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內亂相繼

述律太後以陰謀秘策讓遼太宗登上帝位,迫走東丹王耶律倍,使得契丹貴族內部矛盾不斷激化,至遼太宗死後,終於為爭奪帝位而兵戎相見。因為內亂不斷,謀反相繼,繼遼太宗為帝的遼世宗、遼穆宗先後遇弑。皆死於非命的遼世宗和遼穆宗,都與蕭燕燕存在著十分親密的關係:遼世宗為遼景宗之父,即蕭燕燕之公公,而遼穆宗為蕭燕燕的母舅。

遼太宗逝世後,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有東丹王耶律倍長子、永康王耶律阮,遼太宗長子、壽安王耶律璟和遼太宗之弟、天下兵馬大元帥李胡。留守上京的述律太後寵愛少子,並設法讓遼太宗授予李胡皇太弟、天下兵馬大元帥之名號,以明確其皇位繼承人的地位。故述律太後獲悉遼太宗的死訊,且其遺體運回上京之際,不哭,也不立即發喪,其表麵理由是遼太宗堅持南下,慘敗而歸,部落損失十分嚴重,故稱要“待諸部寧一如故”,再為之舉行葬禮;但其實卻是打算再依契丹故俗和其個人意願,立其幼子李胡為帝。但李胡暴戾殘忍,不得人心。而隨遼太宗南征的耶律阮“內寬外嚴,善騎射,樂施予,人望歸之”,成為帝位的有力爭奪者。

當初耶律倍南奔後唐時,耶律阮與其母蕭妃留在東丹國。耶律阮生於遼神冊三年(918年),契丹名兀欲。因耶律倍死於中原,故耶律阮於會同九年(946年)隨從遼太宗南征,欲求得其父親的遺骸。次年二月,他受封為永康王。《遼史》稱遼太宗愛耶律阮如其子,雖然此處有耶律阮為取得繼位資格而誇飾之嫌,但從史書記載上看,遼太宗沒有過分為難他,亦是事實。據《契丹國誌》稱,當初遼太祖死於出征歸途時,述律太後為執掌大權,以順利將帝位傳給次子,殺死隨從遼太祖的大將、貴族等多人,因此,當遼太宗暴卒於境外時,隨從親征的契丹貴族、將領不由得惶恐不安,擔心述律太後為讓其幼子順利繼位,而拿他們開刀。於是執掌軍中兵權的南院大王耶律吼、北院大王耶律窪等將領密謀奉立在軍中的永康王耶律阮即位,然後再統兵北歸。耶律阮考慮到皇太弟耶律李胡以及遼太宗長子耶律璟在上京,得到以祖母述律太後為首的守舊勢力支持,而自己自立為帝,會大大違背述律太後的意願,故而猶豫不決,便與擔任宿衛的心腹耶律安摶商議。耶律安摶之父耶律迭裏,當初就是因為反對述律太後立遼太宗,堅持遼太祖所定的嫡長繼承製,擁立皇太子、東丹王耶律倍,而被述律太後所殺。故耶律安摶不僅支持耶律阮稱帝,而且還在軍中散播耶律李胡已死的謠言,借以堅定北歸將士擁立耶律阮的信念。五月,耶律阮在中京鎮州府衙會集蕃漢群臣,宣讀遼太宗的遺製道:“永康王為大聖皇帝(遼太祖)之嫡孫,人皇王之長子,太後鍾愛,群情允歸,可於中京即皇帝位。”這遼太宗的“遺製”當然出自偽造,而所謂“太後鍾愛”更是扯淡,但耶律阮及其擁立者就憑這一紙偽造文書,在遼太宗的靈柩前舉行了即位儀式,是為遼世宗。當時耶律吼、耶律窪號令軍中道:“先帝上賓,神器無主,永康王為人皇王之嫡長子,天人所屬,當立;有不從者,以軍法從事。”於是軍中無異議。然後遼世宗不複舉行喪禮,換上禮服接受諸將祝賀,大開宴席,歌吹之聲不絕。《遼史·世宗紀》說遼世宗在遼太宗死後之次日,在遼太宗的靈柩前順利即位。此說恐怕不然。因為據《資治通鑒》《契丹國誌·世宗天授皇帝》及《遼史》有關人物傳記載,當時北撤的契丹諸軍散處各地,待得到遼太宗死於欒城之消息後,方陸續會集鎮州,商議密謀,故不可能在遼太宗死後之次日即舉行新天子的登基儀式。故《契丹國誌》所稱於五月中舉行即位儀式的說法較合情理。

數天後,契丹大軍北歸至定州,遼世宗派人護送遼太宗的靈柩先行北歸上京,並向太後告知自己繼位之事,自己率軍跟進以應變,並以心腹耶律安摶統領腹心部侍衛。

果然,述律太後聞訊大怒,道:“我兒(指遼太宗)南征東討,有大功業,其長子在我側者當立。汝父(指耶律倍)棄我,走投外國,乃大逆人也,豈得立逆人之子為帝乎?”即遣李胡領兵迎擊,以漢人將軍李彥韜為排陣使,但在泰德泉被北歸的遼世宗的前鋒軍擊敗,李彥韜於陣前歸降遼世宗。於是述律太後親率軍馬,與遼世宗軍相拒於潢河橫渡。由於述律太後當政期間大肆誅殺異己勢力,引起契丹貴族內部的憤恨,故其麾下將校紛紛歸附遼世宗,使其在與遼世宗的皇位爭戰中處於被動地位。為免同室操戈,遼世宗致書述律太後建議和平解決衝突,述律太後在與惕隱耶律屋質商議後接受了建議。在和談過程中,遼世宗質問述律太後舍耶律倍而改立遼太宗之事,強調自己作為耶律倍之嫡長子應當繼承皇位,但述律太後推說當初扶立遼太宗是秉承遼太祖的遺旨。與述律太後一起參與和談的耶律屋質也反對暴戾的耶律李胡繼位,故指出當初遼太宗得以繼位,是“太後牽於偏愛,托先帝遺命,妄授神器”,認為“禮有世嫡,不傳諸弟,昔嗣聖皇帝(遼太宗)之立,人尚以為非”,故而更不該讓李胡以弟繼兄為帝。述律太後鑒於“諸弟之亂”曾給契丹社會造成長久的重大創傷,而且在耶律倍之事上自己確實理虧,加上自己在政治、軍事方麵已處不利地位,故隻得勉強接受遼世宗為帝的既成事實。橫渡和議反映了不同於契丹故俗的嫡長子繼承製,已大體為契丹貴族所接受,並開始付諸實踐。

是年(947年)閏七月,遼世宗回到上京,改年號為天祿,追諡其父耶律倍為讓國皇帝,以示自己繼位的正統性,並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穩固統治:首先,以述律太後、李胡“複有異謀”,即策劃廢遼世宗而立李胡為名,將兩人幽禁在祖州,“禁其出入”,並處死述律太後之黨司徒劃設等人,將述律太後之長寧宮戶分賜給“翼戴功臣”。其次,升其母舅一族為國舅帳。其三,封賞擁立他為帝的功臣,升耶律窪為於越,耶律吼為采訪使;安端為明王,主持東丹國事,其子察割(亦作察哥)為泰寧王;劉哥為惕隱;後晉降將高勳為主持漢人事務的南院樞密使。其四,為加強統領腹心部的耶律安摶之權,遼世宗在北麵官中創設北樞密院,作為北麵官中最高行政機構,而以耶律安摶為樞密使,兼領契丹兵馬大權。此後又仿漢製設立政事省,詔令州縣錄事參軍、主簿之類佐官,皆委政事省管理。但遼世宗的統治並未因此得以穩固。

遼世宗傾向漢化,“慕中華風俗,多用晉臣”,並“侮諸宰執”,故契丹貴族頗為不滿,不斷謀亂。天祿二年(948年)正月,原來擁戴遼世宗的部分貴族策劃叛亂,遼世宗獲悉此陰謀,即殺耶律天德(遼太宗庶子)、杖蕭翰(述律太後之侄)、流放劉哥。次年初,蕭翰與其妻阿不裏公主(遼世宗妹)鼓動明王安端叛亂,但反謀被安端之子察割所告發,結果蕭翰被殺,阿不裏公主死於獄中。而察割由此深得天子的寵信,使領女石烈軍,得隨意出入禁中。當時統領禁軍的右皮室詳穩耶律屋質多次提醒天子要對察割加以防範,但遼世宗甚不以為然,說:“察割舍父從我,可保無他。”結果未過多久,遼世宗即死於察割之手。

天祿五年(951年,後周廣順元年)正月,後漢大將郭威篡位,建立了後周政權。同月,後漢宗室、北京留守劉崇於太原建立北漢政權,割據河東地區,並依附遼朝,自稱“侄皇帝”。當時因遼太宗南下失敗,國力大損,加上連年內亂,遼世宗對於征服中原這一目標,已是有心無力。此時北漢來附,地處江南的南唐政權也思借契丹之力實現其取中原之企圖,而屢遣使臣來請遼軍征伐後周。南唐的建議甚合遼世宗之意,所以他一麵派人去北漢冊封劉崇為“大漢神武皇帝”,一麵欲引軍會合北漢軍隊進攻中原。是年夏,在百泉嶺避暑的遼世宗會同諸部大人商議征周事宜,但眾人皆不欲南征,遼世宗堅持南下。九月,遼世宗來到歸化州(今河北宣化)祥古山,祭祀其父耶律倍後,與群臣飲宴,大醉。是夜,察割夥同貴族耶律盆都等人衝入禦帳,殺死遼世宗及皇太後、皇後等,自立為帝。右皮室詳穩耶律屋質更衣逃出險地,召集諸將,迎立逃入南山躲避的遼太宗長子耶律璟,圍攻反叛者。察割的黨徒看見耶律璟、屋質等統兵前來,知道察割大勢已去,紛紛“引去”歸附耶律璟,政變失敗,察割等叛亂首領被誅。

遼世宗享年34歲,葬於顯州西山顯陵,諡孝和皇帝;遼聖宗時,加諡曰孝和莊憲皇帝。遼世宗為永康王時娶蕭阿古隻(述律太後之弟)的女兒蕭撒葛隻,從輩分上說,她要長遼世宗一輩。遼世宗在開封時,又娶漢人甄氏。甄氏原為後唐宮女,有姿色,甚得遼世宗的寵愛,故遼世宗繼位後,隨即立甄氏為皇後。嚴明端重、風神嫻雅的甄皇後“與參帷幄,密讚大謀”,對遼世宗傾向漢化影響甚大。但遼世宗違背契丹皇室的風俗習慣,立漢女為皇後,受到傳統勢力的強大壓力,因此於天祿末年,遼世宗又立蕭妃為皇後。同時兩皇後,在遼朝僅遼世宗一人。察割之亂中,甄皇後當場遇害;蕭皇後因分娩故居於別帳,聞知遼世宗被害,即乘步輦前來收殮遼世宗等人遺骸,次日也遇害,後諡“孝烈皇後”。遼景宗繼位以後,將蕭、甄兩皇後葬於醫巫閭山。

《遼史·皇子表》稱遼世宗生三子:蕭皇後生二子,長子吼阿不,夭亡,遼景宗繼位後追冊為皇太子;次子耶律賢,即遼景宗。甄皇後生一子,名隻沒,字和魯堇,排列第三,遼景宗時封為寧王。但據《遼史·聖宗紀》記載,遼聖宗曾稱隻沒為“先帝庶兄”,則隻沒當為耶律賢之兄。《遼史·方技傳》稱在遼穆宗應曆末年,隻沒因與宮女私通,遼穆宗怒,杖責數百下,刺瞎其一隻眼睛,並處以宮刑,下在大獄中,隻沒之母便去方士王白處卜問吉凶,但甄皇後死於察割之亂,如此則隻沒不是甄皇後之子。此外,《契丹國誌·後妃傳》稱甄皇後育有六子,即遼景宗、平王、荊王、吳王、寧王、河間王。其中寧王即隻沒,河間王行實無考,平王隆先、荊王道隱、吳王稍三人實是遼世宗之弟,而非其子,《契丹國誌》所說大誤。至於遼景宗之母,有學者根據《遼史·後妃傳》有“景宗立,葬(蕭、甄)二後於醫巫閭山,建廟陵寢側”的記載,認為遼景宗如是蕭皇後之子,似乎不應當尊崇已廢之皇後,故《契丹國誌·後妃傳》所說為是,即甄皇後為遼景宗之母,甄皇後被廢,乃被養於蕭皇後,此後諱稱遼景宗出於後唐宮人,所以徑稱蕭皇後為其生母。但據有關文獻記載,此說根據實不充分:遼世宗於天祿末年封蕭氏為皇後,但並未由此廢甄皇後為妃,即同時有兩皇後。而《遼史·後妃傳》稱甄氏為遼世宗妃,實是後世編纂《遼史》之人,囿於遼朝皇後皆為蕭氏之成說,且一般為一帝一後相配,故蕭氏稱皇後,而甄氏即被卑之為妃。因此,遼景宗之母,似仍以《遼史》所稱之蕭皇後為是。又蕭皇後還生有三女:長女和古典(也作胡骨典、胡古典),遼景宗時封秦國長公主,嫁侍中蕭啜裏;次女觀音,遼景宗時封晉國長公主,嫁蕭夏剌;幼女撒剌,嫁蕭斡裏,未封而卒。

遼穆宗耶律璟生於遼天顯六年(931年),契丹名述律,會同二年(939年)被封為壽安王。天祿五年九月遼世宗遇害後,契丹貴族因遼世宗諸子皆幼,故奉立耶律璟為帝,上尊號稱天順皇帝,改元應曆。於是遼朝帝位又轉入遼太宗一係。

遼穆宗為維持統治的穩定,雖於即位之初下詔朝會依照遼世宗故事,用漢禮,但其他諸方麵卻多反遼世宗所為,尤其是他性好遊獵,寒冬酷暑,不廢馳騁,而且每夜酣飲,達旦乃寢,至日中方起,不親國事,時人稱之為“睡王”。於是覬覦皇位者自然伺機而動,皇族內部屢次爆發反亂之事,使得遼穆宗的統治很不穩定。同時,遼穆宗繼位後極力排斥異己,如耶律何魯不雖然有“平察割功”,但因為其父耶律吼“首議立遼世宗,故不顯用”;耶律頹昱本有“匡讚”之功,遼穆宗也答應任命他為本部大王,但卻因為他參加了遼世宗的葬禮,遼穆宗認為他不忘故主,由是不悅,遂不再任用。而當初擁立遼世宗及為遼世宗所親信的大臣,皆被置於閑地。這樣,遼穆宗為自己樹立了更多的反對者。為加強禁衛,遼穆宗仿中原製度,設立了司掌天子宿衛的殿前都虞候一職。但是密謀篡位事件依然屢伏屢起,愈演愈烈。

應曆二年(952年)正月,太尉忽古質便以“謀逆”之罪被殺。八月,以“謀南奔”中原後周政權的罪名誅國舅、政事令蕭眉古得,杖責宣政殿學士李瀚;以“謀亂”之罪殺政事令婁國(遼世宗弟)、林牙(契丹官名,即翰林學士)敵烈、侍中神都、郎君海裏等。

三年(953年)底,林牙華割、郎君嵇幹等因“謀反”被誅,耶律安摶死於獄中,參與其謀的耶律宛(李胡之子)、太平王罨撒葛(遼穆宗二弟)諸人未被加罪。

四年(954年),貴族葛裏、奚蹇(遼太祖之侄)伏誅。

九年(959年)底,王子敵烈(遼穆宗四弟)、宣徽使海裏等因“謀反”下獄,後來海裏死於獄中。

十年(960年)七月,政事令耶律壽遠、太保楚阿不等因“謀反”被誅;十月,李胡因其子喜隱謀反之事而受牽連,係獄而死,喜隱得釋。

為消除對自己權位的嚴重威脅,遼穆宗在鎮壓謀反者的同時,禁止朝臣議論時政,違者罪之,使得朝臣多以言獲罪,諸王多坐反逆之罪係獄。雖然遼朝上層覬覦皇位者仍大有人在,但在遼穆宗的殘酷誅殺下,隻得轉入更隱蔽的狀態,故此後少有因謀逆被殺者。但因遼穆宗昏庸不恤國事,殘暴統治,於是歸附遼朝的諸部族又紛紛起事:如應曆十四年(964年)九月,黃室韋部叛;十二月,烏古部叛,掠民財畜。十五年(965年)三月,大黃室韋部酋長寅尼古叛;四月,小黃室韋部叛。經遼穆宗派遣大軍多年征戰,屢遭敗狃,損兵折將,才勉強鎮壓下去。因內外謀反、叛亂不斷動搖其統治,於是性格殘忍而喜怒無常的遼穆宗便用更為殘酷的峻刑酷法來對付政敵及不滿時政者。十六年(966年),遼穆宗詔令“凡行幸之地,必高立標誌,令民勿犯,違者處死”。於是生活於燕雲十六州的漢民,不斷南逃中原,連駐守南邊的將佐也紛紛歸附中原政權。屬於燕雲十六州的莫州、瀛州及要地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合稱三關)也被後周所奪回。但遼穆宗依舊遊獵、狂飲無度,醉生夢死,甚至“晝夜酣飲者九日”。由於遼穆宗經常乘醉賞罰,甚至屢屢醉後隨意殺人,濫殺無辜,以致親信近臣們也惶恐不已。對此,遼穆宗也知不妥,曾對左右大臣道:“朕或肆怒,濫及無辜,卿等切諫,無或麵從。”甚至明確說:“朕醉中處事有乖,無得曲從。酒解,可覆奏。”但麵對喜怒無常且剛愎自用的暴君,那些“畏懦”之輩“鮮能匡救”,終於造成“政昏兵弱”“天下愁怨”的遼朝“中衰”局麵。

遼穆宗晚年暴虐尤甚,左右侍從稍有過失,即遭嚴懲,甚至被他親手血刃,“數年之間,重足屏息,人人虞禍”。其中受害最烈者是那些為天子奴役的近侍奴仆,據《遼史·刑法誌》載,遼穆宗“或以手刃刺之,斬、擊、射、燎(火燒),斷手足,爛肩股,折腰脛,劃口碎齒,棄屍於野”,先後被殺者數以百計,終於激起了這些奴仆的暴動。

應曆十九年(969年)二月,遼穆宗遊獵至懷州(今內蒙古巴林左旗西),一日打獵獲熊,酣飲慶賀,大醉,索食不得,欲斬庖人,“掌膳者懼其禍”。是夜,近侍小哥等六人挾刃“捧食以進”,殺遼穆宗於黑山行宮,終年39歲。小哥等人直至五年以後方被捕獲,想見此舉頗得百姓的支持。

史稱遼穆宗體質虛弱,“惡見婦人”,為藩王時,由述律太後做主娶內供奉翰林承旨蕭知璠之女;及即位後,“嬪禦滿前,並不一顧”,故並沒生育一子半女。蕭皇後此後事跡不詳。

遼穆宗遇弑,遼世宗之子耶律賢繼位,使遼帝之寶座,自述律太後設計擁立遼太宗,此後屢經曲折反複,兩位皇帝相繼遇弑,終於又回到了耶律倍一係,並終遼世不變。而蕭燕燕也因此契機而得以在遼朝政治舞台上大展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