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江哥進京

平坦寬廣的道路像箭一樣筆直地射向遠方,一色的高大的垂柳把它形成一條寬五十步的林蔭大道,沿途都有飯館、酒店、涼亭、小攤。像這樣寬闊筆直的大街,在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榮的國際城市唐代都城長安,東西向的有十四條,南北向的有十一條,它們在皇帝居住的宮城和中央官署區的皇城之外縱橫交錯,形成方格網的布局。這些方格叫坊,共有一百一十個。各個坊內除有一條大街或十字大街外,還有規劃整齊的縱橫曲、巷和沿坊牆的順牆街道,各自成為獨立的居民區,裏麵有不少官僚府第和寺廟,諸如長壽坊的尉遲恭宅、義寧坊的大秦寺、清恭坊的粟特人祆祠,以及酒肆、旅館、妓院、店鋪、手工業作坊等天下二百二十行,儼如一座座的小城市。在這些“小城市”裏生活的人大約有一百萬左右,除了居民外,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官吏,遊學的文人,做買賣的商賈等,以及鄰近各國如日本、新羅和中亞、阿拉伯國家的商旅及友好使節。

日上中天,長安鼓樓響起開市的鼓聲,咚咚咚地響了三百下,早已等候的商鋪紛紛開門營業。按唐代規定:“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上午和晚間是不開市交易的。此時肩上挎著包袱的江哥和挑著書箱、行李的挑夫正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向城門走來。懷著新奇的心情江哥邊走邊看,城門上首寫著“春明門”三個大字,高高大大的三個門洞,早在開市前就已開啟,行人由左入,由右出,熙來攘往,秩序井然。門洞上方是一帶整齊的城堞,城堞後麵站著頭戴羽盔,身穿金甲,手執長戟的禁軍。再往上看,就是巍然聳峙的城樓,它的飛簷山脊和雕梁畫棟好像嵌在飄著朵朵白雲的藍天上。

“壯麗!”江哥讚歎了一聲,快步進入城裏。喧囂的市聲撲麵而來,映入眼簾的都是店鋪和攤點,果子行、椒筍行、靴行、璞頭行、米市、菜市……,乃至賣打藥的、賣錢繩的以及古玩字畫花鳥魚蟲,無所不有,百貨雲集,更不談懸幟甚高的酒肆,閃閃酒簾招醉客,深深綠樹隱啼鶯,大有“君不見菊潭之水飲可仙,酒旗五星空在天”的韻味。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當時的長安應酬多,迎來送往頻繁,為了方便人們送友遠行或接風洗塵,這些酒肆大多設在路邊。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從昭應縣城(注:今臨潼境內)到長安城東門數十裏長的官道兩旁都開有許多酒館,行人可“量錢數多少飲之”,甚至“有施者與行人解之”,飲酒既方便也便宜,人們稱之為“歇馬杯”。這裏的酒大都是從西域傳入的名酒,像高昌的葡萄酒,波斯的三勒漿、龍膏酒等等應有盡有。當然,店裏除了美酒還有美味佳肴和音樂歌舞,或許此時頭戴軟腳璞頭,身穿淡綠色的圓領袍衫,腳下一雙烏油薄底短靴的李白,正在“酒家胡”內“揮鞭且就胡姬飲”。他自斟自酌,怡然自得地欣賞眼睛藍得讓人驚訝的粟特少女跳胡旋舞,間或學著胡姬的樣子,用三根手指撮起一團畢羅飯塞進口裏。或許此時楊國忠、張鎬正在胡姬酒肆為幾個日本友人送行,趾高氣揚的楊國忠做夢都不會想到他會有馬嵬坡的那一天。或許此時江哥正從這些酒肆門前經過,他也做夢都不會想到,今天與他失之交臂的這些人,無論是李白還是楊國忠、張鎬,在即將到來的日子裏會決定他的命運,使他由一介書生成長為一個戰士。

沿著街市江哥邊走邊看,在東、北大街交會的路口,一個侏儒在表演雜耍,鷹目高鼻子的男子正為其打著鼓點,他們是從婆羅門來的天竺雜伎藝人;斜對麵是一個寬大的花台,稱為“五鳳樓”,台上樹立的四個柱子都是浮雕金龍盤纏,台頂是一幅幅彩畫排吊,舞台周邊是紙紮鏤空彩屏拚排。長安人看戲好評戲,唱得好掛彩加賞,評出了毛病,台前的九聯燈就不見升起,那場戲就得重新唱。江哥打小就喜歡看戲,此時聽見傳來的唱詞多與女媧有關,於是擠在摩肩接踵的人群裏看了幾眼。一男一女正在台上載歌載舞,戲已演到**,兩個舞者走到中間背靠背,屁股上翹著的兩隻假尾巴親密相碰,象征人首蛇身的女媧在**,與漢代畫像中女媧用下部交尾的圖像基本吻合。江哥笑了笑擠出人群,帶著挑夫繼續朝趕考士子們常住的貢院街走去。

路過清恭坊,江哥不經意地從祆祠門前走過。(注:祆xiān祠,祆教廟宇。祆教又稱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是流行於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亞等地的宗教,3世紀中葉傳入中國,其神被名之為“胡天”,至唐代被名之為“祆”,意即外國天神。)他不是不知道這是粟特人的祆祠,隻有在這東城才能見得到;也不是不知道粟特人能歌善舞,樂器以琵琶最著名;更不是不知道,有一個叫康阿犖山的粟特人改名安祿山,是當今皇上的紅人,前年提拔為平盧節度使,聽說今年又要兼範陽節度使、河北采訪使,但是他沒把這些放心裏。從書上他知道,在長安要領略西域風情最好去西城,那裏有很多“住蕃”,住在西市或者西市周圍的坊裏麵,西域傳來的宗教祠宇大多在那裏。安祿山,他也在坊間聽說過,是個目不識丁的兵油子,靠偷人家的羊僥幸發跡,遠不如名將王忠嗣,年輕氣盛的江哥哪會瞧得起這種人。可此時誰又能知道,就是這個安祿山卻通過一場叛亂,把眼下的盛唐推進了曆史!

一路上連走帶問,江哥終於找到久已聞名的貢院街高升客棧,店小二帶著職業微笑迎過來,開口就是一句:“恭喜高升!”

江哥笑了笑,問:“有地方嗎?”

“單人間已滿,雙人間還有鋪位。”

江哥點點頭走進店裏。店裏很安靜,每個房門口都垂著門簾,顯然裏麵住著人,偶爾聽見裏麵傳出喃喃的讀書聲,更襯托出了一片寧靜。隨著店小二他進了一個房間,一個半躺在**就著窗前光亮看書的書生,見有人進來立馬起身。寒暄幾句後,書生問:“請問必先尊姓台甫?”(注:必先,應試士子相互稱呼的謙敬詞。)

江哥爽快地答:“我叫李江哥,鄂城西山人。你呢?”

“我叫武育英,蜀中綿州昌明人,詩人李白就是在我們青蓮鄉長大的。”

“哦?武兄說的是不是號青蓮居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的大詩人太白先生?”

“是啊,太白先生自開元十三年仗劍去國,辭親遠遊,迄今已有十九年,隻聽說他多年漫遊江湖,傲視天下,天子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榮耀至極。我這次進京趕考,行卷就準備投給他。”

江哥羨慕地說:“有太白先生推薦,武兄定能春風得意。”

武育英卻歎了口氣:“衙門深如海,到現在我還沒見到太白先生呢。李兄,你準備怎樣投卷?”

“我在長安舉目無親,無法奔走公卿門下,隻能向禮部投公卷。”

“這……,效果可能不大。本朝科考,不僅是看考試成績,還要看是否有著名人士推薦,雖說是禮部權知貢舉,如果不向達官貴人投行卷,也是枉然,何況這次的主考官是楊釗,更得要用銀子鋪路了!”

對此江哥已有心理準備,無奈地說:“我哪有銀子給他,盡人事而聽天命吧。”

武育英皺著眉頭凝思片刻,問:“你考常科還是製科?”

“常科。”

“常科中你是考明經科還是進士科?”

“進士科。明經科重帖經、墨義,完全靠死記硬背,豈能匡世濟民?”

武育英點頭讚同:“是啊,這帖經與墨義,隻要熟讀經傳和注釋就可中試,施展不出才華。本朝宰相和有作為的讀書人大多是進士出身,譬如賀知章、王勃、宋之問、王昌齡、王維等人,問題是進士科及第很難,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而且特別重視詩賦,必須有文學才能,不知李兄在這方麵造詣如何?”

江哥微笑著說:“略知一二,正要求教於方家。”

武育英高興地把桌子一拍:“行啊,隻要李兄有詩賦才華,小弟若見著太白先生必當引見,到那時李兄也可把行卷投給他。”

江哥躬身一揖:“那就先謝了!……隻怕不才塗鴉汙了太白先生法眼。”

武育英擺了擺手:“沒事,太白先生好任俠,喜縱橫,而且極重鄉誼,他會給我麵子的,不必多慮。走,李兄,你初來乍到,我陪你去逛一逛,領略一下這座萬國朝拜的帝京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