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龍飛功臣:女裏、高勳、耶律賢適

遼景宗得以如願奪得皇帝寶座,其心腹臣子蕭思溫、女裏、高勳和耶律賢適四人之功不可滅,遼景宗也以高官厚祿賞賜其殊勳,但隨著權力鬥爭的發展,此四人卻有著三種結局:貴為國丈的蕭思溫被同是“龍飛功臣”的女裏、高勳所暗害,而女裏、高勳最後也因謀殺蕭思溫之事敗露而被天子所誅,隻有耶律賢適始終得到遼景宗的信任,得享天年。因為蕭思溫的事跡已記錄如前,故此處主要介紹女裏、高勳和耶律賢適三人的榮辱之事。

女裏字涅烈袞,契丹人,因出身低微,故後人已不詳其來自哪一氏族,自小即入屬於遼世宗的積慶宮,成為一個宮分人。遼世宗被弑後,女裏隨遼世宗之子耶律賢進入屬於遼太宗的永興宮。作為生長於草原上的窮苦小子,女裏自小就與馬匹相伴,故以善於識馬知名。有一天,女裏去郊野幹事,看見數匹馬行走的足跡,便指著其中一個足跡說道:“此必為奇異良駒也!”當即將自己所騎之馬去交換那匹馬,結果果真得到一匹駿馬。因此在遼穆宗應曆初年,女裏被授任習馬小底。所謂小底,五代後期和宋、遼皆有此官名,授武官或宦官中資曆較低者。習馬小底,即飼養、管理馬匹的小官吏。此後,女裏因為母親守孝而去官。據說有一日他來到雅伯山中,遇見一位巨人,惶懼而逃,卻被那巨人製止道:“勿懼,我是地祇也。汝將汝母親葬於斯處,然後速歸帝闕,日後必大貴。”女裏聽從了他的建議,回到了永興宮,逐漸遷升馬群侍中,後改飛龍使,即遼朝總管全國馬政之官。

當時生活於永興宮內的耶律賢,因女裏亦出於自己父親的積慶宮,特見親切,相從甚密,女裏對耶律賢也傾心結納。應曆十九年(969年)二月,遼穆宗遇弒,得知消息的女裏連夜聚集自己帳下的五百禁兵,奔赴耶律賢所居之處,進說耶律賢勿失天賜良機,於是耶律賢即與女裏、侍中蕭思溫、南院樞密使高勳率甲騎千人趕到遼穆宗遇弑之處,搶得了寶位。

同為“翼戴”功臣的高勳卻是漢人。高勳字鼎臣,為後晉北平王高信韜之子,生性通敏,入仕任後晉門合門使。遼會同九年(後晉開運三年,946年)冬,遼太宗南下討伐不再聽話的後晉出帝石重貴,將晉軍主力重重圍困。晉軍統帥杜重威畏敵出降,令時任帳下中門使高勳將降表送至遼太宗帳下。晉帝無奈出降,後晉亡。當時已投降契丹的原晉將張彥澤借遼太宗之命剽掠京城,並趁醉來到與自己有隙的高勳家裏,將高勳的叔父和小弟殺死,還暴屍門外。也已歸降契丹的高勳大恨,便設法到遼太宗跟前告禦狀,而遼太宗認為張彥澤洗劫京城大大敗壞了自己欲為“中原主”的形象,大怒,下令將張彥澤棄於市,並令高勳監刑。高勳便使人將張彥澤剖腹取心以祭死者,市民遭其傷害者爭割其肉而食之,以消怨恨。遼太宗進入汴京以後,授予高勳四方館使,不久擢任宣徽使。但遼太宗在汴京未久,因各地軍民反抗激烈,不得不撤軍北還契丹,高勳也隨之北上。遼太宗來到湯陰(今屬河南)愁死崗上,鬱悶地對追隨身邊的高勳說道:“我在北國,以打圍遊獵食肉為樂事,自從來到中原漢地,每每不快。我若得回歸本土,死亦無恨。”高勳聽後不敢出聲,但退下後對親信預言道:“其語如此,大概將死矣!”果然,遼太宗於數日後死於欒城殺胡林。遼世宗繼立,率軍北上與述律太後爭鋒,高勳與原後晉中書舍人李澣等十餘人留在南京待變,至遼世宗統治穩固,他們才來到上京。李澣官拜翰林學士,而高勳因為好結交契丹權貴大臣,能為其效力,故頗為他們所推譽,於天祿元年(947年)九月拜任專管契丹境內漢人軍政事務的南院樞密使。

天祿五年(951年)六月,北漢皇帝劉崇為抗衡後周,遣使向契丹稱侄,遼廷遣燕王述軋與高勳前往太原,冊劉崇為大漢皇帝。是年,遼世宗被弑,遼穆宗繼位,高勳被封趙王,仍為南院樞密使。此後北漢與後周交戰,漢帝向遼求援,遼穆宗遣高勳率兵會同漢軍進攻後周上黨(今山西長治)地區,但無所得而還。遼穆宗嗜酒好殺,貴族大臣時有小過而遭誅戮者,高勳因官任樞密使,對漢人大臣屢加緩手。時任工部侍郎的李澣不習慣北方風俗,欲逃歸汴京,至邊境被抓,送還上京,遼穆宗欲殺之,高勳竭力營救,說:“李澣本非負恩而逃,隻是以母親年逾八十,急於省覲而致此罪。而且李澣富於文學,當今之人少有倫比,若留掌詞命,可以為國增光。”於是李澣得免死罪,被關在奉國寺。過了六年,遼穆宗欲建立遼太宗功德碑,高勳趁機奏請說:“此碑文除李澣之外無人能秉筆。”遼穆宗同意了,待看到李澣所寫之文,大悅,便釋放了李澣,不久加李澣禮部尚書、宣政殿學士。

此後,高勳出任上京留守。由於南京留守蕭思溫在周世宗收複三關之戰中舉措無方,為人所攻訐,故遼廷即將蕭思溫調離南京,並命高勳接任南京留守之職,以對抗代後周而立的北宋政權。應曆十三年(963年,宋乾德元年)初,宋軍欲在益津關修築城隘,高勳奏請遼穆宗同意,與統軍使崔廷勳率兵騷擾,使得宋人築城未成;應曆十七年(967年,宋乾德五年)二月,宋人再次打算修築益津關城,又被高勳遣軍所破壞。次年,高勳被調回遼廷。五月,遼穆宗在述古水一帶遊獵,與政事令蕭排押等人野飲終夜,高勳也參與其間。不久,高勳再任南院樞密使。

高勳作為漢人大臣,自然與重用漢人的遼世宗之子耶律賢較為親近,於是當遼穆宗遇弒,高勳即投靠耶律賢,同率甲騎赴難,擁戴耶律賢為帝,以博取高官厚祿。遼景宗繼位以後,當然也以功論賞,高勳封秦王,女裏加政事令。但同為擁立功臣的蕭思溫自侍中擢任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女兒為皇後,位尊權重,聲勢顯赫,故高勳、女裏兩人心中不服,暗中唆使國舅帳蕭海隻等人暗殺了蕭思溫。蕭海隻等人被捕殺,但高勳、女裏卻未暴露,依然得到遼景宗的信任,女裏自飛龍使擢升權力甚大的契丹行宮都部署,不久再加太尉,高勳再任南京留守,而最為重要的北院樞密使一職,遼景宗卻授予了心腹大臣耶律賢適。

耶律賢適雖然未曾如蕭思溫、高勳、女裏那樣直接幫助遼景宗奪得帝位,但遼景宗在遼穆宗時期得以保全而免遭嗜殺之天子的忌疑,耶律賢適起著重要作用,使韜光養晦的遼景宗得以最終順利繼位。

耶律賢適,字阿古真,其父親魯不古為遼太祖的堂侄。耶律魯不古,字信寧。契丹原無文字,遼太祖時製作契丹字,魯不古參與其間,故事成後,被授任林牙、監修國史之職。遼太宗時,魯不古為負責西南邊境軍政事務的西南邊大詳穩,會同元年(938年)伐黨項族有功。遼世宗天祿年中,魯不古拜於越,數年後任北院大王,卒年55歲。

耶律賢適好學有大誌,但表麵上滑稽玩世,以遠避禍難,而世人皆不能識知,隻有於越耶律屋質十分器重他,曾對人稱譽說:“此人若當國,為天下之大幸。”遼穆宗時,大臣多以言獲罪,耶律賢適以遊獵自娛,與親朋好友言談從不及時事。應曆十七年(967年),耶律賢適等將領討伐烏古部族,得勝還朝,耶律賢適以戰功自郎君升任右皮室詳穩。當時,生養在永興宮的遼景宗已長大,時常與親信侍從韓匡嗣、女裏等非議遼穆宗的暴政,守護宮帳的耶律賢適便多次勸說遼景宗不要如此以招禍,遼景宗對他之言甚信服。

遼景宗登基以後,耶律賢適因功加檢校太保,不久授寧江軍節度使,賜推忠協力功臣。當時,初即位的遼景宗猜疑那些宗王心懷非分之想,故甚為倚重護衛宮帳的耶律賢適,特加特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保寧二年(970年)五月,北院樞密使蕭思溫被暗殺,遼景宗即以耶律賢適接任其職,兼侍中,賜保節功臣。為防暗殺事件在自己身上重演,遼景宗將自己未即位前的親信侍從組織起來,稱撻馬部,以加強其宿衛。保寧三年(971年)秋,耶律賢適以北院樞密使兼任西北路招討使。

耶律賢適為官清廉明敏,推誠待人,雖在休息宴樂之時亦不忘政務,所以百官皆勤勉職司,不敢偷惰,那些多年以來滯積的案件都得到了清理。但此時高勳、女裏依仗天子的寵信,為所欲為,招奸納賄。女裏貪婪之名聲甚至傳到了境外,北漢皇帝每逢女裏生日,必定送上重禮,以取其歡心。耶律賢適為此請求天子要對高勳、女裏多加警惕,但未得遼景宗重視。此後,高勳上奏說,南京城郊多空地,請求朝廷同意開墾成水田以種稻子,遼景宗認為這是好事,打算準許,但不滿高勳所作所為的林牙耶律昆卻公然在朝堂上宣言道:“高勳此道奏議,必定包含異謀。果然準許其種稻,引水灌田,假設其以南京叛亂,官軍騎軍將從何而入?”遼景宗一聽,果然起了疑心,駁回了高勳的奏章。不久,遼帝又將高勳調回,任南院樞密使。保寧八年(976年)七月,已遭猜忌的高勳以將毒藥放在食品內饋送給駙馬都尉蕭啜裏的罪名,被除名流放銅州。高勳被廢,與高勳關係密切的女裏亦漸漸遭天子的疏遠。保寧十年(978年),女裏以家中私藏盔甲五百副的罪名遭到逮捕,法官在訊問時,又從女裏的衣袖中搜得當年暗殺蕭思溫的殺手寫給女裏的書信,由此高勳、女裏指使殺手暗害蕭思溫之事敗露。蕭思溫被暗殺以及凶手蕭海隻等人伏誅一事,至此已有八九年了,竟然還能在女裏的衣袖中搜獲作為罪證的信件,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不過,高勳、女裏等人就是在是年五月,以如此罪名被賜死,高勳還遭到沒收家產、全部賜給蕭思溫家的懲處。

高勳、女裏雖已遭誅,但耶律賢適的煩惱並未到盡頭。遼景宗即位後,按草原慣例封賞其保母(奶媽)以及其丈夫官職、財物,使得這些人憑借著與天子的特殊關係肆意妄為。待高勳、女裏被誅後,遼景宗對這些人更為寵信,於是他們聲勢熏赫,納賄請謁,門庭如市,敗壞了吏治。為此,耶律賢適屢次諫勸天子要對他們加以限製,但遼景宗未作答複。耶律賢適無奈,隻得托病辭官,亦未得天子的同意。遼景宗告訴耶律賢適,如感覺身體狀況無法勝任每日繁重的公務,可以用銅鑄造一個自己的手模,讓下屬印在公文上,以減輕工作強度。直至乾亨元年(979年),耶律賢適病情加重,才得以獲準辭官休養。乾亨二年(978年)正月,遼景宗在封自己二個兒子為梁王、恒王之際,並封耶律賢適為西平郡王。不久,耶律賢適病卒,享年53歲。

遼景宗朝政治能一反遼穆宗時嗜殺殘暴、昏庸混亂的局麵,而較為清明,為日後蕭太後、遼聖宗統治穩定、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其中耶律賢適的功績殊大,因此《遼史》中稱說耶律賢適為遼世之“名臣”,實非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