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改變第一步:做好時間管理

讀書、寫字、與人溝通,都是讓我們能夠真正沉浸又變得沉靜的事情。

如何對抗互聯網下的精力分散

前段時間,有一篇朋友圈文章讓我非常感慨,是關於97歲的約翰 ·B. 古迪納夫獲得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背後的故事。其實他的成功並沒有 什麽秘訣可言,就是專注。

他從五十多歲開始研究鋰離子電池,在四十年裏不斷精進、不斷探索, 從理論到技術,再從技術到產品,最後到商業上的應用。這無疑是一個 非常漫長的過程,但是他能堅持下來,長期專注於一件事。

一、專注讓人忘記時間

現在經常有人問我,四十多歲了怕不怕?其實我對年齡的增長並無 太強的體感,現在的我和大學剛畢業的我並沒有太大區別,如果非要說 有區別的話,那就是我現在講話更慢了,做事情更加從容了。因為我有 自己想做的事,而且我對這件事充滿了熱情,所以我不會覺得累,更不會覺得時間的流逝。因為熱愛,漸漸淡忘了時間。

我想這就是專注的力量。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一件事上時, 會發現時間過得很快。可是當你無事可做,盯著手表時,會發現原來每 一秒都這樣漫長。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區別?其實時間並沒有變長或變短, 唯一變化的是人的注意力,當注意力集中起來時,時間會過得很快,它 在專注麵前突然遁形了。

二、勤於思考讓人更專注

相信很多人有這樣的經曆,明明打開手機是想去聯係一個人,或是 想看一個文件,結果一打開手機,開屏彈出一家好吃的店在打折,於是 點開看看,領個券;忽然想起正事,趕緊打開微信,可是好幾百條未讀 信息,於是一個個點進去,聊幾句;還沒聊完呢,又彈出一個新聞,某 明星離婚了!於是點開,竟然還有視頻,於是點開視頻……就這樣徹底忘了兩小時前打開手機的初衷。

沒錯,這是互聯網時代帶給我們的特點——精力分散、碎片化。五 花八門的信息隨處可見,龐大的信息量搶占我們的時間,明明計劃做一 件事,卻因為刷朋友圈、刷視頻並沒有按時完成,自己卻覺得一直在忙, 一天下來,頭大如鬥。

這是為什麽呢?或者怎樣才能避免呢?

如果你有這些疑問,說明你可以擺脫被碎片化信息裹挾的困境,因為你在思考,而思考,是對抗精力分散的利器,思考能讓你更專注。

思考什麽呢?其實很簡單,我是誰,我想為誰解決什麽問題。比如我, 一直以來都在思考能夠讓創業更簡單的方法,並且能夠幫助創業者獲得成功。為什麽有的項目會成功,有的項目卻不能成功呢?縱然這背後有 著很多不可控的軟性因素,但是也許會有一套基礎的實用工具來幫助大家更科學、更有效?

項目是變化的,這個方法也是變化的,與用戶群體有著密切聯係。 當我想做這樣一件事情時,那麽我就會變得更加專注。這件事情值得我 投入全部的熱情和精力,當我沒有取得什麽成績時,內心就會慌亂,慌亂又迫使我更加專注於自己的事。

如果沒有大的事情讓你思考,也沒關係,那就想點小的,總之每天 或者每個月都要做好一件事,決不能三心二意。你隻要想著如何把這件 小事做好就行了,在這件小事裏,你一定要收獲到完成的快樂。比如今 天要和10個人交流,你就去和10個人交流。比如今天要看完一部電影, 或者與家人一起散步等,都是值得高興的事。

三、擁有明確的目標

想要從四麵八方的信息流中殺出重圍,就需要看見前麵更有吸引力 的東西,如果沒有,那就設定一個清晰無比、不容忽視的目標。試想一下, 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舉步維艱,忽然看見前麵路口飄著一麵碩大無比 的火紅旗子,它太明顯了,想忽視它都難,你就徑直向那裏走去,果斷 向前,心無旁騖,這就是目標的作用。

當然了,設定了目標也並非都能實現,比如我想寫一本書,如果每 天晚上寫兩個小時,可能一個月就能寫完了。可是一個月後我會發現, 我並沒有動手去做。因為寫作的時間成了我的娛樂時間,我去追劇了, 去玩遊戲了,偏偏提不起寫作的興致來。是因為我不愛寫作嗎?並不是,這背後一定隱藏著什麽。

如果你跳出這個情景來思考,會不難發現,為什麽一部網劇可以追 著看一個月,而寫作卻不能呢?因為電視劇帶給我們持續下去的心流體 驗,所帶來的是一種內在感受,讓我想追下去。心流就是內心的一種感受,它是從內在慢慢流出來的。

無論你做任何事情,如果從這件事情中產生了心流體驗,那麽你會 一直做下去。我記得我第一次讀《天龍八部》時,三天就讀完了,甚至 想一天就讀完。因為這件事產生心流,讓我感受到了一種愉悅,所以我能保持著熱情。

那如何讓目標促進心流的產生呢?把目標拆分成多個小目標或者小 行動,及時得到他人的反饋,有了結果和期待,也許是個不錯的方法。 比如寫書,我的目標不僅是寫出來,而是寫好之後迫不及待地想給讀者看, 得到讀者的反饋。這個過程就會產生心流,因為有了反饋之後,就知道自己該怎麽繼續下去,才能保持持久的專注力。

另外,產生心流的關鍵就是持續去做,當你堅持寫,保持寫的頻率和速度,讓寫變成了習慣和快感,變成一種流動的狀態,就充滿了愉悅感。

四、 把生活中的碎片時間管理起來我一直喜歡收納,因為我喜歡邏輯,喜歡從看似雜亂的事情中找到 邏輯,並把它們管理起來。因此我做了這樣的測試,把自己每天的碎片 化時間管理起來。比如我每天早上送小孩上學之後,在上午8點到10 點瀏覽朋友圈,晚上9點到11點瀏覽頭條和自媒體。我把這兩個時間 管理起來,專門做些與工作無關的事,閱讀,看視頻,看劇,看新聞,等等。除了這個時間段之外,我白天的時間基本上都與工作有關。

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感覺很好,我從碎片化時間中不僅得到放鬆,還獲得學習。我知道現在的年輕人在討論什麽,我知道哪位明星最紅, 我知道今年的流行用語,我看到了很多廣告創意和新興業務,這讓我在 一天的工作中有了更多想法。

於是我特意交代助手,每周五的下午不要打擾我。我希望有一個時 間能讓自己去思考。不僅如此,每隔一段時間,我會把自己隔離起來, 直接把手機關掉。在關掉之前,我會告訴身邊的人,這幾天不要給我打 電話。然後,我還會把電視也關掉,讓自己保持足夠的安靜。在安靜狀態下,人的思維會更加活躍。

“切除”手機一開始是很難的,於是,我下載了一款種樹的App, 當你打開它之後,就不能切換頁麵幹別的,要等待很長時間,這段時間 將作為小樹苗的養料,讓你種的樹慢慢長大,而一旦你關掉這個頁麵, 你的小樹會因為沒有養料而慢慢枯萎死去。這是一種外在的輔助力量, 讓我放下手機。

連續種死了好幾棵樹後,我告訴自己 “stop”, 必須自律。於是, 我每個周五上午提前安排好工作,周五下午“種樹”。結果我發現,半 天不玩手機可以做很多事,我可以閱讀,可以跑步,可以去公園散步, 可以約朋友出去玩,還可以跟最親近的人相處,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 我發現這半天過得特別充實,特別有意義。

五、 養成反思的習慣

在大學的時候,我集中讀了王小波的書,尤其是《沉默的大多數》和《一 隻特立獨行的豬》,至今印象深刻,我完全被那隻豬所感染,太酷了,即使做一頭豬,也要做一頭特立獨行的會思考的豬。

如何才能特立獨行、守正出奇?在投資圈裏經常聽到一句話“不求更好,但求不同”,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不要跟隨,不要從眾, 不要陷入競爭的環境,讓自己跳出重圍,成為一個真正的、有力量的思考者和行動者。

如何讓自己有力量, 一種比較有效的行為是反思,每天睡覺前拿出 十分鍾,思考一下,我今天收獲了什麽?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哪些?明天 我要繼續做什麽?我要停止做什麽?我一般會在床頭放一個小本子,都 是全白的那種,沒有格子,也沒有橫線,把反思到的內容寫下來。你也可以試試,不管寫多少內容,都能直觀地反映出你當下的思考。

人之所以會感覺到精力分散,其實很大的原因在於覺得自己浪費了 時間。時間碎片化本身沒有對錯可言,關鍵是能不能產生足夠多的價值, 不是碎片化時間將我們淹沒,而是我們把這些碎片化時間管理並利用起來,這其實是很好的學習過程。

劃重點:

對抗互聯網下的精力分散最重要的五點:碎片化管理時間,養成反思的習慣,擁有明確的目標,勤於思考,學會專注。

我們每一天的時間是有限的,無法改變每天的時間總量,卻可以改 變時間的質量,不要擔心碎片化時間將我們淹沒,而是學習如何把碎片化時間管理好。

本章節工具

睡覺前在床邊放一個小本子和一支筆,拿5-10分鍾把腦子裏的東西 倒空,做一個每日睡前倒空日記,先做第一個7天的吧,看看能不能堅持21天。

格式可以是:

1.我今天最大的收獲是什麽?

2.我今天最欣賞的人是誰?為什麽?

3.今天我完成了哪些目標?還有哪些沒有完成?

4.明天我一定要完成的一件事是什麽?

也可以是你所有想到的,全部記錄下來,不要擔心亂。

自律也能很有趣

我們說到自律,經常會給自己的作息時間,包括學習、工作製定一 些規劃,但總是堅持不下來,其實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些方法太 生硬、太孤單,我們沒有讓它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隻是機械地去做這 件事。雖說將枯燥的事情堅持下來會有成就感,但如果能讓枯燥的事在 做的過程中不那麽枯燥,甚至是當成一場遊戲,比如奪寶大賽,是不是會更容易完成呢?

一、設計一個令人興奮的超級目標首先要設置一個超級目標。比如我參加了一個創投圈好友們組織的 話劇社,本來是一件非常業餘的事情,我也從未想過往專業上發展,所 以每周去排練話劇對我來說太難了, 一旦有其他工作和家庭的事情,排練很自然地會排在後麵。但因為我們設定了一個不可想象的目標:在年底12月26號對外公演一場話劇,有專業的編劇、導演、服裝、舞美、 製片人等,而且我們要先花錢把天橋小劇場的時間包下來。也就是說, 我們不是玩票,我們是真的要公演一場專業的話劇,會對外售票,如果沒賣出去我們就虧了。

這就是個超級目標,令人既害怕又期待,內心還有些小確幸:我真 的要變成一個演員了!所以,當這個目標全體通過之後,我和一眾像我 一樣本想“玩票”的人,就不得不重新設置話劇在時間表上的重要性,每周都要堅持去排練。

話劇的特別就在於團隊的共同排練極其重要,每次排練,有一個人 不在就沒法順利走場,人與人的之間的觸動和相互的現場反應是話劇好 看的關鍵,有一句話叫“真聽真看真感受”,背台詞或者沉浸在自己的 世界裏都無法進入話劇狀態,而狀態不對整場戲就非常難看。

所以,每個人必須來、按時來,這是對團隊的基本責任,而這個責 任就成為自律最大的動力。尤其是最後兩個月非常辛苦,每位參與者在 公司裏都是關鍵角色,年底會有大量的目標要衝刺,白天上班,晚上8 點直接趕到排練廳開始彩排,經常搞到淩晨,對於我這個剛直木訥、沒 有任何戲劇經驗的人來說真是極度挑戰。是這場戲的目標,和對團隊負責的基本自律讓自己堅持下來,堅持下來的結果很美好。

所以,在時間管理上,首先要設定一個非常清晰的、帶挑戰性的目標, 在什麽時間內要完成什麽事兒,這件事情確實是你內心期待和渴望的目 標,並且這個目標至少與三個人相關,或者你向三個人承諾自己一定要達成。

二、目標公示化是實現自驅的關鍵工作上的目標一般就是一項具體的事情。說實話,有些事情沒那麽 有趣,那麽我們怎麽讓工作目標變得有趣或者感性一些呢?有時候靠自 己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外力。在工作中,我比較推崇OKR( Objectives Key Result 目標及關鍵結果)的模式,相比於KPI(Key Perfor- mance Index 關鍵績效指標),為什麽說 OKR 好呢? KPI 往往會帶來 員工和上級之間的目標博弈,最後就是各個層級跟老板的博弈。談工作 量多一點還是少一點,從人性上說,大家當然希望績效指標定得越低越好, 這樣完成難度小,工資和獎金容易獲取。而 OKR 實際上不是一個封閉 式的考核,而是一個開放式的目標溝通工具,從設定目標時就要開放給 所有人看。老板的目標要給所有人看,每一個員工的目標也要公開透明 地給所有人看,所以它是一個通過透明化和公開化的過程,對自己設立 目標的程度和完成目標的能力做了一個發布。

從Google 傳過來的 OKR, 國內互聯網公司為什麽都在用?它不 是考核工具,而是透明化管理的工具、溝通的工具,讓所有人都知道我 要完成什麽目標?你要完成什麽目標?我們之間的目標是不是在平行線 上?誰定得太低了,因此影響相關利益人的達成?大家都定了目標以後 進展怎麽樣了?誰完成了50%?誰完成了70%?誰完成了100%?大 家都看到了,完成了50%的人就會不好意思。所以, OKR 基於整體的 團隊目標給自己定關鍵目標和關鍵結果,在公示化的情況下,大家知道 彼此都要在什麽水平才能保證整體目標的達成。

為了體現出自己的能力和動力值, OKR 鼓勵每個人建立有挑戰性的目標,甚至超越他人或者團隊要求的平均目標。人性在於被關注。我在大家的視線裏,我是一個敢於建立挑戰目標的人,我是一個努力完成的人, 在圈子裏不會因為我而被導致任務完不成,不拖後腿,體現自己的擔當和領先性成果,這是人性,也是讓目標變得對自己真正有意義的地方。

OKR 是在用人性管理,而不是博弈。當目標管理放在了鼓勵人性的 善上,透明、信任、公平、相互承諾、各自擔當、追求卓越,這才會產 生工作上的自律。當自律變成自我約束時,會有比較大的難度;但是自 律變成自我驅動時,就會容易得多。要去完全的自我約束很難,你敢於 把你要達成的目標和結果透明化、公開化,讓所有人知曉並且相互監督, 這是一種自發的承諾;在過程中能夠及時發布進度,讓所有的人看到我 的結果,這是對自己能夠完成的自信的表達,也是在給他人傳遞信心和 壓力,我正如期而來,你呢?這就是自律轉向自驅的最好方式,進而實現團隊的整體自驅和不斷向上。

三、讓成果有儀式感

怎麽能夠設定一個呈現的方式和結束的方式,讓它有儀式感?

比如我演話劇,因為最後有話劇公演,我們都很重視,這是儀式化; 我女兒練鋼琴,經常練著練著就想放棄,我跟她講,你能不能在你生日 會上給小朋友們做一場鋼琴演奏呢?這也是儀式化。每件事情,不管大 大小小,其實都可以加上一個結束的儀式。就像很多好的團隊,為什麽 他們團隊的士氣和氛圍特別好?因為任何的小成果,不一定要等到最終 的完美100分的時候我們才清楚,而是把大成果分解成了小目標,然後 每完成一點點目標,大家就一起去吃個飯;再完成一個小目標,每人發 一個小紅包;然後再完成一個小目標的時候,我們一起去看場電影……這就會讓大家覺得完成目標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而且它是一個進階性的快樂,就像打遊戲一樣,每一個進展都是被記錄的,每一個小成果都很有意義,很有成就感。

所以每個人都需要一點儀式,來記住大家的付出和進步,這是很重 要的,也是讓自律變得有趣的一大秘訣。

四、來點有趣的競賽吧

在生活中,我們確實是需要利用一些工具,像剛剛我說的積分製, 還有像手機上類似種樹的App, 其實都是我們在利用工具來保持自律。 我跟大家一樣,最難自律的兩點, 一個就是手機控,還有一個就是晚上 熬夜,報複性地熬夜,覺得白天屬於自己的時間太少,想抓住一天的尾巴。

晚上我跟我女兒PK, 我說: “如果你每天堅持彈鋼琴,我就每天堅 持11點前睡覺,我們一起做個列表,嚴格執行。”如果我自己做不到, 我就沒有辦法要求她。我想讓她彈鋼琴,我就得先好好睡覺。我們一起 做一周次數表,完成目標做標記,每周我們比誰標記的多。從此,她每 周練琴的次數多了,我熬夜的次數少了。

其實這個表在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都能廣泛應用,比如在公司 裏跟部門同事之間,大家搞個小賭約,或者搞個小比賽,為了某一個目標, 每周做一個表格,在這上麵寫上我要做什麽,把日期寫上,然後把它貼 出來讓其他同事看。先從一周開始,如果你覺得一周太長,那就先從三 天開始,如果小目標真的能做到,就去吃一頓或者做別的儀式化的事情。

五、 畫個積分的思維導圖吧

我家裏有兩個寶貝, 一個堯堯, 一個舜舜。堯堯12歲了,她是個典型的文具控,有買不完的本、筆、筆袋、膠帶,還喜歡收藏盲盒,所以 總是跟我說“媽媽給我買這個買那個,帶我去買個盲盒吧”。舜舜6歲, 喜歡看電視,喜歡奧特曼的玩具和書,喜歡吃巧克力。於是我就和兩個寶貝做了一張用於積分的思維導圖:有禮貌包括哪些分項,你可以加幾分;有規律和堅持有哪些分項, 你可以加幾分;做好事有哪些分項可以加幾分,其中不禮貌是負項,會 減分。15分可以兌換30元的禮物,30分兌換50元,50分可以兌換100元。大家可以把積分攢起來得到更好的禮物。

這個思維導圖做得並不好看,因為是我們三個人一起畫出來的,要 有意思,還要保證每個人都看得懂。同時,這個思維導圖要貼在大家都 看得見的地方,保證每個人都互相監督和積極遵守。有了這個思維導圖, 兩個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明顯比之前好多了,做事情也有了自己的分寸 和目標。

六、 來一天不插電的日子

我一直想倡導一個無手機日, 一個月就一天,這一天不玩手機, 你看自己能不能活下來。甚至還可以不插電日,全年某一天,就跟植樹 節一樣,這一天就隻跟朋友認認真真地聊天,跟孩子認認真真地玩,認 認真真地讀書,完全不接觸智能化屏幕和電子儀器,包括電視、手機、 iPad、 智能音箱、電腦等,回歸生活,回歸自然,回歸情感和觸摸,我們已經有多久沒有享受這樣的時光了。

劃重點:

當自律變成自我約束時,會有比較大的難度;但是自律變成自我驅動時,就會容易得多。

讓自律變得簡單的六個方法:

1.設計一個令人興奮的超級目標

2. 目標公示化是實現自驅的關鍵

3.讓成果有儀式感

4.組隊來點有趣的競賽

5.畫個積分的思維導圖

6.來一天不插電的日子

本章節提供的工具

把目標公示化:

1.設置這個月一個清晰的、有挑戰性的目標,你確定這是你內心真正期待和渴望完成的目標,有時間,有具體的量化結果說明;2.把這個目標寫在紙上,告訴三個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3.你和他們約定好時間,當目標完成時,你會對他們匯報你的成果和體會;

4.最後懇請他們在紙上簽上他們的名字,表示知道你的目標並成為你目標達成的見證者。

設立月度“無手機日”

一個月給自己設立一天無手機日,這一天不玩手機、不插電,把眼 晴從屏幕裏拿開,認真看看你身邊的人們、你身邊的世界,好好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精力的源泉

一、自律原則

大概因為我大學讀的是最喜歡熬夜的中文係,所以養成了不好的作 息習慣。總覺得夜深人靜才是一天裏最有效率的時間,每天往往要到11 點之後才能進入深度學習和思考的狀態。因為睡得晚,早上自然就很難 早起,也經常錯過了親自送孩子上學的時間。

我總是希望能有所節製,把作息調整過來,清晨可以去晨跑,多去 戶外吸收新鮮空氣。可是內心對於調整作息一直沒有絕對的緊迫感,直 到有一天, 一位年輕的朋友跟我說: “玲偉姐,在我們心目中您是高雅 而美好的,非常美麗,也非常有智慧,可是走近您之後,發現您的皮膚 狀況不太好,眼睛還總是頂著黑眼圈, 一看就是睡眠不足引起的。睡眠 不足讓您在跟人聊天的時候會太嚴肅,不好玩,容易令人緊張,隻有您 睡眠充足了,您自己放鬆了,才會讓大家在您身邊感到舒服。”

“不好玩” “不舒服”,這個判斷讓我一下愣住了,終其一生,我 不就是想讓自己擁有有趣的靈魂, 一個令人感到舒服的狀態嗎?原來沒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會讓我成為理想的反麵。

所以我立刻樹立自律原則,其中包含:睡眠時間、學習時間、興趣愛好時間、鍛煉時間,還有陪伴孩子的時間。

之所以叫“原則”而不是“計劃”,因為這個原則裏列的都是我內 心的深層次追求,與人生觀和價值觀匹配的、非常重要的內容,但又恰 恰是我最容易忽視的部分。如果隻是“計劃”,感覺我想實現它的動力 還不夠強,叫“原則”就代表了不能逾越的規則和信念,動力值足夠。

這份自律原則包括:

每天看手機不超過3小時;

每晚10點之後不看手機;

每天至少看書半小時,寫筆記500字以上;給孩子講故事30分鍾;

每天鍛煉40分鍾;

作息規律化,11點前入睡,7點前起床。

當我做完這份自律原則,把它貼在了我臥室的牆上。女兒一看就開 玩笑地說,媽媽,我打賭你做不到。我說估計不能立刻都做到,但是每 天爭取多做到一條,慢慢地就會逐漸實現的。貼在這裏讓家人監督,如 果做不到,至少我心裏會有一份羞愧感,這也是自律的意義,總是會提 醒自己應該要往那個方向上努力。做自律原則是在2020年2月,我國 正在暴發疫情,所有人都自覺地在家自我隔離,除了買菜和取快遞,大家幾乎大門不出,這樣的時間從春節前開始,已經一個多月了,後麵還有多長時間尚不可知。焦慮、孤獨、無止境的等待……似乎很容易把大 家的內心也封閉住,有一個自律原則突然又讓我們回歸到正常、健康的 節奏中。當連續三天這樣做下來,我的一對兒女也有了一個更簡單的自 律原則,這讓我們的生活逐漸找到了疫情下的節奏和秩序,待在家裏的日子既有愛又有效率。

通過自律原則,我又開始重新思考自律到底是什麽呢?自律和快樂的人生追求、健康的生活狀態到底有什麽關係?

二、自律的方式

自律,就是自己在規定的時間讓自己采取行動,很多時候,自律被 視為自我約束,是類似於苦行僧做的事情。強調自律的人大多生活過度 嚴謹,不夠輕鬆,缺乏色彩和調劑。而我想說的是自律背後不僅僅有自 我約束,其實更多的是自我激勵,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健康、更綻放。 每天讓自己堅持鍛煉是一種自律,始終保持微笑是一種自律,對他人保 持善良不惡語相向也是自律。所以,自律同樣很美好,自我激勵的背後往往有一個對成果或者意義的追求和向往。

如果把自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結合起來,其實自律反映在方方麵麵。

(一)建立自律的行為

1.適量運動,激活身體的好狀態。

不管外麵怎樣,身體運轉起來,就是最好的開始。在疫情下,無 法去戶外活動,我們可以選擇在家裏進行瑜伽鍛煉,買個瑜伽墊,跟著 App 或者直播練上40分鍾,全身拉伸開,最後來一個5分鍾的靜坐或者冥想,真是身心暢快。

或者還可以來一組鍛煉,在這段時間我跟著女兒每天進行40個開合 跳、2次1分鍾平板支撐、2次30個卷腹、2次1分鍾靠牆蹲、30個深蹲。 就是這麽簡單的動作,堅持做完並不容易,7天一組,堅持完7天再來第二個7天。這樣一來,身體似乎比疫情前還好,免疫力也自然有了保證。

2.穩定睡眠,注入人生的如常感。

長期熬夜,白天就要靠喝咖啡維持狀態,喝多了咖啡,晚上睡不著 繼續熬夜,這就進入了惡性循環。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如此,晚上11 點後很興奮,在網上定了不少夜宵來吃,豬肘子、燒烤,對美食放肆, 又缺乏足夠的睡眠,身體狀態自然不理想。自從有了自律原則,有了規定的鍛煉,睡眠比過去正常的日子還要好。

睡覺是一門功課,當我們睡不著的時候,可以反複訓練:(1)固定起床和睡眠的時間,如果超過半個小時還無法入睡,不要 繼續躺在**,可以起來去做點讓自己放鬆的事情(比如看書、聽音樂等), 盡量不要看和工作有關的書或者資料,也不要去看手機,讓自己務必脫離讓腦子過度興奮的狀態。

(2)在睡前一個小時,可以適當進行一些釋放壓力的運動,比如瑜伽、靜坐等。

(3)臥室內避免噪音,保持舒適的光線和溫度,可以用耳塞和眼罩來幫助入睡。

(4)避免攝入過多的咖啡因飲料,睡前兩個小時避免進食、喝大量水或運動。此外吸煙飲酒也會影響睡眠,應注意控製攝入量。

(5)睡前一小時可以喝杯牛奶,睡前半個小時可以泡個熱水腳。

3.高效工作,每天都進步一點。

工作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正如稻盛和夫所說,是我們需要工作, 而不是工作需要我們。工作就是生活,生活裏不能沒有工作,因為工作可以帶給我們有序感、安全感、社會感和成就感。

工作中能夠建立自律就會幫助我們快速地跳脫平庸,走向優秀,甚至卓越。

就像最簡單的寫周報這件事,每周固定時間提交是要求,按時提交 了是不是“自律”?我說這是外部要求大於自我約束。有些同事的周報 就是流水賬,為了應付而提交,有的內容這周和上周幾乎沒有什麽差別, 改動幾個字就提交了,這不僅體現不出自律,甚至可以看到惰怠的情緒 和敷衍了事。但有一小部分同事,會認真填寫一周的工作,有對一周目 標達成情況的複盤,有對過程中優缺點的總結,有怎麽去改進的心得和 具體計劃,甚至還有在工作中的反思和延展學習。通過一周的總結,再 定出下一周的計劃,明顯看出他的目標、方法和承諾度,這事是他想做, 而不是為了應付而做。這樣的周報不是一周,而是每周都始終保持,這樣的人,這樣的工作態度,不成功都不可能。

而當一個人自律到忘記“自律”,你會發現:自律能夠帶給你發自 內心的平靜和享受。因為你知道,自己在一天天地改變,自律已經變成了一種深入骨髓的習慣。

正如李開複所說: “千萬不要放縱自己,給自己找借口。對自己嚴 格一點,時間長了,自律便成為一種習慣、 一種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變得更加完美。”

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這一環,你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困難。

(二)語言需要自律

在與人溝通時,當你在企業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你說的每一句話 都會在他人心中產生很重的分量。有時候即使你自己沒有任何想法,但是別人會在你的語言裏演繹出各種假想的設定。

我是個對邏輯追求完美的人,對於不太熟悉的人反而會非常包容, 但是對自己身邊越熟悉的人就越挑剔,這個內容你有經過認真思考嗎? 你為什麽隻是用手做簡單的事,而不更多地用腦思考?你有提前做準備 嗎,有去學習嗎?我感覺是在為他著想,其實有可能他內心會產生很大的不適感。

有一次我的團隊在做團隊分享, 一個女孩分享《非暴力溝通》,這 本書我很早就看過,可是當時聽完還是很受觸動,暴力並不隻是行動, 語言同樣是暴力,所以如何能夠讓自己更加溫暖,成為對他人有益和有利的人,對自己語言的自律也是非常重要的。

語言除了口頭,還有筆頭。能夠真實、真誠地表達,不違背良心和良知,同時也能在文字中傳遞正向的價值觀,這也是一種健康的方式。

(三)思想也需自律

思考是一種常態,有一句話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我想 這個笑應該是善意的,我一直覺得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反思、不斷思考 來促進人生更加完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省是自省,自我反思、 自我覺察和自我修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在於健康的行為、健康的 語言,還有健康的思想,積極、正向、陽光,同時又能堅持獨立思辨,無問東西。

這個章節在後麵會專門講到,如何建立改變的思維習慣。

劃重點:

當一個人自律到忘記“自律”,你會發現:自律能夠帶給你發自內 心的平靜和享受。因為你知道,自己在一天天地改變,自律已經變成了一種深入骨髓的習慣。

自律背後不僅僅有自我約束,其實更多的是自我激勵,如何讓自己 變得更好、更健康、更綻放。每天讓自己堅持鍛煉是一種自律,始終保 持微笑是一種自律,對他人保持善良不惡語相向也是自律。所以,自律同樣很美好,自我激勵的背後往往有一個對成果或者意義的追求和向往。

本章節提供的工具

給你自己建立一個自律原則,可以寫8-10條,包括:行為自律、語言自律、思想自律。

行為自律:比如每天早睡早起,11點前睡,7點前起床。

語言自律:不去評判和指責,尤其是不說“你不行”。

思想自律:每天給自己一段不受打擾的時間,進行學習、思考,或者寫作,發展自己的獨立思考和深度思考能力。

高質量獨處,是一種能力

最近聽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35歲以上的男人每天下班開車到家 時,會在車裏抽一支煙或打一會兒遊戲再回家,而35歲以上的女人每次 洗澡的時間越來越長。原因是在車裏的那20分鍾裏,沒完成的 KPI、 難 搞的客戶、巨額的房貸、孩子的上學、老人的生病等,都與男人無關了; 而關起門來,在嘩嘩的水流中,那些由於身份疊加而帶來的壓力、煩惱 也都與女人無關了。

這就是獨處的力量,在一個隻屬於自己的時間裏多待一會兒,好讓 自己能夠有充分留白、安靜的時間,讓內心得到舒緩和修複。

一、獨處,能讓你靈光乍現

我一直喜歡獨處,但最近獨處上癮源於一次跑步。這兩年身邊很多 朋友都開始跑步,有幾個老同學還建了群“勾引”我去跑步,有每天曬跑步打卡的,有不達目標被罰發紅包的,看他們勁頭十足的狀態,我也 確實跑了,早上有時間的話,就去戶外跑,晚上有時間的話,就去健身房跑,但總是隔三岔五跑一次, 一直沒能形成習慣。

上周的一次跑步讓我一下子找到感覺,因為我跑步時通過耳機聽了 一本書,叫《不管教的勇氣》,作者倡導我們對孩子不要批評也不要表揚, 不批評孩子的觀點很多人都認可,但為什麽也不能表揚呢?因為表揚和 批評一樣,意味著以上對下的姿態,就不是平等對話。我覺得有道理, 同時不由得思考:對孩子不批評也不表揚,那第三種溝通方式是什麽? 平等對話的具體細節處理是怎樣的?我和孩子們之間如何才能建立平等對話?不僅孩子,和員工也同樣 ……就這樣跑完5公裏,我竟然完全沒 感覺,忘記了疲憊和時間,甚至想要繼續跑下去。因為在這個過程中, 我不僅聽完了整本書,還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論係統,關於平等溝通的 係統,但跑步的時間還有點短,還沒有完全想完細節,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繼續下去。

從那次開始,跑步成為我獨處的最好方式,我幾乎不會因為工作忙 之類的原因而中斷,而是發自內心地期盼下一次跑步。我特別理解日本 作家村上春樹寫《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麽》時的心情,跑步不再是 簡單的跑步,而是與自己獨處的方式。他在跑步中悟到,鍛煉出強韌的 身體、精神和意誌;我在跑步中找到久違了的靈感乍現的感覺。

跑步於我而言,已經不是為了跑而跑了,它為我提供了一個獨處的 時間、空間,讓我重新尋找到自己的思維空間和靈光乍現。這種感覺太 美妙了。

二、 獨處,能讓你懂得思考

獨處的重點在於“處”,自己和自己相處,和自己對話,在這個過程中, 思考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

林語堂是這樣說孤獨的:孤獨兩個字拆開看,有小孩,有水果,有 走獸,有蟲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這正是獨處中的精神 享受。試想,在那樣一個不被打擾的時間和空間裏,人可以完全按照自 己的意誌來決定怎樣度過,可以足夠自律、有計劃、有節製地自我激勵,也可以反思自己的行為、思考人性中的真假善惡。

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如何思考,那麽他的內心就會越來越薄弱,經不 起任何風浪,最好的思考環境是在獨處中產生的。當人獨處時,因為沒 有外界的幹擾,思考的層次會越來越深,想到許多之前不曾想到的事情。

就像我在跑步中尋找靈感,其實靈感不是尋找的,靈感來源於生活 中的靈機一動,它往往出現在我們專注、純粹的時刻。當我深度思考一 個問題時,注意力和意誌力都會高度集中,外界的一切如浮雲般散去, 心性更加通透,靈感便突然而至。以前想不明白的事,通過獨處中的思考,會慢慢找到答案。

胡思亂想也是思考,而獨立思考、深度思考才能夠讓每個人成為更 自在、更有品質的個體。

三、我們要如何獨處

什麽是獨處?一個人宅在家裏不是真正的獨處,因為身邊仍然充斥 著各種各樣的信息,仍與外界產生著聯係。隻有當人不再受到外界的幹擾, 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獨處。真正的獨處是將自己置於一個完全放空的狀態。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時刻,隻是因為忙碌,我們沒有發現。

所以我們要刻意地給自己建立獨處的時間和空間,對於那些已經步 入婚姻的人,可以找個周末,自己一個人去咖啡館坐坐,或者下班後一 個人去看場電影再回家;對於那些單身的年輕人,本來就有大把的時間 是一個人,但是一個人不代表就是獨處,要學會自己跟自己對話,自己 跟自己相處。

(一)一個人鍛煉,跑步或者走路都可以跑步是讓人上癮的事,身體的勞累會讓你切斷和外界的聯係,而頭 腦的活躍又讓你忘記身體的勞累,你如同進入一個與世隔絕的時空,每次歸來都帶著更豐盈的大腦和更矯健的體魄。

行走的方式很多,或一個人出去走走,或一個人去旅行。

不喜歡跑步的人可以選擇一個人步行,每天下班時早兩站下車, 一 個人步行回家。戴上耳機,聽聽音樂或有聲書,或幹脆放空大腦,大步行走。 我就特別喜歡一個人走路,我喜歡聽電台,上次正好聽到一首特別棒的校園民謠, 一下子仿佛回到了大學時候。我們那個年代都聽老狼的校園 民謠,我當時一下子感受到了那種青春的狀態,甚至在腦子裏醞釀了一首詩,現在已經忘了詩的內容,不過那種美好的感覺依然很清晰。

(二)一個人外出,旅行或者看個電影都可以我喜歡一個人旅行,當你一個人出門的時候,你會認識不一樣的人, 因為沒有人可以依賴,你一定會對旅行中遇到的人產生新的認識、新的 交流。比如我到那個地方可能根本不懂當地的語言,那我就得學幾句, 我想要見識幾個新地方,就必須去問、去查,在這個過程中就 get 到了 新技能。年輕時我和我先生去西藏,結果一天裏我把自己“丟”了好幾次, 有在哲蚌寺聽僧人辯經聽到入迷忘了時間,跟著僧人用古法製作經書忘 了時間,還有對著大昭寺下拜等身長頭的一家人攝影,跟著他們走著走 著就走丟了……但是想起來還是很美好,把自己丟了還從來沒有恐慌過, 反而覺得這個世界很純粹,每個人都很友好,丟了就丟了吧,不如開開心心地和僧人、當地藏民聊聊天,學幾句藏語,跟著一起叩拜。

一個人看電影也是很美好的享受啊,去年有兩天,感覺自己特別疲 勞,就在午休時間跑去附近的電影院看電影,看的是《岡仁波切》《無 問西東》。那個時間人特別少,整個電影院基本上就一兩個人,兩部片 子恰好都不錯,我一個人坐在電影院放聲大哭,毫無掩飾地宣泄著自己 的情感。如果我和家人一起看,或者和朋友在一起也許都無法有這樣的感受,偶爾為之,非常美好!

(三)安靜地閱讀

靜下心來閱讀一本書,這是享受獨處不可或缺的方式,而且不受時間地點的限製。現在有很多5分鍾讀完一本書、3分鍾看完一部電影的文章,雖然確實能讓我們快速了解內容,甚至能說出其中金句,但我依 然建議,如果有時間,還是盡量自己獨立去讀完一本書。閱讀的美不在 於你聽來的道理或者別人的感觸,而在於你的堅持、你的思考,書中對你觸**感和啟發的那個點隻是對你的,對別人都與你不同。

如今太多幫你讀書的軟件了,你聽了不少便以為是自己博學廣記了, 談笑間也有不少知識,但是碎片化地接受信息,隻能浮於表麵,把別人 的解讀當成自己的談資, “談資”並不是你的能力,而且記憶時間很短, 可能在聽下一本書的解讀時,這一本的內容已經忘了。所以還是讀完一本書吧,沉醉在讀書的過程裏,沉醉在讀完一本書的怡然自得裏。

我越來越覺得,獨處對於現代人不可或缺。善於獨處不僅是一種生 活方式,它還是一種個人的自我管理和升級的能力,讓我們在繁忙中懂得寧靜,內心更加堅定,對於自我、對於生活和工作,也都更有掌控力。

希望我們每天都能給自己一個獨處的時間,甚至清空的片刻,那時, 浩瀚宇宙隻有你自己,萬物喧囂都與你無關,你不再需要別人的認可,你隻要做你想做的。莊子說的“獨與天地之往來”,便是這樣的美。

劃重點:

跑步於我而言,已經不是為了跑而跑了,它為我提供了一個獨處的時間、空間,讓我重新尋找到自己的思維空間和靈光乍現。

獨處的重點在於“處”,自己和自己相處,和自己對話,在這個過程中,思考是自然又必然的。

隻有當人不再受到外界的幹擾,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獨處。真正的獨處是將自己置於一個完全放空的狀態。

本章節的工具

來一個最簡單的獨處練習,你可以從以下選擇一項你打算做的事:1.去跑一個你沒有跑過的距離,1公裏,2公裏 ……5公裏,都可以。

2.在計劃時間裏讀完一本你一直想讀的書,不是電子版的那種,是紙質版, 一周,10天,或者一個月,不要超過一個月。

3.給自己安排一次一個人的旅行,去一個你想去的地方,無論近或者遠。

你會找回久違的快樂,重新看見你自己。

你怎麽過一天,就怎麽過一生

一、我的一天是怎麽度過的

每天清晨,我都會在家裏和孩子們一起吃完早餐再去上班。利用通 勤的一個小時,會去看一些信息,這是我收集信息做碎片化管理最重要 的時間段。我的朋友圈質量很高,能通過它搜集到一些好的東西,看到 後我就轉發,有時不僅轉發,還會寫上一段感想。我的朋友圈有點像是 日記本。經常有朋友感慨:你的朋友圈怎麽更新這麽頻繁?可我完全沒 察覺,因為這些都是有感而發,隻是我沒學會怎麽分組而已。

我很少有完全空白的時間。昨天公司放假,但早上我還是去了公司, 因為這周我給自己定的時間表中安排閱讀完《深度思考》。如果把它完成, 今天,我就可以另找一本書來閱讀。按照計劃閱讀完100頁,做了一些 讀書筆記,我又約了三撥人談話。有兩個是接下來想挖進來的人, 一個 是麵對麵談的, 一個是電話談的。第三個是業內資深人士,我們中午一 起吃飯,然後喝了下午茶,聊聊接下來合作的可能性。完成這些事情以後,我去接了兒子,他下午有籃球課,3:30下課。把他送回家後,我又去 參加了一個朋友圈的聚會,和朋友們一起聊聊天。晚上回到家,孩子們已經睡了,我整理了PPT, 給洪哥(俞敏洪)發了一份我明年的轉型計劃。

如何讓時間變得很充實,我認為關鍵詞就是:沉浸。真正沉浸於一 件事情當中,其實是高效而愉快的,你會有一種時間停止的感覺,你沉 浸在一件事情裏深入梳理和思考,你已經想了很多,以為時間過了很久, 可一看表,才過去20分鍾,有一種遨遊一番回來時光依舊的感覺。

這就是沉浸的妙處。

二、 沉浸是關鍵

我特別喜歡做筆記,最近我被邀請到長江商學院給校友會做演講, 我是那天的三個導師之一,另外兩位是湖畔大學的執行教務長陳龍教授 和長江商學院的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張曉萌教授,我演講的主題是《創 業實戰的方法論》。在陳龍老師講課的一個小時裏,我記了滿滿6頁的 筆記,他的主題是《尋找正在發生的未來》,從“紫霞仙子猜不到結局” 到“希臘修昔底德陷阱看全球格局”,又說到平民主義的崛起,社會價 值觀正在發生本質的變遷,消費者信任體係發生改變;還引發大家的思 考“如何去定義生命”,什麽才是企業家,企業家傳承什麽,有多少企 業有可傳承的 DNA? 沉浸其中發現有很多有意思的內容啟發思考,我一 邊記一邊還會在旁邊標上我就此延伸的思考。當我認真聽的時候,發現 自己從他那裏收獲了很多,當天來聽課的長江同學我不知道是否有我收 獲得多。如果我不沉浸進去,不認真記錄,可能就跟其他人一樣了,隻聽到了自己想聽的,要麽昏昏欲睡,要麽一部分時間是玩手機,那我大 老遠專程去做什麽呢,不如在家睡覺了,所以既然去了,就要抓住當下,像學生一樣汲取。

曉萌教授因為趕時間隻講了15分鍾,我卻記了3頁紙。她的課程 引發了我的其他思考,我也都記錄下來,記錄完,我還把筆記連同核心 的3點感悟通過微信發給曉萌,感謝她給我的啟發,本來兩個相對陌生的人有了知識的互動和共識,這15分鍾有了更多的意義。

尊重時間最好的方式就是思考。因為我坐在那裏了,我就知道自己 在那裏的目的,那就專注地上課,專注地思考。當沉浸進去的時候,我發現其實可以獲取很多。

所以,專注於當下一件事情裏麵,即使看一個下飯的綜藝,也會有很多收獲。

你怎麽過一天就怎麽過一生,關鍵詞就是投入、專注。做這一件事情的時候,百分百投入就好。

“沉浸於當下”持續下來就特別有意思,它已經變成我的生活習慣。 就像我看《穀歌方法》時,裏麵有一些東西我不太明白,我就想,像拉裏 ·佩 奇這樣的人,他為什麽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功?為什麽能夠聚集一群如此 優秀、為了改變世界的人才?於是我就懷著好奇去看了和穀歌相關的很 多書,包括《重新定義公司》《永無止境》,又在網上搜索了不少穀歌 創始人的內容,這個過程花的時間並不算多,從一個節點因為好奇而產 生了關聯的信息搜集。有幾個點還不夠確認,我又通過微信去詢問我在 穀歌總部工作的兩位朋友,問詢他們穀歌內部創業的成功率,穀歌產品迭代的具體做法,以及給員工的空間到底有多大,等等。這個過程中我已經成為一個“穀歌通”了,我可以很清晰地跟別人談起關於這個企業 的曆史、創始人風格、發展中跨越的拐點和成功的關鍵是什麽。

2014年我在美國洛杉磯生孩子,我所住宿的別墅主人是一個信奉基 督教的華人,勤奮而友好,因此認識了當地不少華人朋友,也都是虔誠 的基督徒。當沉浸在這樣的環境中時,我有了一些好奇:美國人這麽信 基督、信仰上帝,為什麽還能具備驚人的創新力?按理來說他們把自己 交給上帝,上帝說什麽就做什麽,他們應該是規則的執行者和遵守者, 但為什麽他們能夠持續創新和創造?猶太人更是對宗教有執著的信仰,每周安息日是絕對不能占用的,他們的創造力卻那麽強。

就為了這個事情,我在懷孕期間經常走路去2公裏外的公園圖書館 看書,不斷尋找答案,也會和身邊的律師、房地產經紀人、其他一起來 生孩子的朋友交流。有位朋友告訴我,正是因為你把自己交給主,你需 要不斷地做工,不斷地創造價值,主才會滿意,所以這大概是很重要的 原因,有時候人對自己的推動是不夠的,需要有一種強大的外力,甚至 承諾才能推動自己。為什麽美國有很多企業家在獲取巨大的財富之後都 會捐獻出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就像紀伯倫的《孩子》 一樣,你的孩子, 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在這樣的信仰體係裏,你的孩子、你當下的自己、你的財富在你身邊, 但都不屬於你,你所要做的是愛,而不是占有。這樣的交流又會讓我聯想到一個人的自驅從哪裏來,怎麽進行自律和自我完善,怎麽建立社會責任,更好地為社會、為人類服務……這樣的跨區域跨文化的探索、沉浸、思考會自然填充進自己的思維體係,這真的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為改變而生,改變本身是快樂的,是有意思的,而不是被動地去改變。

三、讓你沉浸的幾種方式

對我來說,對於時間渾然不覺而能夠最好的沉浸來自幾個方麵: 一 是看書,二是寫字,三是跟人溝通。每天在這三件事情上,至少要有一件是有收獲的。

每天翻翻書是我一定要做的,哪怕隻是睡前翻10頁也行。看書的過 程,有的時候不是為了獲取信息,而是為了讓自己平靜,真正地沉浸到 一件事情裏去,就能讓浮躁的心慢慢地靜下來。所以,我特別推薦讀書 這個習慣,我身邊很多好朋友都是讀書的深度堅持者和受益者,比如樊 登讀書的創始人樊登,因為愛讀書而成就了一個獨角獸公司;比如新東 方集團的俞敏洪,因為愛讀書經常會有《老俞閑話》的感觸,保持了出 書的速度,也不斷提供年輕人新鮮的觀點。保持讀書, 一方麵讓我們自 己能夠安靜下來,另一方麵讓我們能夠全然專注於一件成長的事情,這 是抵抗焦慮、感受生命豐盛特別有效的方式。

如果你能夠寫作,那就動動筆杆子。把你每天的收獲和感受寫下來,哪怕隻言片語,也會讓寫作的日子和不寫作的日子有所區別。我一直喜 歡寫點東西,從大學開始便一直在寫,到畢業找工作的時候發現寫文章 真的有用,當我把大學時代發表的文章訂了厚厚一本寄給應聘公司後, 沒想到當時人力資源部總經理看到這些文章,親自招我去麵試,結果就 順利通過了,可見寫文章還是有好處的。

除了寫作之外,還有寫字。現在大多數人已經不太用筆了,尤其是 毛筆和鋼筆,也不再講究字是否寫得美觀,是否“字如其人”。但是寫 字真的是讓自己感受生活、感受文字之美的體驗。寫字不是敲字,敲鍵 盤是數字化生活,寫字是人文化生活。我覺得生活裏有點人文色彩還是 很美好的。我喜歡用筆在書上做記錄,喜歡用本子來做筆記。我很喜歡 搜集各種漂亮的本子和精致的筆,也喜歡送別人。前兩天剛剛看完《原 則》,我就買了許多書,每一本寫上幾句話,送給我的同事們。我也會 寫一些書簽之類的小物件,2019年年底話劇社成員聚會,每個人都來自 不同的公司,也都有一些自己公司的年終禮品,大家相互贈送。我的禮 物是一個大白本和一張書簽,書簽上是我喜歡的一些祝福詩句,比如“人 間有味是清歡”“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等, 有點老套,字也寫得不怎麽樣,但是寫的過程其實就是讓自己安靜下來,享受人文的美好,也希望傳遞這種美好。

曾經看到一句禪語,說最好的修行,就是吃飯,睡覺。說起來簡單, 但是要真的做到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是極其不容易的。我們 經常吃飯的時候心不在吃飯,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覺,躺下了卻翻來覆去 睡不著。有一天我和孩子聊天,兒子說“媽媽我跟你件事情”,我說“嗯”, 兒子又說了“媽媽我跟你說件事情”,我又“嗯”了一聲,兒子說“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話”,我放下手機回答“好的”。兒子開始眉飛色舞地跟我講他在幼兒園的事情,我的眼睛並沒有在他身上,思想還停留 在剛才處理的一件事,突然兒子特別生氣地說: “媽媽,你根本沒有在 聽我說話,我再也不跟你說了。”我突然像剛醒過來似的,我不是答應 聽孩子說話嗎,我卻沒有聽進去,我在想什麽?如果以後孩子都不跟我說話了怎麽辦……

讀書、寫字、與人溝通,都是讓我們能夠真正沉浸又變得沉靜的事情。

回到這篇文章的主題,怎麽過一天,我沒有刻意列出時間表,我相信一點:對每一件事情專注、沉浸。這就是最好的活在當下。

劃重點:

當你沉浸其中,你就會產生一連串的問題,內心的一係列“為什麽” 會帶著你想要探究,這樣就跨越了一本書,甚至一件事的邊界,產生了基於問題的係統認知。

最好的修行,就是吃飯、睡覺、讀書、寫字、與人溝通,都是讓我們能夠真正沉浸又變得沉靜的事情。

本章節的工具

讀書、寫字、與人溝通,你最喜歡的沉浸方式是什麽,這裏建議你開始練習最簡單的三件事:

1.吃飯就是吃飯,吃飯的時間絕對不碰手機。

2.睡覺前半小時絕對不看手機,清空腦中的所有雜思,或者通過記清空日記,或者通過冥想,為純粹的睡覺做準備。

3.和家人溝通的時候,看著他們的眼睛,認真聽進他們說的每一個字。

你先從明天開始嚐試這三件事,你以為最簡單的事也許已經變成了 最困難的事。認真吃飯、認真睡覺、認真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