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鳳的地方築巢

很多地方和企業為了吸引人才,不遺餘力築巢引鳳。而華為的任正非卻反其道而行之,主張“在有鳳的地方築巢,而不是築巢引鳳”。因為“離開了人才生長的環境,鳳凰就變成了雞,而不再是鳳凰”。

2016年歲末,北京大學教授陳春花、華為管理顧問田濤一行與任正非見麵交流,在談到華為引進國際人才時,任正非說道:

華為前二十年是走向國際化,是以中國為中心走向世界;華為後二十年是全球化,以全球的優秀人才建立覆蓋全球的能力中心,來輻射全球。全球能力中心的布局和建設將會持續下去,這些能力中心會逐漸補足各專業組織的能力。因此,華為堅持打開邊界,與世界握手,把能力中心布局在人才聚集的地方,“在有鳳的地方築巢,而不是築巢引鳳”,引進了一大批國際化管理人才和頂尖技術人才。

我們在全球尋找優秀人才,找到人才後圍繞他建一個團隊,而不是一定要把他招到中國來,這叫“機構隨著人才走,不是人才隨著機構走”。華為規定,跨國招聘應遵循屬地化管理原則。在遵從當地法律的前提下,當地用人需求優先考慮在當地聘用,做到人才在哪裏,華為就在哪裏。

華為的微波技術全球領先,就是因為華為從意大利挖來了一個“牛人”——隆巴迪。

隆巴迪是意大利著名的微波研究專家。10餘年前,華為因為他,把華為微波研究中心設在米蘭。

2004年,隆巴迪在西門子公司工作,負責將微波產品賣給華為,用於華為在柬埔寨的一個項目。不久,隆巴迪參觀了華為深圳總部,去了“高大上”的F1展廳,見識了深圳的工廠,特別是看了華為的發展軌跡後,感覺到華為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科技公司。他發現,在華為負責生產製造的員工很少,負責研發的人員占了非常大的比例,由此他了解到華為更關注長遠的創新和發展。

回去後,隆巴迪在西門子內部做了一個報告,他告訴同事:“華為作為一家跨國公司,雖然它的規模還比較小,但在將來幾年甚至數個月,我們就能看到它發展壯大。”

2008年夏天,隆巴迪成為華為的一員,並全權負責華為米蘭微波研究中心的籌建。他利用一切機會和資源向業界專家介紹華為和微波發展平台,還將與他共事過的、在業界具有10年甚至20年以上成功經驗的專家都拉到了華為,組建了微波專家核心團隊。

目前,米蘭微波研究中心擁有50多人的專家團隊,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擁有引領微波行業的前沿技術,成為華為微波的全球能力中心,華為因而占據了全球最大的微波市場份額。

隆巴迪喜歡給別人看他的華為工卡,他自豪地告訴團隊成員:“我的工號是900004,是華為歐洲研究院的第四名外籍員工,也是意大利米蘭微波分部第一個外籍員工。直到現在,我依然覺得自己來華為是幸運的,能和非常優秀的團隊一起做著業界最前沿的研究,貢獻著新的思路和想法。而華為米蘭微波研究中心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研究中心就像我的孩子一樣,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展望未來,我看到了米蘭微波研究中心的無限機會。”

南橘北枳,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南叫橘,生長在淮河以北叫枳。任正非認為,人才的產生是需要環境的,一個人的創新能力與他所處的環境關係很大。

華為之所以在米蘭建立微波研究中心,是因為米蘭有微波研究環境,有人才、產業環境和高校資源。米蘭是全球知名的微波之鄉,諸多知名公司如西門子、阿朗、愛立信都在米蘭設有微波研發和銷售機構。該地還有米蘭理工大學等高校,人才資源豐富,微波的產學研生態係統完整。隆巴迪和他的團隊在這樣的環境裏,與別人喝咖啡的時候就能得到各種信息。如果他們離開米蘭到了中國,會怎樣?中國沒有微波的產業環境,他連喝咖啡都不知道與誰去喝。這正是任正非主張“在有鳳的地方築巢,而不是築巢引鳳”的原因。

【故事點評】

國以才立,業以才興。人才是一個國家最重要、最稀缺的戰略資源,自然也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誰擁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誰就能在競爭中取得主動、贏得未來。因此,很多企業為了吸引人才,不遺餘力築巢引鳳。而任正非卻反其道而行之,主張“在有鳳的地方築巢,而不是築巢引鳳”。“人才在哪裏,資源在哪裏,華為就在哪裏”,這就是華為吸引人才的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