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先精讀後略讀,再兩者並用

如此,就能使新學問成立,或舊學問進步了。然則入手之初,具體的方法,又當如何呢?那亦不外乎剛克、柔克、二者並用。

專門研究的書,是要用沉潛剛克的方法的。先擇定一種,作為研究的中心,再選擇幾種,作為參考之用。“一部書的教師,是最不值錢的”。一部書的學者,亦何莫不然。這不關乎書的好壞。再好的,也不能把一切問題包括無遺的,至少不能同樣注重。這因為著者的學識,各有其獨到之處,於此有所重,於彼必有所輕。如其各方麵皆無所畸輕,則亦各方麵皆無所畸重,其書就一無特色了。無特色之書,讀之不易有所得。然有特色的書,亦隻會注重於一兩方麵,而讀者所要知道,卻不是以這一兩方麵為限的。這是讀書所以要用幾種書互相參考的理由。這一層亦是最為要緊的。每一種書中,必有若幹問題,每一個問題,須有一個答案,這一個答案,就是這一種學問中應該明白的義理。我們必須把他弄清楚,而每一條義理,都不是孤立的,各個問題必定互相關聯。把他們聯結起來,就又得一種更高的道理,這不但一種學問是如此,把各種學問連結起來,亦是如此,生物學中競爭和互助的作用,物理學生質力不滅的法則,都可以應用到社會科學上,便是一個最淺顯的例子。學校的教授,有益於青年,其故安在?那(1)緣其所設立的科目,必係現今較重要的學問;(2)緣其所講授的,必係一種學問中最重要的部分;(3)而隨著學生的進修,又有教師為之輔導,然即無緣入學的青年,苟能留意於學問的門徑,並隨時向有學問者請益,亦決不是不可以自修的。

基礎的科學,我們該用沉潛剛克的法子,此外隨時泛濫,務求其所涉者廣,以恢廓我們的境界,發抒我們的意氣的,則宜用高明柔克的法子。昔人譬喻如用兵時的略地,一過就算了,不求深入。這種涉獵,能使我們的見解,不局於一隅,而不至為窗塞不通之論。這亦是很要緊的。因為近代的專門學者,往往易犯此病。

兩途並進,“俛焉日有孳孳”,我想必極有趣味。“日計不足,月計有餘”,隔一個時期,反省一番,就覺得功夫不是白用的了。程伊川先生說:“不學便老而衰。”世界上哪一種人是沒有進步的?隻有不學的人。

(原載於1946年6月3日《正言報》讀書生活副刊)