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後河(代序)
後河,是北方大山裏,一條曆史久遠、美麗可愛的河流。
到今天,我還清晰地記著,第一次看到後河時激動的心情。它猶如一匹鋪在大地上藍色的緞子,在古老的陽光下靜靜地流淌。
我站在後河岸邊,僅僅看了它一眼,立刻就深深地愛上了它。我的心底深處,有一個聲音告訴我:它是屬於我的河流。
我知道,從此,我的一生都將與它緊密相連。
後河全長不足600千米,雖然短,但卻是一條充滿**和有著古老曆史的河流。
有地質學家曾對後河進行過仔細考察,說它是冰河時期的“作品”。
這就是說,後河在冰河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它的河齡,可追朔到上億萬年前。
一條河流有這樣漫長的生命曆程,可謂是大自然界的奇觀,十分罕見,令人珍惜,令人起敬。
枯水季節,後河的河麵寬達約20——40米,平均水深大約在3——4米;豐水季節,後河的水位深可達30——50米,寬的地方河麵可達十餘千米。
我多次沿著後河走訪,每當提起後河的名字,兩岸的人們總為它抱打不平,說,後河稱為“河”,真是太有點委屈它了,應該稱為“江”才名副其實。
我曾跟隨一個水文地質資源勘測隊,櫛風沐雨,翻山越嶺,尋找和考察過後河的源頭。
後河的源頭,隱藏在大山深處一塊足有三間房大小的巨石下麵,僅僅隻是一個比小孩胳膊粗不了多少的泉眼。它流出來的水,是一條連人的腳背都淹沒不了的淺淺細流。
可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麽一條讓人看上去不起眼的潺潺小溪,轉過幾個山頭後,竟浩浩****,發展成為一條像模像樣、不可小覷的大河了。
水文地質專家們說:這是因為後河接納了沿途大山裏的地下暗河和泉水後,才發展壯大起來的。
河流,是大地的母親,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和哺育者。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人與水就天然地有一種息息相關的依戀和契合。
人類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非常漫長而複雜的過程。多年來,經過曆史學家、地質學家、考古學家等科學家們,一代又一代的精心發掘、考古和研究,有一點是完全可以肯定下來,那就是——在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史上,河流一直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據考察,當原始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人們便有選擇地在黃河、長江、恒河、尼羅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等世界上多條有名的大江大河流域,定居下來,漁獵耕種,繁衍生息,發展壯大。
可以說,是河流催生了人類的農業,培育促進了各民族文化、曆史文明的形成和發展。
今天,我們可以自豪而肯定地說,如果沒有尼羅河,就不會有古埃及曆史的輝煌;沒有恒河,就不會有古印度文化的誕生;沒有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就不會有古巴比倫的燦爛;沒有黃河、長江,也就不會有古中國,更不會有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文明。
後河兩岸的人們,都親切地把後河稱為是“母親河”。
千萬年來,後河就如同一位任勞任怨、勤勤懇懇的母親,從不索取,從不抱怨,默默地用自己的乳汁,無私地滋潤和養育著流經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生活的芸芸眾生和萬物生靈。
如今,在人們的眼裏,後河不僅是一條物理意義上的河流,一條旱可澆地、澇可排洪的天然水道,更是一條具有人性、可以寄托精神、有著強大血脈關係的河流。
它流淌的不再是水,而是曆史,是文化,是故事,是人世間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