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區”的迷茫

任正非是一位具有憂患意識的企業家,他有句名言叫“惶者生存”。在華為的發展史上,任正非分別在2001年、2004年、2008年、2012年和2016年五次拉響了“冬天”的警報,並要求華為高管要牢固樹立危機意識、戒驕戒躁。

2001年,國際高科技產業哀鴻遍野,華為卻發展勢頭強勁。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任正非卻發表了一篇題為《華為的冬天》的文章,敲醒了很多沉溺在勝利的喜悅中的華為人。

任正非的《華為的冬天》一文出爐,讓華為在中國的企業界確立了新的地位,其重視危機的企業文化開始擁有了狂風驟雨般的影響力。

2016年,華為的銷售收入達到5200億元,位居全球信息與通信行業首位,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129位,華為正如日中天,而此時,任正非卻說“華為已感到前途迷茫”。

2016年5月30日,任正非作為民營科技企業家的代表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發言,他當著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和全國億萬觀眾的麵表達了自己的憂慮:

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將演變成一個智能社會,其深度和廣度我們還想象不到,如果不能堅持創新,遲早會被顛覆。現在的時代,科技進步太快,不確定性越來越多,我們也會從沉浸在產品開發的確定性工作中,加大對不確定性研究的投入,追趕時代的腳步。

華為已經攻入“無人區”,處於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要想打破這一困境,必須堅持科技創新,追求重大創新。華為現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數學、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學的創新層麵,還沒有真正進入基礎理論研究。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的極限,而對大流量、低時延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經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重大創新是“無人區”的生產法則,沒有理論突破、沒有技術突破、沒有大量的技術積累,是不可能產生爆發性創新的。華為跟著人跑的“機會主義”高速度會逐步慢下來,創立引導理論的責任已經到來。雖然近年來在應用性創新上到達極限,但是在理論性創新上空白一片,長此以往,我們原有的成績必然被德國、美國等擅長“從0到1”的國家擊潰。

任正非此話一出,引發軒然大波。作為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標杆和國際化典範的華為,2015年的營收超過國內BAT(百度、阿裏巴巴和騰訊)的總和,手機業務頗有蓋過三星,與蘋果逐鹿天下的氣勢,任正非為何會發出如此感歎?

其實,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感到前途迷茫,找不到方向的不止華為,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感到困惑和迷茫。感到前途迷茫是數字化浪潮下全球性的集體“焦慮症”。但是,任正非作為中國高科技行業無與倫比的智者,站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這樣的殿堂上,當著國家領導人的麵出人意料地喊出“華為已感到前途迷茫”,當然不是危言聳聽。

對企業來說,最好的時候也就是最危險的時候。而危機意識,是華為走到今天的秘訣。在這種時候,任正非的“前途迷茫說”,當然是對公司內部最好的清醒劑。但最重要的是,任正非的迷茫是真切的,是發自內心深處的。這種迷茫,可能超越了大多數人的認知。

作為長期研究華為的學者,筆者認為有必要深入剖析一下任正非感到“迷茫”的原因。

任正非雖然對華為的未來感到迷茫,但他同時對華為的未來充滿信心。他提到的攻入“無人區”後感到“前途迷茫”是純粹對科學技術的迷茫。作為信息論基礎的香農定理,作為信息工程技術基礎的摩爾定律都已逼近極限,如果不能突破時延和帶寬的極限,人類社會如何走向智能社會?

任正非告訴我們:“戰爭打到一塌糊塗的時候,高級將領的作用是什麽?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用自己發出微光,帶著你的隊伍前進;領導者一定要像克勞塞維茨所形容的高級將領那樣,在茫茫的黑暗中,鼓舞精神,激勵鬥誌,高歌前進。”

同時,他還告訴人們,迷茫中也醞釀著新技術、新機會、新突破,這是對科學家、未來人才突破基礎理論的期許。華為已經炸開人才金字塔尖,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的加入,共同突破迷茫,走向未來的智能社會。

華為的2012實驗室早已開始對未來5—10年的前瞻性技術進行研究。在5G通信技術領域,華為已經取得重大技術突破,領跑行業。

顯然,麵對全球數字化浪潮,任正非已經意識到危機的存在和挑戰的艱巨。但作為行業領導者,華為將拿出一百分的勇氣和定力,不驕不躁,穩步前行,與運營商和合作夥伴一起共建更加美好的全聯接世界!

其實,此時的任正非比任何人都清楚,當下最重要的任務不是要攻下某一技術難關,而是要在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到來之前,開展一場深刻而徹底的自我變革,全麵提升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商業領導力和思想領導力,隻有這樣,華為才能蛻變為真正的行業領導者;隻有這樣,華為才能抓住時代賦予的大機遇;也隻有這樣,華為才能擁有更加廣闊的視野和更宏大的格局!而踐行這一切,必然一路荊棘,麵臨許多挑戰。不過,令人欣喜的是,華為已經在路上。

【故事點評】

華為進入“無人區”後的迷茫,是從“跟隨者”轉變為“領導者”後的角色適應,而這種迷茫也許會讓華為在“登頂”後犯下錯誤。

華為已經攻入電信行業的“無人區”,處在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這意味著華為將承擔起製定規則、創立理論的重任。在培養人才方麵,任正非建議國家重視教育,用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華為的做法是把所有的年輕人都送到一線去磨煉,去承擔更大的責任。

毫無疑問,人才與創新驅動是華為發展之本。過去的三十餘年,華為之所以能在中國企業中一騎絕塵,獨孤求敗,就在於華為在技術創新上舍得投入,每年將銷售收入的10%以上真金白銀地砸進去,砸出了匯聚和融合全球通信技術的窪地,壘起了自主創新的華為高地,使華為的國際專利申請數居全球第一。華為的這一次“迷航”,注定要孤獨,且無人喝彩,隻有任正非這樣的偉大企業家,才會產生深重的憂患和危機意識,承擔起引領的責任,在七十幾歲高齡之際,他再一次在茫茫黑暗中,用自己發出微光,帶著他的隊伍前進,就像高爾基筆下的丹柯一樣把心拿出來燃燒,照亮未來通信技術前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