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

著火莫怕,這裏有專業消防隊

天漸漸黑了,周二郎難得不用上夜班,他和餅店工作的小吳相約一起回家。小吳家住城門附近,和周二郎是鄰居。有人作伴,回家路上不至於太無聊。

周二郎今天心情很好,因為他遇見一位大方的客人,吃完晚飯賞了他十幾文錢。有了賞賜當然要跟好朋友分享,於是他在路邊攤買了份小吃,分了一半給小吳。二人邊吃邊走邊聊天,歡聲笑語不停。

正聊得起勁,人群中突然出現一陣**,周圍的百姓全朝著一個方向跑去,看樣子都很著急。周二郎攔了一個奔跑的大爺,問他:“大爺,發生什麽事了,怎麽大家都往那邊跑?”

“著火啦!那邊燒起來啦!”大爺慌慌張張。

“京城發生火災是不需要百姓滅火的,你們去幹嗎?”

“當然是看火情啊,這一帶的房子都是木頭建的,萬一控製不住一燒一大片呢?燒了我們還得搬家,哎。”大爺沒再多說,趕緊走了。

小吳對周二郎說:“要不我們也去看看。”

周二郎點頭,二人加快腳步,順著人流往前走。沒過多久,一隊訓練有素的士兵拿著工具匆匆趕來了,速度極快。周二郎認得他們的服飾,他們是附近軍巡鋪屋的士兵,專門負責滅火工作,所以叫潛火兵。恰好對麵有官員的轎子經過,潛火兵們沒給這位大人讓路,反而大人的轎子停在路邊,給他們讓行了。

很快,潛火兵趕到了火災現場。著火的是一棟兩層樓房,火是從一樓燒起來的,二樓也開始冒火苗了。屋頂濃煙滾滾,十分嚇人。所幸火勢還在可控範圍內,房子裏的人也都已經跑出來了,暫時沒有百姓傷亡。潛火兵們了解完基本情況,迅速開展滅火工作。沒過多久,馬軍、步軍,還有開封府的人都趕來了,參與滅火的士兵越來越多,火很快就被撲滅了。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軍巡鋪屋

圍觀的百姓們鬆了一口氣。這一帶民房眾多,人口密集,如果真燒起來了,百姓的財務會受到嚴重損失,他們還會麵臨無家可歸的困境。所以潛火兵一從火災現場出來,百姓們都熱烈地為他們歡呼、喝彩,感謝他們撲滅了大火。

周二郎看見,這些士兵有的臉上漆黑;有的身上散發著焦味;有的衣服被燒去了一部分;有的渾身被水澆得濕淋淋的,頭發全貼在臉上……

“太不容易了,潛火兵們好辛苦啊!”小吳說。

周二郎點頭:“是啊,他們每天晚上都得巡邏、值夜,不論春夏秋冬,風雨無阻。遇上火勢大的情況,還會生命危險。可是為了百姓的安危,他們總是衝在最前麵,好了不起!”

一個路人聽到他們的對話,也加入討論:“可不是嗎!我還聽說,如果有士兵偷懶,滅火不積極,會受到很嚴厲的懲罰呢!”

“雖然我們不用參與滅火,但是注意防火人人有責,真燒起來就太危險了。”

“以後我們一定要注意,少給潛火隊和各府衙添麻煩。”

“是啊是啊,天幹物燥,小心火燭。”

百姓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對這場火災發表看法。大家都表示,致敬所有潛火士兵,以後一定更重視防火安全。

小知識:

1、北宋政府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專業消防機構——潛火隊。如《瑣碎錄》記載:“所在官府有潛火隊”。當時汴京城內的每一坊巷都設有“軍巡鋪屋”,類似現在的消防站。每個軍巡鋪屋有五個潛火兵,負責夜間巡視。《東京夢華錄》記載,“每坊巷三百步許,有軍巡鋪屋一所,鋪兵五人,夜間巡警及領公事。”

2、《清明上河圖》上畫有一間“軍巡鋪屋”,屋內有三個軍人在操練,旁邊還放著水桶等滅火用的工具。這也是目前能看到的關於古代消防機構最早的圖像資料。

3、關於潛火隊的工作機製,宋神宗曾下昭:“斬馬刀局役人匠不少,所造皆兵刃。舊東西作坊未遷日,有上禁軍數百人設鋪守宿。可差百人為兩鋪,以潛火為名,分地守宿。”

4、京城一旦發生火災,馬軍、步軍、殿前指揮,開封府等部門會率領各自的人馬參與救火,城內百姓可以不參加撲救工作。如《東京夢華錄》,“每遇有遺火去處,則有馬軍奔報軍廂主。馬步軍、殿前三衙、開封府各領軍汲水撲滅,不勞百姓。”

5、《夢梁錄》記載:“如遇煙救撲,帥臣出於地分,帶行府治內六隊救撲,將佐軍兵及帳前四隊、親兵隊、搭材隊,一並聽號令救撲,並力撲滅,支給犒賞;若不竭力,定依軍法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