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勤學好問

在1993年5月,大康程凱球廠招了個新電工。無巧不成書,他與陳平安是近邊老鄉。他姓肖名英方,三十歲左右,身高1米68,不胖不瘦,皮膚白皙,下巴尖細,鼻高耳敏,臉上總是掛著笑容,招人喜歡。他高中文化,當過代課老師,修過手表,在鄉辦煤礦做過電工,又會修馬達,真是個農村百事通,的確是個萬能人才。陳平安自感不如,十分敬佩他,也準備拜他為師,從而成為了好同事,好兄弟。

雖然陳平安在邵陽電大學了點理論,僅在華豐五金廠做過半年多電工,但是實操有限,經驗不足,當然要加強學習,雖然會燒電焊,會裝點水電,懂點維修,但不會修理電動機,每次維修機器時總是遇到棘手的難題,心有餘而力不足,也是上次因修不好包裝組的封罐機而與李廠長發生了不愉快的原因。

其實,他從實際操作中獲得不成文的心得,作為一名電工,要理論聯係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死搬硬套,還是要活學活用。比如,在學校學習電工功率內容時,一馬力相當於735瓦特,即為0.735千瓦,就算參加高考,也必須這樣答題,否則視為零分。然而,他在現場操作時才發現不是那麽回事,還是一馬力為0.75千瓦,馬達銘牌數據也是這樣寫的。在搞機器維修時,他才知道螺絲也有英製與公製之分。在搞水電安裝時,他才知曉水管一般以英製計算,即一寸八分,還不是在校學習時公製的一寸十分。或許有人不相信這些,但又是不爭的事實。

還有啊,實操經驗告訴陳平安,每台機器的運轉都要依靠電動機拖動的,他要想成為名副其實的電工,必須學會修理電動機。因此,他以後既要搞好工作,又要不斷地學習,向同事們請教,向其他師傅取經,逐漸積累經驗,慢慢提升電工技能,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是這個道理。

事實是這樣,陳平安準備向誰拜師學藝呢?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他要向肖師傅請教,真是近水樓台先得月,難道這是命運安排的嗎?聽說他小舅子曾想跟他學習電工,但是他婉言謝絕了,因為他比較保守,擔心在老家開店時搶了他的生意,難道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之見?所以,陳平安要找個機會,試探一下情報,實在不行,就發揚漢末劉備三顧茅廬的精神,不達目標,決不罷手,直到成功為止。

接下來,陳平安一邊認真工作,一邊時刻留意觀察,終於找到了進攻的機會。因為肖英方師傅喜歡下象棋,陳平安也會一點點,屬於同類項,豈不是天賜良機?他等呀等,等呀等,終於等到了星期天,特意買了盒新象棋,順手牽羊地帶回兩瓶百樂啤。

陳平安抓住時機招呼肖師傅下棋,正中他的下懷,他非常樂意。這個用肖師傅自己的話說,權當打發時光,消除疲勞,開心快樂,豈不樂哉?於是,陳平安在自己的二層床麵展開象棋紙,高高興興擺好象棋。兩人心投意合,各坐一邊,準備殺它幾個回合,到底誰的技術厲害呢,那麽隻有看結果了。

事不湊巧,他倆技藝相當,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雙方殺得特別激烈,短時間內確實難以分出高低。旁觀者也跟著嘰嘰喳喳起來,權當分享陽光,分享快樂。因為棋場如戰場,也要講究策略,適當的時候可以虛放一槍,或者聲東擊西,從而引其上當,比如故意送個兵給對方,趁其沾沾自喜之機,再殺個回馬槍,吃掉他一個車,與其說放長線釣大魚,不如說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既然陳平安有意謙讓,肖師傅就贏了第一局,自然高興,不由自主地吹起了口哨,旁觀者也一個個笑嗬嗬的。

陳平安趁機打開百樂啤蓋,順手遞與他。肖師傅根本沒想到吃別人的嘴軟拿別人的手軟之方麵去,還是在沉醉第一局勝利的喜悅中接過百樂啤,眼睛卻盯著象棋不放,一心想著以2比0戰勝陳平安。

接著,他們倆時而喝口百樂啤,時而催促對方下棋要快點,甚至還規定考慮時間不準超過三分鍾呢。他們時而道古論今,時而交流工作經驗,關係越拉越近。不過,第二局陳平安不謙讓了,自然殺得難分難解,正如兩軍交戰勇者勝,還有誰不想贏呢?他們經過一番拉鋸戰,結果陳平安贏了。

顯然,雙方打個平手。圍觀者不由自主地鼓掌,二層鐵床也興奮的搖晃起來。陳平安也在擔心因人多而會壓垮鐵架床,但是礙於麵子而不方便說出口,因為害怕掃了大家的興,更害怕破壞了自己的宏偉計劃。此時,隻是心裏默默的禱告,希望平安無事呀。

因為下棋是要開動腦筋的,時間一久,雙方勢必頭昏腦漲起來。或許雙方心有靈犀,都同意休息片刻,然後接著戰鬥。肖師傅趁機點燃香煙,偏著腦袋,吐著煙圈,寢室裏煙霧繚繞,升起一朵朵迷人的彩雲,在陽光的照射下散射出快樂的喜悅。他時而瞄一眼陳平安,時而望向天花板,好像在思考一個重大問題似的,也許正在考慮如何戰勝陳平安吧。

二分鍾後,肖師傅突然收回視線,興奮地搖晃著腦袋,嘴裏冒出一個經典故事。敬愛的毛主席每當危機時刻都會大口大口地吸煙,匆匆忙忙,徘徊不停,隻為冷靜思考一會兒。忽然,毛主席掐熄煙頭,雙手一揮,重大決策計上心來,革命曙光從此起航……

陳平安聽著,笑著,與同事們一樣鼓掌慶賀,同時心裏想著,看樣子今天的目標有希望了。所以,當大家安靜下來時,他趁機全盤托出埋在心底已久的想法,同事們露出了驚奇的麵容,心想陳師傅醉翁之意不在酒呀。

肖師傅聽完陳平安所言,深吸一口香煙,掐熄夾在指縫間的煙頭,吐出最後一團煙圈,估計已經想好了。然而,或許他有所顧慮,咬著嘴唇沉思起來,時而摸摸下頜,時而看看同事們,最後沒有正麵回答陳平安,還是輕言細語說:“陳平安,此事非同小可,還得從長計議,待我好好考慮後再回複你,好不好?”同事們相互對視一番,個個沉默不言,心想陳平安的謀劃要流產了。

陳平安稍微停頓了一會兒,笑眯眯地說:“肖師傅,不急不急,這事確實非同小可,請你慢慢考慮,我會耐心等待的。”肖師傅擠出一絲笑容,同事們也跟著點點頭。其實,陳平安能不著急嗎?

接著,雙方繼續戰鬥,繼續聊天,繼續開心。常言道,棋錯一步,整盤皆輸,陳平安又故意讓他一步,結果他又贏了一局。肖師傅歡喜若狂,尖叫一聲,頓時引來眾多圍觀者。

此時,在旁觀者們當中,有的指指點點,說個不停,有的靠近床架而伸長了脖子,躍躍欲試,說三道四,有的隻看不語,跟著開心地笑……不過肖師傅微笑著告訴大家,觀棋不語真君子,否則影響了他的思路。同事們心情領會,停止了進一步的舉動,隻是欣賞,不喧嘩,也不討論,更不會指手畫腳了。不過,每一個旁觀者的眼睛仍然跟著下棋的動作移來移去,當局者明,旁觀者清,分享**,分享快樂。

既然這樣,他倆繼續對陣起來,而且忘乎所以地下著棋,也不知下了多少局。你瞧,雙方時而緊張,時而高叫,時而歡笑,其樂無窮。同事們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周末。

第二天上班時,肖英方突然告知陳平安,經過昨晚的深思考慮,答應他的請求,但是有個小小的條件,要求陳平安給予300元的學費。陳平安爽快地答應了。因為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學會技術,才是真諦,才有希望。

此時,他倆都情不自禁地笑起來,煉膠機快樂地運行著,裁斷機興奮地裁剪布條,球心加流機歡快地上下運動,車間同事們興高采烈地奮戰在各自的崗位上。其實,300元學費多也不多,少也不少,陳平安需要一個半月工資才可搞定。不過,他一點不在乎,權當自己補交在邵陽電大讀書的學費了。

有一天,也許肖英方師傅與陳平安團結合作的緣故,維修保養工作做得非常好,車間機器運轉一切正常。因此,他們在各個車間巡查一圈後就返回電工房休息、待命。肖師傅突然提出,他想與陳平安坐下來好好談談心,聊聊天。陳平安非常高興,幹脆把維修房之門關起來,同時開啟照明燈與冷卻排風扇,準備恭耳細聽。

接著,肖師傅不慌不忙地說起來。“陳平安,既然你想提高電工技術,想學習維修電動機,當然是好事,我很支持你,到底要如何學好電工呢?如何學會修理電動機呢……我是這樣分析的,不管你以前學過什麽,做過什麽,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重新開始,要有方法,要有恒心,要能吃苦耐勞,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具體做法,首先你要買一些實用的電工書籍,然後紮紮實實、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看書。如果你看不懂,我就對症下藥地輔導你。在實際操作當中,你要做到一看二聽三聞四不準,即隻準用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絕對不準用手去摸……隻有你學會電工理論,懂得機器原理,掌握基本線路,熟悉各種維修步驟,知曉維修技巧,了解安全事項,才可以在我的指導下進行實操。畢竟電是無形的老虎,必須要做到萬無一失,否則要咬人的嘛。”

“謝謝肖師傅的耐心教導,我一定要按照你的要求去做。”陳平安滿口答應下來。肖師傅滿意地點點頭。

接著,他倆走出維修房門後一邊走向車間而巡視機器,一邊眉開眼笑地討論起來,一邊指指點點起來。同事們一個個莫名其妙的,望著他們也跟著笑起來。

當然,陳平安沒有忘記小學同桌陳秀秀同學的建議,始終有寫日記的習慣,晚上休息時趁機把肖師傅的一言一語詳詳細細地記錄下來。

因為陳平安家庭貧困,電大沒有畢業,知識淺薄,已成事實,但是隻要聽從肖師傅的安排,一切從頭開始,刻苦鑽研,勤學好問,相信將會有成功的一天。所以,他傾盡口袋買回所需電工書籍,比如《電工手冊》一套(兩本)《常用電氣線路》《電子入門》《柴油機維修》《電動機繞組修理》《實用電工問答》等。當然,這些也得到了呂香華的大力支持,畢竟花費了不少錢財呢。

不僅如此,陳平安也像初中或高中時期一樣製定了全麵的學習計劃。他每天晚上一邊看書,一邊記錄,一邊畫圖,一邊思考,一邊想象。每當他看書到深夜時,呂香華及時提醒他說:“平安,你也不看看時間,應該休息了,明天還要上班呢。”

他頭也不回,隨意回複說:“好呢,我可愛的老婆。”呂香華聽罷,便用被子蒙著頭部睡著了。然而,他的眼睛還是不聽話,仍然盯著電工書,雙腿也非常淘氣,一動不動。他有時看書到淩晨2點多,才進入夢鄉。

當然,假設陳平安有看不懂的地方,就要反複閱看,認真思考,直到弄懂為止。他就這樣持之以恒地學習,循序漸進地攻讀,慢慢熟悉基本理論。如果確實有搞不明白的地方,就用紅筆做好標記,第二天向肖師傅請教,都會得到圓滿的解決。他也隻有這樣,所學電工內容才有深刻的記憶,才能漸漸地提高電工理論水平。

陳平安每天上班時,按照日常計劃,努力做好該做的工作,巡查完生產車間有無異常情況,填好日常運行保養卡,設法排除機器故障,保障生產正常進行。如果他有剩餘時間,要麽躲在電工房看書,要麽跑到車間觀看機器運行狀況,檢查螺絲、連接、彈簧及軸承等有無鬆動或者斷裂情形,查看配電箱的控製電路有無不良情況,查看操作盤上的開關、指示燈、電氣儀表等是否正常,畫好機器控製電路實物圖,記錄機器的運行流程,徹底搞懂機器的機械運行與電氣控製原理。

付出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成,陳平安經過半年的努力,畫好了每台機器的控製線路圖,而且存入了他的腦海裏。

當陳平安每次去修機時,根據現場操作人員提供的故障信息,邊走邊思考,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的?是接地故障?是線路接觸不良?是油路堵塞?是某個螺絲鬆動?是不是某根彈簧斷裂?還是某個部位磨損呢……顯然,他提前考慮再三,做到心中有數,維修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陳平安為了掌握修理電動機(又名馬達)的技術,廢寢忘食,刻苦鑽研,勤奮學習,花費了大量的心血,也獲得了意外的收獲,但是身體似乎瘦了一大圈。呂香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時而勸說他:“老公呀,你用鏡子照照你自己,瘦得不像個人了,一定要注意身體呢,我可不想早早打單身咯。”

“老婆呀,你多慮了,怎麽會呢。請你放心,我們要白發到老咯。”呂香華見他嬉皮笑臉的,便不吭不聲了。

雖然陳平安在肖師傅的指導下學會了基本理論,懂得了常用的操作方法,但是還要理論聯係實際,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熟能生巧,遇事方便。曾有人說過,修理馬達十分簡單,就是把馬達舊線圈拆掉,重新繞製,裝返接線,通電Ok。其實不然,看的容易做的難。因為他在邵陽電大學習時,老師隻是照本宣讀,而且多半是電視上課,不知是老師講得不夠清晰,還是聽課模模糊糊,總是似懂非懂,學校又沒有實操室,哪有實操的機會呢?雖然有時老師要求同學們去邵陽附近工廠看看,但是對於他們這些農村學生來說談何容易,沒有一定的人際關係,哪有機會實習呢,基本上沒有學到什麽。

所以,他整整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看完《電動機繞組修理》之書籍,基本弄懂馬達的基本原理,逐步掌握接線的方法,重新繞製線圈的工藝,等等。令人高興的是,他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終於做好了行之有效的維修馬達的指導書。具體維修步驟如下。

一、記錄馬達的名牌數據,了解購進、安裝、使用時間。

二、拆開馬達,查看定子繞組的接線方式,比如:針車馬達是三相四極36槽單雙層交叉同心顯極式星形接法吊把嵌線法繞組,並做好記錄。

三、用鋼刀斬掉舊線圈,清理幹淨,注意方法,不要損壞鐵心。

四、測量線圈的長度與漆包銅線直徑,清點好每個線圈的根數,確認線圈是單根還是幾根並繞,做好準確記錄。

五、根據相關數據,繞製新的線圈,特別要注意,數據必須正確無誤,且要輕拿慢放,柔和操作,避免損傷漆包線,否則引起絕緣度降低,甚至造成匝間或相間短路,那就白費工夫了。

六、嵌線。根據繞組的接線方式嵌線,操作時根據第五條的操作方法,不要損壞漆包銅線的絕緣漆,做好相間絕緣、層間絕緣、槽間絕緣。

七、接線。按照原裝繞組接線方式,準確無誤地接好各繞組的連接線,做好標準的引出線。否則,通電時很快燒掉,千裏長堤,毀於一旦。

八、浸漆。首先烤潮三個小時左右,並定期測量電阻的變化情況,接著澆灌符合要求的絕緣漆,然後以適當的溫度烘幹,從而保證馬達的絕緣強度,測量絕緣電阻時,不要低於1.5兆歐,才符合馬達維修質量標準。

九、組裝馬達。更換標準型號的軸承,按原裝要求精密組裝,且要保證用手波動轉子能夠自行旋轉五圈左右才可,否則視為裝配不好,務必找出原因,直到正常為止。

十、裝配完畢後,搖表測量絕緣電阻,如果符合正常要求,接上符合要求的電源試機,如果聲音正常,空載電流達到正常值,修理馬達才算成功。

當肖英方師傅過目陳平安編寫的馬達修理指導書後,覺得操作方法是對頭了,指導書內容明確了,思路也清晰了,大加讚賞。同時,他還建議,今後要根據這些基本步驟進行實踐,即多操作,多觀察,多摸索,多體驗,才能逐漸提高電動機維修技能。陳平安高興接受他的建議,師徒倆哈哈大笑起來,廠房露出了慶賀的笑臉。

陳平安說幹就幹,並在肖師傅的指導下,通過三天的努力,成功修理好第一個馬達,付出一分心血,獲得一分回報,何樂而不為之?肖英方師傅高度讚賞,同時希望他再接再厲,慢慢體會,逐步提升維修技術。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他牢記肖師傅的要求,今後要抓住有利時機,多多實踐,克服困難,逆流而上,將會更上一層樓。

因為工廠生產離不開水、電、氣,所以陳平安每天必須巡查好這些項目,從而保證車間生產。在巡視空氣壓縮機(空壓機)時,他彬彬有禮貌地詢問操作員的使用情況,做好詳細的運行記錄,根據線頭編號及電流方向,畫出控製線路圖。原來,它的工作原理並不複雜,比起星三角起動電路要簡單多了,就是拖動馬達帶動曲軸旋轉,偏心軸帶動曲軸上的連杆有規律地上下運動,拉動活塞有節奏地周而複始地衝程,從而達到壓縮氣體的目的。

有一次,當陳平安去維修空壓機時,使用萬用表仔細檢測電氣線路,結果一切正常,但是拖動馬達的皮帶輪卡死而轉不動,這是什麽原因引起的呢?他根據平時巡查運行的狀況與每次維修的經驗,迅速做出逐步判斷,可能是哪個部位卡住了。他立刻取下傳動皮帶,馬達旋轉正常。可是,機頭皮帶輪卡得死死的,無論你使用多大力氣波動它,皮帶輪都像個死鬼似的,總是無動於衷,到底是怎麽回事呢?他該檢查的都檢查了,也沒現什麽異常,暫時沒有排除故障,但是不能拖延太久,否則車間沒有氣壓可用,肯定會影響生產,立即返回電工房,及時向肖師傅報告情況。

肖師傅根據陳平安陳述的故障現象,很快做出初步判斷,懷疑控製氣壓的單向閥有問題,希望陳平安再辛苦一下,拆下查看有無問題,然後再做打算。

陳平安馬上返回空壓機房,麻利地拆開檢查,果然發現單向閥之塑膠頭積滿碳漬,迅速清理幹淨,趕快裝返試運,結果一切正常。他情不自禁地大聲驚呼:“天啦,我又學會一招啦。”操作員望著他那高興的熊樣,禁不住笑起來,同時鼓掌祝賀。此時,空壓機轟隆隆地為他歌唱,被壓縮的高壓氣體興奮地流向各個車間,從而保證完成生產任務。

由此可見,陳平安作為一名機電維修人員,不僅要精通理論,而且要以理論指導實踐,平時多學、多看、多問及多做,方能提高維修水平,實踐出真知嘛。

1993年10月,年輪進入了金秋十月,秋風拂麵,舒適涼爽,落葉自由飛舞,機器欣然運轉,故障相對來說比以前少多得了,天空跳滿了慶賀的金色音符。當然,就算機器發生故障,作為維修人員的陳平安也不用那麽辛苦,因為氣溫較低,生產車間沒有那麽炎熱嘛。

不過,肖師傅與陳平安忽然接到球心加流機維修通知,有一台機器不能正常使用。他倆急忙趕到現場,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他倆一邊檢測,一邊查看,忙得不亦樂乎。經過他們的觀察與分析,發現高壓油缸之油封出現漏油現象。因為根據**連通器原理,液壓係統沒有形成密封空間,引起**壓力傳遞失效,從而造成壓力缸活塞不能按要求動作,機器自然不能正常運行。這個故障比較簡單,隻要換個新油封,一切就Ok。但是他們身邊沒有新油封可換,如果購買新的,那麽已經來不及了,真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算維修技術再高,也是等於零,怎麽辦呢?他們經過短暫的商量,除找個舊的換上去,沒有別的選擇,也不曉得能否可行,純屬賭一把而已,希望能頂住呀。

當油封更換好而試機時,陳平安為了安全起見,決定跳下機器,以防發生意外。可是,肖師傅當眾提醒他,請不要害怕,站在機器頂部就行,便於觀察運行情況,更便於確認是否還有其他故障。既然肖師傅都這樣說了,他就服從安排,畢竟他以前答應過他的,一切行動要聽指揮。

然而,可怕的意外事故發生了。他們剛才換上去的油封還是不行,甚至比原來的還要差勁,而且從中噴湧而出的壓力油根本不講道理,噴滿陳平安一身,好像泡了個免費的溫泉,但是油溫太高,燙得他受不了。在這個危機的時刻,生命高於一切,他無視車間男女,隨即脫下衣服,而且脫得隻存**,車間員工瘋狂大笑起來。事已至此,陳平安顧不上一切,光溜溜地飛回宿舍。他心裏默默地祈禱,希望佛祖保佑啊。幸虧他動作迅速,換好幹淨的衣服,平安無事,謝天謝地。

1994年6月,深圳太陽比邵陽燒得更旺,似乎要燒紅改革開放的前沿大地,更像要吸幹廠房最後一滴汗水似的。你瞧,車間機器也受不了這般折騰,轟隆隆地哭喊著,酷暑兄弟呀,你行行好呀,長此以往,國將不國了。深圳海灣的海風也趁機躲起來了,同事們猶如忙碌在密封的鍋爐裏,熱得汗如雨下,浸濕了衣服,浸濕了車間大地。

這不,球心組的大煉膠機因頂不住酷暑的壓力而發生了故障,仿佛得了癌症似的汽車趴在那裏一動不動了。陳平安與肖師傅接到維修通知,快速提好工具,及時趕到現場。這笨重的家夥有幾十噸重,拖動馬達有60千瓦,機器上躺臥著兩條三噸左右的滾筒,或許長期煉膠之緣故,如同兩條晶瑩的寶石棒金黃發亮,向他們射出求救的目光。

時間不等人,經過他們的仔細檢查,發現有一條滾筒上的銅環嚴重磨損而變形,機器不被卡死才怪呢。這個故障必須要大動手術,而且隻有更換新的銅環,才可以排除故障。然而,在更換過程中,或許肖師傅過於緊張而沒有站穩,不慎從機器上重重地摔下來。結果造成左腳嚴重受傷,痛得嗷嗷大叫。陳平安嚇得目瞪口呆,圍觀的員工們也不知所措,車間頓時安靜下來。幸虧人事部有關人員及時趕到,馬上做出妥善的安排,立刻把他送去醫院救治。

經過醫院的緊急檢查,肖師傅的腳傷很快有了診斷結果,雖然沒有發生骨折,但是傷到了腳跟上的神經,難怪他疼痛難忍,在場諸位都流下了傷心的眼淚,忙忙碌碌的醫院也投來了驚奇的目光。因廣東醫藥費太高,他隻好回邵陽療養。

顯然,對於機電維修工作,存在較高的風險性,如果你稍不注意,就會發生意外事故,甚至危及生命。難怪電工作業人員要進行特殊工種培訓,並取得安全操作證,才能上崗,從而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不過,既然機器壞了,就要及時維修好,陳平安在李廠長的協助下修複了大煉膠機。操作員馬上開電試機,立刻唱起了嗡嗡運行的歌曲,車間裏響起了劈哩啪啦的掌聲。

陳老板剛好在廠裏,聞信後也來看熱鬧,望著正常運行的機器,十分高興。然後,陳老板當眾表揚道:“小陳進步好快,大有前途。”總管阿英帶頭鼓掌,大家再次跟著鼓掌慶賀,陳平安自然樂開了花。

肖師傅回家後,陳平安又像以前一樣獨自負責全廠的機電維修工作。雖然他忙前忙後,忠於職守,非常辛苦,但是很樂意。因為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不僅可以大膽地學習各方麵的技術,而且提高了獨立操作的能力,一舉兩得,豈不樂哉!

有一次,小煉膠機壞了,自然影響到了生產。雖然陳平安從未維修過這台機器,勢必壓力山大,但是毫不猶豫地去搶修。

然而,總管阿英卻對陳平安不放心,叫他暫時不要輕舉妄動,等肖師傅返廠後再一起維修,至於其他嘛,她來想辦法處理。

陳平安聽罷,心裏十分不爽,也不信那個邪,難道廠裏沒有肖師傅,如果機器壞了,就不要修了?難道沒有他,地球就不轉了?其實,對於一個公司來說,除老板以外,無論少了何人,廠裏都一樣能運轉。因此,他承受著壓力,通過仔細檢查,終於查出原因,幸運排除故障,機器運轉正常,贏得了同事們的一片片歡呼聲。阿英望著喜笑顏開的陳平安,同樣賠著笑臉,跟著鼓掌。

老板知道後大加讚賞,誇獎陳平安說:“好啊,小陳終於出師了。”辦公室裏頓時響了劈哩啪啦的掌聲,馬路也唱起了嘟嘟的歡歌。

從此以後,阿英對陳平安的看法也慢慢發生了改變。人就是這樣,有壓力才有動力,他要不斷開發思想,挖掘潛力,才能綻放精彩,猶如一枚苦瓜無畏熾熱的太陽,克服重重困難,綻放神韻,從而實現美好的願望。

因為地球在運動,事物在發展,社會在前進,技術在革新,而且任何東西都是運動、發展、變化的。所以人無完人,事無完事,根本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因為學到老做到老,還有三分沒學到。陳平安做電工也是如此,要時時刻刻牢記,平時要勤學好問,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螺旋式上升,曲折性前進,慢慢提高自身實力,跟上科學技術發展的腳步,從而適應社會生活。由於他嚐到了發揚苦瓜精神的甜頭,無懼一切困難,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維修技能不斷提升,機電技術登上了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