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野鴨湖與野鴨湖鎮

滾滾的後河,穿峻嶺,鑽深潭,牽百溪,出群山,一路浩浩****,過坎越澗,勢不可擋,由西向東滔滔奔流而去。

它流到野鴨湖鎮地界後,在這裏繞了一個很大的灣,形成了一個碧波**漾、水天一色、浩淼萬頃的大湖泊。

湖泊,剛巧處在千年不變的鳥道上。

每年南來北往遷徙的天鵝、白鶴、鷺鷥、大雁、野鴨等鳥群,常常喜歡在這裏小憩、歇腳、中轉,在魚蝦和水草豐盛的湖水裏覓食、嬉戲,談情說愛。

在這些遷徙的水鳥中,陣容最大、數量最多的要數野鴨。

一些野鴨,甚至被這裏秀麗的山景水色所迷戀,被湖裏豐富的魚蝦和水草等食物所吸引,在湖中間的小島上壘巢安家,生兒育女,從此不再離去,成為留鳥。

一年四季,湖裏野鴨你來我往,成群結隊,戲水踏浪,鳴聲喧天,因此而得名——“野鴨湖”。

緊挨著野鴨湖旁邊,有一個物產豐富、風景秀麗、不足十萬人的小鎮。它也沾了後河和野鴨湖的靈氣,取名:野鴨湖鎮。

野鴨湖鎮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極佳,背靠森林茂密的青山,麵朝碧水連天的大湖。在風水學上,這叫:“前有聚寶盆,後有走馬崗”,是上佳的風水寶地。

一條清澈明亮的小河,從野鴨湖鎮的中間穿過。

鎮上的居民,自古至今,祖祖輩輩,不論大人小孩,從小就養成了一種講究衛生、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鎮上的各項有關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的民規民約和措施,每年都作為鎮上的大事之一,官府和全體居民共同協商製定,並做到與時俱進,根據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變化,不斷修訂。每一條衛生公約,內容都製定得詳細到位,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下發到各家各戶,讓每個居民自覺遵照執行。整個野鴨湖鎮,從官府到平民百姓,上下形成了一種大家的事大家管、大家定的製度大家遵守、人人既是執行者又是監督者的良好氛圍。對違反公共衛生公約、損害大家利益的人和事,實行零容忍,嚴懲不貸,使其成為過街老鼠,群起而攻之,人人喊打,無藏身之地。

有一件事,我要在這裏特別寫出來:野鴨湖鎮上的居民,從不隨便傾倒生活汙水和亂丟垃圾。據野鴨湖鎮地方誌上記載,從北宋初年,鎮上設立官府時起,一千多年來,野鴨湖鎮上居民的生活垃圾和汙水,鎮上官府都雇有專門人員集中收集、集中處理,就是在兵荒馬亂、戰火紛紛的年代,都從沒有間斷過。這在全國的大小城鎮中,是難能可貴和極為少見的。

人常說,水是城鎮的靈氣。穿鎮而過的小河,可為野鴨湖鎮增加了不少亮色。由於鎮上的居民講究衛生,環境保護工作做得好,小河裏的水質很少受到汙染,常年都是清亮亮的。河裏遊動的小魚、青蛙、泥鰍、水馬、小螃蟹、小蝦米、水蝸牛等各種水生物,水底生長著的青苔等各種水草,站在高高的河岸上,都能看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

小河連通著野鴨湖。每到夏天,經常有一些膽大不怕人的野鴨媽媽,爭先恐後,帶著自己剛剛出殼的毛茸茸的小野鴨們,順著小河遊進鎮裏覓食、遊逛、招搖過市,常常吸引過往的路人好奇、駐步圍觀。夏日裏,沿著小河觀看野鴨,與野鴨們親近,成為鎮上老少居民一種難得的休閑和消遣;也成為野鴨湖鎮一道遠近聞名、奇特的風景。

沿著小河兩岸,擠擠挨挨,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都是各類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小吃店和小商店:有買燒雞、醬鴨、鹵肉、鹵菜、蒸饃、燒餅、豆腐腦、炒涼粉、胡辣湯、油潑麵、羊肉泡、牛雜碎、豬頭肉、煮饃、油條、餛飩、炒餅、麻團、元宵、湯圓、老陳醋、老醬菜、芝麻香油、衣服鞋帽、笤帚、簸箕、篩子、碗筷、網套、布匹、針頭線腦等各種雜貨;另外,還有藥店、花店、玉石店、金銀首飾店、家具木器店、縫紉店、理發店、大小飯店、客棧和旅館……

鎮上的店鋪麵積大小不一,大的有百八十平方米到二三百平方米不等,小的有十幾平方米、甚至有的隻有幾平方米。但不論商店或飯店大小,都很衛生整潔,店主人根據所經營的項目和個人的喜好風格,精心把店麵布置的花花綠綠,精彩紛呈,各具特色。閑暇時,你就是不買東西,進這些大大小小的商店裏轉遊一下,問問行情,看看風景,飽飽眼福,湊湊熱鬧,也不失是人生一種難得的休閑和享受。

當地人習慣把沿河兩邊的街道,稱為“河街”。

河街上,整天人來人往,摩肩接踵,很是熱鬧。近有當地做買賣的生意人或購物的平民百姓,遠有從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湖北和江西來的鹽商、米商、瓷器商和大商賈,另外,還有從甘肅、寧夏、青海、內蒙、新疆等地來的皮貨商,以及從蘇杭江浙一帶來的綢緞商等。

一個小鎮,如同一個小世界。天南海北的客商紛至遝來,絡繹不絕,為小鎮帶來了生機和繁榮。

走進野鴨湖鎮,立刻讓人感到有一股曆史的風迎麵撲來。根據當地出土的文物考證,早在1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的祖先開始在後河一帶活動和生活。他們依山傍水而居,在山野裏狩獵,在後河裏捕魚,在這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生活了很長時間,留下了大量的遺物和遺跡。

關於野鴨湖鎮的建鎮曆史,可追溯的西周、東周時期,甚至更久遠。有確鑿證據證明,在兩千年前的西漢時期,借著後河這條天然的水道,野鴨湖一帶,已是一個遠近聞名、人來船往、貿易交換、初具規模的集鎮和貨物集散地了。

在鎮中心的小廣場上,長著一棵枝繁葉茂、綠蔭覆蓋麵積足有一個籃球場大小的古槐樹。據曆史考證,明朝永樂年間,野鴨湖鎮曾發生過一場滅頂的鼠疫。在鼠疫過後,緊接著又發生天花和傷寒病流行,造成當地的土著居民十室九空、大批死亡。為了填補當地人口的不足,官府從現今的山西運城、臨汾、蒲州,河北的保定、涿州、定州等地方,遷來一部分移民。人們傳說,古槐樹就是當年遷移來的人們栽下的,它與山西洪洞的古槐樹,是同根相連的姊妹樹。

鎮上至今還保留著唐宋時期建造的古刹、石橋,有著明清時期修建的牌樓、街道、老屋。真可謂是老屋,古樹,小橋,流水,人家,古色古香。整個小鎮,有著一種說不出的、令人遐想神往、古樸悠遠的情調和韻味。

徘徊在秦漢時期修建的寬窄不等、曲徑通幽的小巷子裏,漫步在風雨侵蝕、年久斑駁唐宋時代建造的街道和石橋上……遊逛累了後,坐在街邊明清時修建的亭子間,喝一杯當地有名的香茅茶,思古撫今,你會發現,這是一片令人難忘的土地,一個來了就不願意離開的地方。

野鴨湖鎮上的居民們,經常無不自信而遺憾地說,當年,新西蘭詩人路易·艾黎隻去了湖南的鳳凰和福建的長汀,如果他來到後河的野鴨湖鎮,一定也會被這裏清麗秀美的山景水色所迷戀、所傾倒。他也一定會在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鳳凰、長汀之後,隆重地加上後河野鴨湖鎮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