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對頂角
在陳平安的各科學習當中,相對而言,語文與英語是他的弱項,但是數理化是他的強項,不僅在班上名列前三,而且在全年級名列前十。為什麽是這樣呢?隻有夫夷河清楚了。
雖然陳平安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是進入初中後就立下了雄心壯誌,發揚先進更先進後進趕先進的優良作風,必須抓住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要刻苦鑽研,勤奮學習,特別在初二下學期受過警告處分後,不僅不墮落,反而權當學習的催化劑,時刻激勵自己,爭分奪秒,刻苦努力,而且鼓勵自己要放下包袱,開動機器,取人之長,取己之短,學問學問,邊學邊問。不僅如此,他為搞好學習,鼻子上插根蔥——裝象,總結出幾點不成文的學習經驗,也是自己不成熟的建議,僅供參考而已。
第一,學習成績與學習環境有一定的關係。這個包括家庭環境、學校環境、人員環境等。如果你處在好的學習環境裏,就會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在學習過程當中,根本不需要鞭策或督導,自己都會自覺完成作業,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從而豐富知識內涵,提高學習成績。如果學習環境不好,學習風氣敗壞,同學們精神渙散,不想讀書,不思進取,總是滿足現狀,好像成績好壞與己無關,那麽學習起來沒有衝勁,沒有競爭力,沒有進步念頭,甚至不想讀書的同學也會影響到別人,一粒老鼠屎搞壞一鍋湯,或者說一人與三懶,不懶也得懶,都是這個道理。
第二,學習與個性有關。不管是學習,還是做事,或者做人,都與個性息息相關。如果你對學習或做事有一定的興趣,就會全力以赴,堅持不懈,不達目標,決不罷休。或許自己在學習語文與英語的方法不對頭,仿佛老革命碰到新問題,不知從何下手,聽起課來模糊不清,如同失去航標的輪船,漂浮在寬闊無邊的大海裏,很難到達大洋彼岸似的。結果,自己一知半解,達不成學習的目標,無論做作業,還是參加考試,總感力不從心,學習效率難以提升。但是自己對於數理化的學習,截然相反,具有濃厚的興趣,每天除完成課堂作業外,還要做許多課外的練習題,比如課外習題集,中學生數理化,全國中學生數理化比賽試卷集錦,等等。所以,無論小學,無論初中,自己的數理化成績都比較好,每次參加年級比賽,都能奪得名次,還曾參加過區、縣數學競賽呢?
第三,學習與基礎有關。如果你在學習當中有一定的基礎,聽起課來輕鬆自如,做起作業來好比輕車熟路,遊刃有餘。像自己在讀小學時,數學成績一直優秀,主要歸功於媽媽呂有姣輔導與數學老師陳陽東老師的耐心教導,或因小學基礎打得牢固,進入初中後,無論聽課,還是做作業,感覺輕鬆自如,得心應手,歡喜不已。
曾記否,陳平安於1975年9月去報名小學一年級時,班主任陳老師詢問過他,一張桌子砍掉一個角,到底還剩餘幾個角?他自作聰明,根據媽媽所教數手指的方法,感覺十分容易,響亮回答,還剩餘三個角。結果,陳老師告訴他回答錯誤,而且心平氣和地做了好幾次正確的解釋,但是他總是沒有聽懂,一直成為他心中的疙瘩。所以,當他初三學習平麵幾何時,為解開那個一直深埋在心中的疙瘩,自然而然對學習平麵幾何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課全神貫注,認真聽講,總是得到數學老師的表揚。在數學課堂上,當他看到數學老師謝老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個平麵幾何圖時,非常喜歡,如癡如醉,像似吃牛骨頭,越嚼越有味,記憶力又特別好,永遠刻印在腦海裏。
陳平安記得謝老師教導過同學們,在學習數學方麵沒有什麽奇巧,主要在於自己的努力,在於自己慢慢摸索,正如1980年鄧小平同誌所言,說話辦事,要摸著石頭過河嘛。他又提醒同學們,僅僅完成當天的課堂作業,當然是不夠的,平時要多練習,多做課外題目,比如:中學數學、中學生數理化、數學比賽試題等。隻有天天泡在數學題海當中,才能學會在數學題海當中遊泳,加緊訓練,舉一反三,積累經驗,才會成功,貌似打仗一樣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方能取得最後勝利。
顯然,在平麵幾何課堂上,陳平安隨時告誡自己,要認真聽課,刻苦努力,勤學好問,不僅要獨立完成當天的課堂作業,而且要多做課外的練習題目。所以,他每期寫好的數學作業本不少於十本,就算購買草稿紙,也比別人多得多。付出一分努力,就有一分成功,他的數學成績特別突出,多次參加各種比賽,幸運地取得了優秀的成績。雖然他有一次能加縣裏數學比賽時,因高手如雲,終以失敗而被淘汰,但是失敗是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總結經驗教訓,更加奮發圖強,力爭上遊,從而立於不敗之地。
在1985年冬天,初三年級進行數學比賽。同學們一拿到試卷,就迫不及待地答題,教室裏充滿了寫字的沙沙聲。此時,監考老師也輕輕徘徊教室裏,烏黑發亮的黑板閃出緊張的光芒,但是這一切好像與陳平安無關,突然想起1979年10月金良村小學四年級進行作文比賽的情形。
當時,作文比賽鈴聲一響,許多同學拿到作文試卷,迫不及待地寫作起來,教室裏充滿了唰唰的寫字聲。然而,陳平安並不著急,靜靜坐在位置上,時而看看作文試卷,時而仔細默讀黑板上閱讀作文的內容,詳細回憶著周末的大小事件……便緩緩提起筆頭,真情實感的文字聽話似地躍於紙上,相似開閘之水嘩啦啦地從他的腦海裏流了出來。
所以,陳平安拿到數試卷時並沒有急於答題,還是從頭到尾查看一番,以了解試卷的數量、類型、排版及難易程度,采取先易後難的答題方法,從而做到有的放矢,進而提高答題速度。他在答題當中冷靜思考,沉著應戰,反複檢查,哪怕是一個阿拉伯數字,或者一個標點符號,或者一個英文字母,都要仔細校對,待確認無誤後才可罷休,而且是最後一個離開考室。
當陳平安從考室出來以後,仰望明亮的天空,抱著平靜下來的胸懷,自個兒充滿了信心,不說得第一,至少可以進入前三名呀。可是,當宣布比賽結果時,他僅僅得了第四名,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也非常震驚,一遍遍反問自己,怎麽會這樣?怎麽就會這樣呢?結果已成事實,確實無法改變,而且名列前三名者分數拉得很近,僅以1分或者0.5分之差,決定上下而已。
陳平安晚上休息時,總是夢遊在那場數學比賽裏,翻來覆去睡不著,難道真的做錯題目了?不可能啊,他在比賽當中反複推敲過,並且仔細檢查過的。難道老師閱卷出錯了?這個也有可能的。當然,事已至此,就算自己做錯了題目,或者謝老師閱錯了考卷,也要期待謝老師講解試卷,認真對一下答案,才能解答心中的疑難。
比賽考試後的第三天,雖然藍天白雲充滿了好心情,教室裏也充滿了嘻嘻哈哈的歡笑聲,天空一群小鳥嘰嘰喳喳地飛過,夫夷河也一如既往地彈著潺潺的琴弦,但是一切都與陳平安無關,也難以撫平他那緊張的胸口,因為正焦急期待數學比賽考試的正確答案呢。不僅如此,他還考慮著,如果自己得知標準答案存在問題,就一定要說明自己的觀點,讓大家懂得答案為什麽錯了,從而提高大家的學習成績。
所以,當謝老師講解比賽試卷時,陳平安聚精會神地聽講,認真聽取謝老師分析每道題目的經過,仔細校對每一道題目的正確答案,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的考卷到底錯在哪裏?當老師講到判斷題時,陳平安特別注意著,因為每個判斷題是2分,可是0.5分就能決定勝負呢。
其中,第三道題內容為:“凡同一個公共頂點,且角的其中一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兩個角為對頂角。”標準比賽答案為正確的,可他答題時判斷是錯誤的。其實,他心中有杆標準的秤,堅信自己的答案是對的,甚至當場與謝老師爭論起來。雖然謝老師否定他的說法,同學們也投來驚奇的目光,甚至有人私下裏說,這個陳平安到底是怎麽回事?竟敢自作聰明地否定標準答案呢?難道他比老師還厲害嗎?但是,他鄙視一切,仍然堅持己見,一點不讓步,雙方爭得耳紅麵赤。
頓時,教室好比受到驚嚇似的安靜下來,謝老師的臉色也變了,全班同學相互對視,個個擔心陳平安或許會挨批了。但是陳平安才不管它,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堅信比賽答案是錯誤的,道不說不清,理不爭不明,隻有正確答案才是證明雙方對否,同學們拭目以待。
“陳平安同學,你要保持冷靜,怎麽就反對老師的標準答案呢?你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吧。”突然,陳平安的同桌陳尚文同學悄悄拍一下他的肩膀,輕言細語地提醒。因為他為人厚道,思想進步,助人為樂,工作積極,認真負責,全心全意為同學們服務,不愧是好班長,好同學,說話有分量,在班上有威望,一般人都會給予麵子的,也會言聽計從的。
“班長同學,我怎麽就不能反對老師的標準答案呢?我哪裏不知天高地厚了?無論做什麽事情,無論討論什麽問題,都要讓事實說話,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嘛。”說實話,不是陳平安不給陳班長的麵子,也不是因為謝老師曾經給他記了個嚴重警告處分而懷恨在心,還是要尊重客觀事實,因為事實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
全班同學頓時傻眼,人人摸著腦門,沉思一會兒,也一時弄不清誰對誰錯了。首先,有幾個同學私下裏嘀嘀咕咕,謝老師時而掃視一眼同學們,時而麵對黑板沉默不言,時而眺望窗外,難道正考慮著什麽問題?然後,同學們見謝老師舉棋不定,宛如滿塘青蛙叫,教室裏開始熱鬧起來。你聽,有人吹起了口哨,或者相互爭論起來,特別有人叫嚷著,這下有好戲看了。甚至,有人時而偷看一眼陳平安同學,難道想看他的笑話不成?
“同學們!請大家保持安靜!保持安靜!請你們先聽我說說,好不好?”謝老師猛然來個急轉身,一邊抬頭呼叫,一邊揮舞著教棍。教室裏才慢慢安靜下來。他又接著說:“陳平安同學說得對,凡事都要尊重客觀事實,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但是口說無憑,事實為證,那麽請陳平安同學要擺出事實來,講出理由來,讓人口服心服呀。”
謝老師說得沒錯,陳平安必須要拿出證據來。接下來,他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觀點,趁機找出幾何課本,迅速查看對頂角的概念與定義,心中更加有底了。於是,他站起來解釋說:“請謝老師與同學們翻到《平麵幾何》書第58頁,仔細看看對頂角的概念。兩條直線相交後所得的隻有一個公共頂點而沒有公共邊的兩個角叫作互為對頂角,兩條直線相交,構成兩對對頂角。”
大家帶著疑問,並按照陳平安的建議,仔仔細細查看完概念,無論謝老師,還是同學們,麵麵相覷,教室裏頓時寂靜無聲。陳平安望了望大家,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也為打破僵局,繼續解釋道:“謝老師,同學們,第三道選擇題說得十分明白,有一個公共頂點,且兩個角隻有一條公共直線,但是從概念來看,對頂角必須是兩條直線相交後的隻有一個公共頂點的沒有公共邊的兩個角,才是對頂角呀。所以,我認為比賽試卷答案是錯誤的,無論如何堅持我個人的觀點,這個判斷題答案是錯誤的。”
大家聽完陳平安的解釋後,不約而同地點點頭。同學們笑了,謝老師笑了,學校也笑了。頓時,掌聲四起,呐喊聲,鼓掌聲,尖叫聲,匯聚一起,震破了天空,搖動了教室,驚喜了夫夷河,牆壁上紅色標語露了慶賀的笑容。謝老師也放下架子,深表歉意,並在陳平安的比賽分數上加上二分。顯然,他最終於獲得了第一名,也獲得了獎勵。
陳平安經過這次數學比賽,有了深刻的認識,無論處理什麽事情,都要堅持真理,激勵他以後要發奮圖強,努力學習,特別是在數理化方麵,更加信心百倍,對初中升學充滿了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