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精品渝懷

“宛如平常一段歌”

我從山城重慶出發,經涪陵,走319國道,溯烏江而上,過黔江、酉陽,經過近500公裏崎嶇山路的艱難跋涉,終於來到了重慶市最南端的秀山縣。

中鐵十二局集團擔負施工的渝懷鐵路第25、26標段,就穿行在酉陽與秀山的山水之間。在渝懷線,他們是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所有參建單位中,施工管段最長、最偏遠的一個集團公司。

由於工程已進入尾聲,施工隊伍大都已轉場,十二局集團公司渝懷鐵路指揮部裏連做飯的和小車司機加在一起,滿打滿算隻剩下了6名同誌。李永福是這裏的負責人。

那天,我去時正值中午。節氣雖已入秋,但秀山的天氣仍帶著酷暑的餘威,正午的陽光很強烈,熱得人喘不過氣來。

我到指揮部剛剛坐定,李永福帶著他的人馬,頂著太陽,風塵仆仆剛從工地回來,一個個大汗淋漓,衣服都濕透了。

他告訴我,他們管區剛鋪完軌,需要補一部分道碴,可附近沒有符合質量標準的,他帶著人跑了好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高質量的道碴。

也許是費了千辛萬苦,終於找到理想的道碴的緣故,李永福心情很好,談興也很濃,他熱情地向我介紹說:

十二局集團所擔負施工的第25、26標段,線路全長43.02公裏,是渝懷線由一家集團公司施工連續裏程最長的管段。

指揮長陳漢彪、常務副指揮長王法嶺、項目黨委副書記孫誌明和總工程師張新生在每次指揮部辦公會議上,對集團公司所有參加施工的單位再三強調:一定要把工程質量當作項目所有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要把非重點工程當重點工程幹,化平凡為奇跡,將平凡的工程做成精品工程。

他們承建的朱瓦大橋,全長436米,在全線的大橋中,它隻能算作是“小字輩”。但它在全線的橋梁中,卻是第一個主體工程提前完工,第一個整體創優,第一個被渝懷總指樹為樣板工程的大橋。

他們承建的全長935米的苦竹壩隧道,沒有工期壓力,地質也不複雜,可以說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工程。在施工中,他們不斷優化生產要素配置,科學組織施工,將這個不起眼的工程,建成為一大亮點,被評為優質樣板工程,吸引眾多施工單位慕名前來參觀取經。

為了提高工程質量,十二局集團職工想盡了辦法。他們自己研製開發出一種鋸石機,如同車床一樣,按施工需要,將石頭鋸成各種不同規格的料石,使砌築的隧道洞門、擋牆、涵洞,整齊美觀,成為全線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沿十二局集團的工地參觀,處處給人一種享受、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他們在平凡的施工中,創出不平凡的業績,在全線的工程質量評比中,多次名列前茅,充分體現出十二局集團人的精明和過人之處。

2001年,鐵道部質量監督總站檢查了24個施工單位108項工程,表彰了28個優秀工點,十二局集團榜上有名的工點占總數的11%。在年底渝懷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優質樣板工程評比中,他們有24項進入光榮榜,在全線名列前茅。

“渝懷明珠”涪陵站

2004年9月21日,我在涪陵采訪,正巧趕上渝懷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工程監理部在中鐵十七局集團承建的涪陵車站召開工程質量觀摩現場會,向全線介紹推廣他們的施工質量管理經驗。

會議間歇,我采訪了十七局集團渝懷鐵路常務副指揮長眭愛宏。他向我介紹說:涪陵車站,是渝懷鐵路出重慶後的第一個地區級大站,全線的重點工程。車站設計長度為1.5公裏,共有各類生產辦公房屋37棟,總麵積為1.7萬平方米。

從2002年12月車站一開工,中鐵十七局集團參建職工就確立了工程質量全麵創優的目標。他們針對車站工程專業性強、工藝程序複雜和技術難度大的特點,調遣集團公司兩獲“魯班獎”的建築工程公司擔當主攻任務,選派具有鐵路車站施工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組建項目經理部,加強對施工的組織管理。

他們積極倡導“人人創造質量,人人享受質量”新的質量管理理念。同時,加強全員質量意識教育,使“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化作每一位參建職工的具體行動。

建立健全項目質量管理體係,製定出一係列質量管理辦法和措施,堅持做到:沒有試驗報告的材料不購進;未經複核的圖紙不下發;技術交底不清的工程不準開工;沒有參加崗前質量技術培訓的人員,不能進場作業。從各方麵為工程全麵創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眭愛宏說,優質工程是幹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他們認真做好施工方案預控,每一項施工方案的製定和實施,都要召開專題討論會,認真聽取各方麵的意見,相互取長補短,不斷優化。

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派專人負責施工方案的實施監控,及時對施工方案與工程實際不一致的地方進行修改,使施工方案更合理、更科學。同時,他們還做到每項施工方案的實施,必須要有兩項以上的施工預案做備用,從而為工程質量加上多道“保險鎖”。

在施工中,堅持樣板引路,積極推廣標準化作業。每一項新工程開工,先做一個樣板,組織職工現場觀摩學習,等大家熟悉掌握技術操作要領後,再全麵展開施工。

充分發揮技術人員對工程質量的監督檢查作用。實行技術人員對工程質量一票否決權,規定凡未經質量檢驗工程師簽字的工程一律不計價、不撥款。他們還實行“優質優價”政策,把工程質量直接與職工的工資獎金掛鉤,極大地調動起職工爭創優質工程的積極性。

涪陵車站已完工的分項工程,一次性質量評定合格率100%,優良率達98%以上,被稱為是“渝懷線上的一顆明珠”。

讓每一寸鐵路都經得起曆史的檢驗

我在渝懷鐵路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所屬單位的施工管段采訪中,每當談到工程質量,職工們總喜歡用“精品渝懷”這個字眼。這四個字中,包含著他們的決心對祖國對人民的忠誠。

鐵道部要求,渝懷鐵路一開通,列車速度每小時就要達到100公裏。這在當時是我國鐵路新線開通的最高時速。

渝懷鐵路地形地貌之複雜,施工任務之艱巨,科技含量之高,堪稱是當時我國已建和在建鐵路施工難度最大的項目之一,就是在世界鐵路建設史上也是少有的。這些對建設者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麵對極其複雜的地質條件、高標準的工程質量要求、運能要求和環保要求,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所屬參建單位從一上場,就堅決貫徹落實鐵道部提出的“快速、有序、優質、高效”建設方針,確立了“開工必優,一次成優,確保部優,爭創國優”的質量目標。

十六局集團擔負施工的管區,施工環境艱難,地質複雜。可職工在施工質量上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他們從點滴做起,認真對待每一項工程。他們砌築的路基擋護工程,石麵光潔,灰漿飽滿,丁順交錯有序。職工們自豪地說:“就是把我們的擋護工程,放在北京的長安街上,也毫不遜色。”

二十局集團承建的白馬車站,處在古滑坡體上。施工中,職工們把工程質量作為第一目標,提出:“精心施工,不留隱患,向黨和人民交一條放心鐵路。”他們采用打抗滑樁、錨索、樁板牆和漿砌片石擋牆等多種技術措施,把整個山體牢牢地固結起來,以確保今後的行車安全。

十三局集團承建的三座跨越烏江大橋,懸灌梁技術難度大,質量要求高,施工中稍有疏忽,就會出現質量問題,甚至造成梁體報廢的嚴重後果。指揮長吳煥通、黨工委書記遲軍和總工程師崔淑斌在項目的大小會上反複強調:“今天的質量就是明天的市場,誰在工程質量上出了差錯,砸了企業的牌子,我們就先砸誰的飯碗。”

大橋懸灌梁施工,鋼筋綁紮的尺寸、位置、間隔密度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為了保證工程質量,他們規定,每次鋼筋綁紮好後,必須經質檢人員驗收簽字後,才能進行混凝土灌注,否則,不予計價。在混凝土澆注中,為防止出現蜂窩麻麵和漏震,職工們通過技術攻關,采取開“天窗”檢測、劃分責任區震搗等多種質量措施,嚴把工程質量關,使打出的所有懸灌梁,一次性隨機質量檢查,全部達到優良。

十八局集團擔負施工的彭水隧道,地質複雜,職工們不畏困難,在施工中,強化責任,精雕細刻,在“精”字上下功夫,使工程質量始終處於受控狀態,打出的隧道內實外光,線條順暢,被評為全線的優質樣板工程。

在渝懷鐵路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各施工管段,職工們爭創精品工程,多創精品工程蔚然成風,而且成了全體參建職工的自覺行動。

在工地我聽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一位叫李小冬的職工在工地正準備舉行婚禮,正巧運來了5車水泥。這時天氣突變,烏雲翻滾,大雨眼看就要來了。為了保護水泥不被雨淋,新郎李小東和新娘徐榮穿著結婚的禮服,也毫不猶豫地加入到搶運水泥的行列之中。

領導和同誌們擋住了他倆說:“今天是你們大喜的日子,弄髒了衣裳,就沒辦法辦喜事了。”

李小東和徐榮說:“衣服髒了,並不影響婚禮,要是水泥被雨淋了,就會影響工程質量。這個時候,搶運水泥比舉行婚禮更重要。”

他倆一直和大家搶運完水泥後,才舉行婚禮。

沿著渝懷鐵路行進,我到處都可看到標準化施工、規範化管理的場景,到處都可感受到,職工們爭創優質工程高昂的幹勁和高漲的施工熱情。

十九局集團職工在“全麵工作爭第一”的精神鼓舞下,圍繞提高隧道施工質量,在施工中大膽創新,不斷改進施工工藝。他們研製開發出的風槍鑽孔穩定器,解決了鑽孔偏移、跑炮、超爆等現象,光麵爆破出來的隧道輪廓分明,二三級圍岩炮痕殘留率達90%以上,而且炮痕間距均勻、線條順直,避免了超欠挖。

過去隧道襯砌采用小模板拚裝時,用的是細鐵絲把模板綁紮在台車拱架上,模板縫隙大,襯砌出來的隧道不光潔。他們經過技術攻關,研製出一種新型模板夾,把模板間的縫隙縮小到1毫米,解決了錯台、錯縫的質量通病。他們還組織人員技術攻關,優選參數,采用混凝土外加劑、模板焊縫注膠填塞等新工藝,治愈了隧道襯砌中漏漿、氣泡等頑症,使建成的隧道外觀光潔如鏡。在渝懷鐵路建設總指進行的全線質量大檢查中,他們多次奪冠。

優質工程是管出來的,更是幹出來的。十七局集團渝懷鐵路涪陵段,管區裏有一連串的隧道,其中龍橋隧道和磨溪1號隧道,被列為全線的重點工程。可是從指揮長文珂、常務副指揮長眭愛宏到徐春光、遲桂斌等幾位公司項目經理,都是第一次打隧道。但這並沒有難住他們。文珂說:“幹什麽都有第一次,隻要我們肯吃苦,認真幹,第一次也一定能幹出優質工程,創出奇跡來。”

於是,他們製定了三條創優措施和方略:一是放下架子,到附近隧道施工好的兄弟單位學習取經;二是重新當小學生,聘請隧道專家講課;三是全體幹部到掌子麵上去,與職工們並肩奮戰,合力攻關。

這三條讓人看來很平常的措施,卻產生了奇跡般的效果。在渝懷鐵路建設總指揮部第一次質量大檢查中,十七局集團涪陵段就有龍橋隧道、磨溪1號隧道等4項工程被評為精品工程,位列全線各參建單位之首。

在渝懷鐵路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施工管區采訪中,我深深地感到,這裏的每一條隧道,每一座橋梁,每一個車站,每一米路基,無不傾注著建設者的智慧和汗水,凝聚著建設者對祖國、對人民的忠誠。

承建武隆隧道的十四局集團職工,麵對頻繁的地質災害和緊迫的工期,對工程質量沒有一絲一毫的放鬆。他們建立健全項目質量保證體係,製定出一係列操作性強的質量管理辦法,使工程質量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時,他們還在全項目實行質量責任終身製,使每一個分項工程、每一道工序,都能找到施工責任人,有效地提高了職工對工程質量的責任心。

提到對工程質量的控製,十四局集團隧道公司職工至今還難忘那兩次“推到重來”的痛苦經曆。

一次,在隧道下錨段襯砌時,因委托外部加工的模板尺寸有誤,造成跑模2厘米。這段下錨段恰好在隧道兩直牆之間,如果不仔細檢查,很難發現。按照以往的施工規範要求,這不影響隧道的使用壽命,也算不上什麽大的質量毛病。可職工們想的是“精品渝懷”,不等質檢人員發話,就主動用風鎬將這模混凝土鑿掉,重新打。

另一次是在隧道襯砌過程中,因混凝土輸送泵出現故障,造成混凝土施工中斷5小時。如果再接著打混凝土,就會留下二次混凝土澆注施工縫。為了使混凝土襯砌顏色一致,創優質工程,職工們毫不猶豫地將已襯砌一半的混凝土鑿掉,重新立模,重新襯砌。

就靠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十四局集團武隆隧道混凝土襯砌內實外光,接縫平滑,使每一個參觀的人都讚賞不已。

2003年10月9日,隧道“新奧法”施工的發明國——奧地利隧道工程考察團,專程到武隆隧道參觀,連連誇讚他們:“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質量。”

正是有像十四局集團職工這樣一絲不苟的精心施工,才有今天的精品渝懷,才會有將來的百年大計,千年大計和萬年大計。

渝懷鐵路是國內第一個在建設過程中,全麵采用工程質量無損檢測的鐵路工程項目。在質量檢測過程中,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參建單位所完工的隧道不滲不漏,橋梁內實外美,路基不塌不陷,擋護飽滿穩固。一次性質量檢查合格率100%,優良率達96%以上,占全線優質樣板和精品工程的半數以上。

世界文學大師雨果說:“人類所有的重要思想,無不被建築藝術寫在了石頭上。”

的確,一項工程,是一個時代文化和精神的縮影,一座傳承曆史的豐碑。

放眼渝懷鐵路,那隧道,那大橋,那車站,那路基,不僅僅是鋼筋、混凝土和砂石組成,那裏麵還有築路人的汗水、智慧和對祖國、對人民、對曆史的無限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