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校刊發表的第一篇文章

自從陳平安成為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環境的改變,隨著知識的增多,思想慢慢開闊起來。顯然,他對世界萬物充滿好奇,也喜歡看書讀報,聽人講故事,特別喜歡聽爺爺陳先明講故事,同時仔細觀察事物,所有這些的確實成為了他寫作的好題材,不知不覺愛上了文字,從而養成了每天堅寫日記的好習慣。因此,如果陳平安每天不寫點東西,不記錄耳聞目睹的事事物物,就好像當天有什麽事情沒完成似的,晚上也要思這想那,勢必影響到了他的睡眠。當然,他不敢否定,這也是離不開陳秀秀同學的熱情幫助,寫作水平逐漸提高,自然得到了陳峰明老師的表揚。

秋天來了,一場淅淅瀝瀝的秋雨,送走了火熱的夏天,拉開了秋的帷幕,離開枝丫的黃葉鋪滿了山上的小路,當累累的碩果掛滿了枝頭,但是晚上的蛙聲消失得無影無蹤。突然,一陣秋風吹來,田野裏翻滾著金黃色稻浪,正忙碌在田野的村民們喜笑顏開。此時,差良代塘跳滿了金色的音符,油茶林閃出了豐收的喜悅。金良村小學也呈現出另一番景象,老師們忙碌上課,學生們認真學習,蒼穹傳來朗朗的讀書聲。

1979年10月,學校領導為提高學生們的寫作水平,特意舉行作文比賽。然而,他們四年級並沒有什麽作文題目,還是閱讀作文。主要內容是,要求寫一篇關於周末的生活經曆,或者耳聞目睹的一件小事,自擬題目,1000字左右,時間為150分鍾。

作文比賽鈴聲一響,許多同學拿到作文試卷,迫不及待地寫作起來,教室裏充滿了唰唰的寫字聲,仿佛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氣勢,又如登山運動員都想第一個登上泰山頂峰似的,從而體會“回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味道。

然而,陳平安並不著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嘛,靜靜坐在位置上,時而看看作文試卷,時而仔細默讀黑板上閱讀作文的內容,詳細回憶著周末的大小事件。大約十分鍾後,他突然想起學過的《豐收》課文,特別陳峰明老師向陳老五同學提問“顆粒歸倉”的含義,無意間提醒了他,有如遊玩在鳥語花香的春天裏,望著綠色的海洋,心潮澎湃,思想開闊,充滿期待。

既然陳平安有了寫作方向,就決定從耳聞目睹的事件入手,自擬題目為《收稻穀》。當他自個兒微笑一陣後,便緩緩提起筆頭,真情實感的文字聽話似地躍於紙上,相似開閘之水嘩啦啦地從他的腦海裏流了出來。大概內容如下。

秋天來了,天氣漸漸涼了,漫長的夏天過去了,迎來了金色的季節。樹葉被調皮的秋風一片片塗黃,把綠葉變成了紅葉,**、桂花競相開放,逸出醉人的花香。在秋風的撩撥下,樹木**搖曳,小草快樂飄拂,滿塘秋水泛著粼粼波紋,金黃色的稻穗向人們點頭微笑,糧倉靜候滿眼的希望。

爸爸陳文東是金良村第二生隊的隊長,為了搞好生產隊的工作,也為了提高社員們的生活水平,背熟了毛主席的語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工作積極,認真負責,廢寢忘食,全力以赴,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確實曆盡了心血。

你看,他一吃完早飯,嘴裏叼著根自產的土煙,隨意摸摸腦門,大概思考著生產隊的出工事宜。然後,他與媽媽呂有姣打個招呼,匆匆走出家門,來到院前的田野裏,使勁地吹響了出工的口哨,催促全隊社員及時出門。對門山上的油茶林傳來一陣陣“嘀……嘀”的回音,社員們隨即從四麵八方飛出家門,趕向指定的集合地點。

當全隊社員到達將要收割的稻田時,爸爸根據昨晚開會的討論結果,把60多個勞動人員平分成兩組。然後,兩組派出優秀代表,當眾抓鬮,由此落實每組需要收割的4畝稻田。分組的目的是讓大家公開、公平與公正地競爭,以調動社員們的積極性,加快收割稻穀的速度,從而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確保提前完成秋收任務。

接著,每組社員自覺圍在一起,經過簡單的討論,統一了節奏,就積極行動起來。既然兩組比賽團隊領會了自己的分派任務,就高興奔向各自收割的稻田裏。因此,一場大戰開始了。

不知是誰吟唱起“先進更先進,後進趕先進,革命加拚命,無往而不勝……”的調子,田野裏響起了嘩嘩啦啦的掌聲。

陳平安聽著似懂非懂的唱詞,遠遠站在田埂上看熱鬧,望著精彩的比賽場麵,感覺非常好奇,心想這次又有寫日記的材料了。

於是,他睜大眼睛,前後左右觀察一番,發現每一組的婦女們在收穀機前麵躬著背,低著頭,翹著屁股,麵朝水田背朝天,拚命地割著稻穗,鐮刀在稻田裏飛舞,割下的稻穗自覺排成了詩行。盡管婦女們累得汗流浹背,總是笑容滿麵地忙碌著,衣服上畫滿了閃光的彩圖,汗水流出了收獲的喜悅。

因男女有別,分工當然不同,男人們大都在收穀機(手動脫粒機)旁邊作業,估計有10多人,僅踩機子的就有三個(每半個小時輪流換人),中間那個隻顧玩命地踩踏板,以便加快收穀機的旋轉速度,另外兩個緊握著一手手稻穗,熟練地摁於脫穀轉盤上。

你看,收穀機無畏疲勞,唱起嗡嗡的歡歌,穀粒在高速旋轉的脫穀轉盤的鼓勵下迅速離開了稻穗,激動地飛向機倉,表演完短暫的迪斯科,從令如流地跳入倉底,與先前落入倉底的穀粒緊緊地擁抱一起,耐心等待後麵的兄弟們,準備一起回歸生產隊糧倉。

收穀機兩旁各有兩個傳遞稻穗者、一個捆紮稻草者及四個專門負責在稻田中收集與轉運婦女割下的稻穗者,打穀機後麵還有兩個負責收裝機倉的稻穀者,個個吃苦耐勞,忙忙碌碌。

另外,每組安排四個力氣飽滿的勞動力,負責把收集好的稻穀運送回生產隊的曬穀坪,返回田野時隨手牽羊地帶些涼爽的泉水,方便大家解渴,又成為優秀的後勤服務者。

由此可見,每組社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幹勁十足,忘記了疲勞。雖然他們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但是沒見人叫苦,也沒人停下來休息,生怕本組落伍似的,宛如兩軍交戰,狹路相逢勇者勝,人人做夢都想爭創第一啊。

爸爸也沒閑著,奔波於兩組收割隊伍之間,仔細查看現場,全麵指揮,從而做好安全保障工作。他時而笑容滿麵地提醒:“請大家把稻穗收拾幹淨啦,一粒穀子一滴汗呢。”他說得非常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必須要做到顆粒歸倉,不愧是個優秀的生產隊長。

陳平安也沒閑著,看看甲組,瞧瞧乙組,忙得不亦樂乎,一者分享勞動快樂,二者想知道哪一組先完成收割工作。你瞧,大人們喊著農業學大寨口號,擼起袖子加油幹,田野裏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所以,陳平安看得眼花繚亂,恰似在觀看一部經典的紀錄片,時而為他們鼓掌加油。

由於社員們同心同德,不怕流血流汗,收割速度快得驚人。大家收割完一丘又一丘,收穀機也聽從安排,時而轉移另一丘稻田裏,繼續完成收割使命。經過社員們的不懈努力,原來金黃色的地毯悄悄消失,卻站滿了活靈活現的稻草人,而且原計劃四個小時收割完的任務,結果隻用了三個小時。更令人興奮的是,兩組幾乎同時完成收割任務,陳平安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陳文東非常高興,揮舞著雙手,大加讚賞,田野稻穗隨風曼舞,掛在高空的太陽也露出了詩意的笑臉。他趁機連吹三聲哨子,振臂高呼:“今天大家辛苦了,既然提前完成任務,就提前收工。”

社員們聽後歡呼鼓舞,陸陸續續跳上田埂,隨意清洗髒汙的泥濘,迅速穿好鞋子。然後,大家挑著裝滿幸福的重擔,踏著快樂的步子,唱著農業學大寨之歌——今秋又豐收,顆粒歸倉,凱旋歸來……

陳平安也學著大人們的樣子,同樣哼著不成文的調子,跟隨大部隊興致勃勃地回家。顯然,這個星期天玩得好開心,收獲美滿,快樂無比。

作文比賽的評選結果出來了,陳平安奪取了四年級比賽的第一名。學校按照比賽計劃,舉行了別開生麵的頒獎儀式。他情不自禁地躍上領獎台,領取獎狀與獎品(一支三分錢的鉛筆與兩本五分錢的作文本),獎狀閃出慶賀的光芒,金良村小學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

班主任陳峰明老師(他後來去邵陽電大進修三年,畢業後成為了中學教書,而且三十年後定居邵陽市,並成為創衛文明標兵呢。)不僅在班上表揚陳平安,而且單獨找他談心。他摸摸陳平安的腦袋,輕言細語地詢問:“陳平安,我真沒看出來,你能寫出這麽優秀的文章來,能否談談你的寫作心得?我好在班上進行推廣,鼓勵大家向你學習。”

陳平安麵對提問,無從說起,猶豫一會兒後笑眯眯地回答:“陳老師,我自己也說不準,或許這是我一時的靈感吧。”其實,他有句心裏話沒敢說出來,因為他在寫作方麵能取得今天的好成績,確是受到了陳秀秀同學的影響。

這就是陳平安在校刊上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收稻穀》,成為他愛好業餘寫作的動力,並激勵著他在人生路上奮勇前進。

隻可惜在30多年後的一天,陳平安寫的二十幾本日記本以及所有的書籍(估計有100斤左右)被他調皮的小兒子陳鬆鬆當著垃圾賣掉了。他深感遺憾,當年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全是寶貴的財富,千裏長堤,毀於一旦。

俗話說,十個文人九個窮,特別是在這個高速發展的商業時代,寫文章未必就有飯吃。但是他仍然要堅持寫下去,算是他的業餘生活,權當自娛自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