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應試生活 第一節“三人好做事”

弘治五年,浙江舉行鄉試,那時的明朝,對於科舉考試,是特別注重的。讀書要想出人頭地,都非去應試一下不可。像這種科舉製度,專門考試八股文,本來不是一件好事,無非牢籠人才,桎梏思想罷了。古人也曾罵它是:“作經義賊中之賊,為文字妖中之妖。”但你不要出頭便罷,如想出頭,那麽,這道關口——科舉,不從此經過就不行。

陽明的父親,便是此中出來的第一個成功的人——狀元,當然也想他的兒子,同他一樣成功。所以在家命陽明學習八股,就是為的應試。在此,我們不能責備陽明同他的父親,說他們是腦筋腐敗。要知那時讀書,除了習八股去應試,再沒有第二條出路呀!

這次浙江舉行鄉試,當然是讀書人出頭的機會到了。陽明也來此應試,哪知在考場中,夜半的時候,忽然發現兩個很長大的人,都穿著緋綠的衣服,東西分立著,大聲說道:“三人好做事!”說畢,就不見了,許多來應試在場的士人,都異常驚異,更不知這句“三人好做事”的話,是含著什麽意思。本來愛迷信,差不多成了中國人的第二天性,尤其是在考場裏。就是沒有什麽事情,也要疑神疑鬼,鬧得不休;何況真又出現這兩個長人,並且大聲講了話呢?

“三人好做事”這句話,究竟含著什麽意思呢?又說的是哪三個人呢?這個問題,盤旋於在考場應試的士人的腦際,結果總不能找出一個相當的答案。

還是等陽明擒了寧王以後,這個問題,便給人們答了出來。

長人口中所指的“三人”,就是胡世寧、孫燧與陽明。在這次應試考場裏,他們三人,恰都在內。後來寧王圖謀不軌時,首先摘發其奸的,便是胡世寧;其次,盡忠殉難的,便是孫燧;又次,平逆擒藩的,便是陽明。至那時,人們方才明白,明白了長人說的話的意思。所指的三人,即是胡、孫、王;所指的事,即是寧王的叛逆。

這確是一件特別湊巧的事,寧王之亂,幾危及明室鼎祚,幸虧一個胡世寧,首先摘發其奸,使人知濠之惡,不去歸附;又虧一個孫燧,慷慨盡忠,使人感憤勃發,紛紛抗賊;又虧一個王陽明,設計調兵,平亂擒逆;由是明室社稷宗廟,均告無恙。而這三人,既是同鄉(均浙江人),又是同榜(這次浙江鄉試均被取中),複是同一事(寧王叛亂),這不是一件最湊巧的事麽?

至若考場中,兩個長人所講的話,雖然幸而言中,但終恐是後人因他們三人同鄉、同榜、同事,故加附會,亦未可知。實在是太說得神乎其神,教我們不敢相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