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今天是2010年農曆正月初六,是吳青山老爺子八十三歲壽誕。今天的吳家大院裏人來人往,除了自家的親戚之外,大部分都是村裏人。因為今年不比往年,往年的今天,無論多忙,吳青山老爺子的弟弟吳鬆山都會來陪哥哥過生日,特別是這兩年,老哥哥年歲大了,吳鬆山更是倍加珍惜這種機會。
以前在國內,無論相隔多遠,吳鬆山都會按時回來。可是今年卻不同以往,先別說身在國外往返有諸多的不便,單就眼下工程而言,前段時間由於斯裏蘭卡是熱帶國家,再加上近幾年,全球氣溫明顯增高,混凝土溫度過高,導致工程一度受阻。為了整個工程的質量考慮,公司臨時決定在攪拌站跟前修建一個規模不小的冷庫,以致和攪拌站形成有規模的作業。
工程質量問題解決了,可是這段時間以來,被落下的工程進度怎麽辦?唯一的辦法就是大家齊心協力,奮起直追。
這不,吳春、張繼民、趙永剛以及很多大大小小的領導,舍棄自己一年一度的一個月假期,自告奮勇在那裏堅持工作。
吳鬆山作為施工公司的總經理,每天早晨四五點鍾就起床,在工人們正式上班之前,巡回與往返幾十裏的各個工作點,晚上吃過飯,還要召開大小幹部碰頭會。
吳鬆山如今也是六十來歲的人了,去年還花白的頭發,如今已經白了一多半了。特別是前段時間,工程上出現了嚴重的質量問題,一時間,項目部上下緊張兮兮,英國監理大衛又提出了很多假設,鬧得人心惶惶,多虧有吳春他們這群中流砥柱,在困難麵前不氣餒,不懈怠,以嚴謹的態度想出一個又一個有理有據的應對措施。
他們甚至請來當地的大學教授,進行理論推理運算,在理念上殊途同歸。使以大為為首的第三方技術監理在理論和事實麵前心服口服,向中方一遍又一遍豎起大拇指。
可是在緊張的工作之餘,他們也想家、想父母、想老婆、想孩子……快一年了,父母會不會更顯老了、老婆是不是累得又黑又瘦、孩子的個子該追上自己了吧?雖然現在可以用手機經常視頻,可是終究……咳!沒有辦法,剛剛步入正軌的工程,離不開他們,更何況之前被落下的工程進度還要搶回來。
是的,今天吳家的場麵雖不小,但除了自家的親戚都是村裏人,幾乎在國外和吳春一起工作的工人的家屬都來了,他們有的是自發的,有的是受自家的男人委派來的。而吳春和吳鬆山及吳鬆山的愛人李秀珍都在斯裏蘭卡沒有回來。
劉紅忙前忙後,趙永剛的媳婦春霞和張繼民的媳婦等幾個和劉紅最要好的婦女都在廚房幫忙,大煙鬼項紅一家也來了,你看項紅伸個脖子東屋看看,西屋看看,然後回過身見春霞正端著盆向外走,忙走過去小聲說:“寫賬的在哪裏?”春霞笑著看著項紅,今天的項紅打扮得跟個小姑娘似的,原本因為奢煙而有些蠟黃的臉上塗了淡淡的脂粉,白裏透著紅,原本就彎彎的柳葉眉被描畫過後,更顯得漂亮,一雙大眼睛上下翻飛,更添了幾分妖豔,一副客人的打扮。
“哼哼,我說項紅,今天這打扮是來做客來了?你打算讓誰做飯給你吃啊?都該吃中午飯了才來,這大長的夜都幹嘛了?”春霞說著,抬腿向外就走,走了兩步又大聲扔過來一句話:“抱柴火去,燒水燙菜。”
項紅遲疑了一下,還是去外邊抱了一捆幹木棍,按著春霞的意思點火燙菜。又有兩個同村婦女走進來,東西屋看看後走到項紅麵前悄悄說:“寫賬的在哪裏?”項紅搖搖頭說:“不知道啊,我還沒寫呢。”春霞走過來,見幾個人麵麵相覷,笑著說:“來了,來啦就別愣著了,動手吧,能幹啥幹啥,劉紅說了,今天像我們這樣村裏來的客人,來了他就很高興了,一律白吃,不收禮,隻是有一點,我們大家一定要保證做好後勤工作。”正說著,又進來幾個婦女,他們說說笑笑一起湧了進來:“姐妹們,姐妹們,大家都來了哈,我受劉紅委托,主持今天的後勤工作,今天我們村裏來的客人吳家一律不收禮,但是,今天來的村裏婦女姐妹們一律都是廚師,保證做好後勤工作,是我們今天的任務。”
春霞的話音剛落,女人們就互相感歎起來,接下來大家就四散開來,個人找好自己的位子,操持起來,春霞手裏拿著紙和筆,初步打算先按15桌準備,不夠一會兒再說。
外事知賓是村長席旺財,以他在村中大事小情都少不了他做知賓的經驗,他以為15桌肯定坐不下,所以為了不費二遍事,他讓租賃桌子、板凳、盆、碟、碗、筷的全部按20 桌送來。就連各種蔬菜都是20桌的料。
果不其然,11點一過,又來了好幾撥人,有吳春外村的同事家屬,還有吳春的老同學,再加上沒打數的孩子們,真真的就得20桌。
臨時搭就的帆布大棚裏,16張大圓桌分為兩排,一頭一個的火爐中,煤火燒得正旺,桌子上八盤涼菜整齊地排列著,客人們正在陸續走進來,不管孩子大人,每桌十人,席旺財安排得井井有條,帶孩子來的婦女,都從後廚撤下來,坐在自家孩子旁邊,後廚隻留下六七個人炒菜、上菜。
這趙亞明不在家,上灶大廚的差事,大家力挺趙永剛媳婦春霞,春霞今天要給大家露一手,第一道菜很特殊,有個吉利又好聽的名字——福如東海,這福如東海真是費時又費力,幸虧剛才後廚人多,春霞才有時間精精細細地料理這道菜。
春霞說這道菜是前幾天自己新在網上學的,今天一定要做好,她相信,這以後,無論誰家老人做壽,這道菜都將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名菜。
除了八盤涼菜,六盤硬菜——雞、魚、肘子、四喜丸子外加兩盤紅燒肉剛上桌,一盤熱氣騰騰的“福如東海”就在知賓的賀喜聲中擺在了老壽星的麵前。這是一道別出心裁的菜,先別說四方見圓的大白盤裏,一個漂亮的大紅福字在湯汁中隱隱可見,單就那福字的空白處精心碼放的綠色小花就夠別致的,給人一種綿綿的感覺。盤子的周圍,八個大小相等的紅福字整齊地排列著,好像剛剛從“海”裏爬上來。
“嗯,福如東海,這盤菜好,名字也好。”桌子上不知誰大聲說了這麽一句,“好好,別出心裁,了不起。”“看著就有食欲,隻是這造型,這寓意,老壽星不先吃第一口,我們誰敢下筷?”
哈哈哈哈,大家調侃著,笑著,吳青山老爺子在大家的歡笑聲中伸過筷子,猶豫了一會兒,笑著在福字的示部下夾了一塊“肉”放進嘴裏,嗯,入口滑嫩,香而不膩,老爺子連連點頭,並用手示意大家品嚐。開始的時候大家還有點小心翼翼,生怕一筷子下去影響了整體的美感,吃到最後,也顧不得這些了,“肉”塊吃完了,就連綠色的小花也一掃而光。直到這時,大家才想起來問,這道菜裏的肉是用什麽做的,為什麽滑嫩可口,香而不膩,正巧劉紅從外麵進來,聽到大家的議論,笑著說:“要說這道菜,春霞是費了不少的心思,查手機、找電腦,學了好幾遍,總算弄出點名堂,今天是第一次亮相,要說食材,都是咱們平時常吃的,香菇、幹豆腐,外邊那層是火腿,用麵糊粘在一起後,用馬連草係上,加工後去掉馬連草,就可以了。”趙立老爺子聽說是自家媳婦的功勞,臉上的表情有點掩飾不住地自豪。
這張桌子共有八個人,除了老壽星的一個妹夫、兩個姑爺,就是張文、趙立還有兩個整天和吳青山老爺子在一起的老夥計,他們團團圍坐在吳青山老爺子的東屋炕上,各個笑容滿麵,酒已過三旬,單等吳青山老爺子提出下一個話題。
這將近一年來,關注斯裏蘭卡工程進展情況是他們這群人的核心話題,如今信息發達,手機也有了電腦的功能,隨時可以通話視頻,聊起天來就像在身邊一樣,家裏外麵的大事小情不用過夜就能知道,前段時間,工程出了點麻煩,著實讓吳青山老爺子操了不少心。熱帶國家究竟有多熱,據說是靠近赤道,常年夏天,黑天白天溫差小,竟連混凝土的溫度都降不下來?思來想去,老爺子們沒有想出一個好辦法。多虧現在的年輕人敢想敢幹,竟然在攪拌站旁邊建了個冷凍庫……嗬嗬,真是敢想敢幹,好是好,你說那得消耗多少電啊,虧得我們國家有這個實力,中冶集團,一個現代化的大型機械團隊,代表的是我們中國在世界上的高大形象。
今天老壽星吳青山老爺子特別高興,雖然弟弟和兒子都沒在家,但有這麽多街坊鄰裏。老少爺們都來給他做生日,他知足了,特別是聽說現在蘭卡工程正在穩步趕超,四年的預計工期,他們有信心按時完工。老爺子抬頭看了看掛在牆上的老式掛鍾,時針指向12點半,蘭卡時間是上午10點半,兒子還沒有下班,弟弟想必也去了工地,他們都忙啊。
張文看出了老爺子的心事,心想:都說老爺子開明大度,但內心深處還是有些失落啊。畢竟已是八十多歲的人了,常言說:老小孩,老小孩。一點不假啊。可是,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啊,一點不假。
——這不昨天是正月初五,按照風俗,這一天叫破五,要吃餃子,捏破嗎。晚上,原本一家子高高興興地吃的餃子,吃完飯媳婦收拾桌碗,老兩口坐在炕上閑聊,老太婆突然說:“你說他們在國外今天也吃餃子嗎?”“不一定,斯裏蘭卡不過春節,他們過聖誕節。”“可咱們是中國人啊,過年他們也不放假嗎?”“今年好像就放一天假,為了趕進度,他們忙啊。”“忙……”老太婆後麵的話沒有說出來,臉就轉向了一邊,淚水順著臉頰就流了下來,張文當時啥也沒說,因為自己的眼淚也流了下來……
今天真是難為劉紅了,想出這樣的辦法讓老父親高興,否則……“嗡嗡”,櫃上的電腦發出了信號,吳青山立馬高興地大聲說:“快叫劉紅,電腦響了。”剛在西屋坐下來準備吃飯的劉紅聽到叫聲,忙跑過來,打開電腦,正是吳鬆山發過來的視頻,此時斯裏蘭卡還沒到十一點,看樣子吳春此時還沒有下班,吳鬆山在電腦裏抱拳向大家問好,表示感謝,感謝大家今天能來吳家捧場,讓老哥哥過一個快樂的生日。
看著吳鬆山真摯的表情和那銜在眼裏的淚花,屋子裏一點聲音也沒有,各個眼裏都銜著淚花,雙手抱拳,表示回敬。吳鬆山問過兩個姐夫好,並詢問了兩個姐姐的情況,這才看著哥哥說:“沒想到劉紅這麽有心,我還以為今年的生日家裏一定會冷冷清清的,昨天聽吳春一說,心裏真的很高興,謝謝劉紅。”吳鬆山說著,竟像孩子似的流下了眼淚。
屋裏的人沒有一個看到這個場景不落淚的,這時,吳青山老爺子忽然笑著說:“今天是我最高興的日子,幹嘛哭哭啼啼的,大家都應該高興才對,想想孩子們在國外雖然苦點、累點,但終歸走出了低穀是不?從此工作一帆風順,直到這條有曆史意義的高速公路順利完工,到那時,孩子們凱旋而歸,我們臉上也光彩不是?”
“好,說得好!”屋裏屋外一片掌聲。吳鬆山看著自己的父兄如此深明大義,看著家鄉的父老鄉親如此理解和支持他們,感動萬千,再次抱拳表示欣慰。
接下來大家七嘴八舌問了很多問題,吳鬆山都不厭其煩地一一回答,張文、趙立和吳青山一樣隻是笑眯眯地聽著,因為很多事他們都從兒子那裏聽說過,偶爾聽吳鬆山提到自家的孩子時,臉上會顯出自豪的表情。
張繼民前段時間由於工作認真嚴謹,在預製場初期,采用對混凝土的搭棚、澆水降溫式,使國家和公司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已經上了國內的報紙和新聞,並得到了公司的表揚。
聽著老總親口誇讚兒子,張文老爺子的臉上笑開了花,是啊,自己也曾是盛世的員工,雖然當年也不算是泛泛之輩,但和兒子比,還是差了很多,這也許就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吧。
“吳春和趙永剛雖然在工作初期沒有及時將自己的心裏想法向總部闡明,但他們循序漸進,在實踐中獲取證據,真正做到有理有據,實事求是,又頂著壓力積極想辦法解決,他們敢想,又舉出大量的實事加以論證,創建了‘一站式’降溫理念,事實證明在熱帶國家的冶建作業中,這種一站式工程切實可行,保證了工程質量,加快了工程進展,屬於國際首創。一時間,斯裏蘭卡電視台、英國電視台以及國內電視台都有報道,我們的孩子們,個個都是好樣的,是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是我們燕山人民的驕傲!”吳鬆山一口氣說了這麽多,屋子裏鴉雀無聲。
“對不起,老爸,兒子來晚了。”隨著聲音,電腦的熒屏上出現了吳春的笑臉,很明顯,吳春黑了,也廋了,看得出這段時間他操了不少心。當吳春看清楚自家的炕上圍坐的這些人時,雙手抱拳,一一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