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 悍將蕭撻凜

在蕭太後屢次南征中,出身後族國舅帳的戰將蕭撻凜往往出任前鋒,摧陣拔寨,屢建戰功,成為蕭太後帳下一員悍將。

蕭撻凜,亦寫作蕭撻覽、蕭闥覽,字駝寧。蕭撻凜之父朮魯列(亦寫作“朮魯烈”)為蕭太後之父蕭思溫的堂兄弟,善於相馬,遼穆宗應曆年間官拜馬群侍中。蕭撻凜少年時即以性情敦厚聞名,富有才略,通曉天文。應曆十五年(965年),東北部族小黃室韋叛亂,撻凜率群牧兵參與征伐,先敗後勝,迫使室韋部族長逃亡。保寧初年,蕭撻凜官拜宿直官,累任繁劇之官職,甚得帝、後的賞識。

遼聖宗即位,蕭太後攝政以後,蕭撻凜出任彰德軍節度使,統和二年(984年)初至長泊行營朝見太後、小皇帝;次年中,遼廷以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統軍東征女真,蕭撻凜以都統出任前鋒。四年春正月,蕭撻凜上獻東征女真所俘獲的人畜等,蕭太後賜詔褒諭;不久蕭撻凜與群將隨從樞密使耶律斜軫得勝班師,蕭太後遣近侍持手詔褒旌其戰功,仍執手撫諭,賜酒果慰勞。二月,東征諸將耶律斜軫、蕭撻凜等來行營朝拜,“行飲至之禮”,蕭太後賞賚有差。但征塵未靖,戰雲又起。

是年三月,宋太宗命宋軍兵分三路北征,企圖一舉收複燕雲地區。於是蕭撻凜奉聖旨與耶律斜軫等一起分率所部增援山後地區,蕭撻凜統兵直指蔚州。四月,宋西路軍攻取雲州等地,形勢發展對遼軍頗為不利,故蕭太後即詔令頻不部、黃皮室兩部“突騎”急赴蔚州,援助蕭撻凜軍作戰。隨即,蕭太後又頒布命令以耶律斜軫為西南麵諸路兵馬都統、蕭撻凜為兵馬副部署,以代替作戰失敗的契丹大將耶律善補和韓德威,抗禦宋軍的攻勢並著手調集兵馬予以反擊。由於宋東路主力軍的潰敗,導致了宋軍的全線敗退。當耶律斜軫獲知宋軍悍將楊業出兵接應雲州等地軍民南撤,即令蕭撻凜率部伏擊於半路,宋軍遇伏潰退,楊業受傷被擒而死,被宋軍所攻占的雲州、應州、朔州等四州隨即被遼軍收複。是年冬,蕭撻凜與將軍耶律題子由東路擊宋,俘獲甚眾而歸,頗獲蕭太後的稱賞。

統和六年(988年)秋,蕭撻凜改任南院都監,率軍扈從蕭太後南征。十月,在攻擊沙堆驛的戰鬥中,衝鋒在前的蕭撻凜在揮軍登城時,身中流矢重傷,城破後,蕭太後親至營帳內探視慰勞。次年初,蕭撻凜因戰功晉官右監門衛上將軍、檢校太師。蕭撻凜隨即為其子蕭排押(亦寫作蕭排亞)請婚蕭太後的次女衛國公主,得到蕭太後的允準。

與蕭太後結成兒女親家的蕭撻凜此後更得蕭太後的信用,統和十一年(993年),蕭撻凜與東京留守蕭勤德統兵征伐高麗,破其軍,迫使高麗國王向遼稱臣,奉表朝貢。次年八月,西夏黨項人與契丹為敵,騷擾邊境,於是蕭太後命其姐齊王太妃統轄西北路烏古等部族軍及永興宮分軍征討之,“撫定西邊”,蕭撻凜任阻卜部都詳穩隨軍出征,都督軍務。於是凡軍中號令,齊王太妃並委任蕭撻凜處置。統和十四年(996年)中,蕭撻凜設計誘來叛亂無常的邊境黨項酋長阿魯敦等六十人,斬之示威,以鎮服邊境諸部族。然後蕭撻凜率所部班師而還,以功加兼侍中,封蘭陵郡王。

統和十五年(997年)五月,西北路的敵烈八部人殺死遼廷所派遣的官員詳穩而叛亂,並逃遁於西北荒野間,以逃避遼軍的打擊。為此,蕭太後任命蕭撻凜為西北路招討使平叛。蕭撻凜率領精銳的契丹輕騎追逐,擒獲叛亂的敵烈部眾之半;隨即乘便征討仍舊不服遼廷統轄的阻卜諸部族。當時,博學而善文章的宗室耶律昭因其兄犯罪被牽累而流放在西北部,蕭撻凜賞識其才幹,故以禮招致門下,參議軍機。蕭撻凜鑒於“阻卜伺隙而動,如若遼廷遣大軍征伐,則路途遙遠而難至其地;如若縱之不擊,則邊地民眾往往遭其擄掠傷害;如若增加戍兵防守,則有饋餉不給之憂;但欲苟且眼下一時之安,則終不能保其無變亂”,於是向耶律昭谘詢應對之策。耶律昭認為要針對西北農牧部民貧困羸弱之根本原因,予以賑濟貧窮、減輕賦役、給予耕牛穀種,使其得以耕種遊牧,並設置遊兵來防備敵寇前來擄掠,然後從中簡練精兵以備行伍征戰。如此,怎會守不固、攻不克哉?並針對阻卜諸部中強悍難控製者予以打擊,則其餘部族自然畏懼帖服。如果隻是“舍大而謀小,避強而攻弱,則不但虛耗財力,亦不足以威服其心”。此番建議深得蕭撻凜的讚賞。於是蕭撻凜剛柔相濟、威撫並施,於是年九月即擊敗阻卜叛部主力,威服諸蕃,使其每歲都遣使朝貢遼廷,“往來若一家”。蕭撻凜上其戰功,蕭太後大喜,賜詩嘉獎,並擢任耶律昭為起草朝廷詔令的林牙,又命耶律昭作賦,“以述其功”。蕭撻凜又因為西北諸部叛服不常,故上表遼廷乞於當地建立三座城池屯駐戍兵,以絕邊患,為蕭太後所接受。不久,蕭太後鑒於西北形勢大為緩和,而與宋軍的戰鬥又趨劇烈,便將蕭撻凜自西北邊地召回,任為南京統軍使,負責守衛燕京前線。於是蕭撻凜又屢與宋兵展開激戰。

統和二十年(1002年)四月,數路遼軍先後南下,蕭撻凜大敗宋軍於泰州;次年四月,蕭撻凜再次移師南下,會合遼將耶律奴瓜,於望都大破宋兵,北宋大將王繼忠等被擒獲。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秋,蕭太後指揮三軍又一次大舉親征北宋,蕭撻凜統前鋒先行,戰遂城,下祁州,蕭太後、遼聖宗下手詔獎諭。十一月,遼軍進抵澶淵城下,蕭撻凜率兵前往偵察地形,正遇到宋大將李繼隆的部將張環隱伏在城頭,用射程甚遠的床子弩向蕭撻凜射擊,擊中蕭撻凜之額頭,雖被帳下士卒救回營帳搶救,終因傷勢過重而死。次日,蕭撻凜的靈車送至蕭太後的禦帳前,蕭太後極為悲慟,命輟朝(即停止朝廷君臣處理公務之朝會)五日以為悼念。因為蕭撻凜勇悍有謀,其所統騎軍又為契丹精銳,每戰充當先鋒,所以兩軍還未決戰,蕭撻凜即遭伏弩暗算,傷重而亡,對契丹士氣打擊甚大。《遼史·蕭撻凜傳》之“論”對此評論道:“當時以蕭撻凜為統軍,直抵澶淵。將與宋戰,撻凜中弩,我兵失倚,和議始定。或者天厭其亂,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遼史》之評價自然有誇大之詞,但宋、遼“澶淵和約”得以比較順利地訂立,蕭撻凜的意外陣亡,確實是一個重要因素。

蕭撻凜之子,一為北府宰相蕭排押,娶蕭太後次女衛國公主長壽女;一為南京統軍使蕭慥古,娶遼聖宗第八女長壽公主。即兩兄弟皆為駙馬,其所娶妻卻分屬姑、侄兩輩,正反映了契丹皇族、後族之間婚姻不分尊卑之特色。此兩人事跡詳見下文,此處從略。蕭撻凜的另一子為蕭劄剌,字虛輦,性耿介,不屑於從事生產商業。遼景宗保寧年間,蕭劄剌以後族入仕,累官至寧遠軍節度使,官任三年期滿即歸家鄉,淡泊自適。統和末年,蕭劄剌被召拜南京馬布軍都指揮使;稱疾求退,未被允準,遷官夷離畢,再次稱疾求退,得到天子允準。於是蕭劄剌遁入頡山,杜門不出,親友或來訪問,終日言談,不及世務,人稱頡山老人,為時人所禮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