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深愛上了貝爾實驗室”

1997年歲末,任正非帶領華為高管走訪了休斯公司、IBM、貝爾實驗室等著名公司。這次訪美之行,讓任正非最為震撼的行程是參觀貝爾實驗室。

貝爾實驗室位於美國新澤西州茉莉山下,曾經是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實驗室。貝爾實驗室是晶體管、激光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管、數字交換機、通信衛星、電子數字計算機、蜂窩移動通信設備、長途電視傳送、仿真語言、有聲電影、立體聲錄音,以及通信網等許多重大發明的誕生地。自1925年以來,貝爾實驗室共獲得25000多項專利,平均每個工作日獲得4項專利。

貝爾實驗室原屬AT&T,由國家壟斷經營電信業務獲得的巨大利潤,支持其每年達20億—30億美元的研究經費。雄厚的資金、自由的環境、寬鬆的體製等締造了貝爾實驗室的傳奇,使得貝爾實驗室曾一度成為美國科研機構中的領袖。

任正非回國後專門寫了一篇題為《我深深愛上了貝爾實驗室》的文章刊發在1998年1月初的《華為人》報上,詳細介紹了他參觀貝爾實驗室的見聞和感想。

任正非在文章中寫道:

我們一行首先參觀了貝爾實驗室名人成就展,我特意走進巴丁原來工作過的房間,懷著崇敬的心情去巴丁50年前發明晶體三極管的工作台前站了一會,並在巴丁的紀念欄下照了相。巴丁發明了晶體三極管,開創了人類的電子新紀元,促進了人類社會極大的發展。貝爾實驗室負責人送了一個紀念巴丁發明三極管五十周年的紀念品給我。

我年輕時聽說貝爾實驗室每天產生一項專利,現在是每天產生四項專利。貝爾實驗室現在歸屬朗訊,科研與預研明顯已往產品方向轉移。但其科研能力在整個世界仍然十分超前。我們今天有幸參觀了貝爾實驗室,中午還與貝爾實驗室的專家共進了午餐。

我們還參觀了貝爾實驗室1997年的重大突破:波分複用和以波分複用為基礎的光路由器。光交換不是基於空分交換,而是波長交換。刻在一個6英寸矽片的光路由器,具有幾十萬門的交換能力,這意味著十年之內交換與傳輸將有重大的突破。

隨後,我們還聽取了貝爾實驗室資深技術主管瑪丁的報告,與之討論了對未來預測的問題。

在貝爾實驗室,亞洲人占11%,其中華人居多。有許多人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可以說,那個時代的貝爾實驗室,代表了全球科技的最前沿,是先進技術和創新思維的源泉。

任正非訪問貝爾實驗室,竟然飽含著淚水說:“我10多年前就聽說過貝爾實驗室,每天發明一項專利,現在是平均每天四項,實在是太了不起了,我對它的感情超過了愛情。”

能讓任正非如此盛讚的貝爾實驗室,確實有其偉大之處,這個實驗室產生了1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圖靈獎獲得者,16人獲美國最高科學、技術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和美國國家技術獎章,對人類的科技進步有著偉大貢獻。

貝爾實驗室不僅僅獲得了美國國家技術獎,創造了曆史,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貝爾實驗室的一係列發明,人類現在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我們根本就不會生活在現代社會,還生活在馬腿送信、鴻雁傳書、戲台表演的年代。

任正非對這次訪問感觸頗深。他感慨地說:“科學的入口處,真正是地獄的入口處,進去了的人才真正體會得到。基礎研究的痛苦是成功了沒人理解,甚至被曲解、被誤解。當我看到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的實驗室密如蛛網,不由得對這些勇士肅然起敬。華為不知是否會產生這樣的勇士。”

任正非在參觀完貝爾實驗室後,心潮澎湃,他暗自下定決心,回去後即使砸鍋賣鐵、背負貸款、哪怕不成功就跳樓也要自己搞研發。

任正非回國後告訴所有華為員工:“我已經深深地愛上了貝爾實驗室!將來華為也要建像貝爾實驗室一樣的實驗室。”這一激昂陳詞旨在鼓舞員工,讓華為研發人員堅信:自己總有一天會超越貝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

當時,有很多人說任老板是白日做夢!

於是,一場持續5年的變革大幕開啟,華為進入了全麵學習西方經驗,反思自身,提升內部管理的階段。任正非在《我們向美國人民學什麽》的文章中寫道:“這次訪美我們重在學習管理。學習一個小公司向規模化轉變是如何走出混沌的。要真正培養一批人,需要數十年理論與基礎的探索,至少在心理素質上就關山重重,任重道遠。還不知有沒有人願意在這如火如荼的時代甘坐10年冷板凳,並且要冒一生心血不成功的‘懊悔’之險。”

緊接著,華為創建了2012實驗室和諾亞方舟實驗室。2012實驗室主要研究新一代通信、雲計算、音頻視頻分析、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主要麵向的是未來5—10年的發展方向,其很好地支持了華為在4G、5G領域的突破。

2012實驗室的成立,表明任正非要在中國創造一個“貝爾實驗室”,他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貝爾實驗室的做法。研發高科技產品,從無到有做創造,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首先要解決經費的問題。任正非通過修訂《華為基本法》,將經費的問題解決。《華為基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顧客價值觀的演變趨勢引導著我們的產品方向。我們的產品開發遵循在自主開發的基礎上的廣泛開放合作的原則。在選擇研究開發項目時,敢於打破常規,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我們要善於利用有節製的混沌狀態,尋求對未知領域研究的突破;要完善競爭性的理性選擇程序,確保開發過程的成功。我們保證按銷售額的10%撥付研發經費,有必要且可能時還將加大撥付的比例。”

因此,華為每年都會招納大量的技術研發人員,在2012年華為通過獵頭公司、公開招聘、校園招聘等形式招聘了大批技術型人才。其中包括光伏開發工程師、變頻器工程師、數通接入網傳送網技術支持工程師、核心網絡技術支持工程師、功率半導體模塊硬件電路設計工程師、網絡技術工程專家、視頻監控工程師、無線PS工程師、軟件開發交付工程師、軟件工程師(終端產品線)、無線技術支持工程師、UPS開發工程師等。

華為每年都招聘大量優秀人才,引入和培養大批工程商人。這在任正非看來,這些工程商人全身心投入各項研發工作中,而且甘坐10年冷板凳,即使不成功也不“懊悔”,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但誰也沒有想到,從1997年到2007年的十年間,風光了70年之後的貝爾實驗室的命運在20世紀末被徹底改變,走向了衰敗,而華為則迅速崛起。華為在海外設立了17個研發中心,所獲得的專利技術數量在全球名列第一,成為全球最大的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和5G時代領導者。

【故事點評】

任正非就是一個科學精神的追隨者,任正非對那些改變了人類命運的科學家們的崇拜和敬仰,也是在訪問貝爾實驗室時期形成的。這種崇敬和對知識的追求也最終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筆者注意到一個細節:1997年訪問美國公司時,在IBM任正非表現出更多的敬畏,而在貝爾實驗室,他則表示“十分高興”。訪問貝爾實驗室讓任正非鬥誌大增,他認為華為人要學習美國人的創新精神、管理精神和艱苦奮鬥的精神,並告訴華為員工:“我已經深深地愛上了貝爾實驗室,將來華為也要建像貝爾實驗室一樣的實驗室。”於是,華為2012實驗室便應運而生,麵向全球招聘頂尖人才,大膽開展通信領域的理論與基礎探索,取得了豐碩成果,有力地支持了華為在4G、5G領域的突破,成為全球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