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大哥

任正非曾給華為人講了一個關於古代神醫扁鵲的故事。

扁鵲有兄弟三人。一次,魏文侯找到扁鵲,問他:“我聽說你們家兄弟三個都學醫,那麽誰的醫術最高?”

扁鵲脫口而出:“我大哥的醫術最高,二哥次之,我最差。”

魏文侯驚訝地問:“那你為什麽名動天下,他們兩個一點名氣都沒有?”

扁鵲說:“我大哥的醫術之高,可以防患於未然。一個人病未起之時,我大哥一望氣色便知,於是用藥把他調理好,所以天下人都以為我大哥不會治病。

“我二哥的能耐,是能治病於初起之時,防止釀成大病。病人剛開始有症狀時,他就用藥將人治好了。所以我二哥的名氣僅止於鄉裏,被人認為是治小病的醫生。

“我呢,因為醫術最差,所以一定要等到這個人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時,才下虎狼之藥,讓其起死回生。

“所以,世人便以為我是神醫。想想看,像我大哥這樣治病,人的元氣絲毫不傷;我二哥治病,病人元氣稍有損傷就補回來了;像我這樣治病呢,命是撿回來了,可元氣大傷。你說,我們家誰的醫術最高明?”

魏文侯這才恍然大悟。

以現代醫學的眼光來看,扁鵲的大哥就是一位防患疾病於未然的公共衛生醫師,雖然名聲不大,但卻為大眾的健康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任正非受這個故事的啟發,於1998年出台了“小改進,大獎勵;大建議,隻鼓勵”的政策。精益管理的精髓之一就是持續改善,“小改進,大獎勵”的本質也是持續改善。

小改進,有助於消滅隱患於萌芽狀態,防患於未然,就像扁鵲大哥的治療一樣。治國持家也是同樣的道理。國家和家庭,也難免存在隱患。家庭雖小,但也是組織,也要未雨綢繆,及時消除隱患。

“隱患險於明火,防範勝於救災。”任正非更希望員工能像扁鵲大哥一樣,雖然不被別人認為是英雄,卻能將問題都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了搶救和手術,也沒有浪費什麽資源。

華為非常明確地不鼓勵類似扁鵲那樣的英雄,不希望非要等到企業奄奄一息,才讓某位英雄大動幹戈地救活企業。

【故事點評】

關於這則故事,現代人有著不同的看法,因為我們從中讀到的不僅僅是謙虛的美德。對於企業而言,管理團隊組建要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各司其職,通力協作。在現代社會,企業更多地強調團隊精神,“扁鵲三兄弟”便是團隊合作的經典代表,隻不過,在這個團隊中最出名的不是老大、老二,而是老三——扁鵲。既然是團隊,那麽就來看一看“扁鵲三兄弟”是如何分工的。

扁鵲的大哥主要對付那些稍有不適便來尋醫問診的人,這類人對健康問題很關注,而扁鵲的大哥正好能憑借自己的敏銳洞察力找出他們的症結所在,而且也不必耗費太多的精力,隻需開點補藥就可以將這類人的疾病治愈。

扁鵲的二哥主要對付那些比較關注健康的大眾“小”病人,這類人害怕大病的痛苦,扁鵲的二哥正好能憑借自己的迅速、果斷和幹練,抓幾服中藥,藥到病除,將他們的小病治愈。

扁鵲則主要對付那些患有重大疾病或受到嚴重創傷的病人,這類人已經飽受病痛的折磨,對治愈抱有很大的期望,同時又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此時,扁鵲便成了他們的救命稻草。幾服虎狼之藥過後,雖傷及根本,但總算挽回了一條小命。扁鵲也逐步成名。因為人們天生對痛苦的經曆記憶深刻,而且對衝在第一線的救命人員心存好感,所以,扁鵲的“醫祖”之稱也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