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

中元節怎麽會這麽熱鬧

周二郎覺得他爸媽經商頭腦真靈活,一到農曆七月,他媽就不再買首飾之類的東西了,而是改賣中元節必需品,比如冥器、襆頭、金犀假帶、河燈、五彩衣服等。他爸也不賣魚了,靠自己手藝糊一些紙品,四處叫賣。

在這個年代,中元節可是非常盛大的祭祀節日,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參與進來,祭祀祖先,燒紙衣,放河燈。有需求就有買賣,因此,周家父母最近擺攤的生意很好,收入也比平日多一半不止。

一眨眼就是七月十四了,街上越來越熱鬧。周二郎發現,會仙樓的生意也比往日好了許多。他十分納悶,中元節不是祭祀的日子嗎,為什麽這麽熱鬧?他跟一位來吃飯的熟客聊起這事,客人笑著給他科普。

“因為中元節是佛道兩教的共同節日,道教稱作中元節,佛教稱作盂蘭盆節。我們這個年代無論是佛教文化還是道教文化都很盛行,百姓們自然熱衷過中元節啦!而且不止百姓,七月十五這一天,宮中也派人去道者院祭祀,因為道者院會舉行盛大的齋會,祭祀那些為國捐軀的戰士們。”

周二郎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怪不得這幾日街上人山人海,連帶著酒樓的生意也比之前好了。”

客人又說:“中元節跟七夕挨得近,兩個大節日湊在一起,出門采購的,玩樂的,擺攤做生意的人多了,各行各業的買賣當然也就更景氣了。”

“是啊,我爸媽這幾天擺攤賣中元節物品,生意可好了。”

“哈哈,那你爸媽還是挺會做生意的嘛。”

“養家糊口不容易,都得努力啊。”

和客人聊完天,周二郎饑腸轆轆,趕緊去吃中飯。路過二樓的陽台,他看見不遠處的街市上有個熟悉的身影,竟然是正在沿街叫賣的他媽。

周二郎拿了一份吃食,興高采烈去找他媽了。他媽正在賣楝葉,一群男女老少圍著攤子,生意特別好。好不容易等他媽可以喘口氣了,周二郎遞上吃食:“媽,累壞了吧,一起吃點啊。”

周媽媽接過食物。她確實餓壞了,她說:“今天人多,忙得顧不上吃飯呢。幸好這一筐楝葉快賣完了,賣完我回家多吃點。”

“為什麽這麽多人來買楝葉?”

“中元節風俗啊。明天祭祀的時候,人們要把楝葉鋪在供奉的桌子上,還要在供奉祖先的花瓶裏插雞冠花。雞冠花比楝葉還要搶手,一個時辰前我就賣完了。”

“怪不得你今天跑這邊來擺攤了,這附近人確實多。”

“一到七夕前後,人們就都出來放風了。我們也高興,人多生意好。”

“我爸呢?”

“在潘樓街賣紙品呢,這兩天我們都不得空,出門趕集的人太多了。”周媽媽說,“明天我和你爸還得一大早出來,賣些穄米飯、明菜花、花油餅之類的素食。”

“賣這些又是為啥?也是中元節習俗嗎?”

“對啊,人們要用素食祭拜祖先,還得上墳掃墓。”

“原來如此。你和我爸都太不容易了,還得變著法子賣各種物品。”周二郎很心疼他媽,“那你賣完趕緊回家休息,每天起早貪黑,別累出病來啊。”

“好勒,兒子,你也快回去吃飯幹活吧。”

周二郎回了會仙樓。看著滿大街熙熙攘攘的人群,他忽然覺得心情很不錯。

小知識:

1、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又叫“盂蘭盆節”,宋朝時成為民間傳統節日,節日風俗有上墳掃墓,祭拜祖先,放河燈,燒紙等。

2、宋朝的中元節十分熱鬧,如《東京夢華錄》,“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襆頭帽子、金犀假帶、五彩衣服。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潘樓並州東西瓦子亦如七夕。”

3、宋朝風俗,中元節祭祀時,用楝葉鋪滿供奉的桌子,用雞冠花插供祖先的花瓶,用素食供奉先祖。因此中元節前一天人們要去買楝葉和雞冠花備用。如《東京夢華錄》,“中元前一日,即賣楝葉,享祀時鋪襯卓麵。”“又賣雞冠花,謂之‘洗手花’。”“十五日供養祖先素食,才明即賣穄米飯,巡門叫賣,亦告成意也。”

4、南宋中元節習俗和北宋差不多,《夢梁錄》中有記載:家市賣冥衣,亦有賣轉明菜花、油餅、酸餡、沙餡、乳糕、豐糕之類。賣麻穀窠兒者,以此祭祖宗,寓預報秋成之意。雞冠花供養祖宗者,謂之“洗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