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宴以合好”的宴飲詩

宴飲詩指的是描寫君王飲宴群臣和親朋歡聚宴飲的詩歌。《詩經》的宴飲詩主要分布在《小雅》中,朱熹說:“正《小雅》,燕饗之樂也。”《小雅》中的宴飲詩包括:《鹿鳴》《常棣》《伐木》《魚麗》《南有嘉魚》《蓼蕭》《湛露》《彤弓》《六月》《吉日》《楚茨》《桑扈》《弁》《賓之初筵》《魚藻》《采菽》《匏葉》等。相對而言,宴飲詩的文學性較弱,但其具有很強的社會功能。

宴飲是我國上古時代貴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宴飲不僅僅是貴族生活驕奢的表現,也是一種禮儀文化的表現。現代學者的研究表明,宴飲詩具有多重功能。

第一,政治功能。陳子展等在《〈詩經〉導讀》一書中指出:宴飲詩是周代統治階級利用宴飲活動中的一係列“禮儀”教化,類似今天的國家法律在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因此宴飲不僅是飲酒吃肉,也是政治。通過其中的禮儀與道德,宴飲詩具有調節人際關係、維持社會秩序的功能。

第二,宗教功能。馬玉梅在《〈詩經〉中宴飲詩及其宗教政治意味》一文中指出,宴飲詩是作為一種禮,作為一種娛神媚神,實現人神相接的手段而被運用的,它就是周人選取用來實現宗教目的的一種手段。

第三,禮樂文化的展現。《詩經》是禮樂文化的載體,而宴飲詩則是表現禮樂製度較為集中的詩歌。從宴飲詩中,我們可以看到禮儀禮製,如君臣之間的尊卑順序,賓主間的揖讓之禮等。

總的來說,《詩經》中大量宴飲詩的出現並不是為了表現當時貴族的窮奢極欲,而是承載了諸多功能。正如李山教授所說:有純係生活奢華的宴飲,有實現著某種意圖的宴飲,《詩經》當屬於後者。唯其如此,貴族的大量宴飲活動才能反映到詩歌中來。質言之,《詩經》中大量宴飲詩的出現,乃是由於宴飲活動負載著某種曆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