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艱難

2017年春節,73歲的任正非在厄瓜多爾、巴拉圭、玻利維亞等國家度過,因為那裏有華為派駐的員工,他要去慰問那裏的員工。盡管那裏是高原地區,氣候惡劣,很危險,但他還是去了。

2017年2月15日,任正非簽發了總裁電子郵件,暢談了自己去這些國家的見聞和感受。

春節期間我去了拉美。以前都跑的是大國,體會還不足,這次跑的都是小國,深刻體會到拉美員工的艱難。兩個相鄰國,本應該一腳就邁過去了,卻因經濟落後,沒有直達飛機。結果要轉三次飛機,每次飛40—50分鍾,到一個機場等2—3個小時,再飛1小時;再轉一次飛機,從下午飛,到第二天天亮才能到,而且全是乘坐經濟艙。

因此,我們要理解,他們不僅跨兩個大洋,隔我們兩萬公裏,而且在陸地上,也非常不方便,有效工作時間也不足,在考核基線上,要考慮這些困難。我也經曆過兩次空中危險,幸虧飛機迫降成功。員工乘經濟艙連續飛行40多個小時,他們這麽辛苦,哪裏想擠出錢來養那些不想幹活的人。公司允許我乘商務艙,比員工還好一些,乘坐頭等艙差價是我自己支付的,陪同人員的機票等也是我自己支付的,並非公司支付。公司文件中,隻有病員才允許陪同。

我承諾,隻要我還飛得動,就會到艱苦地區來看你們,到戰亂、瘟疫等地區來陪你們。我若貪生怕死,何來讓你們去英勇奮鬥。在阿富汗戰亂時,我去看望過員工。

在利比亞開戰前兩天,我在利比亞,我飛到伊拉克時,利比亞就開戰了。我飛到伊拉克不到兩天,伊拉克首富告訴我:“我今天必須將你送走,明天伊拉克就封路開戰了。我不能用專機送你,不安全,我派保鏢送你。”結果前後一個大車隊,十多名保鏢,連續奔馳一千多公裏,把我送上了最後一架飛機。

我鼓勵你們奮鬥,我自己會踐行。謝謝在敘利亞、也門等國家奮鬥的員工,至今我、徐直軍、陳黎芳、彭中陽等都認為也門飯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飯。

去年年初,你們給我打電話。我說了,你們飛多高,我都會來看你們的。玻利維亞代表處,是我們全球最高的代表處(4000米)。為了來玻利維亞,我去年7月去西藏試了試,在海拔3700米我感覺還好,我就把交付代表叫過來,陪我去山上的站點看看。結果是站在公路上,看著山上的站點,望山興歎,爬不上去了。

這次有機會去了珠峰大本營看了看你們的站點,到5200米,我真的不行了,得慢慢地走,不敢快,英雄不是當年。我想,你們把一根一根鐵塔部件背上山的艱難。十幾年前,公司在西藏墨脫開通“450”設備的一個站點時,王文征帶著200名民工,背著拆開的各種部件,4天4夜翻過4座4000—5000米的雪山,風餐露宿,開通了墨脫的通信,為公司在中國保留了一個“450”設備西藏試驗區做出了貢獻。來回是8天8夜,都是野外啊,想想都流淚了。

非常高興尼泊爾代表處的進步,你們的一個曆史項目概算虧損,從大前年虧損2.7億美金,到前年虧損3000萬美金,到去年盈利2140萬美金。在喜馬拉雅南麓一路爬坡,辛苦了。

你們真偉大,從泥坑裏爬出來的人,都是聖人。我也向全球在努力扭轉虧損的弟兄們致敬。

奮鬥精神是華為無堅不摧的武器。不論是華為高管還是普通員工,他們都有持續艱苦奮鬥的精神,能夠聚焦客戶關注的挑戰和壓力,提供有競爭力的通信解決方案和服務,持續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他們有使命、有信念、有追求,都是華為公司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信念能夠產生**和力量,華為人在為信念和使命工作時,可以奮不顧身,不畏艱難,自發地持續奮鬥;華為人在為信念和使命工作時,耐得住寂寞,兢兢業業,能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成就不簡單、不平凡的事業。使命驅動者一定是自我驅動、自我負責、自我管理的,他自身就是一台發動機,而不是被動工作。

筆者在“華為心聲社區”看到描述使命感的一段話:“光是物質激勵,就是雇傭軍,雇傭軍作戰,有時候比正規軍厲害得多。但是,如果沒有使命感、責任感,沒有這種精神驅使,這樣的能力是短暫的,隻有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正規軍能長期作戰。”所以,華為人在西伯利亞極度嚴寒的天氣下仍然堅持工作,建設網絡基礎設施。

筆者記得任正非在接受歐洲記者采訪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認為,華為員工持有股份和員工努力奮鬥本身沒有多大關係,員工的奮鬥是基於使命感,而不完全是受經濟利益驅動。”

華為要求員工要有奉獻精神,講奉獻,多付出,提出挑戰性績效目標,持續奮鬥。奉獻文化的激勵,讓員工有著超常的工作**。員工願意把自己的有限價值全心全意地奉獻給團隊,為了共同的目標,鞠躬盡瘁,全力以赴。有奉獻精神的員工對於回報不是應得的心態,而是先講奉獻、多付出。有奉獻精神的員工不是先想:組織給予了我什麽?而是先問:我為組織貢獻了什麽?有奉獻精神的員工不是小富即安、未富先貴,而是能不斷提出挑戰性的目標。有奉獻精神的員工不是奮鬥一陣子,而是為公司發展目標和需要持續奮鬥。

當然,奉獻和回報往往是關聯的,從員工角度奉獻要體現自願原則,不能結果導向。從公司管理激勵角度,建立適合的激勵機製是非常有必要的,事實上華為的激勵從來不含糊。員工時刻謹記:“你若為公司奉獻,公司必有回報。”當危機來臨時,華為的員工都會直麵困難,而不是躲避。華為員工的身上都有一種“英雄主義”,比如華為遭受美國封殺之時,很多員工主動請戰,而且不要報酬。他們表示“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這誓言令人感動和敬佩!

2016年,華為出版了《槍林彈雨中成長》,書中就記錄了一代華為人的艱辛。任正非感慨地說:“華為今天能達到800多億美元的銷售收入,融進了多少人的青春、血汗與生命。我們今天成功了,不要忘記一起奮鬥過的人。不要忘記不管是因公,還是因私,獻出了生命的人。我們今天已有大片土地,一定能找到紀念他們的形式。”

【故事點評】

70多歲的任正非,如今依然活躍在業務一線,這不由得讓人心生敬意。任正非早年參過軍,而華為又是從當年很艱苦的條件下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所以任正非非常理解華為員工的辛苦和努力。

很多人隻看到華為人的高薪、高股息,但是很少看到華為人艱苦奮鬥的場麵。就像人們隻看到表麵的靜水,而無視河底深處的流水一樣。任正非提倡靜水流深,保持心態平和,同時也要求華為人花更多時間投入到產研銷各項工作中,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不論時代怎麽變,華為艱苦奮鬥的文化不會改變。經過三十餘年的奮鬥,華為已從幼稚走向了成熟。華為人艱苦奮鬥的拚搏精神非常值得學習,華為人的這些感人的故事,為那些誌在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了非常好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