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童年遊戲

金良村本就屬於偏僻的小山村,交通閉塞,無論經濟、文化,都比較落後。顯然,在那個貧窮的六七十年代,村裏根本沒有正規的文化活動場所和文娛活動設施, 更談不上開展文化活動了。少年兒童們勢必沒有什麽像樣的玩具,基本上是具有自主產權的五花八門的自製玩具或者玩耍獨特的遊戲,從而豐富少兒們的生活,從而度過快樂的童年。

這些遊戲當中有關羊、捉迷藏、跳田、踢毽子、打飛叉、跳繩、拔叭、踩高高腳等。不管是在山上,還是在家裏,或者田野裏,或者學校裏,不管是在白天,還是在晚上,或者周末,大家都玩得開開心心,給童年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

顯而易見,童年遊戲極像一個五彩斑斕的夢,使人留戀,令人向往,生活中發生的一件件有趣的童年故事,常常把我們帶入美好的回憶中。由於遊戲太多,就不一一介紹,主要詳細介紹:關羊、捉迷藏與打飛叉。

(一)關羊

對於“關羊”這個遊戲,陳平安深有體會,不僅是一個群體活動,至少要六個人以上才能夠完成,而且必須要有一個比較寬廣而平整的場地才行,比如山上的草坪裏,或生產隊的曬穀坪,或學校裏的操場,或遺棄的房屋裏,等等。此遊戲不僅是全身運動,而且可以提高兒童們的靈活機動性,提高思想覺悟性,提高團隊精神,更有利於團結友愛,增進感情,從而凝聚團隊的向心力。顯然,如果你參與此類活動,就會從中獲益,從而得全麵的體驗、鍛煉與發展,從而放飛童年夢想。

曾記得在學校上體育課的時候,如果有人提出玩耍“關羊”的遊戲,體育老師一定會滿足你的請求,自然而然地實現你的願望。老師也會根據實際情況,當即安排12人,即可成為一支充滿詩意的遊戲團隊,並祝福大家玩得稱心如意。

同學們非常高興,積極報名參加,迅速展開活動。不過,這個要特意說明的是,“關羊”遊戲是有規則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嘛。

第一,活動開始抓羊的時候,無論是綿羊,還是看羊人,或者是圍圈人,都必須要遵守遊戲規定,不準粗口罵人,絕對不允許拳打腳踢,更不能違規而強行把圍圈人分開。

第二,看羊人可以想辦法衝到圍圈裏麵抓綿羊,綿羊也可以在圍圈內任意跑動,或者跑出圍圈外,但是綿羊跑出來後一定要繞著外圍跑道奔跑,並且可以再次跑進圈子裏麵去。不過,綿羊絕對不能跑離圈外的跑道,否則就算違規而輸了。

第三,圍圈人可以想成一切辦法阻止看羊人進去,或者防止綿羊跑出來。

第四,如果看羊人抓到綿羊,那麽看羊人獲勝,遊戲就算結束;如果五分鍾時間一到,看羊人還沒有抓到綿羊,那麽就算綿羊獲勝,遊戲也算結束。

第五,如果你在做關羊遊戲的時候感覺體力不支,就可以舉手投降,以免發生意外。

既然前麵詳細介紹了遊戲規則,接下來就繼續介紹一下具體活動步驟。

第一步,參與遊戲團隊的同學們興高采烈地排成一排,從左至右依次報數,單數者為綿羊,雙數者為看羊人。

第二步,1號與2號為第一組,1號為綿羊,2號為看羊人,其餘10人手牽著手,圍成一個大圈子,從而成為圍圈人,而且盡量要求圍成圓形,並在圓形1米的外圍又畫出一個大的圓圈,形成一個1米寬的圓形跑道。跑道一般使用紅色粉筆畫成,如果身旁沒有粉筆,就隨意折根樹枝,在地上按要求畫成明顯的痕跡即可。

第三步,大家務必服從命令,各司其職,密切配合,1號被關在10人的圓圈內,成為綿羊,2號站在圓圈外的跑道上,成為看羊人。

第四步,2號左瞧瞧,右看看,根據經驗判斷,如果可以開始遊戲,就按照事先約定的方案,詢問大家準備好了嗎?

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有或者沒有,響聲震天,激動昂揚,驚魂了學校,搖動了操場,驚喜了油茶林。如果大家回答,沒有,那麽2號在外麵繼續等著,直至準備好;如果大家說準備好了,那麽2號繼續喊話,點麥小麥,你們的綿羊呷我麥嗎?如果大家異口同聲回答,有,那麽2號開始抓綿羊。

接著,一場緊張的遊戲戰鬥打響了。無論綿羊,還是看羊人,都想獲得勝利,心情可以理解。因此,雙方都會想盡一切辦法贏得勝利,所以顯得非常自信,不顧一切飛跑起來。

雙方經過緊張的戰鬥,終於完成快樂的遊戲。不管是哪方贏了,或者哪方輸了,同學們總是喜笑顏開,拍手叫絕,那尖叫聲、呐喊聲、歡笑聲,摻雜在一起,就像千軍萬馬混戰了起來,引來了眾多同學驚奇的目光,聲音震得操場搖搖晃晃,猶如跳起了搖擺舞,學校露出了慶賀的笑臉。

第五步,既然第一輪遊戲結束,下一輪是3號與4號為一組,3號為綿羊,4號為看羊人,重複前麵的遊戲,這樣循環複始下去,直到全部人員都參與二人組的綿羊與看羊人的活動,關羊遊戲才算結束。

然而,雖然遊戲有完整的操作規則與注意事項,但是還是有意外事故的發生。比如,有一次,同學們在進行快樂的遊戲時,陳平安剛好充當抓羊人,在抓綿羊的過程中,竟然有個別同學違反遊戲規則,欲阻止他進入圓圈內抓綿羊,突然向他一腳飛去,因躲閃不及而摔倒在地。同學們見罷,個個哭笑不得,也不知道怎麽辦?

雖然陳平安疼痛難忍,但是害怕遭到老師的批評,也為不失麵子,豬鼻子插蔥——裝象,在同學麵前竟然說沒事?而且一直堅持到遊戲結束。

同學們歡呼鼓舞,相互擁抱,蹦蹦跳跳,操場裏充滿了**,充滿了喜悅,度過了快樂的時光。

然而,陳平安顧不上分享快樂,隨即悄悄返回家裏,向媽媽求助,竟謊稱自己走路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呢。

第二天,他又遭到了老師的質問,他為什麽要早退呢?結果他又被罰掃教室一次,真是哭笑不得呀。

(二)捉迷藏

捉迷藏,夫夷人稱打躲躲。其實,這個遊戲很簡單,隨便找個地方,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可以玩。你稍微留意這個“捉”字,不用分析,便可知曉,這個遊戲一個人玩不了。顯然,捉迷藏者,需要雙方也,就算一方一人,也需要二人,方可遊戲。

1976年的一個晚上,天空中徐徐升起了一輪皎潔的明月,閃亮的星星在月亮的帶領下盡職盡責地查崗。這可樂壞了淘氣的兒童們,在家人麵前謊稱去哪裏哪裏,便紛紛走出家門,迎著美麗的月光,抱著涼爽的風兒,不約而同地走向每晚舉行遊玩活動的老地方——生產隊曬穀坪。

這個有著四個生產隊的曬穀坪,至少有800平方左右。你瞧,大家跑著,笑著,跳著,歡呼著,慶賀今晚又聚在一起,可以嬉玩各種遊戲了,星星眨眨眼睛,閃出祝賀的光芒。

愛打屁者陳剛要向來是個積極分子,總是喜歡嘩眾取寵。他不失時機地看了看夥伴們,摸了摸自己的屁股,自告奮勇地提議:“既然大家都到齊了,今晚就玩捉迷藏遊戲。大家說好不好?”

少年兒童們欣喜若狂,曬穀坪裏立刻響起了激烈的掌聲。陳剛要以為自己獲得了大夥的信任,隨即向大家扮過笑臉,露出了勝利的喜悅。

接著,大家忙於商量,竟然學起了大人們那一套,實行民主集中製的原則——舉手表決。大家心有靈犀,一致通過,決定玩耍“捉迷藏”遊戲。頓時,曬穀坪裏再次響起嘩嘩啦啦的掌聲,驚動了天空的滿天星鬥。此時,路過的陳才喜爺爺投來驚奇的目光,並自個兒搖搖頭離開了。

陳剛要猛拍胸脯,慶幸自己心想事成,屁股一蹲“啪……啪”叫,好像點燃了爆竹,連放好幾個響屁,大量的硫化氰氣體飄逸而出。曬穀坪頓時充滿了異味,簡直汙染了夫夷在地,剛才還飛來飛去的螢火蟲,突然間消失得無影無蹤,難道也中毒了嗎?

兒童們急忙一手擠住鼻子,一手捂住嘴巴,個個氣得金剛怒目,但又無可奈何。特別有極個別人幹脆屏住呼吸,耐心等待擴散幹淨,憋得滿臉通紅的,真叫人難受啊。

陳剛要放完屁後望著大家十分尷尬的樣子,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搖頭擺尾,王婆賣瓜,自賣自誇,誇獎自己辦法好。大家看著他恬不知恥的樣子,人人哭笑不得,也顧不上臭氣,樂得合不攏嘴,同時語言雙關地說,真是好香呀。

兒童們待臭氣散發幹淨後甩幾下腦袋,才晃過神來。接著,大家按照平常的遊戲規則,首先要將所有在場的小朋友分成兩方,以便玩耍“捉迷藏”遊戲。

陳老三聰明伶俐,左顧右盼一番後很快領會大家的心思,便毛遂自薦地當起裁判,誰還有反對的理由呢?於是,他笑嘻嘻地當眾宣布:“各位兄弟姐妹們,請大家服從我的命令,還是老規矩好不好?各位請聽好囉,跟我一起來,一、二、三、四,預……備……開始。”

兒童們隨著陳老三的口令,相互點頭示意,不約而同地伸出右手,雙腿向前屈蹲,胸部向前一傾,屁股往後一翹,右手往後一甩,緊接著向前用力一伸,右手掌自然呈現手扳手背之分。

此時,陳老三那雙機靈的眼睛盯著每一隻手狀,根據每個人的手掌或手背情況分成甲乙兩組,因為隻是憑借運氣,所以未必是平均分配。結果,凡伸出手板的人員為甲方,伸出手背的人員為乙方,從而完成遊戲的第一步。

然後,大家根據“捉迷藏”遊戲的常規方案,甲方為尋找方,即所有甲方人員要麵對牆麵,排成一排,雙手自覺蒙住眼睛,耐心等待乙方離開;乙方為躲藏方,全部立即自由地分散開,快速跑向遠處,隨心所欲地找個隱蔽的地方,神秘地躲藏起來。說實話,兒童們都很單純,自覺遵守常規,絕對不會投機取巧而欺騙對方。

接下來,大家仍然按照約定辦事,即大約三分鍾後甲方可以睜開眼睛,而且傾巢而出。他們分工合作,積極行動,實行拉網式收搜,立體式排查,希望盡快尋找到乙方所有人員的下落。

如果甲方在過五分鍾後找到乙方所有人員,當場宣布甲方獲勝;如果甲方沒有找到乙方人員,或者隻找到部分人員,那麽乙方獲勝。無論哪方輸了,輸方都要沿著曬穀坪外圍罰跑三圈,如果團隊中有身體不適者,就可向獲勝方求饒,第一輪遊戲結束。

然後,大家重複開始下一輪遊戲,乙方為尋找方,甲方為躲藏方,繼續活動,循環複始,其樂無窮。

顯然,大家經過幾個回合的比試,人人都跑得上氣不接下氣,但是苦中有樂,笑口常開,度過了一個快樂的夜晚,月亮露出了激動的笑臉,星星高興得閃閃發光,青蛙們**地鼓掌,躲在叢林中的蟬蟲也彈起了“嗡呀磁”的琴弦。

或許大家隻顧玩耍遊戲而完全沉浸在月光曲中,自我陶醉,自我享受,快樂無比,忘我所以,有時玩到晚上12點還沒有回家。所以,兒童們害怕家人批評,相互比劃一番後自動解散,唱著《捉迷藏》的遊戲之歌,踏著快樂的腳步,樂不可支奔向各自的家裏。

憶惜當年玩具少

童年生活真搞笑

每晚奔赴灑穀場

吵吵嚷嚷忙商量

共同表決捉迷藏

愛打屁者陳剛要

屁鼓一蹲劈啪叫

硫化氣體真臭味

大夥急忙握住鼻

剛要晃頭雙手搖

急說自己辦法好

大家同時右手伸

手扳手背兩方分

雙方約定誰輸了

曬穀坪裏十圈跑

甲方閉眼把牆靠

乙方立即四處逃

等待藏好時間到

甲方馬上去尋找

如果有人找不到

表示認輸吹口哨

乙方出來哈哈笑

甲方抱拳忙求饒

懇請對方原諒了

少年兒童故事多

趣味無窮樂呀樂

(三)打飛叉

打飛叉,這個遊戲既簡單,又好玩,同樣是兒童們獨特的遊戲,既放飛了心情,又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所以,陳平安喜歡不得了。

具體來講,遊戲前一般事先製作好兩根油光發亮的木棍子,而且棍頭必須平頭圓滑而無任何毛刺,以防不測。其中一根約為40厘米長的大拇指般粗棍,即所謂的打叉棍,另一根是60厘米長的小手指頭般大的細棍,即所謂的飛叉棍。如果大家玩耍“打飛叉”遊戲時,就隨便找個空地,不平整也沒關係,無論白天,或者晚上,都可以玩耍,就算毛紛細雨的天氣,也照玩不誤,即在空地一端堆放兩個相距40厘米寬離地35厘米高的兩個紅磚礅子,即所謂的遊戲架子,就算完成準備工作。

另外,兒童們玩這個遊戲的時候,一般需要四個以上的遊戲夥伴,而且需要精細分工,自覺遵守遊玩規則。假設隻有四人參與,那麽分配雙方規則為,四人同時抓鬮,當眾打開,宣布結果,1號與3號為甲方,2號與4號為乙方。具體活動規範如下:

第一,甲方為打飛叉組,乙方為接飛叉組。

第二,甲方1號把飛叉棍橫架在兩個紅磚墎子上,右手握好打叉棍,對準飛叉棍,向著前方用力打出去,飛叉棍朝著10米左右的乙方騰空飛出,好像騰雲駕霧的孫悟空,或許在風力的作用下變幻著精彩的飛行軌跡,猶如從半空中飄然而下的仙女,跳著不成文的太空舞,令人歡呼不已。

第三,乙方所有人員擦亮眼睛,想方設法接住飛舞而下的飛叉棍。如果乙方隨便哪個接住飛叉棍,那麽甲方1號退下,甲方3號上,從複1號的動作。

第四,如果乙方都沒有接住飛叉棍,那麽1號繼續進入空中打飛叉遊戲,即把飛叉棍橫著拋過頭頂,在飛叉棍下落過程中,1號使用打叉棍在半空接住飛叉棍,再用力向著乙方打飛出去。顯然,這個動作比前麵的要精彩,激起少兒們的熱情,從而提高遊戲的樂趣度。

第五,如果乙方仍然沒有接住飛叉棍,那麽甲方1號把飛叉棍一頭放置於事前擺放地麵的小石頭上,並伸出石頭10公分左右,另一頭置於地麵。

接著,1號使用打叉棍敲擊伸出部分,飛叉棍在杠杆作用力下從地上跳入空中,然後使用打叉棍連續拋動飛叉棍,而且次數越多越好,最後把飛叉棍用力打出去,有多遠飛多遠。如果乙方接住了飛叉棍,那麽似為甲方1號退出,甲方3號繼續接著上。如果乙方沒有接住飛叉棍,那麽飛叉棍落地後以打叉棍為單位測量它飛越的距離,因為前麵拋動一次時距離要乘以5倍,拋動二次乘以25倍,依次類推計算,從而測量出飛叉棍飛越的距離。結果,遊戲也可以此作為評比雙方輸贏的標準。雖然這樣操作看似簡單,但是把“打飛叉”遊戲提升到了**,個個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

第六,乙方根據遊戲經驗,早就做好充分準備,如果乙方接住飛叉棍,1號退下,甲方3號上,緊接著1號的空中打飛叉。如果乙方接住,那麽甲方輸了一局,反之甲方贏一局。

第七,接下來,乙方玩打飛叉,甲方玩接飛叉,從複前麵的遊戲,不停地循環下去。

因飛叉遊戲按照規定一般實行三打二勝,遊戲比完三局後,進行統計,甲乙雙方誰贏兩局,即為勝者。如果哪方連續贏兩局,即為勝者,那免去第三輪比賽。

兒童們按照遊戲規則,勝者可以連敲打輸者之頭三下,如果雙方關係好的話,輕輕地敲打輸者三下,輸者忙說謝謝;如果關雙方係不好的話,或者以前有過節的話,那麽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贏者重敲三下,輸者疼痛難忍,也得忍著,更不準反抗,絕不許哭鼻子,否則又得重敲,唯有希望下輪比賽能夠獲勝,以報一箭之仇。

不過,這個要說明的是,玩這種遊戲也有風險。陳平安記得1977年的冬天,幾個要好的同班同學放學後按照事先約定來到學校前麵的田壟裏玩耍“打飛叉”遊戲。

因陳平安剛好分在打飛叉組,當他用力打出飛叉棍時,或許他方法對頭,飛叉棍聽話似地騰空而起,飛向散開的接飛叉組人群中。

然而,當飛叉棍從半空中飛落時,接飛叉組人員陳華軍同學看準時機伸出雙手,欲接住飛叉棍,但是並沒有接住。世界上的事情就有那麽巧合,飛叉棍剛好飛進他的眼睛裏,留下了終身的輕微殘跡……

直到2018年小學同班的幾個同學約好重遊金良村小學時,陳平安當著眾人的麵詢問陳華軍同學,是否記得那次玩打飛叉遊戲時發生的意外事故?他揉揉那隻曾受過傷的眼睛而激動地回答,當然記得,那時候我們太淘氣了,童年生活回味無窮啊……

同學們聽罷,叫喊著,歡呼著,鼓著掌,蹦跳著,驚喜了可愛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