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 血戰陳家穀

宋太宗部署宋軍三路大舉北伐,為蕭太後展示其軍事指揮才幹提供了一個絕好之舞台。蕭太後臨危不亂,縱觀全局,從容布置,指揮若定,終使遼軍先敗後勝,岐溝關和陳家穀先後大捷,不但粉碎了宋廷欲收複燕雲地區的企圖,而且大大增強了其在遼國內之威信,進一步穩固了其專製統治。

統和四年(986年,宋雍熙三年)三月初,宋軍大將曹彬、崔彥進、米信由雄州道,潘美、楊繼業(即楊業)由雁門道,田重進出飛狐道,大舉北征。宋太宗計劃以東路宋軍在燕京地區吸引遼軍主力,潘美等率西路軍迅速占領雲州一帶,然後再東下會合中、東兩路宋軍圍攻燕京城。為此,與曹彬所率宋軍主力持重而進不同,西路宋軍北出雁門關後快速展開,猝不及防的契丹州郡守臣,麵對來勢洶洶的宋軍兵馬,非降即走。

潘美所部自西陘北上,即與遼邊境戍兵遭遇,一戰擊潰之,斬首五百餘級。宋軍乘勝追擊至寰州(今山西朔州東北)城下,再敗遼軍,又斬首五百餘級。宋將神衛右第二軍都指揮薛超作戰負傷,血沾戰袍,卻依然神色自如指揮士卒。迫於宋軍壓力,三月十二日,遼寰州刺史趙彥章辛大開城門出降,被宋廷授任寰州團練使,以勸誘遼守臣歸降。

十三日,宋軍進圍朔州(今屬山西),遼知朔州軍節度副使趙希讚舉城迎降,被宋朝授任朔州觀察使。

十五日,田重進所率宋中路軍與遼軍激戰於飛狐,遼悍將冀州防禦使大鵬翼、康州刺史馬贇、馬軍指揮使何萬通兵敗被擒。

此時,駐蹕於燕京督戰的蕭太後,因全力調集兵力增援總領燕京防務的耶律休哥以抵禦宋東路軍,故於十九日任命剛出征女真歸朝的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為山西兵馬都統,隨即又賜斜軫密旨及彰國軍節度使“杓窊印”,速赴前線禦敵。所謂“杓窊印”,是指以鷙鳥為印紐的官印,取疾速之義,每遇行軍作戰,遼廷即賜之領軍將帥以為印信。但山西形勢持續惡化,就在斜軫被授任山西遼軍主將的當日,宋軍又轉攻應州(今山西應縣),遼應州守臣彰國軍節度使艾正、觀察判官宋雄以應州歸降宋朝;宋廷即授艾正為應州觀察使,宋雄為鴻臚少卿、同知應州。

二十三日,田重進率軍進圍飛狐,並令大鵬翼至城下勸降,遼守將還欲堅持,田重進揮軍急攻,遼定武軍馬步軍都指揮使、郢州防禦使呂行德乃與副都指揮使張繼從、馬軍都指揮使劉知進等人出降;宋太宗升飛狐縣為飛狐軍,並授呂行德等官職有差。

二十八日,田重進又進圍靈丘縣(今屬山西),迫使遼靈丘守將步軍都指揮使穆超舉城出降;穆超亦被宋廷授為右監門衛將軍。

四月三日,宋軍進入雲州,遼雲州守將大同節度副使趙毅、節度判官張日用等迎降,皆被授予宋官。

因山西軍情日趨危急,宋軍連下寰、朔、應、雲四州,而宋東路軍卻因缺糧而自涿州南撤,使燕京所麵臨的威脅一時大為減弱,所以蕭太後隨即於十日詔兩部突騎赴蔚州(今河北蔚縣),以助蕭撻凜(也寫作“闥覽”)作戰;將軍化哥統平州兵馬,橫帳郎君奴哥為黃皮室都監,郎君謁裏為北府都監,各以步兵赴蔚州以助斜軫。十二日,蕭太後又頒布命令,以耶律斜軫為諸路兵馬都統,撻凜為兵馬副部署,耶律題子為都監,由斜軫全麵指揮山西蕃漢諸軍,反擊宋西、中兩路兵馬的進攻。

十七日,隨著宋軍田重進部的逼近,而遼援兵相距仍遠,遼蔚州守臣間發生了內訌。當時,遼蔚州監城使、同州節度使耿紹忠等眼見宋軍兵鋒甚銳,“所向皆下”,便心不自安,打算盡殺守城漢軍將吏,統率契丹人馬向遼軍主力靠攏。但此圖謀被蔚州左右都押衙李存璋、許彥欽所窺知,於是李存璋等人就先下手為強,殺蔚州節度使蕭啜裏及城中契丹士卒千餘人,執耿紹忠歸降於宋。耿紹忠與韓德讓之家為兒女親家,也為遼地著名的漢人世家,其父為奉聖軍節度使耿美,其弟為三司使耿紹雍。耿紹忠領同州節度使,此時正在蕭太後、遼聖宗行營,聞聽宋軍來攻,便遣至離前線頗遠的蔚州為監城使,不想就此被部下綁歸宋朝。

當時,西路宋軍連下山西諸州,各以兵守,主將潘美駐雲州,勇將楊業屯代州(今山西代縣)。但如此大好局麵,隨著宋東路主力軍五月初慘敗於岐溝關而付之東流。遼軍擊敗宋曹彬主力軍後,僅休整數日,便移師西線,號稱以十萬大軍實施反攻。十三日,蕭太後調遣詳穩蕭排押率弘義宮兵及南北皮室、郎君、拽剌四軍同赴山西應、朔二州界,與惕隱瑤升、招討韓德威等軍會合,一同抵禦正進攻山西的宋軍,很快扭轉了不利局麵。

此時耶律斜軫統領兵馬進逼蔚州,宋勇將荊嗣守城不出,斜軫便將招慰宋人的書信寫在布帛上,射上城頭以勸降。宋副都指揮使江謙由此懷二心,欲聯絡軍士翻城出降,被荊嗣偵知,便以“妄言惑眾”之罪名斬之,以穩定城內軍心,登城固守。隨即遼人探知宋軍來增援,斜軫便令都監耶律題子連夜在半路險要處埋伏精兵,阻擊宋軍援兵。蔚州守城宋軍見救兵已至,大開城門出擊,卻遭到斜軫所部從其背後突擊,於是守城、來援的兩支宋軍一起潰敗。遼軍乘勝攻下靈丘、飛狐等地,遂取蔚州城。突出蔚州城的荊嗣轉戰而退,隨行軍校五人,四人戰死,但荊嗣經血戰,終於率餘部回歸田重進大營。十六日,斜軫遣判官蒲姑至燕京奏報收複蔚州,斬首二萬餘級,蕭太後甚喜,賜蒲姑酒及銀器。此處“斬首二萬餘級”,大有誇大戰績之嫌。二十一日,宋將賀令圖、潘美複率兵來戰,進圍蔚州。正屯軍於蔚州附近的斜軫,得知宋軍來襲,便設伏半路,出敵不意,縱兵逆擊,追奔逐北,再次擊敗宋軍於飛狐道,控製了飛狐關。作為外三關之一的飛狐關,形勢險要,實為進入山西的門戶。

二十五日,蕭太後因遼將瑤升、韓德威臨陣畏怯、不盡追殺來犯的宋兵之過失,降詔詰責;並下令敵軍“據城未降者,必盡掩殺,無使遁逃”。六月初,蕭太後命南京留守耶律休哥派遣炮手等西去助援耶律斜軫,大大增強了山西遼軍攻擊堅固城防的能力。

宋太宗當時因曹彬主力軍慘敗,急令邊境諸將在雄州一線再設防線,欲借助西、中兩路宋軍所取得的戰果,再與遼軍周旋。但眼見曹彬主力軍潰不成軍已極大地影響了宋軍士氣,且遼軍連克蔚州、靈丘、飛狐等地,敗局已定,於是急令西、中兩軍回撤,中路軍退守定州,西路軍退屯代州,並要潘美遣軍掩護雲、應、寰、朔四州的民眾內遷。十七日,耶律斜軫察覺宋軍欲南撤,遂自飛狐鼓行而西,一擊進入寰州,殺宋守城吏卒千餘人。駐守渾源(今屬山西)、應州等地宋軍,得此敗報,紛紛棄城而走。於是,迫於形勢而回駐代州的宋軍主將潘美,便急遣勇將楊業出兵接應。與遼國交鋒多年且深諳邊境地勢的楊業,鑒於遼軍已占據了寰州,形勢對宋軍大為不利,故向主將建議應避遼軍鋒銳,分兵應州以誘開遼軍主力,保民眾安全南撤,曰:今敵寇益盛,不可與戰。朝廷止令取數州之民,我軍但領兵出大石路(今應縣大石口,為繁峙至應縣之重要通道),先遣人密告雲、朔兩州守將,待此大軍離代州之日,即令雲州之眾先出。我師進向應州,契丹必全軍來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穀(今山西朔州南),遣強弩手三千人列於穀口,以騎士援於半路,則三州之眾,可保萬全矣。但楊業的聲東擊西之計,卻遭到了監軍、蔚州刺史王侁的質疑,並譏諷楊業曰:“為將領數萬精兵而怯懦如此,當趨雁門北川中,鼓行而往馬邑(今山西朔州東)。”順州團練使劉文裕也讚成王侁的正麵與遼軍作戰主張,而潘美卻不表態。深悉敵情的楊業當即反駁道:“不可,此必敗之勢也。”於是王侁汙蔑楊業畏敵避戰是別有居心,他說:“君素號‘無敵’,今見敵卻逗撓不戰,得非有他誌乎?”楊業原為北漢戰將,北漢滅亡後歸宋,雖然在對遼作戰中多立戰功,但一向遭小人排擠,故至此聞聽王侁之語,不禁大為憤慨,瞋目怒道:“我楊業非是怕死不願出戰,隻是天時不利,如此而為,徒然使將士傷亡而事情不能成功。既然君等責備我不能以死報國,則我當死於君等之前耳。”於是楊業決定率兵自石峽路直趨朔州。臨行時,楊業向主將潘美悲憤地泣訴道:“此行必定不利。楊業本是太原降將,國亡當死,主上施恩不殺,寵待以上將,授予兵柄。我非是縱敵不擊,隻是欲等待時機,立尺寸之功以報君恩。今日諸君責我楊業怯懦避敵,我定當先戰死沙場以自明!”隨後楊業手指陳家穀口(今山西寧武北)說:“望諸君能於此穀口埋伏步兵強弩,分為左右翼以作援兵,待我兵敗轉戰至此,諸君即以強弩射敵施救,不然,我所率兵士必死無遺。”潘美亦久經沙場,情知楊業所說是實,所以立即指揮諸將在穀口設伏。

遼軍主帥耶律斜軫獲聞楊業帶兵出代州而來,即令悍將蕭撻凜伏兵於要路。遼軍將士對“初以驍勇自負,號楊無敵”的宋將楊業還是頗為忌憚的,所以斜軫親自率軍迎擊。次日清晨,宋、遼兩軍相遇,斜軫指揮眾軍列陣挑戰,楊業麾兵進擊。兩軍甫交,遼軍便佯敗而退,宋軍追擊,遼軍伏兵突然發動,斜軫也回幟反攻,將宋軍團團圍住,殺聲動地。孤軍奮戰的宋軍難以支撐,隻得且戰且退,引兵來至朔州南三十裏的狼牙村。楊業心底大惡這村名不祥,因為自己姓楊,而此村卻稱狼牙,“羊入狼口”,豈有幸理,所以不肯進村;但後有追兵,又無他路可避,加上左右將士固請,楊業乃行,然而隨即又被斜軫主力所圍。此時,守備在陳家穀口的潘美等人,自寅時(三時至五時)等到巳時(九時至十一時),王侁派人登上附近山上的托邏台瞭望,沒見前方動靜,自以為遼軍已經敗退。為了爭功,王侁率領本部兵馬離開了陳家穀口,潘美見狀,亦以“不能製止”王侁行動為借口,隨著離開了穀口,順著灰河(今山西朔縣境內之恢河)河穀向西南走了二十裏。此時傳來了楊業兵敗的消息,潘美不但未派兵增援,反而慌忙帶領所屬部隊後撤而去。寡不敵眾的楊業率軍浴血奮戰,突出重圍,從日中殺到日暮,果然如此前所預料的,率敗兵轉戰至陳家穀口。本想利用伏兵挽救敗局的楊業,可見穀口已無宋軍一兵一卒把守,不禁“拊膺大慟”,非常悲憤。當時隨從楊業作戰的戰士尚剩百餘人,平日“禦下有恩”的楊業深知敗局不可挽回,便對眾士卒說道:“汝等各有父母妻子,與我一起戰死,無益於事,可分散逃命,待敵軍去後,尚可還報天子此戰經過。”但眾軍士皆為楊業之忠義所感激,無一人逃走,誓與俱死。於是楊業便率此百餘名哀兵反身衝入遼軍中血戰,楊業之子楊延玉以及部將王貴、賀懷浦全都力戰而死。王貴七十三歲老將,在遼兵重圍中,仍然張弓射殺數十人,箭盡,又揮舞空弓擊殺數十人,最終死於亂槍之下。楊業在激戰中身負數十處傷,帳下戰士全部戰死,但仍力戰不止,揮短刀殺死遼兵近百人。因坐騎傷重不能奔走,於是重傷的楊業便往密林中匿避,遼將耶律奚底緊追不舍,遠遠望見楊業袍影,張弓一箭,隻中楊業。遼兵一擁而上,生擒了傷重墜馬的楊業。

對於楊業被擒後的情形,宋、遼兩國史書所載甚不一致。《宋史》稱楊業被擒後歎息道:皇上對我恩重如山,我本期待捍邊殺賊以立功報國,不料反遭奸臣所逼迫,致使王師敗績,還有何麵目求生耶!於是楊業“不食三日,死”。但《遼史·耶律斜軫傳》卻如此記載楊業被擒後與耶律斜軫相見的情景,道:斜軫責曰:“汝與我國角勝三十餘年,今日何麵目相見!”楊業但稱死罪而已。不過,如此膽怯卑微的言行,與“以驍勇自負”、聞名北邊數十年、人號“楊無敵”的形象大相徑庭,且亦與其因傷被敵所擒後“瘡發不食,三日死”的結果亦大不相符,所以《耶律斜軫傳》中所言楊業被擒後的狼狽言行,實是為鼓己方士氣、打擊敵人軍心而編造出來的。遼、宋兩國對楊業之死皆十分看重。七月初,斜軫遣侍禦涅裏底、斡勤哥奏複朔州,擒宋將楊,及上所獲將校印綬、誥敕。蕭太後賜涅裏底等酒及銀器,並將楊業的首級函獻蕭太後和遼聖宗。蕭太後隨即詔命詳穩轄麥室將楊業的首級傳至燕京耶律休哥處,曉示諸軍,並將朔州之捷宣諭南京、平州將吏。而宋軍駐守雲、應諸州者聞知楊業戰死,即刻棄城南遁。於是被宋軍所攻占的州縣,全部被遼軍收複。而斜軫所部將校,前破女真,後拒宋大捷,故遼廷加斜軫守太保,屬下將校論功加賞有差。朔州一戰,斜軫麾下立功將校多人,其中悍將蕭撻凜、駙馬蕭排押事跡詳見後文,此處從略,而將其他將校之戰績簡介如下。

耶律題子字勝隱,北府宰相兀裏之孫。遼景宗保寧年間,官禦盞郎君;九年(977年),奉命出使北漢,具體分析北漢與遼通好長久之計,得到北漢主的禮重。統和二年(984年),題子率所部兵馬合同西邊詳穩耶律速撒征討陀羅斤族,大破之。四年,宋將楊業攻陷山西城邑,題子隨從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出擊,先敗宋將賀令圖於定安,晉官西南麵招討都監;此後連夜伏兵道旁,擊敗增援蔚州的宋兵,收複了蔚州,待賀令圖收攏潰卒再來襲蔚州,題子逆戰破之,迫使宋應州守將棄城而遁。題子將兵進圍寰州,冒箭石登城,宋軍大潰。而斜軫在朔州擒楊業,題子之功居多。是年冬天,題子會合蕭撻凜南擊宋軍,進攻宋軍駐守的易州(今河北易縣)城,死於半途。題子善射而工畫,當年破擊賀令圖軍時,有宋將受傷僵臥野外,題子一見,圖畫其人形貌,並出示宋人,皆驚歎其神妙不已。

耶律諧理,字烏古鄰,突舉部人。統和四年,宋將楊業北攻山西遼地,諧理隨從耶律斜軫出擊,往往榮任先鋒將,偵察有功。是年末,遼軍大舉伐宋,與宋軍相拒於滹沱河,諧理率精騎從小路先渡河,繞至宋陣背後,擒獲宋將康保威(即康昭裔),以此戰功獲得天子詔令世預節度使選的殊榮。太平元年(1021年),諧理官至突舉部節度使。六年,隨從大臣蕭惠進攻甘州回鶻,在可敦城西南,與叛亂的阻卜族兵馬遭遇,不及列陣,中流矢而死。

耶律奴瓜,字延寧,遼太祖異母弟、南府宰相耶律蘇之孫。統和四年,奴瓜以黃皮室軍都監參與了反擊宋將楊業北征的戰鬥,以功加官諸衛小將軍;以南征宋朝有功,再遷黃皮室詳穩。六年,奴瓜作為先鋒將再次南下,於定州(今屬河北)擊敗宋遊擊兵馬,擢升東京統軍使,加金紫崇祿大夫;後因出征兀惹失利,削奪金紫崇祿大夫。十九年,拜南府宰相。二十一年,奴瓜又一次率軍南征,擒獲宋將王繼忠,俘獲、殺傷甚眾,以功加同政事門下平章事;二十六年,為遼興軍節度使,不久複為南府宰相。開泰初年(1012年),奴瓜加官尚父,卒。

耶律奚底,為孟父房楚國王之後,善弓馬技擊,勇於攻戰,所以在遼景宗時,多任以軍事之職。統和四年,奚底為右皮室詳穩,隨從樞密使耶律斜軫反擊攻占山西郡縣的宋將楊業,凡戰必身先士卒,箭無虛發。楊業敗於朔州之南狼牙村時,藏匿於樹林之中,奚底望林中戰袍之影而射,楊業受傷墜馬被擒,不食而死。戰前,遼軍中曾頒行軍令務必要生擒楊業,奚底因此緣故不能以射獲楊業為殊功。此後,奚底又隨從蕭太後親征宋朝,屢有戰績;以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