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欣賞兩個人

任正非喜歡講故事,善於激發和鼓勵員工。他經常給員工講一些勵誌故事。比如講他崇拜的人是誰、對他個人成長影響最大的是誰等等。

2019年2月22日,任正非在華為武漢研究所發表講話時說:

我最欣賞的兩個藝術形象,一個是國外的阿甘,一個是國內的許三多。華為的成功沒有秘密可言,就是典型的阿甘式成功。而阿甘精神的核心就是目標堅定、專注執著、默默奉獻、埋頭苦幹。所以,華為給員工的好處就是“苦”,沒有其他。而在這份“苦”之後,是個人的成就感,是收入的改善,是越來越堅定地跟著公司前進的信心……這是在華為不斷吃苦卻人人都願意留下來的原因。

任正非之所以最欣賞阿甘和許三多這兩個藝術形象,是因為他認為在我們這個社會,聰明的人太多,但往往“精致而利己”。社會並不需要那麽多利己的聰明人,而需要更多的“阿甘”,要有幾分傻氣,甘願投入、甘願付出、不計回報。

而甘做阿甘,是因為這批人有著廣闊的視野、堅強的意誌、胸懷他人的品格,除此之外,還要等得及。要知道,華為人與大家並沒有什麽不同,同樣是獨生子女,同樣是知識員工,同樣是80後、90後。作為華為人,他們在做什麽呢?

在巴格達,辦公樓剛剛建好,還沒搬進去的時候,遭遇了炸彈襲擊。有三位華為員工親曆了這次襲擊,但當他們滿身是泥、滿臉是土、汗流浹背地從硝煙中撤出來的時候,他們發回來的照片中,仍然是一張張燦爛的笑臉。

阿甘和許三多這兩個人物形象都是有責任、有擔當、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代表,與華為人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華為成功的秘訣。試想,如果沒有華為人的辛勤勞動,西伯利亞的居民就收不到信號,非洲乞力馬紮羅火山的登山客就無法在需要的時候找到人求救,就連你到巴黎、巴西、悉尼等地一下飛機接通的信號,都是華為的基站在提供服務。8000多米海拔的珠峰,-40℃的北極、南極以及窮苦的非洲大地……到處都可以看到華為人奮鬥的身影。

據筆者了解,現在華為奮鬥在一線的骨幹,都是80後、90後,特別是在非洲、阿富汗、也門、敘利亞等艱苦地區。華為的口號是“先學會管理世界,再學會管理公司”。

有的華為員工為了在高原缺氧地帶打開業務局麵,爬雪山,越叢林,徒步行走8天,服務客戶無怨無悔;有的員工在國外遭歹徒襲擊,頭上縫了30多針,康複後又投入工作;有的員工在國外的宿舍睡覺,半夜歹徒破門而入,拿槍指著他進行搶劫;有的員工在拉美某地的班車上遭遇持槍歹徒搶劫;有的員工在飛機失事中幸存,驚魂未定又轉過身來救助他人,贏得當地政府和人民的尊敬;也有員工在恐怖爆炸中受傷,或幾度患瘧疾,康複後繼續堅守崗位。

一位曾在海外奮鬥多年的華為高管對筆者說:“從太平洋之東到大西洋之西,從北冰洋之北到南美洲之南,從玻利維亞高原到死海的穀地,從無邊無際的熱帶雨林到赤日炎炎的沙漠……離開家鄉,遠離親人,為了讓網絡覆蓋全球,數萬中外華為員工,奮鬥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華為人的艱苦奮鬥,我們肩負著為全球近30億人提供通信服務的職責,責任激勵著我們、鼓舞著我們。”

筆者與一些在海外工作的80後、90後華為員工交流時,他們用快樂、陽光的語調,向筆者講述了他們艱苦奮鬥的感人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5年,華為公司在巴基斯坦的一個top級項目陷入僵局,項目實施進展緩慢,基站建設問題重重,客戶已經完全失去了耐心,很有可能永久終止與華為的合作。孫繼被任命為項目總監,力圖挽回局麵!

孫繼在去往基站的路上遭遇交通擁堵,為了盡快到達基站,他棄車徒步40公裏,全身衣服都被汗水濕透了,趕到基站後,顧不上休息,孫繼立即開始投入工作,與客戶溝通,推動項目進展,客戶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孫繼說:“出點汗算得了什麽?隻要能守住客戶對華為的信任,如果當時有顆子彈,我也願意為用戶去擋。”他的這種一切為了客戶,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的工作精神感動了與他一起工作的員工!

在華為的服務文化中,一切都是為了客戶,不管服務過程中有多麽難以想象的困難,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堅決執行,以贏得客戶的認可。

堅持不懈的努力對應著豐碩的成果,孫繼團隊解決了客戶的問題,守住了客戶對華為的信任,也贏得了員工們的心!能拚命,才是華為最強勁的動力。

有19萬多阿甘和許三多式的奮鬥者,華為不強大都很難!

【故事點評】

任正非給華為人講阿甘和許三多的目的是倡導“阿甘精神”,啟發員工提高服務意識。中國人講傻人有傻福,而任正非最欣賞的兩個人就是阿甘和許三多。這種“傻”其實和管理是密切相關的,是管理者對員工的一個評價標準。阿甘精神就是目標堅定、專注執著、默默奉獻、埋頭苦幹,所以,任正非認為華為就是最典型的阿甘。中國社會聰明人太多了,但是華為的聰明人加上一個“傻”的價值觀,成功的可能性更大。這個觀點看起來有些另類,但這種“傻”最終得到了回報。難怪中國的老話從來沒有講聰明人有福氣,都是說傻人有傻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