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獨行俠”——兔猻——青藏高原動物傳奇之二

這是昆侖山初秋的一個早晨。

離我宿營帳篷不遠處的山坡上,一頭足有300千克重肥碩的大棕熊,正在為尋找自己的早餐而忙碌著。

棕熊撅著屁股,用它靈活而有力的前爪,使出吃奶的勁兒,滿頭冒著嫋嫋升騰的熱氣,在山坡的凍土地上,“吭哧、吭哧”使勁地挖掘著。

棕熊是在挖旱獺洞。它真是個渾身上下充滿蠻勁的大力士,沒有多一會兒功夫,順著旱獺洞道的走向,在山坡上挖出了一條七八米長的深溝。

“哇嗚——”隨著一聲凶狠刺耳的咆哮聲,從旱獺洞裏竄了出來了一隻兔猻,朝打擾它睡覺的棕熊,呲牙咧嘴好一陣咆哮。

冷不防從旱獺洞裏竄出來了一隻凶巴巴的兔猻,把正在饑腸轆轆、餓著肚子、專心致誌賣力挖旱獺洞、急著想吃早餐的棕熊,著實嚇了一大跳。隻見棕熊“嗷——”地驚叫了一嗓子,整個身子都從地上蹦了起來。

棕熊實在沒有想到,自己費了半天的勁,最後沒有挖出它所向往的可口的“早餐”——胖乎乎、肉嘟嘟、渾身上下肥的流油的旱獺,卻挖出了一隻張牙舞爪、凶如小老虎的兔猻,覺得很是掃興和黴氣。

也許是兔猻臨時借住在旱獺廢棄的洞裏;也許是昨天夜裏,兔猻追捕旱獺,鑽到旱獺洞裏,香甜美味地捕吃了旱獺。它吃飽肚子後,竟躺在旱獺洞裏呼呼地大睡了起來。

令兔猻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香甜的美夢,卻讓挖旱獺洞、給自己尋找早餐的棕熊給打攪了。

棕熊看著睡意朦朧、火冒三丈、齜牙咧嘴、怒氣衝衝的兔猻,就如同做了錯事的小學生麵對嚴厲的老師一樣,手腳無措,傻愣愣地站在那兒,不知如何辦為好。它可能到現在也沒有搞明白,自己明明是在挖旱獺洞,抓旱獺吃,怎麽會挖出了一隻兔猻來?!

灰頭土臉的棕熊,百思不解地看了一眼仍在朝自己吹胡子瞪眼、滿臉不高興的兔猻,隻好自認倒黴,白費了半天力氣,搖晃著毛烘烘的大腦袋,拖著疲憊的身子,垂頭喪氣默默地走了。

可怒氣未消的兔猻仍沒有放過棕熊,它朝著棕熊遠去的背影,“哇嗚——、哇嗚——”,又是好一通咆哮。一直等棕熊走遠了,轉過了前麵的山頭,看不見了身影,兔猻才停止了咆哮。

這一幕,被隱蔽在石頭後麵的我,用高倍高清望遠鏡看的一清二楚。

令我不可理解的是,一貫天不怕地不怕,總自認為天老大自己老二,在高原野生動物中稱王稱霸、不可一世的棕熊,麵對比它個頭小許多、一直對它指責、咆哮的兔猻,竟一點脾氣都沒有,更沒有給以顏色,而是高掛免戰牌,忍聲吞氣,息事寧人,餓著肚子,獨自悄悄地離開了。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兔猻在高原野生動物中的強悍、勇敢和地位。在高原的食肉動物中,它個頭雖小,但很少遇到對手。高原的牧人們,都尊稱兔猻為“老大”,還真有點名不虛傳。

在青藏高原,兔猻是一種神秘、孤傲、獨來獨往、輕易不愛拋頭露麵的動物。

別說是青藏高原以外的人很少知道、認識兔猻,就連長期工作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也沒有多少人認識、了解和見過兔猻。

兔猻大小似家貓。成年雄性兔猻體長一般在50—65厘米左右,體重在2—3千克左右;雌性兔猻在體長和體重上,要比雄性稍微短一些和略輕一些。

兔猻的額頭很寬,嘴卻很短,和其他貓科動物一樣長著粗硬而長的胡須。兔猻的瞳孔呈淡綠色,眼睛上方有觸須似的眉毛。兔猻的耳朵又圓又小,兩耳距離較遠,位置又低,這使它們即使把耳朵豎起來,在厚厚的體毛中也並不明顯。它的整個腦袋,看上去就像是一顆圓圓的毛球。

也許長期生活在寒冷、缺氧、高海拔地區的緣故,青藏高原上的兔猻,全身被毛長、極密而軟,絨毛十分豐厚,有著貓科動物中最厚實的毛皮。

兔猻身上毛的長度和密度,會隨著季節的更替而變化,冬天的毛要比夏天的毛更長更密,尤其是腹部的毛更密更厚實。長期在寒冷嚴酷的高海拔地帶生活,經過不斷進化,兔猻肚子和尾巴上的毛,大約是背上和體側毛的兩倍長。這樣,在漫長的冬季,兔猻靠長而厚實的腹毛,能很好地把身體與冰冷的地麵隔開,非常有利於它在雪地裏潛伏捕獵時候的保暖。

兔猻的毛色比較雜,會隨著季節和環境的變化而改變顏色,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兔猻,毛色有所不同。生活在內蒙古以及西伯利亞等其它地域的兔猻,一般毛色呈淺灰色或青灰色;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兔猻,大多數時候,全身體毛呈沙黃色,與荒原和大漠的顏色相仿。

與其他的貓科動物相比,兔猻有幾個非常明顯的特征:它的腿短,臀部較肥大,毛發長而厚。這使得它看上去特別地矮胖且多毛。它的耳朵位置,比一般的貓科動物低,長著一副貌似是貓頭鷹的麵容。因此,也有人稱兔猻為“貓頭鷹貓”。

兔猻的棲息地選擇空間很大,如:戈壁、荒原、高山等,都是它理想棲身的地方。它對居住的環境特別挑剔,喜歡居住在寒冷幹燥、布滿岩石、人煙稀少的荒原和高山草甸。兔猻洞穴通常十分隱蔽,洞口隱藏在亂石或雜草中,入洞後洞道彎曲,真正休息的“寢室”,往往在離洞口很遠的深處。

值得一提的是,兔猻是一種習慣獨居的動物。盡管它自己不會築巢,卻十分善於利用一些天然岩石縫隙或洞穴,甚至直接闖入其他動物的巢穴,來個“鳩占鵲巢”。比如旱獺就常常成為其犧牲品,不但巢穴被占,而且旱獺成為兔猻的美味佳肴。

兔猻棲息地的海拔高度,可達到4600米,甚至更高。

兔猻不論雄雌都是“獨行俠”,天馬行空,喜歡獨來獨往。隻有在進入****期的時候,它們才會成雙成對地出現。

每年的二月底三月初,青藏高原的原野還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時候,如果這時,有淒厲刺耳的“貓叫”聲,劃破高原曠野寂靜的夜空,那肯定就是兔猻出現了。這時,兔猻一年一度熱鬧而吵得令人心煩意亂的戀愛婚配大戲,就正式登場開演了。

進入**期的兔猻脾氣異常暴躁,行為更加衝動和怪異,性情比平時要凶殘十倍,同性之間、異性之間,常常衝突和戰爭不斷。紛爭的起因,有的是為了爭奪**權;有的是相互間為爭奪食物;有的是為了爭一點領地;有的可能純碎什麽也不爭,僅僅是在捕獵或在山野裏散步途中偶然相遇,相互多看了兩眼,或誰看誰都不順眼等等。

兔猻**的嚎叫聲,比家貓**期的叫聲更為粗野和刺耳,有時還伴隨著激烈的打鬥聲。

與大部分貓科動物相比,兔猻的**期短,雌性兔猻**期僅有26——42個小時。經過**後,懷孕的雌兔猻妊娠期一般為66—75天,產仔的時間在食物充沛的夏初,每胎3—4隻,最多的可達6隻。初生的小兔猻,就像是小貓一樣,全身披著一層稀疏灰色的絨毛。

兔猻的生活裏沒有父親,出生後完全依靠母親獨自撫養。長到四個月大的時候,小兔猻就可跟隨母親一起外出學習捕獵;六個月大的時候,個頭就有成年兔猻的大小。一歲左右的兔猻,將離開母親,尋找一片自己的領地,開始獨立生活。

和所有的貓科動物一樣,兔猻的領地意識很強。每隻兔猻的領地範圍,大約4—6平方千米,它們經常會巡視自己的領地,用尿液對自己領地的邊緣進行仔細標識,以防止同類和其他食肉動物進入和侵犯。但有一點例外,兔猻從不拒絕與猞猁、雪豹為鄰和領地交錯。高原上的牧人們說,它們相互之間,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麽矛盾和衝突。

兔猻一般在2—3歲左右性成熟,開始繁衍新的一代。在野外生活的兔猻,通常的壽命,一般能達到10—12年;在動物園,人工飼養的兔猻,環境優越,食物充沛,生活穩定,養尊處優,壽命相對要長一些,但最多超不過15年。

據史料記載,上世紀初,在中亞各國和我們中國,兔猻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動物。另外,在阿富汗,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伊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巴基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的克什米爾等國和地區,都有兔猻棲息和生活。

我國是兔猻的主要棲息地之一。從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到蔥鬱富饒的四川盆地,從黑山白水的大小興安嶺,到遼闊高遠的內蒙古、新疆大草原和荒漠等地,都可看到兔猻矯健的身影。

可隨著無節製的獵殺濫捕,特別是滅鼠藥在草原上的廣泛使用,許多兔猻誤吃了中毒的草原鼠後,自己也中毒而死,使世界各地的兔猻數量急劇減少。許多過去兔猻數量曾盛極一時的地域,現在也漸漸變得稀少,甚至走向滅絕。

我們人類太不珍惜和愛護,與自己同住地球村的鄰居和朋友了,真是令人扼腕的心痛!

目前,兔猻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我國將兔猻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並定為Ⅱ級保護動物。

在青藏高原的野生動物中,兔猻是最有故事的動物之一。在高原的牧人中,流傳著許多有關兔猻的動人故事。

我起初喜歡上兔猻,把兔猻列入自己野生動物重點考察名錄,就是聽了許多有關它的傳奇故事。

在有關兔猻眾多的傳說中,“雙頭兔猻”是其中流傳最廣、最著名的一個——

說的是,一年冬天,高原上的一個村莊村民的家禽家畜,經常受到一種不明真相野獸的襲擊和偷吃。

村民們在蹲守獵捕偷吃家畜家禽的野獸時,發現這一切原來是兔猻幹的,而且是一隻奇怪的、長著兩個腦袋的兔猻。

一時間,村民們議論紛紛,各種各樣的說法傳遍整個村子,鬧得全村人心惶惶,雞犬不寧。為了保護村子裏的家禽家畜,為了抓住這個怪物,弄個水落石出,村民們精心布置好圈套,最後用漁網和陷阱,抓住了這隻奇怪的“雙頭”兔猻。

人們抓住後一看,根本就沒有什麽兩個腦袋的兔猻。所謂的“雙頭”兔猻,其實是一隻雄兔猻馱著一隻雌兔猻。因為兩隻兔猻貼得太近,如同連體,在夜色裏,看上去就像一隻兔猻長著兩個腦袋。

接著,村民們驚訝地發現,雄兔猻背上馱的那隻雌兔猻兩隻前腿都失去了一半,應該是被獵人的捕獸器夾斷的。

村人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對雌雄兔猻,是一對相親相愛的夫妻。雌兔猻在一次捕獵時,不小心踩上了獵人布下的獸夾,被獸夾夾斷了兩隻前腿。雄兔猻沒有拋棄雌兔猻,而是背著自己殘疾的妻子,在暗夜的荒原和村莊中,四處奔波,尋找食物。

村民們被這對不棄不離、患難與共的兔猻夫妻所感動,最後給雌雄兔猻各喂食了一隻雞,並放了它們……

除了“雙頭兔猻”故事外,在牧民中還廣為流傳著一個為救兒女,母兔猻舍棄自己生命的故事——

一年,高原上發生了嚴重的狼害。為了保護放牧的馬、牛、羊等牲畜,遏製狼害的繼續發展和蔓延,入冬後,當地政府組織一些有經驗的獵手,進山擊斃一部分狼,以控製狼的數量,減少狼患。

一天,眾獵人們扛著獵槍、帶著獵狗,外出獵狼。在搜山中,獵手們無意間在山穀裏發現了一隻帶著兩隻幼仔的母兔猻。

這隻母兔猻因受到獵狗追咬和驚嚇,慌不擇路,帶著一雙兒女逃向了一座無路的山崖。

前麵是無路可走的懸崖峭壁,後麵是不停狂吠追咬的獵犬,在進退維穀之際,陷入絕地的母兔猻沒有絲毫猶豫,做出了一個讓在場所有獵手們終生難忘的舉動——它讓兩隻幼仔咬住自己背上的皮毛,把它們馱在背上,縱身跳下了百米高的懸崖。

後來,獵人們繞下懸崖,在穀底發現了已經被亂石擊穿了身體的母兔猻屍體。但兩隻小兔猻卻毫發未傷,隻是驚恐地伏在已經死去的母親身旁不住地哀鳴,久久不肯離去……

最讓我不可理解的是,在高原的食肉動物中,兔猻腿短,個頭矮小,可牧民們都喜歡稱它為“老大”。

你對牧民們說“兔猻”,他們不知道你說的是何物。你說“老大”,他們立刻明白,你說的是兔猻,而且會不厭其煩、津津有道,給你講起一串又一串有關兔猻的奇聞軼事。

在青藏高原的牧民們中普遍傳說——兔猻有兄弟三個,它是老大,猞猁是老二,雪豹是老三。

因為它們的父母去世的早,當大哥的兔猻既當爹又當媽、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把兩位年幼的兄弟拉扯大。

兔猻生活節儉,為了照顧好兩位兄弟,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好吃的和好穿的,都讓給了猞猁和雪豹兩個兄弟。因為它光為了照顧兩位兄弟,而苦了自己,從小營養不良,身體一直沒有發育好,個頭也一直沒有長起來。

高原上的牧民們都說,兔猻、猞猁、雪豹同為性情暴戾的肉食動物,可它們之間友好相處,從來沒有看到過,它們為爭奪食物、領地等,而相互撕咬打架,發生衝突。這是因為它們之間是兄弟關係。

我的忘年交好朋友、哈薩克獵人霍加庫勒老爹說,在野外捕獵中,如果雪豹或猞猁遇到兔猻,都會主動為兔猻讓道。一年冬天,他在昆侖山裏狩獵,還曾親眼看到,雪豹將自己捕獵到的一塊岩羊肉,銜放在兔猻巢穴的洞門口,送給兔猻吃。

我在青藏高原駐守的六年裏,多次野外探險考察中,也曾先後兩次在雪豹和猞猁的領地內,發現過兔猻的洞穴。要知道,雪豹、猞猁是兩種領地意識非常強的猛獸,一些食肉動物一旦誤入或侵犯它們的領地,那是要發生你死我活殘酷的決鬥的。可它們竟然都接納了兔猻,讓兔猻住在自己的領地內。由此可見,兔猻在它們心目中的地位。

在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上,我曾看到雪豹的巢穴與兔猻的巢穴距離不超過50米,那真是抬頭不見低頭見,天天能碰麵的。可它們沒有紛爭,和平友好相處。

常年在附近放牧的藏族牧民格桑紮西告訴我,兔猻和雪豹在一起做鄰居,都快7年了。

同是貓科動物、同是食肉動物,兔猻、猞猁、雪豹為什麽能和平友好相處,難道真的像牧民們所說的那樣——它們是兄弟嗎?其中真正深層次的奧妙是什麽?這就要請我們的動物學家和科學家去研究,來解答。

“兔猻”的名字,來源於一種突厥方言,翻譯成漢語,就是“站住”的意思。

據資料記載,古代的牧民在山野裏放牧、遊獵時發現兔猻,往往會脫口而出“吐遜”(突厥語:“站住”)。神奇的是,兔猻聽到喊聲後,常常會停下來,回頭尋找聲音的來源。久而久之,人們就叫它——兔猻,一直延續至今。

兔猻的名字的前麵有個“兔”字,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溫順可愛的小動物——兔子。如果你那樣想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它與兔子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更與那活潑溫順的兔子性格相去甚遠。兔猻是一種很是奇妙的動物,休息不動時靜如處子,外表憨態可掬,毛茸茸的,活像一團肉滾滾的小肉球,呆萌的惹人喜愛。一旦進入捕獵時,它搖身一變,動如脫兔,立刻成了令獵物毛骨悚然、膽戰心驚的獵手。它身手敏捷、動作快速,生性凶猛殘忍,鋒利有力的牙齒、爪子和悄無聲息的突襲,都是令獵物不寒而栗、步步致命、最厲害的殺招。

兔猻長有一雙淡綠色的瞳孔,讓它的眼神看起來頗為有神,極其犀利。和所有的貓科動物一樣,它也是捕獵的高手。

兔猻是一種晝伏夜出的動物。整個白天,它大多數時間是藏身在洞穴深處呼呼睡覺,直到黃昏才開始活動和獵食。它的視覺和聽覺十分靈敏發達,能夠在遠距離或夜間,迅速、準確地偵察到和鎖定獵物。

捕獵時的兔猻睿智而警覺。同老虎、雪豹等貓科一樣,它的足底也長有厚厚的肉墊,使它走路行動快速迅捷而悄無聲息。發現獵物之後,它會借助草叢、灌叢、石頭等物體作為掩護,跟蹤獵物。等接近獵物,進入它最佳攻擊距離後,它會迅速閃電般地出擊,用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將獵物的喉管咬穿撕碎,將其製服。

兔猻主要以獵食高原鼠類為食,也吃野兔、鼠兔、沙雞及其它的一些小型齧齒動物和鳥類;偶爾當點心一樣,也會吃一些昆蟲,嚐嚐鮮。在饑餓難耐的時候,它們甚至還會襲擊麅子、馬麝、岩羊等體型較大的食草動物。

由於兔猻的毛色和花紋,同周圍的山野環境特別協調,形成良好的隱蔽色彩,很難被發現。它和它的兄弟雪豹、猞猁一樣,都喜歡采用伏擊戰術捕殺獵物。

每當捕獵之前,兔猻總是先悄悄潛伏在獵物覓食、喝水或經常行走的小路旁,以逸待勞。等獵物走近時,進入最佳攻擊距離,它瞅準時機,一躍而出,準確地撲咬住獵物,給獵物以致命一擊,獵捕動作敏捷,幹脆利落,常常彈無虛發。

有時候兔猻的“致命一擊”也會失手,辛苦狩獵半天,一時疏忽,使鼠兔、野兔等獵物一頭鑽進土洞或石縫中逃脫。遇到捕獵失敗,兔猻一點都不氣餒,它會很有耐心地守住洞口,直到獵物再次出現,把獵物捕獲為止。

在青藏高原上,兔猻很受牧民們的喜愛和歡迎。高原上的獵人之間,私下裏有一個不成為文的約定,一般輕易不獵殺兔猻。這是因為兔猻被譽為是“捕鼠能手”和“草原衛士”。

據統計,一隻兔猻,可以防止和消滅10公頃草原的鼠害。

兔猻不但是善於捕捉野兔、鼠類的能手,它還是捕蛇的高手。這是因為它和蛇處於同一生態位,彼此之間屬於相互競爭的對手。捕食中,兔猻和蛇一但相遇,經常為了爭奪食物而大打出手。

盡管蛇有著致命的毒液,但兔猻毫不畏懼,更不退縮,它憑借矯健的身手和高超的躲避技巧與蛇周旋。周旋中,兔猻會使用各種辦法和戰術,誘使蛇噴盡毒液。然後,它瞅準機會,閃電般地撲上去,用鋒利的牙齒咬住蛇的七寸,將蛇擒獲,大快朵頤,享受一頓蛇肉美餐。

走下青藏高原,轉眼可是這麽多年了。我常常想念青藏高原,想念在青藏高原戎馬倥傯的歲月,想念曾穿行過的日月山、昆侖山、唐古拉山、阿爾金山、可可西裏、藏北羌塘等那些雨雪風霜、風雲變幻、氣象萬千、雄偉壯麗的高山和荒原,想念我曾近距離觀察過的兔猻、雪豹、猞猁、狼、馬麝、野犛牛、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驢等野生動物們。

在這裏我想說的是,我們人類最早就來自於高山和荒原,在高山和荒原中生息繁衍。高山和荒原應該說是我們人類的原始故鄉。如果失去了高山和荒原,我們人類從此就沒有了故鄉,那地球還能稱之為是地球嗎?!

讓我們每人都獻出一份愛心,盡最大的努力和責任,保護好兔猻、雪豹、猞猁、狼、藏羚羊、藏野驢等野生動物。它們是青藏高原的精靈和象征,是高山和荒原生態係統健康運轉的維護者。隻要有它們在,高山和荒原就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