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與惜字塔的情緣

陳平安初一、初二走通學,早上來校,下午回家,風裏來,雨裏去,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浪費了大量寶貴的學習時間。當他初三讀寄書後,所有一切大為改觀,下午休息時間可以在教室複習功課,即看書、寫字、讀報或寫作業;或者去學校後麵的古峰山遊玩,幾乎每棵樹都刻下了他的足跡,因為古峰山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樹木茂盛,小草青青,鳥語花香,沁人心脾,好像進入了世外桃源,開闊了心境,放飛了夢想;或者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勞逸結合,強身體健,清醒頭腦,一舉兩得;或者到夫夷河邊的惜字塔下看書,既欣賞了美麗的風景,又消除了疲勞,學習效果極佳,何樂而不為?

然而,或許陳平安長期走通學的緣故,一時難以適應新的環境,畢業的腳步又越來越近,總覺得學習時間不夠,心裏能不著急嗎?況且他讀書時喜歡安靜的環境,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無論小學,還是初中,周末總是獨自跑到屋後的山頂上背誦語文或英語單詞,猶如無人之地,收獲美滿,仿佛喝了蜜糖似的,心裏樂滋滋的。

不過,陳平安也曾發生過一次意外。當他死記硬背書本時,突然間有一隻黃牛來到他的身旁,愜意地吃著嫩草。因為他非常投入,根本沒有覺察到黃牛的出現,仍然坐在草地上,閉著眼睛,背著自己的書。黃牛偏偏要吃這些草,以為他有意不讓,甩著的尾巴恰巧打在他的頭上。他本能地跳起來,迅速睜開朦朧的眼睛,發現龐然大物呈現眼前,嚇得兩股戰戰,準備拔腿就跑。當他發現是一隻黃牛時,才知道自己上當了,剛剛向前提起來的右腿立刻停止了逃跑的舉動……

現在,雖然陳平安讀寄書了,但是教室裏吵吵鬧鬧,感覺一點不習慣,總想找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所以,他拿著書本,喜歡獨來獨往,或躲在學校後麵的古峰山看書,或跑到夫夷河畔的惜字塔下看書,久而久之,對惜字塔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結下了不解之緣。

據說,金稱市惜字塔是個非常神秘的地方,而且有個神奇的傳說,金稱市地名的來曆與這個惜字塔息息相關。金稱市原本叫金稱寺,是因為山上有一座寺廟,解放後才將“寺”改為“市”的。

據傳,離金稱市一裏遠的一戶人家,喂了一個小豬,本想喂到年底臘月宰殺的,可這個豬崽任憑主人怎麽樣飼養,就是不長肉,到年底隻有十來斤。然而,主人又心慈,舍不得殺,心想再喂一年。可是,到第二年臘月時還是十來斤,主人又舍不得宰殺。時間過得很快,到第三年的臘月時,主人覺得非常奇怪,人家三年都喂了三個豬了,他還是這個整天不長肉的豬,確實讓人笑話,到底怎麽辦呢?他想來想去後用豬籃子裝上,豬崽嚎叫不停,驚天動地,震破了天空,驚魂了夫夷河。主人生氣地說:“我又不是要殺你,還是去金稱寺稱一下,到底看你有多重。”這個豬乖乖聽話了,也不吵不鬧了。

不過,到了街上後,主人來到豬行陳姓老板家裏後,便與陳老板談論起此事的詳細經過。陳老板聽豬主人說了來龍去脈後非常震驚,自個兒輕聲嘀咕說:“這個喂了三年的豬,不死也不長,莫不是傳言中的金豬?”因此,陳老板喜不自禁,準備收下這頭豬,並與豬主人談好價錢。接著,陳老板從屋裏取出那杆金秤,從而證實豬主人的說法。

可就在稱豬的時候,一陣狂風吹來,眾人哪裏招架得住?結果秤杆下垂,秤鉈被風吹到小港裏,眼見又到了夫夷河,風也奇跡般地停了。陳老板叫人去河裏尋找,一直找到坨田,才找到秤鉈。當初稱為鉈田市,但經過曆代演變,成為今天的塘田市,金秤杆被壓在金稱寺前的惜字塔底,自然而然稱呼為金秤寺惜字塔,進而演變為今天的金稱市惜字塔,這就是金稱市地名的由來。

當陳平安每次來到惜字塔下讀書時,一想起傳說中的金豬故事,就充滿了好奇,圍著它欣賞起來。他轉了一圈又一圈,上望望,下望望,前摸摸,後摸摸,左看看,右看看,裏瞧瞧,外瞧瞧,總想爬上惜字塔看個究竟,從而想揭開它的廬山真麵目。

然而,惜字塔矗立在夫夷河畔的陡坡上,如果爬上爬下,就算不懼高,也要從安全角度著想,一萬不怕,隻怕萬一嘛。陳平安起初攀登時,如果說沒有心理壓力,自然沒人敢相信,因為望著深不可測的夫夷河,頭部有點發暈,心裏總是緊張得“怦怦”跳呀,但是為了解開塔的神秘麵紗,必須鼓足勇氣嚐試一下,因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過,陳平安在攀爬之前仔細觀察了周圍的地形地貌,以做到心中有數。他又反複思考起來,如果要是自己一不小心而墜落地麵,最多摔傷而已,如果要是掉落夫夷河裏,那麽不見馬克思才怪呢。所以,他小心翼翼地攀登,盡量不要往下麵看,時時刻刻告誡自己,思想要放鬆,手掌要抓牢,腿腳要夾緊,身體要保持平衡,確保萬無一失。

既然陳平安一切準備就緒,就好比一個考古學家,操作起來得心應手,而且每爬上一層,就要仔細觀賞,推敲琢磨,拿著紙筆,記錄相關數據,或者畫個簡單的草圖。結果,他上上下下欣賞了一番,並且記錄於自己的日記本裏。

後來,陳平安又通過左東打聽西打聽,並且查閱了許多曆史資料,雖然沒有完全解開它的秘密,但掌握了惜字塔的基本情況,再次寫了遍日記,以記錄所見所聞,從而存入自己的腦海裏。大概內容如下。

相傳清道光七年(公園1827年),人們集資在此修建寺廟,美其名曰金稱寺,寺廟前建有一個字塔,又名“敬字閣”“惜字塔”“惜字爐”,全用青石建成的。因當時非常重視文化,尊重文才,如果有多餘的文稿,不能當垃圾處理,也不能任意丟掉,還是集中在這個惜字塔爐中焚燒,以表人們對文字的愛護,確保文字純潔。

不僅如此,而且這個塔在湖南看到的惜字塔中雕刻最為繁瑣的。全塔由石灰石構築,五層六麵,通高10米,菱形。塔身每層都有雕工,上麵有很多人物和動物浮雕圖案,還設置了下平座圍欄。第一層為“焚字爐”,第三層正麵鐫刻橫額“敬字閣”三字,有“珍藏天地秘,收拾對賢心”。第四層鐫刻二人,作侍立狀。第五層之左側鐫一石人,雙手持幅,上麵寫著“天公賜福”。甚至,塔第二層石碑上還刻有長達400字的序言銘文,文字很長,可惜看不清楚了。石碑記述了文字始創淵源,讚頌了文字發明者的功績,還記載了建塔的意義:“為敬惜字約計,以未必不為培植文風之計也。”

陳平安還記錄了鐫刻的文字:“將片紙文字,視若珍寶,而文風亦蒸蒸日上,是誠一舉而兩得之矣。”顯然,金稱市惜字塔修建至今,雖有近200年的曆史,但仍然安全健在,矗立夫夷河畔,經曆風雨滄桑,默默無聞地守護著金稱市鎮的一草一木。這是夫夷人們智慧的結晶,創造了曆史的奇跡,傳遞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陳平安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1985年9月中旬下午,陳平安獨自來到塔下,準備認真看書,但是望著惜字塔,心裏癢癢的,又想再次攀爬,仿佛成為了每天下午必修課似的。再者他攀爬多次,習慣成自然,早已把怕字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放好書本,說幹就幹,情不自禁地爬上了塔頂。因為他站得高,看得遠,美麗的風景盡收眼底,秋風拂麵,楊柳飄飄,河水潺潺,令人心曠神怡。

突然,不知從哪裏冒出來一位爺爺,見陳平安爬上塔頂,十分擔心,急忙招手示意,提高嗓門呼喊:“你這個學生伢崽,真的不要命呀。可能你太年輕,對此塔不夠了解,也沒呷過虧,當然不知道其中的厲害吧。其實,這個塔呀,是修建在一塊大石頭上,卻因長年累月受到夫夷河水的衝激,石頭下麵是空空****的,隨時有倒塌的危險,你快點下來呀。”

陳平安聽完爺爺的話後,將信將疑,膽戰心驚,隨即慢慢地爬下來。爺爺見他安全下來,又反複囑咐幾句,才放心地離開了。

陳平安目送爺爺遠去後,獨自站在塔下麵,踮起腳跟,伸長脖子,準備欣賞著夫夷河。據說,夫夷河又稱夫夷江,係資江南源,古稱夫彝水,發源於廣西省資源縣越城嶺桐木江,與著名的漓江是姊妹江。自南而北流經新寧縣,於回龍鎮上入金稱市鎮,又經塘田市、塘渡口鎮至雙江口與赧水匯合,最後流入資江。

因此,陳平安背靠惜字塔,情不自禁地觀賞起來,眺望著彎彎曲曲的夫夷河,極像一匹烈性的野馬,騰空飛躥。又像一根銀線似地蜿蜒流去,如蛇鱗一般,閃閃發亮,盈盈一水,柔情依依,清波碧浪,婉轉縈回。他注視著河水中的遊魚和石子,竟然可以看到它們的每一個細節:魚兒的鱗片閃閃發光,而石子的紋理精致而秀氣。河麵好像有流動的玻璃,毫無瑕疵,幹淨而透徹,讓他的心情也清澈了起來。

然後,陳平安收回視線,望著夫夷河兩岸,宛如兩匹野馬奔向遠方,草木歡舞,秋葉閃光,水天一色,爽心悅目,相似一隻小鳥要飛過江邊,心情安好。此時,楊枊揮舞著長鞭,發出嘩嘩的詩韻,河水彈唱著優美動聽的琴音,如同親切地呼喚著他的乳名。

陳平安欣賞完五彩繽紛的景觀,頓時放鬆了因上課一天而繃緊的心情,但是沒忘來此的目的,務必抓住這個良辰美景看書呀。他根據剛才爺爺所言,也不知真假,惜字塔裏頭神秘幽靜,一般沒人敢靠近它,而且有時會發出奇怪的聲音,甚至塔裏麵會冒出一條恐怖的蛇來,真讓人肉麻呀。但是他一向不信迷信鬼怪,因為在他的心裏,根本沒有鬼的影子,信者有不信者無。他私自認為,這樣更加好,此時沒人來打擾,可以安心安意地學習。其實,就算他在家裏,也是經常獨自跑到屋後的山頂上看書,從來沒有怕過妖魔鬼怪什麽的。

因惜字塔離學校比較遠,陳平安沒有手表,又獨自一人,而且全神貫注地看書,結果晚自習鈴響了,也沒聽到,造成自習課遲到,自然而然地受到了老師的批評。第二天,他吸取昨天挨批的教訓,當晚自習鈴敲響時,他靈機一動,想到了奇妙的招數,如果從學校大門進,就要繞一大圈,幹脆從學校側門進,那就近多了,如果側門被關,就從門口翻牆過去就是,自個兒慶幸這是好辦法。

陳平安一個箭步衝到側門處,真如他所料,確已關門,準備翻越。恰在此時,他班住在學校附近的陳玉峰同學忘記拿作業本,匆匆忙忙從學校出來,使盡全力推開門,門鎖剛好打掉了陳平安的兩顆門牙,那個痛呀,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忍受得了的。

陳玉峰同學見罷,當時也被嚇懵了,數秒鍾後才恍過神來,急問陳平安怎麽樣?要不要去醫院看看?陳平安握住流血不止的嘴巴,除了搖搖頭,還能怎樣,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頭也不回,飛向了教室……

還有讓陳平安永世難忘之事,因為他獨自在惜字塔下看書,忘乎所以,就算太陽下山了,也沒有感覺到,仍然在陰暗的環境下努力看書。長此以往,他初中沒畢業,就得了近視。不過,付出一分努力,就有一分收獲,他的學習成績進步非常快。曾有一次考試法律常識時,他幸運地得了98分,僅寫錯了一個字,即把刑法的法字,竟寫成了刑罰的罰字,僅僅扣了兩分而已。

顯然,陳平安對惜字塔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不管他以後考上了高中,還是南下打工時每次回家,都要抽時間去看看金稱市惜字塔。因為那裏曾經是他讀書學習的好地方,更是他青年時期茁壯成長的好地方。他收此還寫下了一首《金稱市惜字塔》的打油詩呢。

雄偉壯麗引神靈

騰雲駕霧飛上天

風雨滄桑保天密

威武不屈守江邊

雕刻圖文創淵源

巧奪天工如詩篇

滔滔夷水如銀蛇

**楊柳舞翩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