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報名讀書
自從陳平安被毒蛇咬過一次後,切實成為了驚弓之鳥,不得不聽從媽媽呂有姣的教誨,再也不敢去抓蝗蟲玩了。從此往後,無論他要玩耍什麽,都要靜下心來想一想,會不會有什麽不良後果呢。所以,他在以後的工作、學習、生活當中養成了膽小如鼠的個性,無論說話辦事,都要謹慎小心,純屬正常現象。
時間過得真快,他如一枚默默無聞的苦瓜,在陽光的滋潤下慢慢長大,轉眼間已經八歲了,遠遠超過了教育部規定7歲上學的年齡,可他沒有機會報名讀書。到底為什麽呢?因為他剛好出生在那個貧困的年代,家裏確實拿不出錢來交學費。
曾記得大人們說過,由於特殊原因,國家要向蘇聯賠賬,全國人民處於十分艱難的時期,但是全國上下聽從毛主席的號召,不忘初衷,牢記使命,團結一心,無視困難,勒緊腰帶,想方設法償清賠款。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國最終攻克難關,還清蘇聯所有賬款。正如爺爺陳先明所言,陳平安生不逢時,國家剛剛度過艱苦的日子,人民的生活水平極低,他家裏哪有錢報名讀書呢。
俗話說得好,樹有根,水有源,事有因。陳平安曾聽爸爸陳文東說過,當初國家正實行各取所需按勞分配的政策,而且在那個艱苦的生產隊時期是非常殘酷的,吃飯全靠掙工分,工分越多,分得的糧食就越多,因為生產隊的會計在分配稻穀時,一者按照人口計算是多少,二者按照工分來計算是多少,然後合計起來又是多少。
顯然,如果你不參加生產勞動,就沒有工分,勞動收入自然減少,糧食勢必分得少。雖然小孩可以按照人口分得少許,但是比起按照工分來計算少多了。
據說,陳平安所在生產隊每天10分工的勞動力收入才一毛錢,生活艱苦,不言而喻,每個家庭的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尤其他家六口人僅僅依靠爸媽勞動,所得工分少之又少,收入自然微薄,糧食分得少,就不難理解了。
媽媽呂有姣每年看到自己家裏分得的糧食比別人家少得可憐,流下的眼淚比穀子還要多。因此,全家挨餓難熬的日子可想而知,比如吃紅薯呀,蕎麥粑粑呀,水牛花粑粑呀,穀麥子飯呀,菜也是吃紅薯滕呀,野外竹筍呀,山上的蘑菇菌呀,甚至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兄弟姐妹們餓得眼冒金星呀。
不僅如此,陳平安還曾聽叔叔阿姨們說過,生產隊的陳先後家也發生了讓人難以置信的事情。他家已經揭不開鍋了,卻又無可奈何,臉上掛滿了淚珠,因為別人家也好不到哪裏去,還能指望誰來救濟呢?他為了照顧好五個小孩,總是謊稱自己不餓而讓給小孩們吃,自己卻悄悄跑去生產隊的地裏,狼吞虎咽地生吃灰蘿卜。
然而,陳先後不知道剛剛打個農藥,也沒有水清洗,由此遭遇意想不到的麻煩,很快鬧起肚子痛。結果他疼痛難忍,並在地上打著滾,看似生不如死……幸虧搶救及時,才撿回一命。
如果這種事情要是放到改革開放的二十一世紀,年輕人確實難以置信。長大後的陳平安每每回想起來,心裏也大打折扣,卻又是不爭的事實。況且他所得的胃病或多或少與這個饑餓的年代有所關聯吧。
1974年9月1日,秋季開學了。陳平安獨步馬路邊,望著親密的兒童們,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奔向學校,難免垂涎三尺。但是他除了羨慕,除了自個兒咽著口水,別無他法呀。
這時候,陳平安突然回憶起曾經的朝朝暮暮,大家一起放牛呀,打豬草呀,玩“捉迷藏”遊戲呀,上山撈柴呀……隻好望著灰色的天空,抱著疼痛的胸口,瘋狂奔跑起來。雖然他跑得上氣不接下氣,但是不知道要跑向哪裏?隻有那隨風起浪的差良代塘明白,或者隻有懸掛在太空的秋陽知道。
最後,陳平安確實跑累了,隻好停下腳步,蹲在寂靜的山頭,抱頭大哭一場……
當他冷靜幾天後,經過仔細的考慮,再次鼓足勇氣,趁機向陳文東提出:“爸爸,我要報名讀書。”
“我的猴崽呀,你在家好好休息,等你長高了,懂事了,我明年再送你讀書好嗎?”陳文東望著愁眉苦臉的陳平安,心裏火辣辣的痛,隻好停頓了一會兒,強裝笑容,委婉地否定了一切。
陳平安聽完爸爸的話語,看著爸爸難過的心情,摸摸參差不齊的衣領,抱著隱隱作痛的胸口,望著烏黑的天空,望著紛紛飄落的秋葉,無言以對,剛才火熱的心突然涼了半截,麵對事實,又奈幾何?他多麽羨慕同齡夥伴們,他們為什麽有機會報名讀書呢?唯獨自己沒有?
所以,他除了羨慕,還能怎樣?唯有獨往異處,眼淚汪汪一場,或者加足馬力飛向平時放牛的山頭,背靠大地,仰望灰色的天空,默默哭泣。忽然,秋風傳來溫柔的安慰聲:“陳平安,你別著急呀,明年可以讀書了。”
1975年9月的早晨,陽光燦爛,藍天白雲,秋風掃葉,漫天飛舞,相似慶賀開學的到來。陳平安觸景生情,油然而生,陳文東去年說過的話語忽然回響耳旁,自個兒盤算著,今年應該有讀書的機會了,心裏樂滋滋的。
既然如此,陳平安心裏有個打算,近期要好好表現,無論爸媽叫他做什麽,都要毫無怨言,積極配合,每每提前做好,而且要完成得非常出色,得到了爸媽的表揚,隻為耐心等待那個機會——報名讀書。
當陳平安正在吃早飯時,呂有姣特意給他夾菜,同時笑眯眯地說:“猴崽,你快點吃飯,我與你爸商議好了,這次正式決定送你上學。”
陳平安心裏無比激動,哪裏還有心思呷飯呢?他立刻放下飯碗,情不自禁地唱道:“世上隻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他喜出望外,衝向與少年兒童們常來常往的山邊,哼起了爺爺教會的山歌。此時,樹林興奮地搖曳,山邊傳來了慶賀的回音,秋風彈奏祝賀的琴弦,秋葉抱著秋風,自由曼舞,差良代塘閃動著金色音符,泥濘馬路似一條飄帶飛向遠方。
待他平靜下來後,聽從呂有姣的勸慰,隻好再次端好飯碗,狼吞虎咽吃過早飯。然後,他衝出家門,蹦蹦跳跳,向著蒼天呐喊:“感謝上帝,我終於有機會讀書了。”
頓時,陳平安的呼喊聲感動了天地,驚豔了秋天,震撼了紅丘陵,對門茶樹林也傳來了**的回響。他望著眼前的一切,好像回到了春天,太陽閃耀著光芒,花兒在燦爛地微笑,鳥兒在快樂地歡叫,他的心情啊,猶如吃了蜜糖一樣甜。爸媽笑了,兄弟姐妹笑了,後壟山笑了,關在牛欄裏的黃牛牯也哞哞地笑了。接著,他在屋前踱來踱去,**吟唱:“待到秋來九月一,報名讀書好興奮……”
既然這樣,陳平安就按照媽媽的吩咐,換好洗得幹幹淨淨的舊衣服,穿上嶄新的布鞋,又接過媽媽使用舊衣服親手縫製的書包,與爸媽打個招呼,興高采烈地步出家門,按照先前的約定,靜候馬路邊。
兒童們同樣不失約定,及時到點,集合點名,相視而笑一陣。然後,他們手牽著手,肩並著肩,一起奔向學校。大家行走在上學的馬路上,如同一群歡舞天空的小鳥,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泥濘馬路刻下了**的足跡,身後留下了一路歡笑。
當他們經過曾經玩耍的池塘時,不由自主地停下前進的腳步。陳平安望著碧波**漾的水麵,自然想起難忘的故事。
那年他才五歲,兒童們脫光衣服,在池塘裏嬉水,宛如一群小鴨遊來遊去,嘻嘻哈哈,打打鬧鬧,蒼穹傳來一片片歡笑聲。
然而,作為年幼無知的他,竟然得意忘形,忘記了被蛇咬的傷疤,當著眾人,有意充靈,閉上眼睛,握住鼻孔,沉入水底,顯示自己閉氣時間長,耀眼自己聰明才智,遊泳技術好呀。結果他自己也沒有想到,發生了意外溺水的事故,幸虧被人救上了岸……
陳平安現在回想起來,十分害怕,必須吸取血的教訓,不敢抵近池塘邊,隻是遠遠地站著,望著滿塘秋水發呆呢。他左瞧右看,看著迷人的秋色,不僅衝淡了害怕,而且發現了意外的驚喜,那碧綠的秋水晃動著兒童們的倩影,在陽光的照射下,射出喜悅的光澤。田野裏金黃的稻穗向著他們點頭微笑,溫柔的秋風敲打著豐收的鼓點,歡送他們去學校報名讀書。
因為大家都是第一次上學,心裏有點兒小激動,顧不上沿途醉人的金色,加速前進,時而歡歌笑語,時而蹦蹦跳跳,不知不覺到達了金良村小學。
或許陳平安年自作聰明,以為報名讀書非常簡單,僅僅去學校報名就行,可是事有願違,實感意外。
當輪到陳平安報名時,陳老師笑嘻嘻地問道:“陳平安,牛有幾隻角?幾個鼻子?幾隻耳朵?幾張嘴巴?幾隻眼睛?”他一聽到這一係列的提問,覺得好笑,陳老師真把自己當三歲小孩呀,僅僅出些這麽簡單的題目?因為他天天看牛,天天數著,天天記著,早已背得滾瓜爛熟,哪裏不知道呢?其實,他早已胸有成竹,搖頭擺尾,響亮搶答,全部OK,天助他也。
陳老師見陳平安回答問題迅速,又非常正確,上上下下打量他一陣,滿意地點了點。接著,陳老師又提問:“陳平安,請你繼續回答問題。如果用刀砍掉你家四方桌的其中一角,還剩幾個角?”
陳平安一聽答題,立即回想起媽媽平時教過他的算數方法,暗自慶幸,感恩媽媽,所學東西終於配上用場,書到用時方恨少啊。你瞧,他平展開左手,除大拇指外,伸直其餘手指,數了又數,想了又想,算了又算,剛好四個手指頭。然後,他把其中一個手指彎過來,數了一、二、三,正好還剩三個伸直的手指。因他不放心,為確保萬無一失,再重複幾遍,結果都是三個指頭。
於是,陳平安滿懷信心地高聲回答:“報告陳老師,那砍掉一角的四方桌還剩三個角。”他回答後,衝著大家笑了笑。此時,無論陳老師,還是兒童們,個個驚愕地看著他,然後跟著他笑了起來。特別是與他從小玩大的死黨們,不由自主地為他鼓掌呢。
陳老師注視著陳平安,捂住嘴巴,微笑著反問:“陳平安,你確定嗎?”
陳平安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再次自豪地回答:“報告陳老師,我絕對確定,還剩三個角。”
陳老師沉默了一下,輕輕撫摸陳平安的腦袋,瞧瞧這個,望望那個,然後望了望天空,看了看田野,輕輕笑道:“你回答錯誤,準確答案是還剩五個角。”
陳平安聽完陳老師的答案,急得滿臉通紅,慚愧地低下了頭。此時此刻,他感覺自己是世界上多餘的人,真想找個縫隙鑽進去,這次太丟人了,心裏緊張不安,並重複反問自己,怎麽辦?怎麽辦?到底怎麽辦呢?然而,他的擔心是多餘的,陳老師不但沒批評他,反而表揚他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孩子,在報名單上工工整整地寫上了他的名字——陳平安。
當陳平安聽完陳老師的回答時,百思不解其意。陳老師看透了他的心思,當著兒童們的麵,語重心長地解釋,而且重複好幾遍。不過,雖然陳平安每每點點頭,老師也投來了讚許的目光。但是他仍然一頭霧水,到底是陳老師沒講清楚,還是自己沒有聽懂呢?
其實,陳老師不僅是陳平安的啟蒙老師,而且是他小學一年級班主任。他後來才知道,陳老師文化並不高,隻有初中文化,因為農村裏人才奇缺,唯有聘請他教學。顯然,就算陳老師解釋不清,他也可以理解。
當陳平安在初三學習了幾何知識的時候,這個問題得到圓滿的解決,心結終於解開。因為桌子平麵是一個四邊形,當然有四個角,如果砍掉一個角,就變成了五邊形,自然而然有五個角了。
報名讀書,雖然已過去四十年,但陳平安時常想起此事,覺得那時好可笑,好天真,現在都不敢相信呀,但又是不爭的事實,他永遠不會忘記陳老師的厚愛。因為陳老師是他的啟蒙老師,更是他的再生父母,像一支蠟燭照亮了他前進的方向。他長大後於2013年春節在極其緊張的情況下想方設法擠出一個晚上,與幾個小學同班同學拜訪了陳老師。他祝願陳老師,身體健康,生活快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他還寫下了一首《雪煮酒香》的詩歌呢。
冒著冰雪看望啟蒙老師
進屋跺盡身上的雪花
陳老師露出了激動的笑臉
陳年老酒煮香了快樂的童年
淘氣的我氣得老師臉色雪白
屋外雪花飄了四十年
師生就著雪景下酒
雪花下老了恩師當年的容顏
雪煮酒香煮濃了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