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將連長

任正非在華為內部講話中,多次提到“少將連長”這個詞。他說:“少將有兩種,一是少將同誌當了連長,二是連長配了個少將銜。”

在華為2013年幹部工作會議上,任正非提出了華為將放棄集權式管控,試點“少將連長”,讓具有少將能力的人去做連長。公司內部考核要按已產生的價值與貢獻,拉開人才之間的差距,合理配置管理團隊及專家團隊。

少將的能力強,安排少將在金字塔型組織結構的底層去工作,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底層工作當中的複雜局麵。

“我們是要讓具有少將能力的人去做連長。支持少將連長存在的基礎,是你那兒必須有盈利……我們要從有效益,能養高級別專家、幹部的代表處開始改革,優質資源向優質客戶傾斜。隻有從優質客戶那裏賺到更多的錢,才能提高優質隊伍的級別配置。我不支持雷鋒少將,雷鋒是一種精神,但不能作為一種機製。”

華為公司出現“少將連長”至少有兩個途徑:

第一,高級幹部下到基層一線,當基層主管,帶小團隊衝鋒陷陣,充當尖兵;或者如同重裝旅,作為資源池,到一線協調指揮重大項目、建立高層客戶關係、建設商業生態環境,充分發揮老幹部的優勢。

第二,“連長配了個少將銜”,就是提高一線人員的級別,一線基層主管、骨幹因為優秀而被破格提拔,職級、待遇等達到了很高的水準,這樣,就會引導優秀人才到一線、長期奮鬥在一線,逐漸篩選出優質資源直接服務客戶,從而創造更大的價值。

據華為的一位高管介紹,任正非提出試點“少將連長”背後的理由主要來自兩個方麵:

一是華為自2009年開始,按照授權一線的戰略方向不斷進行組織調整。任正非有個形象的說法:從金字塔模型到鐵三角模型。

金字塔管理是適應過去機械化戰爭的,那時的火力配置射程較近,以及信息聯絡滯後,所以必須千軍萬馬上戰場,貼身廝殺。塔頂的將軍一揮手,塔底的坦克手將數千輛坦克開入戰場,數萬兵士衝鋒去貼身廝殺,才能形成足夠的火力。

而現代戰爭,遠程火力配置強大,是通過衛星、寬帶、大數據,與導彈群組、飛機群、航母集群等來實現。戰爭是發生在電磁波中,呼喚這些炮火的再不一定是塔頂的將軍,而是貼近前線的“鐵三角”。千裏之外的炮火支援,勝過千軍萬馬的貼身廝殺。

華為公司現在的“鐵三角”,就是通過公司的平台,及時準確、有效地完成一係列調節,調動公司的力量。今天華為的銷售、交付、服務、財務,都是這樣遠程支援前線的。前線“鐵三角”,從概算、投標、交付、財務等,都不是孤立一人或一個部門在作戰,而是後方數百人在網絡平台上給予支持。

二是華為的業務增長邏輯越來越清晰。2013年,華為電信設備業務的增長速度放緩,固網負增長,無線由於LTE的發展,實現了9%左右的增長。但在電信設備業務增長放緩的同時,整個服務業務的增長百分比卻達到了24%。價值正在從設備向服務和軟件業務轉移,而服務和軟件業務都是以項目為驅動的。

為了實現業務的持續增長,在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基礎上,任正非提出,要打造以項目為中心的拉動式、眼鏡蛇式組織。

那麽如何取得變革的成功呢?任正非發現,最關鍵的還是人才策略:將最優秀的人才,配置到最能創造價值的崗位上。

於是“少將連長”的概念由此而生。所謂“少將連長”,就是指直接麵對客戶的一線銷售將會是經驗豐富、高度專業化,且具有資源整合能力的員工。尤其是針對優質客戶和重要的老客戶,要用精銳的全能型“海軍陸戰隊員”來攻克難關,並給他們配置合適的資源。

原本不起眼的一線主管,在華為的新戰略中被定義為最重要的崗位。這也正是華為和任正非最了不起的地方:戰略思維並不是全麵改善、追求完美,而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找到係統中的杠杆點,集中優質資源,一擊而破局。

【故事點評】

任正非在華為推行“少將連長”的目的,是要讓具有少將能力的人去做連長,解決傳統金字塔最底層配置低的問題,並且不允許公司愈做愈大,管理卻愈搞愈複雜。事實上,任何一個企業,一線才是真正創造價值的地方,也才是鍛煉人才的地方。於企業而言,也應該將最優秀的人才放到有價值的一線去,當個“少將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