍越來越多,城內的有些守將開始動搖了,總製黃順和副將任寧等竟然援著繩縋逃往城外,準備降元,有些守城將士也跟著仿效,這樣一來,守城將士軍心動搖,邊居宜氣得肝膽俱裂,他親自打開一處城門,把那些乘縋外逃的將士一個個斬殺在城邊,這才稍稍穩住了城裏的士氣。

呂文煥率軍加大了對城內的進攻,邊居宜見到呂文煥的身影就氣不打一處來,命令火箭手專門盯著呂文煥射去,呂文煥隻得躲閃,並一時被擊退。

這仗打得實在激烈,邊居宜也累了,找了個地方稍事休息,喝了一口水。還沒有喘過氣來的時候,突然聽到城裏一片混亂,戰馬嘶鳴,人聲哭喊,亂成一團,邊居宜還沒明白過來是怎麽回事,就見元兵已大批大批進到城內,守城將士逃的逃,戰死的戰死,被俘的被俘,邊居宜知道敗局已定,拔劍自刎,可是,由於心急,那劍割偏了,沒有割中喉管,雖然頸脖處熱血飛濺,但沒有死成。

這個時候,他看到不遠處有民房著火,縱身跳入火中,有那守城的將士看到這一幕,也跟著跳入火中殉國,這一行為竟然引起了連鎖效應,那些不願投降的城內將士見元兵逼近,也都一個一個跳入火海之中。

伯顏看到這場景,非常震驚,歎惜道:“宋朝有這麽忠誠的邊城將士,可那朝堂上的賈似道和謝太皇太後卻無法發揮他們的作用,真是可惜了。”

邊居宜的殉國讓伯顏也受感動,覺得他忠勇可嘉,他命人將他的屍首找到,擇地安葬,以示尊崇。

攻新郢的戰鬥結束了,對那因戰敗被俘的王虎臣和王大用等人,伯顏認為沒有什麽利用價值,命人將其處死。

新郢城被攻下之後,伯顏心情大好,自己率兵駐守蔡店,命各地將領前來相議,討論下一步攻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